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言與言語

2014-07-29 01:15
現代語文(教學研究) 2014年6期
關鍵詞:語感言語語法

熊+笑

王尚文在《語論感——語感的定義》中有這樣一段話:“如果說語言是把人和社會、文化聯結起來的紐帶,那么語感就是把人和語言聯起來的紐帶;如果說語言是人之為人的直接源頭,那么語感就是人之為人的基本特征?!闭Z文新課標的課程總目 標中也明確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可是,當前對語感的定義是眾說紛紜的,更別說它的特點、運用等。那么,究竟何為語感,語感又有怎樣的作用呢?

一、語感的概念

早在上世紀90年代,語感已經成為語文理論研究的熱點,流光易逝,研究者們在這一道路上又探索了漫漫的二十年,但大家對語感的解說仍然眾說紛紜。

最初,語感這一概念是由語文學家夏丏尊先生提出來的,他說:“無論是語是句,凡是文字都不過是一種寄托若干意義的符號。這符號因讀者經驗能力的程度,感受不同:有的所感受的只是其百分之一二,有的或者能感受得多一些,要能感受全體那是難有的事……這種對文字符號所表達的內容的靈敏的感覺,姑且名這感覺為‘語感?!盵1]

夏丏尊先生所言“文字符號”不免具有一定的含糊性。我們首先要明確語感的對象——語感之“語”的內涵。王尚文先生在其著作《語感論——語感的定義》中對此有準確的闡述:“語感之語為言語而非語言”,言語才是所‘感的對象。因為“語言是一種集體的‘規約,言語則是個人活動?!痹诿總€人的生活中,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是言語活動而不是條條框框的語言規則。因此,語感的對象應該是言語而非語言。[2]

夏丏尊說,語感是對“文字符號所表達內容的靈敏的感覺”,可能有其一定的片面性。有時候,一個人說一句話,我們都能理解其表達的意義,但卻覺得別扭,話不像話。比如外國友人說“今天早上擔心馬路太忙,我七點就出家了?!蔽覀兌寄苊靼姿囊馑?,可是直覺告訴我們不對勁。因為中國的語言習慣是“今天早上擔心交通擁擠,我七點就出門了?!笨梢?,語感并不單純是對言語意義的反應,還包括對言語形式的反應。

那么語感之“感”又指什么呢?語言學家們各抒己見,有人把語感的本質歸結為語言知識,有人把它歸結為一種心理感知,也有人把它歸結為能力。呂叔湘在《學習語法與培養語感》一文中這樣說:“人們常說‘語感,這是個總的名稱。里面包括語義感,就是對詞語的意義和色彩的敏感;包括語法感,就是對一種語法現象是正常還是特殊,幾種語法格式之間的相同相異等等的敏感;當然還包括語音感”。[3]徐云知認為“廣義的語感是指對言語活動進程和方式或自發或自覺或自動地直接起穩定、快速的調節控制作用的個體心理特性;狹義的語感則指言語活動中的心智技能”。[4]王尚文說“語感是思維并不直接參與作用而由無意識替代的在感覺層面進行言語活動的能力,簡稱之為‘半意識的言語能力?!北疚恼J為,語感應該是以語言知識為基礎的,對言語刺激做出即時反應的感覺能力。所謂的語感,都是指對言語的感覺,而且這感覺是一種能力,每個人體驗這種感覺的能力是不同的。這感覺包括兩方面,既有對言語意義的感覺,也有對言語形式的感覺。因此,本文中語感的定義是“以語言知識為基礎的,對言語刺激做出即時反應的感覺能力”。[5]

二、語感的形成機制

筆者認為形成機制是指最終能夠使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產生一定反應的作用過程。王尚文在其著作《語感論——語感的定義》中曾提到作為語言學大家的趙元任在寫書著文時還需要時時請教“地道的北京人”。王尚文先生認為其原因是“地道的北京人”雖然不是語言學家,但他們的感覺(語感——筆者注)是標準,即語法標準。由此可見,語感來源于語言使用習慣。王尚文在《語感論》里《語感的定義與特征》一章中說:“我們心底這種‘像中國話‘像的標準因言語刺激而作出的反應,就是語感?!边@的確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比如說中國人會有“曬太陽”、“包在我身上”、“不像話”、“東西”等等外國人聽了根據漢語語法分析會犯迷糊,中國人自己仔細思量也想不出其語法規則的詞句。但是,這確實是非常地道的漢語。對于人來講,如果說形成機制是指最終能夠使人的心理和生理產生一定反應的作用過程的話。那么,語感的形成機制是語言的使用習慣。

單個人的語感來源于生活中言語習慣的熏陶和自身言語系統的建構。一個人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開始,就被包圍在一個豐富多彩的言語世界中。從牙牙學語到能夠流暢自如地使用母語,他需要累積很多語言知識,鍛煉自己的語言能力,但不能忽略的是,他所處的言語環境,周圍的言語習慣對他的語感形成是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的。例如一個人理解“愛”這個字,從一開始接觸語音、字形,“愛”在他心里的圖式是:“愛”是這樣讀這樣寫的。老師舉例子“媽媽愛我,我愛媽媽”,于是“愛”這個字的意義又多了一點新的含義,原本的圖式改變了,稍微長大一點,懂得“我愛祖國”,到青年時代懂得“愛情”,晚年懂得“生命大愛”,關于“愛”的言語習慣,對有“愛”字的言語活動所產生的語感會不斷變化,不斷豐富。這就是一個人的語感建構過程。

三、語感的類型

研究“語感”的人都嘗試給“語感”分類,如呂叔湘將“語感”分成語法感、語義感、語音感,后來的研究者又補充上語用感。對此,王尚文先生有一段精彩的論述“言語并不排斥語言,語感當然也包括語言之感,但把語感看成是語音感、語義感、語法感的總和,卻就等于把蛋糕的味道分析為雞蛋、白糖、油脂、面粉等的味道相加一樣,似乎不太恰切。語感的豐富、復雜、微妙,遠非語音感、語義感、語法感所可描述的?!盵6]王尚文根據言語主體與言語作品的關系將語感分為輸入型語感與輸出型語感,又根據言語作品的不同形態將語感分為口語語感與書面語語感。徐云知總結了修辭學意義上的語感,分寸感,和諧感和情味感。根據不同分類方式,語感確實有不同的分類。

本文根據語感對象將語感分為兩大部分,就是言語意義語感和言語形式語感。言語意義語感就是指對言語的意義的理解、感悟。言語形式語感就是指對言語形式是否標準,是否優美的一種判斷。言語形式標準是最基本的要求,否則就出現了語病。在言語形式標準的基礎上,我們對言語形式和意義都做了更高層次的要求。通過語感,我們判斷它們的優劣。對言語形式,我們要求言語作品流暢,瑯瑯上口,而且優美。對于離別這一話題,在創作言語作品時,我們不止步于簡單的“走了,不送!”。我們欣賞“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我們也欣賞“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我們都能理解作者是在離別,但我們更欣賞后者,這便是我們對言語作品形式上的要求。

四、語感的作用

語感不論在生活中還是在教學里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葉圣陶先生在《閱讀與寫作》之《文藝作品的鑒賞——訓練語感》中對此有過肯定:“一個人即使不預備鑒賞文藝,也得訓練語感,因為這對于治事接物都有用處。為了鑒賞文藝,訓練語感更是基本的準備,有了這種準備,才可以通過文字的橋梁,和作者的心情相結合?!?/p>

呂叔湘在《論語文教學》中也說:“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各方面的語感能力”??梢?,語感不僅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語感的培養在語文教學中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由此,我們可以肯定,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教學里,語感的作用都是很大的。簡單概括為以下幾點:

1.交流中把握言語。

2.促進言語生成和語言發展。

3.促進經典文學作品的產生積淀。

當然,語感的研究不能只停留于書面,停留于理論??赡軐τ谙窆P者這樣的教育者來說,語感最具象的作用體現在課堂上學生與老師的交流言語中,體現在學生的答卷上,體現在作文的遣詞造句上……語言學家和教育家試圖從理論上更加清晰簡明地解釋語感并探究其作用,而我們所應該做的就是站在這些巨人的肩膀上,通過給學生們的補充閱讀或是日常言語交流,提高學生們的語感,讓他們更加能夠感知觸摸到中國語言文字的美。

注釋:

[1]杜草甬.夏丏尊論語文教育[M].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7:116.

[2]王尚文.語感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1.

[3]呂叔湘.學習語法與培養語感[J].語文學習,1985.

[4]徐云知.語感和語感教學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0.

[5]王尚文.語感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5.

[6]王尚文.語感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3.

猜你喜歡
語感言語語法
言語思維在前,言語品質在后
呂魁:難以用言語表述的特定感受
“讀”辟蹊徑 助培語感——指向語感培養的朗讀教學策略
跟蹤導練(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語法鞏固練習
論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感的培養
關于冬天
關于言語行為的現象學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