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纖夫”到“牧者”

2014-07-25 14:21文/張福
新課程·上旬 2014年5期
關鍵詞:纖夫方程教學模式

文/張福

“生本教育”在對學生關注的同時,也對教師的生命活動給予了最大的關注。它為教師正位:從拉動學生的“纖夫”轉變為生命的“牧者”。教師是學生的服務者、幫助者、保護者,但不是他們任何動作的替代者。學生在良好的教學生態中會自動形成品格,例如:自信、合作、感恩等,也會收獲知識和智慧。

“牧者”的特征就是把牛羊放牧到水草豐美之處,而讓他們恣意吃草。然而這需要靜待的功夫。具體來說,當孩子們按照自己的成長規律去學習的時候,我們任何時候去檢查它,常常錯誤百出。我們能按照自己的標準測得一個分數,但很難去測量孩子的思維,因為那是一種需要清晰和混沌并存的境界?;煦缡且环N發展態,最前沿的成長是混沌的,是生命性的呈現,拒絕了這里的混沌態,就是拒絕成長。就像樹木成長的時候,你什么時候去測量它的生長指標,都會發現種種的不完善。但是,我們隱忍不住,非得要孩子們每個月,每段時間,都呈現華美,于是,在外力之下,所有的時間,所有的意向,都集中在開花,從一年級起就要孩子們開花!而最大限度把核心學習交還學習者的障礙,恰好就是課堂的短期指標化,例如周周清,堂堂清,這也如市場經濟的前提是改變計劃經濟一樣。

郭思樂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提出:教師應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動學生的“纖夫”?!澳琳摺焙汀凹t燭”、“園丁”、“春蠶”一樣都是對教師職業的比喻,而前者更加彰顯了教師的智慧:以人為本,尊重個性,激勵思維,激揚生命。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核心能力是組織學生自主有效地學習生活,要把教學內容從一大堆知識點轉變為知識的“靈魂和線索”,來創造最大的空間,迎接學生積極飛揚的學習。

“牧者”更是一種教育主張。什么樣的做法才具備這一主張呢?且從一個數學教學設計說起。

一艘輪船在靜水中的最大航速為30千米/時,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順流航行90千米所用時間,與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時間相等,江水的流速為多少?

這是上學期準備的一節“師本”課——“分式方程”的引例設計。生本課堂模式嘗試兩年多后重回師本課堂的設計竟有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主要是對老師在課堂上是做“牧者”還是“纖夫”的區別有了更進一層的理解。本想在兩個不同的班級分別采用兩種不同的模式進行教學以供老師們揣摩、評課,但由于臨近期末而未能如愿。

設江水的流速為x千米/時,請列出方程:■=■

1.這個方程和以前學過的方程有什么區別?

2.請給這樣的方程起合適的名字;

3.請給分式方程下定義;

4.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試著用不同的方法解此方程。

5.總結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和步驟。

……

教師的設計:利用實際背景下的問題,抽象成數學方程(培養學生的建模意識和能力),進而學習分式方程的定義,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通過類比等方法嘗試得出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步驟。

對照課堂實際和生本理念,逐漸發現這樣的設計是存在嚴重問題的。生本教育提倡“教皈依于學”,教學就是學生在老師的組織引導下采用個人、小組和班級的多種方式的自主學習。老師不應該用問題緊緊地牽著學生,讓孩子們有差異的學習,否則,可能對生命起到了抑制的作用。如,當孩子們把符合條件的分式方程列出來后,不同的孩子看到這個方程會有不同的感受和想法:心急的學生會先想如何解這個方程;心細的學生會發現這個方程跟以前學過的不一樣,進而想到哪不一樣;學習能力強的孩子會自然借用類比方法嘗試著解這個方程;而學習有困難的孩子會聯想自己在解有分母的整式方程常出現的錯誤……當學生各自駕著自己思維的馬車快速奔跑時,教師提出第一個問題,所有的學生不得不停下來思考并回答這個問題,此時,教師的問題就像“絆馬索”一樣,把所有的學生絆了一跤。之后,教師依次不停地提出問題,學生也就只能亦步亦趨,按教師的引導一步一步地前行,課堂上教師的問題就像馬的韁繩束縛著學生,你停下來不行,想跑快也不行。這樣教下來,后果可想而知,孩子的被動學習無法使他們變得越來越聰明。教師提出的問題越細,限制越多,學生思維的空間就越小,長此以往,學生就懶得往更高更遠處去想,最后,就不再去想,而是等著老師來引導。不久前廣東生本專家鄧小春老師在報告中說:“教師課前準備得越精細,孩子的主動性越低?!惫紭方淌谝舱f過:“教師的完美造成孩子的懶惰!”忽然有了質的感受。

科學家做過這樣的實驗:在跳蚤上方罩一塊玻璃板,跳蚤跳一次就被撞一下。連續多次后,跳蚤降低了跳躍高度。玻璃板的高度越降越低,跳蚤越跳越低,最后只能爬行。把玻璃板去掉,跳蚤仍然不會跳,變成“爬蚤”了。跳蚤變成“爬蚤”,并非它已喪失了跳躍的能力,而是玻璃板已經罩在了潛意識里,罩在了心靈上,行動的欲望和潛能被扼殺!

或許這就是用問題牽著學生走的“擠牙膏”式的啟發教學,表面上不缺少課堂的熱鬧,但這樣的教學無形中扼殺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體現在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先擬好了前置作業、預習題、思考題,然后在課堂分析時引導學生針對教師布置的思考題展開討論,最后得出令教師滿意的答案(這答案必定暗合早就設計好的標準答案)。盡管課堂氣氛非常熱烈,學生也是在教師的循循善誘下回答問題,但歸根結底,這樣的課堂教學,只不過是表象的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啟發式教學、探究式教學,實質上學生仍“戴著鐐銬在跳舞”,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和創造性思維受到極大的限制。

在實際課堂前的“先學研究”上,我是這樣設計的

請仔細閱讀教材第149~151頁的內容,思考并嘗試解決下列問題:

【復習舊知】解方程■-■=1(希望有較詳細的步驟)

【探究一】一艘輪船在靜水中的最大航速為30千米/時,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順流航行90千米所用時間,與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時間相等,江水的流速為多少?

請列出符合題意的方程,并觀察(要仔細哦)這個方程,記下你所想到的;再嘗試解這個方程。

【探究二】(期待你的精彩)解方程■=■,對比【復習舊知】中的解方程的過程,你發現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不再用具體的、過細的問題牽引學生,讓孩子們整體地面對問題、整體地思考問題、獨立地探究問題,這樣做,其實就是還給孩子更大的思考和探索空間,這樣做不僅符合生本教學的教學理念,同時對培養學生的思維也會有實質性的幫助。在這種課堂氛圍下,學生的思維是積極的、超前的、自主的、開放的和深入的。只有這樣,才算真正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把思維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才是真正的“以生為本”。這才是“牧者”的做法。

從“纖夫”向“牧者”的轉變,需要教師們認真學習,積極探索。有些教師,從走上教師崗位起,桌上只有教材、教參和練習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長此以往,教書還有樂趣嗎?把充滿了智慧和挑戰的育人工作演繹成靠體力和時間打拼的舞臺,教育就失去了應有的光澤?!皢柷牡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從來不是閉門造車的職業,教師必須勤于讀書,善于思考,采百家之長,把教育理論內化為自己的思想,不斷提升自己的育人水平。讀書,也包括讀有關教學模式的文章,教師通過辯證地、理性地思考教學模式,有選擇地借鑒了模式的優點,摒棄自己的不足,保留了自己的風格,改良自己的教學方法,就會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當然,教師從“纖夫”向“牧者”的轉變,學校也應為教師的職業學習提供支持和幫助。

魏書生老師就深諳“牧者”之道。他結合自己的經驗,獨創了“六步教學模式”,當有人提出要在全校學習這種模式時,他說:我希望不要都用一種模式,有能力的教師可以創建自己的教學模式。但對沒有獨特教學模式的老師和青年教師,要落實課堂的十條要求。

教育家魏書生的課堂教學十條要求:

1.每堂課都要備課,老教師可以用舊教案,新教師的教案也不用寫得太詳細,但一定要有備課簿。

2.每堂課至少要有三類不同的教學目的,供同學們選擇。最優秀的學生會了可以不聽課,做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更深更難的題。后進學生聽不懂也可以不聽,要選一些適合自己的淺題來做。老師一定要幫助陪坐的、“待業的”“失業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選擇不同的學習目標,提高學生的“就業率”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3.教師講授時間別超過20分鐘。近5年又提出了別超過15分鐘。大部分學生能看會的,老師不要講,更多時間還給學生去讀、去想、去查資料、去討論、去練習。

4.如果是講新課,學生發言別少于10人次。學生也可以替老師講難點、講重點;當然也可以提問題,談看法。

5.學生動筆練,包括板書時間別少于10分鐘。

6.處理偶發事件別超過20秒,以減少老師們發火的機會,增長教育智慧。

7.請學生做課堂教學總結,每節課請一兩名學生談一兩條看法。

8.至少留三類不同層次的作業,以使不同水平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循序漸進的作業。

9.下課后的課間十分鐘,不離開學生,學生做操就和他們一起做操,學生在室內,就坐在教室里找三五個學生談談心,聊聊天,商量商量怎么學習更愉快、效率更高。

10.備課簿上寫一句話,這節課成功在何處。教師固然要反思,但我覺得首先要正思,找到自己的優點,找到學生喜歡的環節,堅守堅守再堅守,發展發展再發展。這樣反思發現的那些不足才會一點點地減少。

這十條要求,①符合師生眼前利益和國家利益;②可持續發展;③時間成本很低,反正要度過40分鐘;④經濟成本很低,有錢能做,沒錢也能做。越做距離學生越近,效率越高,上課越快樂,時間久了,還會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模式。

品讀這十條要求,發現它們很切合實際,每條要求都可變換出不同的做法,能極大地調動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若能長期堅持,一定能逐漸做到教育行為的“以生為本”。

如今,不少學校依然實行“三統一”(即同年級同學科教師要統一進度,統一教案,統一考題)、而且在應試教育的重壓下,少不了頻繁的考試,不少學校教師缺員,導致老師們滿負荷地工作,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身為一線的教師如何有時間和動力去堅持學習、不斷探究和創新呢?我想,這和老師們對教育的熱愛密不可分,只有熱愛,才可能執著地去追求。一方面,做好那些必須做的事,盡量把工作的“煩、累、苦”減少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調整自己的心態,用過日子的心態對待課改,加強學習、深入探究、不斷實踐和總結提升。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自己從“纖夫”到“牧者”的轉變。

編輯 薄躍華

魏書生老師就深諳“牧者”之道。他結合自己的經驗,獨創了“六步教學模式”,當有人提出要在全校學習這種模式時,他說:我希望不要都用一種模式,有能力的教師可以創建自己的教學模式。但對沒有獨特教學模式的老師和青年教師,要落實課堂的十條要求。

教育家魏書生的課堂教學十條要求:

1.每堂課都要備課,老教師可以用舊教案,新教師的教案也不用寫得太詳細,但一定要有備課簿。

2.每堂課至少要有三類不同的教學目的,供同學們選擇。最優秀的學生會了可以不聽課,做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更深更難的題。后進學生聽不懂也可以不聽,要選一些適合自己的淺題來做。老師一定要幫助陪坐的、“待業的”“失業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選擇不同的學習目標,提高學生的“就業率”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3.教師講授時間別超過20分鐘。近5年又提出了別超過15分鐘。大部分學生能看會的,老師不要講,更多時間還給學生去讀、去想、去查資料、去討論、去練習。

4.如果是講新課,學生發言別少于10人次。學生也可以替老師講難點、講重點;當然也可以提問題,談看法。

5.學生動筆練,包括板書時間別少于10分鐘。

6.處理偶發事件別超過20秒,以減少老師們發火的機會,增長教育智慧。

7.請學生做課堂教學總結,每節課請一兩名學生談一兩條看法。

8.至少留三類不同層次的作業,以使不同水平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循序漸進的作業。

9.下課后的課間十分鐘,不離開學生,學生做操就和他們一起做操,學生在室內,就坐在教室里找三五個學生談談心,聊聊天,商量商量怎么學習更愉快、效率更高。

10.備課簿上寫一句話,這節課成功在何處。教師固然要反思,但我覺得首先要正思,找到自己的優點,找到學生喜歡的環節,堅守堅守再堅守,發展發展再發展。這樣反思發現的那些不足才會一點點地減少。

這十條要求,①符合師生眼前利益和國家利益;②可持續發展;③時間成本很低,反正要度過40分鐘;④經濟成本很低,有錢能做,沒錢也能做。越做距離學生越近,效率越高,上課越快樂,時間久了,還會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模式。

品讀這十條要求,發現它們很切合實際,每條要求都可變換出不同的做法,能極大地調動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若能長期堅持,一定能逐漸做到教育行為的“以生為本”。

如今,不少學校依然實行“三統一”(即同年級同學科教師要統一進度,統一教案,統一考題)、而且在應試教育的重壓下,少不了頻繁的考試,不少學校教師缺員,導致老師們滿負荷地工作,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身為一線的教師如何有時間和動力去堅持學習、不斷探究和創新呢?我想,這和老師們對教育的熱愛密不可分,只有熱愛,才可能執著地去追求。一方面,做好那些必須做的事,盡量把工作的“煩、累、苦”減少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調整自己的心態,用過日子的心態對待課改,加強學習、深入探究、不斷實踐和總結提升。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自己從“纖夫”到“牧者”的轉變。

編輯 薄躍華

魏書生老師就深諳“牧者”之道。他結合自己的經驗,獨創了“六步教學模式”,當有人提出要在全校學習這種模式時,他說:我希望不要都用一種模式,有能力的教師可以創建自己的教學模式。但對沒有獨特教學模式的老師和青年教師,要落實課堂的十條要求。

教育家魏書生的課堂教學十條要求:

1.每堂課都要備課,老教師可以用舊教案,新教師的教案也不用寫得太詳細,但一定要有備課簿。

2.每堂課至少要有三類不同的教學目的,供同學們選擇。最優秀的學生會了可以不聽課,做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更深更難的題。后進學生聽不懂也可以不聽,要選一些適合自己的淺題來做。老師一定要幫助陪坐的、“待業的”“失業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選擇不同的學習目標,提高學生的“就業率”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3.教師講授時間別超過20分鐘。近5年又提出了別超過15分鐘。大部分學生能看會的,老師不要講,更多時間還給學生去讀、去想、去查資料、去討論、去練習。

4.如果是講新課,學生發言別少于10人次。學生也可以替老師講難點、講重點;當然也可以提問題,談看法。

5.學生動筆練,包括板書時間別少于10分鐘。

6.處理偶發事件別超過20秒,以減少老師們發火的機會,增長教育智慧。

7.請學生做課堂教學總結,每節課請一兩名學生談一兩條看法。

8.至少留三類不同層次的作業,以使不同水平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循序漸進的作業。

9.下課后的課間十分鐘,不離開學生,學生做操就和他們一起做操,學生在室內,就坐在教室里找三五個學生談談心,聊聊天,商量商量怎么學習更愉快、效率更高。

10.備課簿上寫一句話,這節課成功在何處。教師固然要反思,但我覺得首先要正思,找到自己的優點,找到學生喜歡的環節,堅守堅守再堅守,發展發展再發展。這樣反思發現的那些不足才會一點點地減少。

這十條要求,①符合師生眼前利益和國家利益;②可持續發展;③時間成本很低,反正要度過40分鐘;④經濟成本很低,有錢能做,沒錢也能做。越做距離學生越近,效率越高,上課越快樂,時間久了,還會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模式。

品讀這十條要求,發現它們很切合實際,每條要求都可變換出不同的做法,能極大地調動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若能長期堅持,一定能逐漸做到教育行為的“以生為本”。

如今,不少學校依然實行“三統一”(即同年級同學科教師要統一進度,統一教案,統一考題)、而且在應試教育的重壓下,少不了頻繁的考試,不少學校教師缺員,導致老師們滿負荷地工作,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身為一線的教師如何有時間和動力去堅持學習、不斷探究和創新呢?我想,這和老師們對教育的熱愛密不可分,只有熱愛,才可能執著地去追求。一方面,做好那些必須做的事,盡量把工作的“煩、累、苦”減少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調整自己的心態,用過日子的心態對待課改,加強學習、深入探究、不斷實踐和總結提升。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自己從“纖夫”到“牧者”的轉變。

編輯 薄躍華

猜你喜歡
纖夫方程教學模式
方程的再認識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方程(組)的由來
染成歲月的一砣金黃(外一首)
圓的方程
伏爾加河上的纖夫
“一精三多”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導航杯”實踐教學模式的做法與成效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暮秋,想起嘉陵江的纖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