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層醫院傳染病防控品管圈管理模式探討

2014-08-15 00:44李少鵬
現代醫院 2014年9期
關鍵詞:漏報傳染病醫務人員

李少鵬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ele,QCC)是指同一工作單位或工作性質相關聯的人員,自動自發組成的小圈團體,針對所選定部門內問題,科學運用各種工具,通過團隊力量,對問題進行持續的改善[1]。自2003 年的非典型肺炎出現后,新發傳染病不斷出現,如2007 年的禽流感、2009 年的甲型H1N1 流感及近年來H7N9 禽流感等,這些突發傳染病疫情頻發,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醫療機構作為三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染病發現、報告、處置的前沿陣地。加強醫療機構的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對傳染病的早期預警及有效防治起著重要作用,可以有效預防控制各類傳染病的發生[2]。質量管理如何更迅速、有效的實施,如何收到最佳的管理效果,需要在制定質量管理方案時,除了按質量管理要求全面系統的完成以外,還應在質量管理有效性方面有所側重[3]。綜合醫院病人多,病種復雜,人員流動性大,在傳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4]。為了有效提高傳染病報告質量,減少傳染病漏報、誤報的發生,始終堅持做好傳染病管理工作,我院在傳染病防控管理實際工作中探討使用QCC 管理模式,做法如下。

1 QCC 管理模式

1.1 QCC 模式

QCC 的活動實施按主題選定、活動計劃擬定、現狀把握、目標設定、對策擬定、對策實施與檢討、效果確認、標準化、檢討與改進等步驟進行,持續改進傳統醫院管理模式,進一步提高和完善醫院的管理內涵。

1.2 領導高度重視,成立防控圈

做好傳染病管理工作,領導重視是關鍵,組織機構是保障。在醫院的日常管理上,領導時常強調傳染病管理工作的及時性和重要性,統一了醫務人員在傳染病報告和處置上的思想認識,并成立由預防保健科主任及三名專職人員組成的防控圈,為開展傳染病防控管理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分管院長負責全院傳染病報告領導工作,各臨床科室主任負責對本科室的傳染病管理和報告工作,各首診醫師為責任報告人,負責傳染病的填卡工作,防控圈負責傳染病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全院傳染病報告卡的收發、核對以及傳染病網絡直報工作。

1.3 運用QCC 模式,實施有效管理

傳染病報告的質量,主要包括法定傳染病報告卡填寫的完整率、傳染病的上報率、漏報率及緩報率,不得有隱瞞不報現象[5]。為了提高傳染病報告的質量,由防控圈選定傳染病防控管理工作作為主題,設定目標,實施對策,采用QCC 模式運作,把傳染病管理工作納入醫院綜合目標檢查考核范圍,考核結果納入科室的綜合考評,與科室獎金分配直接掛鉤。

傳染病報告工作必須開展主動監測和疫情搜索,防控圈負責與臨床醫技科室建立聯絡機制,每天除了利用院內電子處方系統平臺及時通過計算機查收傳染病報告卡,認真核對患者的就診信息并對陽性結果進行目標監測外,還派管理人員深入門診及各科室查閱當天門診日志及住院登記記錄,特別是傳染病源頭的門急診、兒科、內科、檢驗科等科室,發現傳染病時及時與本科室的傳染病登記進行核對,對漏報者進行督促報告,核對無誤后進行網絡直報,并做好登記。對需要做特異性檢驗的病例(如麻疹、流感等)時,指導醫務人員及時采集血、尿、痰標本送檢,采集、保存和運送必須符合要求。同時,每月定期檢查各項制度的落實情況,特別是中間環節和重點科室,要協調好并加強控制,對檢查結果進行效果確認,對檢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匯總,提出有效改進措施,并上報分管領導審核,做到及時有效監管,以提高傳染病監測工作的質量。

1.4 確認實施效果,不斷完善制度

醫務人員作為治病救人的特殊職業人群,對傳染病的預防、治療、管理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為了進一步提高傳染病報告的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和實行QCC 管理取得的效果,不斷完善一系列相關規章制度及工作流程,如《傳染病報告卡填報要求》、《傳染病管理人員職責》、《傳染病報告流程》和《疫情報告獎懲制度》等。注重獎罰機制的建立,將質量管理與效果評價相結合,不斷提高管理質量和管理水平[6]。規章制度是行動指南,不切實際的制度只能流于形式,只有制定可操作性強的制度,才能做到責任到崗,責任到人,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 強化理論學習,提高專業水平

強化全員危機意識,是基層醫院發揮公共衛生危機預警作用的起點和基本保證[7]。醫院處于防治傳染病的第一線,這要求醫務人員必須對各種傳染病始終保持高度警惕,熟悉各種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臨床表現、診治手段等新信息與進展,努力把混雜在普通病人中的傳染病病人檢查出來,實現歸口管理,這是提高我國傳染病防治水平的基礎和關鍵[8]。為此,醫院必須將傳染病的疾病種類、報告時限、報告方法及醫院報告流程、特殊項目的填報要求等進行詳細規定。同時,將這些規定及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的傳染病報告相關政策整理成冊,印發給各科室,以增加醫務人員的可操作性。同時,定期組織全院醫務人員學習《傳染病防治法》和傳染病防治專業知識,對新上崗醫務人員、進修人員及實習的醫護人員在上崗前進行傳染病管理知識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讓醫務人員明白:傳染病報告同其他醫療工作同等重要,不管何種原因引起的傳染病漏報和遲報都是違法行為,由此引起嚴重后果的還要追究法律責任,提高了醫務人員學習傳染病防治法規及專業知識的主動性。

3 結果

醫院通過成立防控圈、運用QCC 模式、強化理論學習等管理模式確保了各項制度的執行和落實,使醫務人員提高了重臨床及重經濟效益而忽視傳染病防控的社會效益的思想認識,加深了對傳染病報告程序、報告時限的理解,端正了對報告傳染病意識淡薄、傳染病報告卡填寫不規范、不完整的工作態度,真正把傳染病防控管理工作納入到醫院日常工作中。醫院傳染病報告完整性、準確性和及時性由原來的98.35%、98.70%和99.78%全部提升到100%,達到預期的目標的同時,明顯增強了防控圈團隊凝聚力和積極性,也提升了團隊的自信心、責任心、解決問題及溝通協調的能力,使醫院的傳染病防控管理工作由被動轉向主動,避免傳染病漏報、誤報的發生。

4 討論

傳染病將長期與人類共存,隨著經濟全球化、居住環境城市化等社會因素的變化,傳染病成為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因素之一,所以必須對傳染病的傳播及危害程度有充分的認識[9]。良好的醫院傳染病防控管理工作運行機制一靠制度,二靠教育,三靠獎罰,三者有機結合,相得益彰[10]。目標責任制是醫院傳染病得以準確、及時報告的根本保證[11],醫院只有將傳染病管理納入醫院質量管理的軌道,增強醫務人員的重視程度,傳染病防控工作才能走向良性發展之路,真正做到對傳染病能及時發現、及時報告,避免了傳染病漏報、誤報的發生。推行QCC 活動能夠改進醫院傳染病管理現狀,有效促進傳染病防控出現連續持久的改善,提高了傳染病管理及報告質量,也提升了傳染病疫情來臨時的對應能力。

[1] 張幸國,趙青威,李 盈,等.品管圈在醫院藥學管理中的探討與實踐[J].實用藥物與臨床,2009,12(4):233 -234.

[2] 劉維忠.欠發達地區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踐與研究[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3] 林逸勝.臺灣醫院的“品管圈”[J].中國衛生人才,2002(10):42 -43.

[4] 黃麗華,唐振柱,唐小蘭,等.廣西綜合醫院傳染病防控和醫院感染控制調查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雜志,2006,26(9):26 -27.

[5] 歐陽昭儀,王柳寧,韋春波.醫院傳染病知識調查[J]. 廣西預防醫學,2003,9(2):128 -129.

[6] 楚清芝.加強醫院傳染病管理的實踐與體會[J]. 中國醫院,2006,10(7):63.

[7] 唐 瑛,黃艷梅,闕偉東,等.基層醫院應對人禽流感事件的管理體會[J].現代醫院,2013,13(6):142 -144.

[8] 何權灜.充分發揮綜合醫院在傳染病防治中的作用[J]. 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5,21(1):31 -33.

[9] 陳立新,李淑清,魏 巍,等.加強醫院感染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3):268.

[10] 楊宏偉.1 809 張法定傳染病報告卡填報時限統計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2,18(6):521 -522.

[11] 方 艷,李靈輝,李東悅,等. 廣東省2001 年法定傳染病疫情報告系統質量評估[J].華南預防醫學,2003,29(1):37 -39.

猜你喜歡
漏報傳染病醫務人員
《傳染病信息》簡介
傳染病的預防
3種傳染病出沒 春天要格外提防
淺議醫療糾紛中對醫務人員的法律保護
抗疫中殉職的醫務人員
呼吸道傳染病為何冬春多發
某市死因監測漏報的調查報告
各類氣體報警器防誤報漏報管理系統的應用
臨床乳腺檢查篩查乳腺癌中降低病灶漏報率的探討
提升醫務人員職業幸福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