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潔員“吃剩飯”,更要學生不剩飯

2014-08-07 10:25張玉勝
高中生之友·青春版 2014年3期
關鍵詞:節約糧食節約型保潔員

張玉勝

去年2月28日,教育部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勤儉節約辦教育,建設節約型校園”,重點加強食堂管理,大力倡導吃完食物、不留剩飯剩菜的“光盤行動”。此后,在各地的校園,以此為主題的活動也紛紛走進同學們的生活,海報、倡議書比比皆是。然而不久前,一則“煙臺大學餐廳保潔員吃學生剩飯,提醒學生節約糧食”的報道,卻格外引人關注。(2013年10月20日《中國廣播網》)

7位保潔員以吃學生剩飯的方式提醒學生們節約糧食,其良苦用心令人敬佩。但時間竟然長達5個月之久,卻不免耐人尋味。有著與孩子迥然不同生活閱歷的“過來人”的“身教”究竟效果幾何?在筆者看來,保潔員“吃剩飯”更要學生不剩飯,培育學生“節約糧食”的勤儉意識,還需從轉變思想觀念和完善制度監管的深層次入手,堅持不懈地開展建設節約型校園的“光盤行動”。

也許,“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憫農》古詩,早已是當代大學生們耳熟能詳的兒時教育。但缺乏親歷親為的田間勞作,沒有計劃經濟年代缺吃少穿的艱辛閱歷,又何嘗能夠真正體味“憫農”的詩意蘊涵和惜糧的彌足珍貴。從這個意義上說,以吃學生剩飯的行為引導樹立節約理念,其教育效果值得商榷。

矯正陋習還需追根求源。檢視學生的剩飯行為,其原因也許不外有三:一是在豐衣足食背景下,孩子們生活上的大手大腳已習慣成自然,他們對糧食浪費壓根就不以為然;二是出于愛面子的攀比心理,他們將“光盤”視為寒酸的表現,把“剩飯”看作富有的象征,心態扭曲導致行為走偏;三是學校飯菜的質量、咸淡未必合學生口味,飯菜的分量設置未必合乎學生的飯量需求。

鑒于此,培育學生節約糧食的良好習慣,還需思想疏導和制度引導的雙管齊下。首先要加強對學生進行勤儉節約的思想教育。保潔員“吃剩飯”無疑是對學校節約糧食教育缺失的側面提醒。學校應該以此為契機,加強對學生進行入心入腦的節約糧食教育。這不僅是矯正學生浪費糧食不良行為的需要,也有助于對孩子勤儉節約品格的引導培育。

其次,要破除孩子的攀比炫富的面子心理。盡管學生就餐行為發生在公共場所,但一日三餐畢竟只是司空見慣的生活常態,剩菜剩飯只能表現出學生對農民辛苦和廚師勞動的不尊重,與學生的身份顯尊與形象提升無關。要讓學生明白,就餐應當按需購買、量力而行,無端浪費糧食不僅不能為自己掙來面子,而且屬遭人詬病的敗家子行為;如果彰顯“大方”,何不用節約下來的餐費,資助那些貧困學生。

其三,改進學生食堂的服務管理。學生食堂工作人員要樹立服務意識,摒棄謀利思維。要注重對學生就餐習慣和分量的調查研究,千方百計提高飯菜質量,增加花色品種,盡可能破解眾口難調困局;同時,要科學設定飯菜分量,注意提醒學生避免不必要浪費。要提倡引導學生拼飯共餐,相互調劑,互通有無。為了培育孩子的節約習慣,人們期待將建設節約型校園的“光盤行動”進行到底。

猜你喜歡
節約糧食節約型保潔員
節約糧食,杜絕浪費
“三好”兒童在行動
高校節約型校園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建設的探索
難過
人大聲音,何以成為鄉村保潔員的福音?
節約型高校建設初探
基于節約型的休閑農莊規劃設計探討
傾斜的商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