?

中國古文化復興的兩個流派

2014-07-25 13:49文/王歡歡
新課程·上旬 2014年5期
關鍵詞:古文化讀經楊淑

文/王歡歡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國出現了眾多問題,如青少年犯罪、離婚率高、環境破壞、自殺率高等,古文化對道德、人性、幼兒教育的重視及獨特的教化能力,日漸受到各界的重視。目前,中國古文化復興主要有兩個支流,一個以弟子規為理念,另一個是以讀經教育為理念。雖然目前這兩個流派呈現不交融的狀態,但就長遠來看,二者會慢慢融合。

一、凈老的弟子規理念

徐業鴻,法名凈空法師,1927年生于安徽廬江,1949年到臺灣,先后師從方東美先生、章嘉呼圖克圖及李炳南先生,一直在全世界致力于中華文化的傳播和世界和平的實現。

蔡禮旭,1973年生于臺灣,師承儒學耆老徐醒民。2003年于海南島和楊淑芬一同創辦??谛⒘畤鴮W啟蒙中心。先后在許多省市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澳大利亞等地成功舉辦過300余場傳統文化講演,獲得當代名師大德及國學名家的高度贊賞和推崇。

在蔡禮旭和楊淑芬的弘揚下,有無數青少年、家庭因為弟子規發生了質變,掀起了學習弟子規的熱潮。

二、王財貴教授的讀經理念

王財貴認為教育是人性的開發。其讀經理念簡單而言即是讓兒童讀中國古代經典,至少上百遍。

民國元年元月十九日,第一任教育總長蔡元培下令:小學堂讀經科一律廢止。五月,下了第二道法令:廢止師范、中、小學讀經科。于是不只沒有讀經的學生,也消滅了可教讀經的教師。七月,教育會議提出“各級學校不應祭孔”的議案,學校祭孔之風從此斷絕。民國八年五四運動,胡適白話宣言出來后,我們漸漸連一般古文都看不來,更不用說讀經了。

王財貴認為,這八十多年來,老、中、青三代的中國人,已經是不敢(也真不會)讀經了!面對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我們應深切反思,為何人生態度無所依歸,理想不敢堅持?文化心態出了什么問題?當務之急是教育的革新,這是固本培元的工作。須自小近者做起,這小近者,即是普遍恢復讀經的教育。尤其要自兒童時期即開始,因為等到初中高中性情沸騰起來,就來不及了,與其這時揚湯止沸不如及早釜底抽薪,即古人說童蒙養正。

三、兩個流派的融合趨勢分析

凈老一脈關注的是當下社會,見效更快,能解決人們現時的困惑,而王財貴教授的讀經教育則是一種長遠的教育,貫徹于整個人生。所以,這兩者結合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今日我們提倡的讀經教育,定義較為松動,即為“最有價值的書”。范圍是舉凡經、史、子、集皆可,其價值性亦可由個人的認定去選取。人的生命有限,熟讀一些有高度價值的書,可以直探人性本源,較輕便地吸取到人生的智慧,較迅速地啟迪自己的理性。而后對比較淺顯、具有應用性的學問,就可以事半功倍地吸收,并且可以對人生的各項活動,作一較為全面、較為合理的規劃與安排。

放眼整個時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日不遠矣!而我們的文化如果再不趕上來的話,就會拖后腿了。正本清源,我們的文化復興還是要抓根本,最好的東西我們的祖宗早已經給我們留下了。我們身上的擔子很重,關乎后學圣明,關乎民族興衰。相信只要我們這一代做出好榜樣,民族復興指日可待。

編輯 張珍珍

猜你喜歡
古文化讀經楊淑
九九寒冬至,“梅花”獨盛開
古文化元素在應用市場的發展研究
唐文治讀經救國論的思想歷程與發生機緣
巴渝古文化·千佛寺摩崖造像
天津古文化街游記
材料作文“讀經熱潮”講評
廈門破獄成功的女豪杰——楊淑和
上海金龍古文化藝術館免費向市民開放
比骨血更濃的母愛
再看讀經:科學讀經 品味經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