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譯理論與實踐課程教學素材挖掘
——基于《“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作品與評析》的個案研究*

2014-07-31 07:27
關鍵詞:評析譯文原文

彭 清

(湖南商學院 外國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作品與評析》(以下簡稱《評析》)收錄了第1屆至第19屆(1989—2007)“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的競賽原文、參考譯文和翻譯評析?!对u析》由英譯漢和漢譯英兩部分組成,譯界名家和資深教授給出的譯文評析,文筆中肯,內容全面,是一本綜合性很強的翻譯實踐類書。有利于大家積累、總結翻譯規律以及提高翻譯理論水平,是英語專業“翻譯理論與實踐”課程很好的教學素材。

一、《評析》對翻譯理論與實踐課程教學的參照價值

《評析》為讀者提供有關閱讀理解和翻譯技巧諸多方面的參照。我們把譯文評析大致分為三個方向為翻譯理論與實踐課程教學提供參考。一是翻譯文化操作的理念與方法的評析;二是翻譯中語言操作理念與方法的解析;三是翻譯中風格操作理念與方法的論述。

(一)翻譯中文化操作的理念與方法的評析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語言本身也是一種文化。翻譯不僅是一種語言活動,更是一種文化活動。當代英國翻譯學理論家蘇姍·巴斯內特(Susan Bassnett)曾經將語言比喻為文化有機體中的心臟,她說:“如同做心臟手術時不能忽略心臟以外的身體部分一樣,我們在翻譯時也不能冒險將翻譯的言語內容和文化分開處理?!盵1]尤金·奈達說:“對于真正成功的翻譯而言,熟悉兩種文化甚至比掌握兩種語言更重要,因為詞語只是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義……實際上,文化之間的差異比語言結構上的差異給讀者帶來的復雜性更多?!盵2]《評析》對原文作者、寫作背景、文體風格、文章整體結構等做了一定的介紹,還包括相關的歷史、地理、社會等背景知識,這些有利于翻譯學習者理解諳熟兩種語言的差異,找到翻譯契合點。

翻譯過程中理解、吃透原文同樣重要,只有理解了才能更好地把握兩種文化中的信息。我們懂得,由于中英地理位置的不同,英國的冬天溫和,春天來得很早,溫暖的西風是其氣候的典型特征。雪萊筆下的“西風”相似于中國的“北風”,預示著“冬天來了,春天就不會遠了”,“反動統治的黑暗日子就要過去,革命勝利的時刻就要來臨”。我們也同樣需要有堅實、豐富的中國文學、中華文化知識?!稇严肽瞧嗖莸亍芬晃闹?,“一個早春二月的日子”,在中華文化中,立春當在農歷正月,公歷二月,所以早春就是指農歷正月或公歷二月間,所以,“早春二月”就是早春,將它譯成“a day in early spring”或“an early spring day”就言簡意賅,通暢明了。又如,“杏花春雨”一詞的英譯,因為英語中一般不以杏花入詩,譯作“the spring rain”更干脆省力,也避免蛇足之嫌[3]。

世界上的語言是千差萬別的,東西文化也是有差異的,但包含著豐富的價值真理和情感智慧的普世性價值觀又是相通的。作品中選摘《觀察家》的一篇文章,其作者Paul Johnson的一篇隨筆“A Person Who Opologises Has the Moral Ball in His Court”,這個英文標題從句法看來是個普通的陳述句,從修辭學來看,因為使用了Moral一詞,這個標題就有了引申意義,因此該書對題目的解讀為:一個人若是道歉了,那么,在道義上就掌握了主動權,正像球在他自己的那一半場地上一樣。根據人類的共同價值追求,引出這個題目的翻譯“誰給別人道歉,誰就在道義上掌握了主動”。

(二)翻譯中語言操作理念與方法的評析

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趨同首先反映在語言的融合上,這種語言的融合體現在語言的各個層面,其中以詞匯層的融合最為突出[4]。翻譯過程中語言操作的理念與方法,不管是英譯中,還是中譯英,在忠于原文意思的前提下,譯文必須通順易懂。在這一原則的指導下,《評析》對翻譯中的語法錯誤、措詞不當、表達不到位、譯文搭配不妥等系列問題進行了探討與研究。

因為不究語法,錯會原意的例子,《評析》給出了多處改正?!癇eauty”一文中,不少譯者把“Still,I remember glimpsing patterns in mathematics that seemed as bold and beautiful as a skyful of stars.”句中的“glimpsing”理解為patterns的定語,忘記“remember+V-ing”這一動詞句型的基本意義,也沒注意到下文中seemed(過去式)的暗示,將全句譯為“至今還記得一些依稀閃爍的數學圖式”,讓人不知所云。評析更正為“至今我仍記得,一瞥之下,那些數學圖式恰如漫天繁星閃爍,曾是那般美麗而耀眼”,體現出了科學之美,一個流芳溢美的大千世界的一分子。

有些詞因為直接翻譯,意思不完整或不能與文中句子相匹配,該書將具體的翻譯策略,如增譯、減譯、加注等運用到實例的評析中來。如“Garibaldi in the Assembly”一文中,“the Capitol”一詞,一般譯為“朱庇特神殿”“主神廟”等,而這樣的話,就與句子前面的“galloped up to”不相匹配?!皍p to”宜作“從低到高”解,而朱庇特神殿是在比較平緩之處,“up to”就無法解釋和處理,因此,譯成“卡匹托爾”,并加注,釋為“卡匹托山上接近山頂處的卡匹托爾廣場及廣場周圍建筑物的總稱”,這樣就與整個句子相配合。

詞語的翻譯,應與文章的意境搭配?!癟he Treasures in Store at the Shore”一文中的“day dreaming”一詞,可譯作“做白日夢”,而此處的意境是“a pleasant dreamlike set of thoughts while one is awake …”,是對未來的一種愉快的憧憬,雖然脫離現實,但幻想的前景卻頗為美好,譯為“遐思夢想”與文章的意境更能融為一體。

從語言層面看,翻譯就是在充分理解原文意義的基礎上,順利實施兩種語言之間字詞、短語、句子、段落和篇章等層面的轉換,因此,《評析》對漢英/英漢翻譯中這幾個層面的實例分析,提升了翻譯學習者對翻譯本質的認識。

(三)翻譯中風格操作理念與方法的評析

A. F. Tytler曾說過:“譯文應該是原著思想內容的完整再現;譯文的風格和手法應該和原著屬于同一種性質;譯文應該具有原著所具有的通順?!盵5]Tytler的這三個“應該”中提到譯文的風格應與原文一致。韓素音翻譯大賽評析貫徹的最主要的翻譯原則是譯文必須忠實于原文,就是忠實于原文的意義和風格。

“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作品“A Visit with the Folks”一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從問題來看,原文是非正式的口語體,詞匯中有不少的俚語,如“flossy,folk,juice,swear to,after a fashion”分別譯成“時髦、家里人、精力、斷言、勉強”。句型結構簡單,句子較短;表達方式采取對話、閑聊的非正式形式。該書提供的譯文也體現這些特點,在文體風格上盡量接近原文。

“Necessary Fiction”一文中,關于這個標題的漢譯,看似簡單,翻譯起來卻頗費心思,主要原因是fiction一詞既可理解為“虛構(sth. Feigned or imagined)”,也可理解為“作假或撒謊(lie)”。究竟是取其褒義還是取其貶義,《評析》從原文的思想內容、主題,尤其是文化風格等宏觀層面整體把握,文體高雅,語言結構嚴謹,該書專家評析認為翻譯成“必要的虛構”更地道、更符合中文的表達習慣?!癟he Making of Ashenden”一文是“后現代派”作家Stanley Elkin用第一人稱的調侃筆調,以一個富家子弟的口吻敘述其家族的暴發史,通篇文語、俚語夾雜,語言幽默、晦澀。文中“a simple stroke”里的“stroke”有雙重含義,一指劃火柴的動作(a stroke of match),二指文中父親那句“詩意”口號“是個了不起的杰作(a stroke of genius)”。幾乎全部參賽者只取其字面意義而簡單譯作“就這么輕輕一劃”“一劃即可”等等,評析認為,譯文忽略了文中父親的“自矜”以及文章本身通俗、幽默的風格,把“a simple stroke”譯為“咔擦,不費吹灰之力”更能全其義。

二、《評析》在翻譯理論與實踐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與啟示

翻譯理論與實踐是英語專業高年級階段的專業技能必修課,通過講授翻譯基本理論、原則和方法,指導學生解讀原文、運用翻譯的原則和方法,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即語言分析和運用能力、審美判斷和表達能力、雙向轉換和邏輯分析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文學、文化和美學意識,提高翻譯能力?!对u析》作為翻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典范,為英語專業翻譯理論與實踐課程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素材和教學啟示。

(一)教學計劃與進度的安排

翻譯離不開理論,但是翻譯理論必須與翻譯實踐相結合,自然交融??偨Y翻譯理論與實踐的教學經驗,根據英語專業學生英語能力以及翻譯水平的發展,設計出翻譯教學的進度安排,推進翻譯教學改革,提高翻譯教學水平。

第一學期著力培養學生的翻譯實踐能力,適度啟發學生的理論思維。第二學期著重培養學生的翻譯理論水平,指導自身的翻譯實踐,提高翻譯能力;培養翻譯審美能力,學會正確評析作品;嘗試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英語專業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是翻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學生翻譯能力的發展也是一個漸進、上升的過程,通過翻譯教學提高學生的翻譯實踐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翻譯觀念,使學生的翻譯從模仿走向創新的過程。

綜合翻譯理論主要包括運用其他學科研究成果中的理論方法對翻譯問題進行的理論研究;對受制于各種社會環境、文化背景和意識形態的翻譯現象的研究;把翻譯作為或視為社會活動、文化活動、交際手段等目的行為的研究。

注:純翻譯理論主要包括翻譯性質、原理、標準、目的、功能、過程、主體等。

(二)翻譯程序與基本過程的把握

按照正確的程序進行翻譯,對譯文質量的提高和譯者翻譯能力的培養都有很大益處??偟膩碚f,翻譯就是正確理解原文并用確切的譯語表達出來。因此,翻譯的過程可分為理解、表達、檢驗等幾個階段。

理解階段是把握原作內容與思想的一個過程。它是翻譯過程的首個階段,也是最重要的階段。翻譯時,首先必須閱讀待譯的全文,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脈絡,了解故事背景,然后再結合語境進行翻譯。從《評析》看來,理解原文時不應孤立地進行分析,而應綜合考慮。應該結合作者的寫作背景,結合上下文,徹底弄清原作的內容和邏輯關系,這樣才能理解透徹,才能作出準確的表達。

理解正確不等于表達準確。表達手段的選擇在表達階段是最重要的,就是選用何種翻譯技巧,使之“跳出來”,翻譯的創造性也就從中得到體現?!对u析》給我們提供了許多例子,Garibaldi in the Assembly一文中,“… he galloped up to the Capitol,dismounted,and entered the Assembly as he was,…”,其中“and entered the Assembly as he was”一句表明“加里波第直接進入議會廳”,可譯為“徑直進了議會廳(‘徑直’指‘沒去別處’或‘沒干別的事’)”或“風塵仆仆地進了議會廳(‘風塵仆仆’指‘旅途勞累的樣子’)”,“徑直”和“風塵仆仆”都可以表示“直接”,但與句中的語境以及下文描寫的“戰場下來的樣子”不一致,因此翻譯成“就”,連接了前面的動作并表達出了意思。理解原作與表達原意不是一次完成的,是逐漸深入的,最后才能準確理解原作,反映出原作的精神實質。當然,表達后期還包括校對和修改譯文這一步驟,使譯文更符合漢語規范。傳統意義上的翻譯能力是指譯者運用適當的翻譯理論和技巧進行雙語轉換的能力。但實際上,利用紙質工具或者網絡輔助翻譯也是翻譯能力的一種體現。第23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一等獎譯文作者,具體展示了如何通過查詢網上詞典、百科全書以及專題資源,處理翻譯中遇到的理解問題,并利用因特網的交流平臺,通過翻譯論壇、電子郵件等途徑向同行求助,甚至向專家和原文作者請教[7]。

(三)學生翻譯素養的培養

1.提倡學生進行英漢語言、文化對比研究

翻譯學的文化轉向最初是由勒菲弗爾在《翻譯、歷史與文化》一書中提出的,但其醞釀卻始于20世紀70年代[8]。從《評析》可以看出,各種各樣的文化因素決定譯者采用不同翻譯標準和策略。在翻譯理論與實踐課程教學中,提倡學生進行英漢語言文化對比研究,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

中西方文化在飲食文化、宗教文化、風俗習慣、民族性格、價值觀念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翻譯是不同語言之間的轉換,也是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脫離文化背景談翻譯,會違背原文的真正內涵,無法達到兩種語言之間的溝通。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必須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培養文化意識,即文化敏感性。要意識或洞察到本族文化與他族文化之間的差異,并且能從他族文化的角度思考問題、分析事物,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方式進行交流。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宏觀上著重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文化教育,使之形成本族文化自覺和他族文化意識,汲取不同文化智慧。微觀上,著重從文化表征深入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從文化特質領悟文化的不同表現形式,通曉不同文明之間的差異,消除文化誤解,從跨文化交際視角提高文化敏感性。

2.培養學生翻譯審美意識,提高翻譯素養

翻譯不是簡單的語言轉換,而是譯者通過自身的審美意識將原作轉換成譯文的一種審美活動。從翻譯美學的角度看,翻譯應是把一種語言作品的思想和內容更完整、更和諧地轉換成另一種語言作品。學生在翻譯的過程中應注重翻譯過程中的審美欣賞、審美標準以及翻譯過程中富有創造性的審美再現。作為翻譯主體的英語專業學生在尊重翻譯對象的前提下,為實現翻譯目的而在翻譯活動中表現出主觀能動性,使自己的翻譯實踐從模仿走向創新,從機械翻譯走向主觀能動的創造性翻譯?!对u析》對讀者的審美吸收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使譯者能為讀者譯出符合審美期待又易于其吸收的作品,使譯語、讀者得到與源語讀者相同的體驗和感受?!对u析》既為英語專業學生翻譯理論與實踐課程的學習提供素材,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翻譯審美意識,提高翻譯素養。

三、結語

作為英語專業本科生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翻譯理論與實踐課程教學對學生的雙語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綜合訓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对u析》從語言、文化與風格等層面為讀者提供有關閱讀理解和翻譯技巧諸多方面的參照。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和翻譯能力的發展,安排教學進度與計劃,把握翻譯程序與基本過程,培養學生翻譯審美意識,提高翻譯素養。該教學素材在課堂的引入,為翻譯理論與實踐教學提供了寬闊的視野、前沿的思考和豐富的教學資料,不僅能提高教學效果,而且能提升教學的水平。

【參考文獻】

[1] Susan Bassnett. Translation Studies[M]. London: Routledge, 1994.

[2] Eugene Albert Nida. Language and Culture[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 中國翻譯編輯部.“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作品與評析[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8.

[4] Susan Bassnett, André Lefevere.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M]. Clevedon: Philadelphia Multilingual Matters, 1998.

[5] Alexander Fraser Tytler. 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M]. Amsterdam &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cation Company, 1791/1978.

[6] 曹明倫.從教學視角看翻譯理論與實踐的關系[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2):1-7.

[7] 萬兆元.網絡時代的翻譯能力與翻譯技巧——以第23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一等獎譯文的生成為例[J].上海翻譯,2002(2):64-68.

[8] André Lefevere. Translation, History, Culture: A Sourcebook[M]. London: Routledge, 1990.

猜你喜歡
評析譯文原文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張名河詞作評析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評析復數創新題
譯文摘要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與完善評析
I Like Thinking
譯文
《車營叩答合編淺說》評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