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家訓的文學價值

2014-08-15 00:51周建國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4年2期
關鍵詞:家訓

周建國

(福建師范大學 文學院,福建福州350007)

家訓是指父母或家族長輩對子孫后輩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訓示教誨,也包括兄弟姊妹間的誡勉以及夫妻間的囑告?!捌湮淖钟涗洶視?、家教、家規、家法、家誡、家范、家風、家訂、家禮、家道、遺訓等多種形式;其文學體裁有書信、散文、詩詞、格言、座右銘等。家訓所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諸如講修養、談立志、話人生、言德行、剖處世、說治學、論人才、評風物、述文學、誨尊師、教理財、議從政等等?!盵1](P1)在數千年的歷史演進中,家訓不僅成為家庭成員的行為準則,而且使整個社會形成規范的家庭風格和文化心理,為我們積累了豐富的家庭教育經驗。

明清兩朝歷時五百余年,總體而言,這一時期可謂是中國封建社會由盛轉衰的時期。然而,中國傳統家訓卻在此階段得到空前發展,“中國古代的家訓萌芽于五帝時代,產生于西周,成型于兩漢,成熟于隋唐,繁榮于宋元,明清達到鼎盛并由盛轉衰?!盵2](P2)明清家訓與前代家訓相比,其文學價值更為突出,本文試從語言特色、藝術技巧、思想感情三個方面來加以具體探討,以便對其有初步認識。

一、語言特色

“明清文學是中國古代文學發展的收獲期和成熟高峰”[3],這一時期的家訓成就也是如此,其標志首先體現在家訓作品的語言特色方面。綜合研究,明清家訓作品的語言具有形象性、通俗性以及精煉性的特征。

(一)形象性

文學是以語言為表達工具且對社會生活的形象反映,形象性是其內在精髓。在明清家訓作品中,多數作者并非進行干癟無力的說教,而是運用豐富多彩的修辭手段向子孫談及為人處世之道,其中尤以比喻手法的運用居多。如魏源《讀書吟示兒耆》第五首中:

君不見,華時少,實時多。

花實時少葉時多,由來草木重干柯。

秋花不及春花艷,春花不及秋花健。

何況再實之木花不繁,唐開之花春必倦。

人言松柏黛參天,誰知鐵根霜干蟠九泉。[4](P753)

魏源以花木作比,將自己讀書所悟的一些人生道理,通俗形象地表達出來,告訴兒子要想取得成功,就應不畏艱難、不怕磨練。

(二)通俗性

家訓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樣式,其對象主要是自己的家人或后代,故作者在進行說教時,往往采用一些平易貼切,通俗易懂的語言,以求達到最佳的訓誡效果。

明代姚舜牧的《藥言》(原名《藥訓》)流傳甚廣。在自序中,姚舜牧談到他處理公事之余撰寫家訓的情況時說:“公余,復續有數條,似多口語一番矣?!北砻髌湓诰唧w創作時語言的通俗特色?!端幯浴氛Z言極為平實,茲摘錄幾條如下: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八字是八個柱子,有八柱始能成宇,有八字始克成人。

一部《大學》,只說得修身;一部《中庸》,只說得修道;一部《易經》,只說得善補過?!靶蕖?、“補”二字極好,器服壞了,且思修補,況于身心乎![5](P976)

《溫氏母訓》是明代官吏溫璜對其母平日教誨的記錄,語言極其通俗,近乎白話,并且雜以大量的方言俚語。文中,溫母以樸素的語言囑告家人不要貪富,因為富而不儉,反會敗家,關鍵是要勤儉持家:

做人家,切勿貪富,只如從容二字甚好。富無窮極,且如千萬人家浪用,盡有窘迫時節。假若八口之家,能勤能儉,得十口貲糧;六口之家,能勤能儉,得八口貲糧,便有二分余剩,何等寬舒,何等康泰![6](P17)

前輩學者評價此書曰:“溫母之訓,不過日用恒言,而于立身行己之要,型家應物之方,簡該切至,字字從閱歷中來。故能耐人尋思,發人深省。由斯道也,可不愧須眉矣,豈僅為清閨所宜則效哉!”[7]

(三)精煉性

家訓旨在訓誡,不宜長篇累牘,故語言上要求精簡干練,切中要點,明清家訓正體現了這一點。

呂坤,字叔簡,號新吾,萬歷二年(1574)進士,為官剛正不阿,晚年以著述、講學為務。其著作以《呻吟語》最為有名,作者針對明朝后期出現的各種社會弊病,提出了興利除弊、勵精圖治的主張,并闡述了自己對修身養性、人情世故等方面的心得體會和見解,對當今世人頗有借鑒意義:

傳家兩字,曰讀與耕;興家兩字,曰勤與儉;安家兩字,曰讓與忍;防家二字,曰盜與奸;亡家二字,曰淫與暴……不屑子孫,眼底無幾句詩書,胸中無一段道理,神昏如醉,體懈如癱,意縱如狂,行卑如丐,敗祖宗成業,辱父母家聲。[8]

這里,十“字”指出家道隆昌與家道衰亡之別;四“休”,提出立身持家的基本準則;四“不患”,著重從才、志、交友等方面對子孫的培養教育提出了基本要求。此外,鑒于敗家、亡家系于子孫賢否,《訓辭》特別提出要防止產生“敗祖宗成業,辱父母家聲”的“不肖子孫”。文章篇幅雖短,但蘊含極為豐富,充分體現出言簡意賅的行文特色。

明代抗倭名將任環曾在太倉(江蘇東南部)抗倭時寫下一封《示兒書》,訓誡其子。任環是一位文章高手,他“為文高簡有法度”,從他這封寫給兒子的短簡中,即可見出其語言之精煉、感情之摯誠:

我兒千言萬語,絮絮叨叨,只是教我回衙,何風云氣少,兒女情多?倭賊流毒,多少百姓不得安家,爾老子領兵,不能誅討??邶X裹革,此其時也。安能作楚囚對爾等相泣幃榻闈闥間耶?[9](P283)

任環在信中批評兒子缺少丈夫氣,話雖不多,卻錚錚作響,擲地有聲。父親在抗倭前線,兒子自然很擔心,于是便“千言萬語,絮絮叨叨”,勸父親回來,兒子顯然想的多是小家,父親身為抗倭將領,想的自然多是國家,所以,他批評兒子“風云氣少,兒女情多”,“爾老子領兵,不能誅討 ,口齒裹革,此其時也。安能作楚囚對爾等相泣幃榻闈闥間耶?”,這是怎樣的一種豪邁氣概!在處理家國關系以及個體利益與民族利益關系問題上,任環的高風亮節,令人欽佩!

二、藝術技巧

明清家訓不僅語言極具特色,在具體寫作方式的選擇上也頗具匠心。明清兩朝家訓卷帙浩繁,其典型的訓誡手法為正反對比和以事證理。同時,相比前代家訓,明清家訓更加關注文章的結構安排以及人物刻畫。

(一)正反對比

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極為重視家庭教育,他在《致諸弟》(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中說:“蓋父親以其所知者,盡以教我,而吾不能以吾所知者,盡教諸弟,是不孝之大者也!”[10](P48)他以訓誡子弟為大任,一生寫下三百三十余封家書,為歷代最多者,流傳廣泛,影響深遠。為了使子侄懂得勤勞毋逸的重要性,曾國藩采用了大量的歷史故事與現實資料,進行正反比較,說明生活艱難,衣食不易:“若農夫織婦,終歲勤動,以成數石之粟,數尺之布;而富貴之家,終歲逸樂,不營一業,而食必珍羞,衣必錦繡,酣豢高眠,一呼百諾,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許也,其能久乎?”他在軍中,“每見人有一材一技,能耐艱苦者,無不見用于人,見稱于時”。相反,“其絕無材技,不慣作勞者,皆唾棄于時,饑凍就斃?!盵11](P127)

清代彭端淑的《為學一首示子侄》歷來頗受選家青睞,該文旨在勸勉子侄讀書求學不要受資昏材庸資聰材敏的限制,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學習,立志成才。作者為論證智與愚的可“移”,以貧富二僧作對比: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备徽咴?“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枧c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9](P205)

文中以貧與富喻資質之昏庸與聰敏,以去南海普陀山取經來喻立志有成,以此告訴人們無論資質高低,只要立志肯干,志向就可以實現,昏庸和聰敏就會轉化。

(二)以事證理

明清家訓的作者很注重以事證理,在訓誡時,作者往往先用簡潔的語言,闡明人生道理,接著便舉事例,以證明這些道理的正確性,為了達到易于接受的目的,明清家訓作者的具體做法是:

1.選取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來講道理。清初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王夫之在給其弟、其侄的《丙寅歲寄弟侄》中寫道:

和睦之道,勿以言語之失,禮節之失,心生芥蒂……譬如一人左眼生翳,右眼光明,右眼豈欺左眼,以灰屑投其中乎?又如一人右手便利,左手風疒卑,左手豈妒忌右手,愿其同癱瘓乎?[12](P234)

此信中,王夫之以人的左右眼和左右手喻兄弟之情,勸弟侄們勿因小事而生閑氣,和睦相處,厚于家庭之義。

2.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現身說法。在明代的官吏家訓中,至今仍在民間流傳的莫過于袁黃的《訓子言》(又名《了凡四訓》),這部家訓是袁黃晚年為訓導兒子袁儼而寫的。文中結合自己的大半生經歷及其修身體會,對兒子進行積善、改過、謙恭處世、禍福自求等教育,很能與世人畏懼鬼神、積善求福的心理相適應,因而更容易為人們所接受,這也是《訓子言》流傳甚廣的重要原因。

晚清趙潤生所作《諭長子炳麟》,主要是從立業的角度來教誨兒子,文中所言教子之道亦多立足于自己的為人處世及為官理政的經驗:

交涉之事,為如今第一要件。公法、約章及中律西律,務須留心考習,極力講求……《萬國公法》,一遇交涉,自有把握,外人且欽敬之,而不致挾制之矣。[13](P571)

作者教兒怎樣研究外交,在這里作者并沒有鋪開筆墨,大談自己的見解且深考細究,而只是再三叮囑,把一件最基本的事做好,那就是熟知各種公法約章和中外法律,這些多為作者閱歷所得的真知灼見,頗有啟發借鑒價值。

3.選取當世或近世的典型人物或事例進行說理。晚明社會,朝綱廢弛,奸佞當道,高攀龍深知其中險惡,故在其家訓中告誡道:“言語要謹慎,交游最要審擇。多說一句不如少說一句,多識一人不如少識一人?!睆闹锌梢姰敃r文壇吏治之嚴酷。

此外,他還選取當時墮落腐化的社會風氣對子弟進行諄諄教誡,他說:

有一種俗人,如擁書作中、作媒唱曲之類,其所知者勢利,所談者聲色,所就者酒食而已。與之綢繆,一妨人讀書之功,一消人高明之意。一浸淫漸漬,引人于不善而不自知,所謂‘便辟側媚’也,為損不小,急宜警覺。[14](P292)

明末腐敗之風氣,在中國歷史上是人所共知的,酒色財氣,人欲橫流,高攀龍對此自然深惡痛絕,告誡子弟樸素度日。他說:“世間惟財色二者,最迷惑人,最敗壞人?!盵14](P292)這個警告在明末社會,更具現實意義。

4.所舉事例包含辯證思想,更易使人理解信服。關于行為動機和效果的問題,歷來是道德領域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而袁黃《訓子言》中對這一問題的見解,倒是很有辯證法的意味。譬如,關于為善的偏正,他認為“善者為正,惡者為偏,人皆知之。其以善心而行惡事者,正中偏也;以惡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不可不知”。這就是說,出于善良的動機而做了“惡事”,這是“有心栽花花不發”;而出于邪惡的動機而結果卻成了“善事”,這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歪打正著,因而一定要將動機和效果聯系起來考察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關于“小善”與“大善”、“小惡”與“大惡”的關系,明仁孝文皇后在其家訓名作《內訓》中作了辯證論述。她說:

小過不改,大惡形焉。小善能遷,大善成焉……若夫以惡小而為之無恤,則必敗;以善小而忽而不為,則必覆。[15](P207)

此言主旨在積漸為巨,無論善惡,都不能忽略細微末節,凡事須從一點一滴做起。善小而不為,善不能廣大;微惡視為無妨,終釀成大惡。這無疑具有普遍意義,今天仍不能廢此理。

(三)結構安排

家訓文獻多為專門書寫下來,用于訓誡家族子弟的承傳性文書,因此,內容比較系統,結構也相對嚴謹,主要圍繞修身、治家、處世、勸學等幾個大的方面,條分縷析,面面俱到。

明代東林黨首領高攀龍,其為人正如《四庫全書》中所言“嚴氣正性,卓然自立”。他為族人所撰的《家訓》中,將“堂堂正正做人”作為家訓的基本宗旨。在篇幅不長的家訓中,高攀龍專門圍繞立身為人、積善成德這一修身處世的根本問題教育子弟,多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見解,而基本不論家庭瑣事,這在傳統家訓史上是不多見的。清人陳宏謀評價高攀龍的《家訓》:“周致詳密,貫精粗,徹上下,易知易從……能恪遵守之,則上可以入圣賢之門,下亦不失為佳子弟矣?!盵16]

明代著名大臣、文學家方孝孺一生“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17](卷首),在歷史上以忠孝耿介著稱,其治家訓子也頗具影響。方孝孺家訓作品多見諸《遜志齋集·宗儀》,其中《謹行》一文以質樸的言辭,殷切的語氣,平鋪直敘地向人們講述了謹行的重要。在敘述中,作者多次運用了比喻、反復等修辭手法,以鋪墊、烘托等結構方式,從不同側面系統論證了謹行的重要性。

(四)人物刻畫

明清時期的部分家訓作品在描寫人物語言、動作、行為、心性等方面極為生動逼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鳴機夜課圖記》是清代戲曲作家、文學家蔣士銓所寫的一篇紀念性質的文章,全文如話家常,親切動人:

記母教銓時,組纟川紡織之具,畢陳左右;膝置書,令銓坐膝下讀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讀,咿唔之聲,與軋軋相間。兒怠,則少加夏楚,旋復持兒而泣曰:“兒及此不學,我何以見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擁被覆雙足,解衣以胸溫兒背,共銓朗誦之。讀倦,睡母懷,俄而母搖銓曰:“可以醒矣?!便審埬恳暷该?淚方縱橫落,銓亦泣。[18](P833)

當蔣母發現兒子偷懶的時候,出于恨鐵不成鋼的心理,輕輕地打了他幾下,而自己卻心疼地哭起來。讀書到深夜,天冷,她解開衣服用胸口溫暖兒子的背脊……通過一系列語言、動作等細節描寫,將一位既有才學又善于教子的慈母形象勾畫得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彭士望在其《示兒婿書二通》中,亦將少年心性刻畫得生動異常:

今之少年,私相講習,成一學術?;蛑啥鴥烘?或老而世法,或好名而爭忌,或角慧而夸奇,或狎褻而成頑比,或怨謗而成寇仇:凡此數端,俱足以消磨歲月,剝削元氣。所營在分寸之間,其失有千里之謬。長而能悔,去日已多;騁轡求歸,為途已遠。坐是滅沒十八九也。[19]

作者針對當時青少年的不良習氣,對兒子女婿提出了做人的嚴格要求,不可以學術為兒戲,或負氣斗勝,追求虛名,白白浪費時間精力。

三、思想感情

“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盵20](P330)什么樣的作品就反映出作者什么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反映出作者的身世遭際和喜怒哀樂。在明清家訓中,每一部作品都凝聚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有對子孫的諄諄教誨,有對時俗的尖銳批判,有對美好生活的強烈渴求,也有對人生意味深長的感嘆。

(一)對子孫的諄諄教誨。魏禧晚年曾寄書告誡其子“聰明當用于正,親師取友,并歸一路,則為圣賢,為豪杰,事半而功倍。若用于不正,則適足以長傲、飾非、助惡,歸于殺身而敗名?!北磉_對兒子前途的特別關切,語重心長,情真意切。末段“溪水泛漲不時,當慎出入,守先生約束?;ㄔ匆嗫啥街曌忠??!盵12](P237-238)尤為動人。一位遠在他鄉的老人,牽掛其在江西家鄉的兒孫,點點細微之事,也能想到。溪水不時漲起,出門應小心;先生約束嚴,早晚當恭謹;孩子習字描紅,得督促指點。如此等等,雖細碎,卻是全文精彩動人和真情流露之處。

(二)對時俗的尖銳批判。明代大臣葛守禮為人剛正,為官清廉,有德有望,曾作《家訓》訓誡子弟。在談到在朝做官時,他曾反復強調要出以公心,不謀私利:

若做官,要做人,事事念念,為義為公,成敗利鈍,皆無足計。須先知內外檢點,卓然自立……凡自我行,務上有益于朝廷,下有利于生民,而無求赫赫之名,其庶矣![21]

葛守禮的這段議論,乃是有感于當時的現實而發的。明代中后期,吏治渙散,官員腐敗,在朝則弄權,在野則漁利,如禮部尚書徐階,做官時唯知逢迎帝意,與嚴嵩爭權,退休后又橫行鄉里,大量兼并土地。葛氏之訓所抨擊的正是這些!

(三)對美好生活的強烈渴求。彭士望在《示兒婿書二通》中告誡兒婿輩做人應該“以謙為基,以厚為誠;寬為之居,坦為之行,無以愛憎敗其德,無以智詐汩其靈;惟勉勉以求益,非汲汲于知名”,對汲汲于名利之徒表示鄙夷不屑和深惡痛絕。同時指出那些“專力為己,飾意待人”的巧偽之人終將落得“殖落歲逝,竟成孤立”[19]的下場,以此警誡兒婿輩莫效此等人。在交游中以誠待人,要有好的德性,如此才能有健康的心理和融洽的人際關系。年輕人都這樣做了,世風才能好起來。全信語重心長,出言懇切,反映了作者對年輕人的期盼以及對美好社會生活的渴求。

彭士望早年曾為史可法幕僚,后隱居以躬耕自給為樂。明亡之后,以講學課徒為業,不改遺民之志。因此,他對年輕人的為人為學了解得相當透徹。易代之時,面對世風污染,人心叵測,他感到了深深的憂慮。他希望年輕人朝氣勃勃、健康成長的殷切之情,溢于言表,其言之深刻與警拔,足資明鑒。

(四)對人生意味深長的感嘆。洪亮吉為清代著名的經學家、文學家,一生坎坷,晚年參透世情,徹悟人生,遂寄情山水,專意著作。其所著《戒子書》,世味醇厚,情緒深沉。且看“每當朝暉入座,夕月灑窗,春樹欲花,秋林未”一段,寫得何其灑脫,又何其美!又有“今雖聞雞而起,尚擬著書;秉燭以游,仍書細字”一段,該是怎樣一種澄澈的胸懷,怎樣一種達人馳騁之想!更有書底詩銘,大有寒霜流霰,蒼茫無盡之感,“東鄰歌鐘,北封擊鼓。嚴霜入門,響亦凄楚。人以為歡,我以為苦”。[12](P292—293)非飽經滄桑,深諳世味者,不能道出!縱觀歷代家書,似此暮鼓晨鐘、空谷沉響者,實屬罕見。

四、結語

明清家訓乃至歷代家訓皆是以儒學為主體的社會意識形態在家庭領域和家庭關系上的體現,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清家訓的作者擅用形象生動且寓意深刻的語言不斷豐富其內容,其通俗樸實的言辭給子孫后代更多意味深長的告誡與教誨。一方面,它不僅是對現實世俗生活的尖銳批判,另一方面也表明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家訓作為中國文學上一種特殊的文學樣式,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久經中華元典精華的化育和滋養,傳承了作者在持家、修身、勤儉、處世、為官等等方面深刻教訓,接受祖輩父輩們的安生立命之道。如此,它反過來又進一步弘揚了中華元典,使家訓步入尋常百姓家,為更多民眾所接受,使普通人民的文化修養得以提升。正因如此,明清家訓的文學價值不容忽視,值得學界進一步深入探討和研究。

[1]謝寶耿.中國家訓精華[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7.

[2]陳延斌,徐少錦.中國家訓史[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3.

[3]顧寶林.中國古代文學的研究狀態與前景管窺——以1994-2009年《文學遺產》載文選題和作者隊伍的分析為個案[J].國學學刊,2012,(2).

[4](清)魏源.魏源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6.

[5](明)姚舜牧.藥言[M]//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6](明)溫璜.溫氏母訓[M]//欽定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影印本.

[7](清)陳宏謀.五種遺規·教女遺規[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

[8](清)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匯編·家范典[M].中華書局,1987年影印本.

[9]楊知秋.歷代家訓選[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8.

[10](清)曾國藩.曾國藩家書[M].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12.

[11]唐浩明.唐浩明評點梁啟超輯曾國藩嘉言鈔[M].長沙:岳麓書社,2007.

[12]喻岳衡.歷代名人家訓[M].長沙:岳麓書社,2003.

[13]陸林.中華家訓[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

[14](明)高攀龍.高子遺書[M]//欽定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影印本.

[15](明)仁孝文皇后.內訓·積善章[M]//欽定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影印本.

[16](清)陳宏謀.五種遺規·訓俗遺規[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

[17]姚文棟.方正學先生遜志齋全集序[M]//正學全集.民國間刻本.

[18]歐明俊.明清名家小品精華[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07.

[19](清)彭士望.恥躬堂文鈔十卷詩鈔六卷[O].清咸豐二年刻本.

[20]王運熙,周鋒.文心雕龍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21](清)王士禎.池北偶談[M].北京:中華書局,1982.

猜你喜歡
家訓
張謇家訓一則(書法作品)
傳統家訓里的廉政觀
帝王家訓,齊家治國
三坊七巷 名人家風家訓館
三坊七巷 名人家風家訓館
三坊七巷名人家風家訓館
家訓伴我成長
《朱子家訓》(六)
《朱子家訓》(五)
《朱子家訓》(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