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高?!巴庹Z+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2014-08-15 00:51李慶云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4年2期
關鍵詞:佳木斯大學外語方向

李慶云

(佳木斯大學 外國語學院,黑龍江佳木斯154007)

高校本科外語人才培養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與其他任何一項系統工程一樣,它的構建需要有統一的思想認識平臺。隨著經濟社會對外語人才需求多元化趨勢的發展以及各院校辦學條件的差異,突顯出下列問題:一是社會對外語人才需求的標準和層次發生變化。二是外語復合型人才的內涵發生改變。三是地方院校外語專業因外語熱而擴大的隊伍,目前受生源質量和辦學條件限制以及就業壓力的沖擊,專業的生存與發展面臨危機。在這種情況下,英語功能已經轉型,即已經從一門“專業”回歸其“工具”功能,變成了一種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基本掌握的“工具”。另外,英語需求的現狀是供大于求,但市場真正所需的高質量人才不足,用人單位所需的是“一專多能型”人才,純英語專業人才逐步失去就業市場。因此,“解決好外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問題,是一個帶有‘存亡’性質的重大問題?!泵嫦蛐枨蟾母锶瞬排囵B模式,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外語人才已勢在必行。

一、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界定及現狀分析

1.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界定

1994年原國家教委啟動并實施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提出該計劃所設研究項目的主要內容是:未來社會的人才素質和培養模式。教育部在1998年下發的《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的高質量人才的意見》中,將人才培養模式表述為:學校為學生構建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以及實現這種結構的方式,它從根本上規定了人才培養特征并集中地體現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在我國教育理論界,首次真正明確這一概念并做出界定的是劉明浚等人于1994年在其主編的《大學教育環境論要》中指出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辦學條件下,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標而選擇或構思的教育、教學式樣”。人才培養模式的確立與高校定位有關,以佳木斯大學為例:佳木斯大學外國語學院應用英語專業成立于1994年,專業成立之初就確立了“語言+方向”發展模式?!罢Z言+方向”,既可指英語語言的應用方面,也可指更寬泛的學科領域,如:旅游、經貿、法律、金融等。這種人才培養模式比較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體現了語言與專業的融合。依據當時的社會發展情況和辦學要求,該教學模式走在了同行的前列,為地方高校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帶頭作用。

2.人才培養模式現狀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國的高等教育并沒有真正的辦學自主權,同時還要受到某些現實條件的限制,人才培養模式上還存在著很多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逐漸暴露出弊端,很難達到市場經濟對于高等技術人才的需求。各個高校對傳統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研究與改革,而且不斷對應用型人才、復合型人才等一些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索。從1998年起,佳木斯大學提出按照專業制定本科教學計劃并組織教學。應用英語教研室適當調整課程設置,合理安排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學時比例、增加選修課的比例,增設復合型課程,優化課程結構,進一步完善專業培養計劃,同時開展與各有關課程配套的教材建設工作。結合國內外外語學科的發展趨勢和21世紀國內外對外語人才素質的要求,提出以“加強基礎階段外語基本技能和實踐能力,高級階段擴大以外國文化為核心的文化知識視野”為本科生培養目標,并以此體現英語語言文學學科“厚基礎、寬口徑”的特色,即聽說領先,全面發展,并重新修訂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在此基礎上,“語言+方向”的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發展為“外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并且分別于2008年和2012年根據市場需要對培養方案進行了修訂。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是人才培養系統工程的主體,要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一定要充分發揮其功效,還要有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

近年來,佳木斯大學應用英語教研室一直致力于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研究,適時修訂教學計劃,強調培養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基礎扎實、專業面寬、素質好、實踐能力強、富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在教學和科研過程中,突出“外語+專業方向”這一辦學理念,本學科的發展規模和層次上有一定的起色,教學模式的改革有了很大的發展,根據社會需要和學科發展確定了新的培養方案,設置三個方向:商務方向、語言文學方向以及管理與旅游方向,2012年秋季學期首先開設商務方向和語言文學方向,新生可以自主選擇,進行新方案的試行。另外,對教師的培養采取自主學習和校外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即:校內學習相關方向課的漢語課程,去其他院校進修學習外語專業課。

二、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

1.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經過幾年的努力,佳木斯大學學科建設取得一定成效,培養了大量社會所需人才,使學生在精通一門外語的同時,又熟悉相關知識,成為具有全球化意識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但距離發展目標仍有較大的差距,如:學科的結構、層次不盡合理,優勢學科少;學科方向凝練不夠,新興學科發展落后;學科隊伍結構不夠合理,學術梯隊中缺乏頂尖的優秀人才;學科的科研水平不高、成果不多;學科建設經費不足,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等。與同類院校英語學科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為:學生生源較差,教師教學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沒有具有一定影響的學術帶頭人,尤其缺乏有影響的青年學術帶頭人;對外學術交流少,經費投入不足,參加全國性的學術研討會機會較少,更無經費參加境外學術會議,學術水平難以提高,更難以進行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在同行中難以提高認同度;本科層次的專業單一,制約著學科的進一步發展;現代化教學設施不足,如多媒體語言實驗室還沒有廣泛開發與利用;高學歷高職稱師資匱缺;教師學歷、職稱、年齡等結構不盡合理,表現在高學歷、高職稱少,青年教師比例偏高;中青年教師承擔超量工作任務,沒有時間與精力提高學歷和業務素質等。

2.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

針對以上問題,佳木斯大學外國語學院對人才培養方案適時地做出調整,把原有的“語言+方向”人才培養模式調整為“外語+專業”。旨在讓學生根據個人愛好興趣、社會需求等進行跨專業、跨學科學習,構建學生的復合知識結構,培養創新意識與能力。主要由除英語以外的各專業學科基礎理論與實踐課程構成專業方向模塊,例如:經貿、文秘、旅游、管理等。以“外語+專業(方向)”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出一條新形勢下地方高校外語專業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人才培養及個人成長需要的教育教學改革新路。制定培養“專業知識、外語能力、人文素養三位一體”的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教學大綱,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外語+專業”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巴庹Z+專業(方向)”是培養復合型外語人才的主要途徑,立足為地方高校解決外語畢業生就業難的立場,通過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探索出培養“厚功底、寬知識、高素質、強能力”的一專多能復合型外語人才的新路。

三、地方高?!巴庹Z+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師資學歷水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采取引進和培養相結合的辦法,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盡快提高教師隊伍的高職稱比例和高學歷比例。組建科研學術梯隊,加強科研建設,以科研方向團隊帶動師資建設。

2.繼續完善和加強“外語+專業方向”、輔修相關專業或第二學位等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特色辦學

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積極探索普通院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各種途徑。培養有厚基礎、寬知識、強能力、高素質和創新精神,能適應基礎教育改革需要的英語教師和能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應用外語人才,建立起具有本校特色的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

3.構建課程體系

優化基礎與應用、理論與實踐、選修與必修等課程結構,既要保證外語專業的完整性和專業知識的系統性,又要體現二者“復合”的科學性。大一、二年級外語專業的課程、內容、學時不變,選修課開設漢語講授的專業方向課。大三年級開設外語講授的專業方向課,同時將外語教學內容改為專業方向課內容,如將“英語寫作”改為“商務英語寫作”。

4.更新教學內容

外語教學內容要堅持語言規范,體裁題材多樣,涉獵范圍廣泛,時代信息量充足的原則;專業外語課的教學內容要堅持適應性、實用性原則;漢語方向課要把握應用性、實踐性原則,實現知識結構的合理構建。目前,尚無此類專門教材,聯合其他高校通過教材立項共同編寫系列教材,既滿足教學需要又能促進教材建設。

總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是一項實踐性研究,通過對社會需求充分調研,與其他高校交流探討,在結合現有辦學條件的基礎上,探討“厚(語言)功底、寬(專業)知識、高(人文)素質、強(適應)能力”的一專多能的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為新形勢下高校外語專業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一份參考。

[1]杜國海,王涓.復合應用型人才辨析[J].現代教育技術,2007,(8).

[2]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3]石云龍.新形勢下英語人才培養模式思考[J].江蘇高教,2007,(1).

[4]杜瑞清.復合型外語人才的培養與實踐[J].外語教學,1997,(2).

猜你喜歡
佳木斯大學外語方向
走進馬克思主義學院
2022年組稿方向
2021年組稿方向
2021年組稿方向
外語教育:“高大上”+“接地氣”
A Case Study of an English Teacher’s Classroom Speech Errors
大山教你學外語
大山教你學外語
位置與方向
多一點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