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味人生的仁義書寫——讀羅瑜權新作《不一樣的天空》

2014-08-15 00:43
劍南文學 2014年9期
關鍵詞:古渡故園散文

新世紀以來,對于小說尤其是長篇小說,似乎是一個抒情的季節,但對已受各種流行寫法戕害入骨的散文寫作而言,似乎浪漫不在。甚至,剛過去的20世紀90年代對散文幾乎是悲劇性的:一方面,散文以無比的豐富性表現參與了這一時期的文學健身,在商品市場的絞繩和多種復雜因素恐嚇困擾下,和其他難兄難弟一道,捍衛了文學所剩無幾的尊嚴;另一方面,在各種私下或公開場合,對世紀之交散文的指責簡直幾乎成為時尚,一段時間,這種指責不斷強化著人們似是而非的印象:散文好像成了世紀之交文學的萬惡之源,不祥之地。盡管事實早已證明,大多數人對散文創作究竟發生了什么毫不知情,因此,他們的言說絲毫構不成對散文的真正批判,然而,這種情形畢竟對散文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以致當下許多人對散文及散文作家的態度都是極其曖昧的。很多人看來,20世紀80年代的散文,尤其是中期以后,披荊斬棘英氣勃發激越向前,極一時之輝煌,功頗可矜,新世紀前后的散文寫作卻盛極而衰,成為寥寥慘淡的掛在墻上的個人英雄排行榜,讀者與散文之間勢不兩立,哀嚎咒罵之聲不絕。

在金錢至上物質為尊的年代,談論散文似乎顯得幼稚而奢侈,非常不合時宜,因為這是一個美文嚴重缺失又根本拒絕美文的時代,在這個氣勢洶洶庸常之氣無處不在的非常期,散文的命運注定是難堪的,散文作家的角色意義也是言說無奈的。因此,當四川著名作家羅瑜權在電話里告訴我準備出這本散文集時,實話說,我當時并不是感到喜悅,反而,內心涌起的是一陣悲涼:這老兄難道不明白眼下散文的處境,吃這份罪有必要嗎!在犬儒主義大行其道越來越多的作家躋身文學與時代狼狽為奸的大合唱的時候,你卻依然故我,以堂吉訶德的勇氣,在近乎滑稽的文學時代表達一種自我存在,其悲劇性意義有點像英雄赴死。在快餐化、口語化、消費化散文風行無阻的年代,羅瑜權“不識時務”也是顯而易見的。其實究其底,羅瑜權的意義在于一種文化警醒,這種警醒恰好是我們認真反思當下時代的起點之一。

在近三十年的文學生涯中,羅瑜權有過跨文體寫作的經歷,但新世紀以來,他離其他文體越來越遠,散文漸漸成為他專攻的文體,放棄了對故事的迂回和營造,因為他發現散文更適合他對思想的素樸表達。他散文中呈示出的驚人的冷靜、平淡,反襯出了社會轉型時期思想現場和散文天空的平庸與調和、疲憊和憂郁。

羅瑜權散文集《不一樣的天空》將自己從事文學寫作的整個過程所有的人生體悟以及對文學自身的拷問含蘊其間,算是幾十年的人生合集,記錄了他的青春痕跡和思想脈絡,滲透著從毛頭小伙到江湖老妖的社會觀察與人類思考。

羅瑜權的散文寫得真誠、性情,內容豐富,上至理想、信念、愛國情愫,下至行游、運動、朋黨歡聚,他都照單簽收!每一組文字都是自己的真實感受,都以激情的姿容溶解著所有的文體要素,流布在作品中的精神渴求、個性自覺和生命招魂,把虎視眈眈的外在矛盾轉化成風靈柔情的春風化雨,面對商業世界的肆意蹂躪,羅瑜權表達的或強或弱的懷柔呼聲無疑具有規避話語失語癥的時代意義,回應本身就是挑戰。這是典型的浪漫主義情感底色,彰顯出作者優異而執著的詩學稟賦和富于良知的文人立場。

《不一樣的天空》共四輯文字,篇篇皆有很強的可讀性。第一輯“故園筆記”特別意味深長。以商品意識和經濟價值為最顯著特征的現代城市成為人們的生存前提和基本元素,圍繞這兩個要素展開的人生運動使人不斷異化,生活之中的緊張感、陌生感、隔膜感不期而至,面對日益復雜的社會關系與微妙而無彈性的人際關系,許多人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不同程度的失落感、孤獨感、焦灼感,故園或曰家園意識便在這樣的人文背景中誕生了。寫作常識告訴我們,“故園”不外兩層含義:一是形諸顯性意味的具體空間存在的山鄉田園,對此,中國古今文人的理解驚人的一致,故園就是充滿泥土甜味的鄉下故土。由此引申出善感多愁的文人學士對田園風光的無限遙想;另一層意思則是指涉人類的精神棲居之所,顯然具有哲學的意味。其實,在具體寫作中,兩者的分離只具有理論的意義,揉合才是常情。羅瑜權這組文字恰好說明這點。一方面表現作者對原始故鄉和第二故土山水域境和童年生活的眷戀與寫真,這是他情感至上的心中圣土,它與理性無關。另一方面,他又表達對故園之“故”滯重而慣性的社會生活、文化觀念、價值判斷的反觀與憂思。羅瑜權著眼于對故土的考古式探測,描繪他無限神往的故鄉的河流、斷橋、古亭、蒼山、殘陽和舌尖記憶。透過一些尋常物事或場景,展現當下煩擾世風的無孔不入與人性深處微茫的不易察覺的瞬間變換,揭示萬千斑斕的秘密人生?!霸谖业哪X海里,貯存著一個永遠也抹不去的記憶,那是一個遙遠地方一個遙遠的古渡……如今,離那些夜晚,離那個古渡,離擺渡的人,已經很遠,很遠了……這以后,我到古渡去的次數便少了,再也未見到古渡的船工,再也沒有聽到過關于古渡的故事……‘浮躁、勢利、自私、孱弱、圓滑’的現代病將人的心智磨蝕殆盡,眷戀過去那濃濃的人情味,那純真的心靈,那凈凈的世界“(《船工.古渡.新橋》)。每一個作家背后都有一個村莊,如根據地般給養著作家的寫作。羅瑜權非常精細地捕捉到故園古渡的地域精神內涵,船工串起了古渡周遭的人情物事及世事滄桑,文章充盈著對故園的眷戀之情和敬畏之感。雖然在羅瑜權的整個寫作中,直接以故鄉特征為主題和書寫對象的作品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但是,這些作品無不浸染了故鄉神奇地域的迷人氣息。羅瑜權寫出了故鄉的孤獨,他發現了神靈游蕩的故園的萬般凄清,在那里,甚至沒有日常意義上的隱喻和象征,有的只是一個作家的生活與生命對于所有潛匿的神秘事物的觸碰和反應。這種極端的一次性書寫,只有放在他的系列故鄉書寫中方可得到人們的完全理解。借助《故鄉那條溪》、《家鄉的干豇豆》、《家風》、《家藏一套小人書》等作品,羅瑜權實現了借重地域性拷貝彰顯某些獨異性并將地域性元素轉化為普遍人生境遇觀照的審美目的。他在描寫故園地域風物的時候,帶著明顯的寫意特征,這本源于他想象的平視視角,使他的文章建立了最為基本但又被許多作家忽視的閱讀可信度。羅瑜權設計通過對故園的深度書寫,在自己的散文中發展一種關于故鄉的哲學,以此挑戰現實的嚴峻性。他站在故鄉經驗的針尖上,遙寄人類天真的童年,用誠實的地方書寫頑強抵抗日益囂張的物質世界。許多作家都有故鄉寫作記憶,但羅瑜權有自己勝人一籌的地方,他的眼界更亮,更廣,看得更深。借助地域性考察,羅瑜權反復述說草根生活的不易和堅韌,他的姿態視角很低,真實誠懇地表達著一種下層人生。他對生活對人對事,始終有一種謙恭之心,真正的平易之心,實屬不易。許多人都有“大我”之渴望,然而,如何保持一種平靜的“小我”,那是另一種可貴。

第二輯“警營紀事“可以看作成長文字和友朋敘懷,記敘作者從軍、從警的人生經歷和朋友、同事間令人唏噓的動情故事。文章格局都不大,但視點各異。羅瑜權那些叩人情懷的話語,讀來使人覺得好似與友人對坐燈下,溫情有加。三十年的軍警生涯,養成羅瑜權胸懷格外開闊,性格分外爽健。他筆下不停流淌的沉郁和真誠,很大的成分不僅僅在于對當下世俗的反撥,更是與過往、遠方息息相關,與謙謙友朋情誼相關,這就是我們在羅瑜權散文中總可以看到他對生命深度、對情感熱度、對歷史厚度孜孜開掘之原因?!叭耸篱g,奇花異草繁多,有雍容華貴的牡丹,也有嫻淑秀雅的文竹,有傲雪斗霜的秋菊,也有出泥不染的荷花。而我,繁花叢中,獨愛遠志草。遠志草,不擇沃土。山坡地角,懸崖峭壁上都有它的身影。一年十個月,它開著綠白相間的小花,花色不艷,也不俊俏,卻給人一種清香樸實的美感”(《遠志草》)。羅瑜權跳出了自己的個人情緒,個人的悲喜讓位給了眾生的悲喜,從而使作品在經驗的豐富性與認知廣度上獲得了新的存在可能?!冻恋榈榈拇禾臁?、《不一樣的天空》、《山鷹》、《梅子》、《男人的眼淚》 等都是不錯的作品。作者在當下的維度中滲透了歷史的縱深,眾橫捭闔的漫漫歲月形成了散文結構上的錯層處理,營構了一個隱形的空間狀態,人類的生命過程在其中回音般交錯呼應,主體情緒的聲音由此被放大、強化,顯示了羅瑜權寫作上的轉變和成熟。這部分故事是吟唱出來的,作者娓娓道來的一切,都能讓讀者感到一種近似于永恒的節奏與韻律,那是一段悠遠而動人的人生呼吸,是作者經久的世間歷練。那些絲絲縷縷的人和事,看不出刻意的高尚情懷或咄咄殺機,只是平沙落雁般徐徐降落,在情感的灘涂上安然入眠。

在羅瑜權的散文中,我發現六個關鍵詞非常典型:懷古、祈禱、仰望、吟唱、行走、沉思。那些文字中,神話和圣靈依然留駐在作家的頭頂,童年的歌謠依然回蕩在作家心頭,作家用悲憫的感恩之心看待人間,把日常情景上升為一種儀式般的境界。第三輯“四海游蹤“、第四輯”心語星愿“是兩組主體身份明顯的典麗優美的作品。如果說前者是紀實散筆,那么后者就是心靈游記。這些文字以意象紛繁的深度聯想打破了游記散文的慣有格局,雖然作者并未避開那些身邊的小情、小景、小事物,但他絕不把眼光囿于狹小的個人天地,文字本身體現為一種精神延伸?!拔娜撕脴?,自古亦然。文人的房前屋后大約總有幾棵樹,這些樹也大概只有文人能看得見,摸得著,能領會得透徹,知曉的清楚……現代社會發展很快,高速公路、快速列車、超音速飛機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大橋、小草、蟬叫等卻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我們的周圍不能沒有樹”(《文人的樹》)。作者隨時感受現實與自然的劍拔弩張,感受社會上那些狐假虎威的可笑嘴臉,深情款款地表達對生命的敬畏和對精神層面與世道人心的嚴正擔當。這些文字柔軟卻畢現鋒芒。作者沒有停留在事物的表象層面,而是用內心去接近事物背后那些神奇而廣闊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往事并不如煙,讀者借助那些清麗的記錄,完全可以感悟文字背后的精神重量。即便是純游記,羅瑜權也與當下泛濫成災的到此一游的流水賬完全不同,他去武當,感受的是澄明靜謐與肅穆仙香;他在蓮花山頓悟,只有心無塵埃的人方可進入神之天門;他在古鎮體驗土著生活,看到的卻是世外秘境的日子裹挾的艱辛與沉重。所有的一切共同指向一種我們久違的安如磐石的生活:平易、平等、本分、自重。

羅瑜權在散文寫作中認領生活,將那些生活喟嘆寫得柔意綿綿,把那些張牙舞爪的猙獰現實寫得那么詩情畫意,別有用心。他的價值觀和寫作立場,無疑是知識分子式的,但他對此又充滿戒心和反思,避免陷于感傷、自悼的泥澤,從而很好地形成了作品的深度。這是一種很好的散文態勢,希望他走得更遠更好。

猜你喜歡
古渡故園散文
僑眷焦治稼:“古渡詩人”的家國情
孫和平
散文兩篇
散文兩章
古渡熙攘千帆競 滇池北岸譜華章 守正創新強承載 起航奮進新中心——這里是官渡,這就是官渡
古渡
李軼賢
生與死的尊嚴(散文)
好事近·故園之戀
齊國強 作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