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性科學議題傳播中的政府、媒體與科學界交互關系研究

2014-08-15 00:51杜志剛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4年2期
關鍵詞:科學技術科學家媒介

杜志剛

(天津商業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天津300134)

隨著科學的發展,科學技術自身越來越具爭議性、更強的公共性和社會交互性??茖W技術的社會傳播能夠強有力地改變競爭社會選擇的注意力,改造人們的價值觀念,也能夠創造全新的公眾認識,形成“社會化科學議題(socio-scientific issue,SSI)[1],例如轉基因技術、干細胞技術、全球變暖等議題。尤其是在基于信息技術的網絡、移動等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傳播下,往往在公眾中造成強烈的震撼,創造出全新的大眾認識,從而形成全社會對某些科技成果的關注,形成新的社會透視熱點,從而動搖、修正或重鑄出新的道德的、倫理的、審美的、行為的或實踐的、甚至宗教的規則,這些規則在社會價值體系中的變遷,對于科技自身的發展和人類整體的演進,都會產生推進或阻礙的作用。

令人遺憾地是,很少有關于使用SSI進行社會大眾化的科學傳播和科學教育的研究。SSI所涉及的議題往往是社會熱點事件,一方面具有特定情境的突發性,例如禽流感事件、轉基因黃金大米事件等突發性事件等;另一方面所牽涉的均是科技前沿的問題,例如生物工程或納米科技等。這些知識又常常與社會公眾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雖以科學及科技為主體,但實則牽動著社會、政治及文化等因素,并造成巨大的社會影響。此外,SSI中也常常因為科學知識上的局限及不確定性,以至于在不同價值承載的多重解釋下,造成許多專家或社會公眾意見上的分歧與對立,導致科技決策和宏觀管理上的困難。

原本這些科學議題的社會化爭議,理應是一般民眾藉以了解科學及科技發展的最佳素材,也是協助社會公眾參與科學技術進程的重要憑借。尤其是這些類似的問題所牽涉的是科技前沿的問題,因此往往發生在科學的“教科書”之外,一般民眾需要通過大眾媒體的媒介來接觸,也因此它牽涉了媒體、科學與民眾間的三角關系。在過去傳統簡化的傳播理論中,我們習慣于只將媒體視為一個單純的信息載體,認為它似乎可以無涉于信息特質而中立地呈現。但是伴隨著新媒介帶來的變革,在新近的科學傳播發展中,卻也演進出媒體-科學-公眾間新的、復雜的交互影響關系。

一、社會性科學議題中的主體因素

1.國家政治、文化主體因素

很多學者,包括科學家,已經達成共識,科學技術的傳播與國家的政治制度、社會的開放性和信息自由度密切相關??茖W在社會中的作用以及影響會因各國社會政治與文化的差異而有所不同,甚至差異非常巨大[2]。

總體上,各國政府都在通過各種形式的傳播將科技意識、科學文化和科學精神傳遞給它的社會成員,感染和培育他們對科學技術的信任,并進而理解、重視、支持科學家和國家相關科技發展政策。國家層面的科學傳播行為,能夠提高社會整體科技意識,使得社會公眾能夠知悉科學技術的巨大作用,理解科學文化和科學發展進程,并形成社會性地尊重科學技術勞動和科技勞動者的氛圍,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從而感染、吸引更多優秀的社會成員支持并投身科學技術研究。

而在SSI中,政府機構與官員的媒介素養和科學素養是影響科學傳播效果的重要因素。政府管理機構的媒介素養包括“管理者”素養,通過制定傳播政策和提供傳播條件保障信息傳播渠道的通暢和公開,也包括應對公共危機事件時的媒介使用和媒介管理能力,而科學素養則包括基本的科學知識、科學精神、協調動員科學家以及科學共同體等方面的能力。

在科技政策決策上,基于證據的政策制定(evidence-based policy makeing)已經在不同層級政府管理以及不同科學領域(例如醫學、基因技術等)得到應用和推廣。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科技發達國家在重大科研項目中建設體系中常常一開始就系統性、有機性的納入科學傳播模塊,從而促進社會公眾對科研項目的了解和認同。例如,歐盟框架計劃主要通過兩種途徑來增進基礎研究與科學傳播的結合:設置獨立的科學傳播板塊和在非科學傳播項目中嵌入科學傳播內容。

2.科學家(科學共同體)主體因素

在科學傳播體系中,科學家和作為科學家組織的科學共同體屬于中層,其上面受國家與政府直接管理制約,其下則是其科普指向對象的社會公眾??茖W共同體處于中間位置,但主要受政府約束很大。英國皇家學會在2006年進行了“科學家和工程師對科學傳播影響因素調查”。參加會議的人一致認為:“除非科學家充分認識到他們的自身作用以及公眾參與的渠道建立起來,否則公眾的參與無法在適宜的條件下展開?!盵3]基于這樣的調查數據和認知,如上文所述,在持“民主觀點”的國家里,科學家承擔著主動與公眾進行交流的職責:強調科學家參與公眾的討論并接受質疑,否則,他們很難拿到科研經費。目前,在我國,社會公眾幾乎對科學共同體沒有任何約束力,這也是社會呼吁科學家做科普效果甚微的原因之一。在我國,科學家不面向公眾做科學傳播,也不會受到來自公眾的任何壓力,絲毫不影響他們獲得下一輪資金資助。

國外學者的研究調查發現,科學家和科學共同體對公眾的傳播技巧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重大的社會性科學議題中,科學家需要有策略性的描述和解釋科學內容和科學政策,以便贏得公眾對于爭議性科學研究和思想的支持。學者們非常贊同讓科學家或工程師進行媒介訓練以及與公共溝通訓練[4],并與公眾進行公開地、面對面的對話和交流,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很多有創意的做法,例如在西歐廣泛應用的“科學咖啡屋”(中國和日本于2006年引入)和“共識會議”(類似于中國的聽證會)。

3.媒介主體因素

科學技術,尤其是大多數基礎科學理論和高深技術,很難以直接體驗和觀察到——科學的發展總是需要媒體作為載體的,所有人們所了解的,以及他們的解釋和觀點主要地來源于大眾媒介的信息,科學家的信息和話語也主要地是通過媒體傳遞給公眾的。隨著媒體重要性的凸顯和以公眾參與為主要特征的社會化媒介的興起,媒體在科學傳播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媒體是科學技術知識向公眾傳遞的主要通道之一,在消除因科學專業和技術鴻溝所帶來的科學家與公眾之間的分歧方面有重要意義。

但是,媒體并非科學知識的實際發現者和科學研究的執行者,媒體的科學傳播實際上屬于“二次傳播”,它要先從其他傳播主體(例如科學家)那里獲取信息,經過“傳播加工”(例如將專業語言轉述為公眾語言)再傳向公眾?;诿襟w自身的運作流程,媒體在這些過程中要對傳出信息進行篩選、對專業知識進行“轉述”、對知識信息用自己的“知識框架”進行判斷、甚至為吸引公眾和制造新聞效果而進行“編排”。

最近的傳播學研究發現,網絡信息環境新的真實感日益迫使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重新思考科學專業領域和社會公眾之間的界面和大眾媒介渠道。而公眾也逐漸轉向通過博客或其他專業科學站點而不僅僅是傳統新聞的線上化?!禨cience》2013年的一篇文章中對美國公眾的一項調查證實,美國公眾中,經常上網者更可能在一些調查中表明他們支持基礎科學研究,即使他們自己并不能立即從中得到什么好處。研究也表明網絡科學新聞和網絡媒體傳播科學的實用性能夠把信息傳達給不同教育背景的美國受眾,同時,網絡信息源有助于彌補傳統媒體所造成的高教育背景的人更容易獲得信息的知識代溝[5]。

二、主體因素之間的交互關系

1.政府與科學家的關系

科學技術的傳播與國家的政治制度、社會的開放性和信息自由度有關,同時也與科學家和科學共同體的責任感有關。不同的國家分別按照各自的文化視角來理解科學技術內容及科學文化與科學精神。在西方經濟發達國家,一般性地理解是公眾有權并應當參與決策,強調公眾的民主權力,從而保證民主制度的公開性和實現。而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則更多地是認為公眾需要更多的科學知識,從而理解國家發展科技、以便用以經濟發展問題和生產力問題的良苦用心。有學者對此進行了概括,前者被認為是“民主的觀點”,后者被認為是“經濟的觀點”[6]。當然還有“道德倫理”、“自然和諧”等等其他觀點,但是歸納起來最有代表性、最重要的就是這兩種觀點。在強調“民主的觀點”的國家里,媒體的自由和信息公開化導致公眾對科學家和政府決策機制的信任度的下降。公眾開始不愿意接受科學技術的進步。尤其是一些世界性的重大科學事件或事故。例如,美國三哩島核電站泄漏、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泄漏、英國瘋牛病、DDT殺蟲劑等等一系列世界性SSI的發生,使得人們開始對科學技術的本質和對社會的作用進行深刻反思。在很多西方國家,科學家和知識分子是獨立的,國家對科學技術的經費投入不僅要考慮到科學研究的需要,而且要考慮到納稅人的看法。中國的模式有所不同,在1949年新政府成立后,政府就將科學技術研究和科學技術傳播工作都納入黨和國家的管理體制,實行的是國家管理模式下的科研和科普工作。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我國的科學家共同體和公眾沒有出現西方國家一樣的自主意識,公眾也沒有出現過對科學技術的社會影響的思考和對自身利益的訴求,并且也難以通過官方途徑對科學組織產生要求。

2.媒體與科學家(科學共同體)的關系

大眾傳播媒介在科學傳播中的地位和意義非同尋常,很多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都已發現,在公眾了解科學、對科學及科學本質的學習和認知過程中,從傳播的效果和廣度上來看,無論是不同年齡層次、教育水平還是職業行業還是時效上,大眾傳媒都要遠遠優于博物館、博覽會等一般的科學傳播媒介。

然而,回顧許多關于科學傳播研究的理論研究,發現基于大眾傳媒的科學傳播,由于新聞特性和科學特性的雙重制約,雙方在很多地方存在沖突點,也造成科學傳播的種種困難和不良效果。陳憶寧(2011)在對臺灣的1046位科學家和67位記者的一項問卷調查中,發現:首先,記者比科學家更認同科學新聞傳播的正功能;其次,科學家更加認為科學新聞的大眾媒介傳播顯得過于簡單并容易產生謬誤和引起誤解;第三,在互動時發現很多記者并不愿意刊登前先給專業的科學家過目。正確性對記者來說不是最重要的,但正確性對科學家來說是最重要的原則,而且,很多記者認為科學家也應該了解新聞媒體的特性[7]。同時,科學技術的大眾傳播涉及的人員和組織繁多,且信息的傳遞常??缭讲煌I域??茖W家在一般認知上是由理工科類出身,而新聞記者卻常常是文科類出身,同時,一般的社會大眾則更是包羅萬象、身份各異,科學傳播如何在不同知識背景和不同觀點人群中進行傳遞,實在困難重重。

然而,文理、職業分化不等于溝通障礙,在知識發展下專業分工和職業分化是必然地,重點應是在于溝通和理解的問題。在科學新聞傳播上的意義,或許是幫助新聞從業人員具有相當的科學素養,并能以人文的角?傳播科學,產生平衡科學與人文的新聞內容。

隨著網絡新媒介的發展,科學家已經逐漸學會利用網絡新媒體工具,例如通過博客和維基、視頻共享網站以及興趣社區或專業社區有技巧地發表信息;這提供了更多的科學家與公眾、與大眾媒體交流和互動的機會,這就使得科學家、公眾、大眾傳媒能夠在一種公開的平臺上平等地討論科學文化和科學精神。

三、我國政府在科學傳播中的主導作用

在我國,作為主體的科學家(科學共同體)和主要大眾傳媒基本上都隸屬于政府部門,因此,政府在科學傳播中處于主導地位。在一般的科普傳播中,政府的管理職責非常微弱,主要工作在于組織活動展示科學技術,充分調動公眾熱情,培養興趣和參與意識。但在SSI中,公眾注意力短期內集中在某一科學技術領域,形成局部或全社會性的熱點事件。這類事件往往是突發性的,通常與社會公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直接影響公眾的安全和健康關注心理,這類事件通常也與政府的經濟發展、環境、穩定政策也有很大關系,并且容易形成社會性群體事件,在這類事件中,政府的管理職責和責任非常重大,由于這類事件的突發性,需要一個組織或控制中心,能夠在極短事件內高效率的調動科學共同體、媒體等各類資源,這樣的組織只能是政府才有可能,政府組織利用集中的制度權力,統一協調各部門活動,以保證與事件相關的正確權威的科學信息能夠及時、全面到達公眾,并直接與公眾對話、答復疑問和解釋問題,從而肅清流言,排解公眾恐慌、不安心理,促進公眾理解和支持。

同時,由于網絡技術和新媒介的發展,同時也是科學傳播由“科普”逐漸升級到“公共理解科學”和“有反思的科學傳播”的理念的必然,在社會化的網絡中科學傳播表現出新的特征和傳播模式。在社會化媒介形成的由無數公民、組織形成的社會網絡的信息傳遞網絡中,政府不再是唯一的中心,同時,政府雖然仍然負擔著對科學共同體、媒體的主導和對公眾負責的管理職能,但控制、協調的政府職能在這種模式中弱化了很多,政府組織更多的是通過政府官員、官方媒體和官方科學組織運用自身在專業上和權威上的公信力進行引導或疏通。

正如《Science》中所言,社會公眾個體正更多地轉向于通過網絡來尋找關于科學和科學發展的信息[5]。新媒介提供了政府、科學家(科學共同體)、媒體和公眾在一起交流和公開討論的開放式平臺。而從上面的論述中可以看出,這些不同組織、個人的積極參與面向公眾的科學傳播,推動了科學傳播的發展,也促進了公眾對科學技術的理解,甚至改變著科學傳播的進程,但對公眾全面、準確、科學地理解科學技術來說,他們所進行的科學傳播未必都是完全可以“信賴”的。不同主體出于不同的傳播動機,利用不同的傳播手段,傳播著不同的科學概念,塑造著不同的科學形象,都在試圖影響公眾及其對科學技術的理解。因此,一個整合的科學傳播管理機制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也將是未來研究的重點方向之一。

[1]孟獻華,李廣洲.國外“社會性科學議題”課程及其研究綜述[J].比較教育研究,2010,(11).

[2]黃時進.科學傳播導論[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3]李大光.英國科學家和工程師對科學傳播的影響調查[J].科普研究,2007,(3):59-64.

[4]Besley J C,Tanner A H.What science communication scholars think about training scientists to communicate[J].Science Communication,2011,33(2):239-263.

[5]Dominique Brossard andDietram A.Scheufele.Science,New Media,and the Public[J].Science,2013,339(4).

[6][美]費爾特.優化公眾理解科學[M].上海:上??茖W普及出版社,2006.

[7][臺]陳憶寧.當科學家與記者相遇:探討兩種專業者對于科學新聞的看法差異[J].中國傳播學刊,2011,(19):147-187.

猜你喜歡
科學技術科學家媒介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征稿簡則
2021年CCF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名單(2)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征稿簡則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征稿簡則
假如我是科學家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書,最優雅的媒介
歡迎訂閱創新的媒介
與科學家面對面
當天才遇上科學家(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