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白城市及所轄縣(市)的防震減災工作現狀及措施

2014-08-20 02:25張景波,顧玉榮
吉林農業 2014年8期
關鍵詞:白城市工作現狀措施

張景波,+顧玉榮

摘要:本文介紹了白城市及所轄縣(市)的防震減災工作現狀。并提出了現階段防震減災工作的保障措施。

關鍵詞:白城市;防震減災;工作現狀;措施

中圖分類號:P31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15-93-1

1 地震形勢與社會需求

1.1自然地理概況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的西北部,地處松遼盆地西部斜坡,全市呈東西長211公里,南北長230公里,幅員面積25767平方公里。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南略有抬升,海拔300~662.6米。

1.2地震形勢與災害風險

根據中國第4代區劃圖圈定,我市的洮北區、鎮賚縣和大安市為Ⅶ度以上高烈度地區。我市鄰近的松原市前郭縣曾在1119年發生過6(3/4)級地震,內蒙通遼市和黑龍江省綏化市曾在1940-1942年發生過4個6.0級地震,2003年至2006年在我市周邊地區連續發生4次5.0級以上地震。因此,我市存在發生破壞性地震的背景。

2 白城市防震減災能力現狀

自有地震記錄以來,白城市境內共記錄地震47次。近幾年來,我市鄰近的松原和內蒙東部地區地震活動頻繁,地震活動性顯著增強,對我市防震減災事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2.1監測預報

經過“十五”期間的建設,我市的地震監測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增加了一個地震綜合觀測站,在大安和通榆兩縣增設了2個數字化測震臺(土建與儀器安裝完成,2006年底投入使用);在全市5個縣(市、區)成立了遍布各鄉(鎮)的180個地震動物宏觀觀測網;與以前相比,地震觀測手段得到加強,裝備得到更新,地震監控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數據傳輸與處理能力明顯增強。

2.2震災預防

根據《吉林省防震減災條例》規定,我市五個縣(市、區)不同程度地開展了抗震設防要求管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我市公眾震災預防的觀念淡薄,廣大農村民居基本處于不設防的狀態。

2.3應急救援

根據吉林省地震局的要求和我市的實際情況,制定了《白城市地震早期快速判定工作預案》和《破懷性地震應急預案》。但是,我市還缺少必備的地震現場使用的交通、通信和救援物資。

3“十一五”重點建設項目

根據我市防震減災工作的實際需求,結合吉林省的防震減災重點建設項目,在“十一五”期間,我市需進行吉林省西部地區數字地震觀測臺網建設工程;地震應急救援及物資儲備;吉林省地震安全農居示范工程。

3.1吉林省西部地區數字地震觀測臺網建設工程

該項目屬于國家“地震監測預報實驗場建設”的子項目。吉林省西部地區地處松嫩平原,白城地區屬大興安嶺隆起帶的一部分。區內地質構造復雜,分布有洮兒河斷裂、嫩江斷裂帶、第二松花江等活動斷裂帶。松原地區為Ⅷ度高烈度區,歷史上曾發生6(3/4)級地震,具有發生強烈地震的構造背景,目前白城僅有1個臺站,“十五”改造完成后,我市臺站增加到3個,基本達到我省臺站分布的平均水平。但是臺網密度還遠遠不夠,臺站分布也不盡合理,并且沒有數據匯集、快速定位的市級區域臺網中心,因此需抓緊建設我省西部數字地震臺網。增設鎮賚、洮南、大崗子三個數字化地震臺。地震臺總數達6個,臺網距離由100公里降至50公里左右;建設白城區域臺網中心,作為省數字地震臺網中心的區域節點,負責本地區數字化地震數據的匯集,地震快速定位及同省臺網中心進行數據共享。

3.2白城市地震宏觀觀測站

作為吉林省西部地區數字地震觀測臺網建設工程的配套工程,為我市地震速測速報提供更完備的基礎資料,使我市地震預測預報更有實效性。在原白城觀測井的基礎上,建立一個綜合性的地震宏觀觀測站。該觀測站主要以宏觀觀測為主,采用井水位和動物生活習性立體觀測的方式,捕捉臨震前地震異常信息。

3.3地震應急救援及物資儲備

地震應急是在破壞性地震發生后為減少災害損失采取的系列應急行動。為了迅速獲取地震災區災情信息,進行有效的地震應急行動,必須要有地震應急現場交通車、通信設備和物資作保障。

3.4吉林省地震安全農居示范工程

該項目是國家“地震安全農居示范工程”的子項目。我國大量的地震災害教訓表明,農村房屋抗震能力薄弱是造成“小震大災”的重要原因,通過引入和推廣適用的農村房屋抗震技術和示范工程建設等手段提高農居抗震能力是全面實現國家和我市防震減災目標的重要途徑。通過5年時間,初步建立農村房屋抗震設防的理論機制,推廣適用不同經濟水平、地震環境、不同房屋類型和風俗習慣的房屋抗震技術,通過示范工程建設、農村工匠培訓、防震減災教育推進農村抗震工作,通過編制地區性村鎮房屋抗震技術標準。房屋抗震構造圖集的形式,指導村鎮房屋的建造。

4 白城市防震減災工作保障措施

4.1加強法制建設,提高全民法制觀念

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吉林省防震減災條例》、《吉林省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辦法》等法律法規和地方標準,加快防震減災地方性法規建設,增強全社會的防震減災意識;加強法制隊伍建設,依法行政,嚴格執法,使防震減災工作進一步規范化和法制化。

4.2加強組織機構建設,建立高效管理機制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以對黨、對人民、對歷史高度負責的精神,充分認識防御與減輕地震災害的重要性和長期性。為把防震減災各項工作抓緊抓好并落到實處,應設立獨立的地震主管部門,不能單獨設立的縣(市、區),借鑒外地做法,合并到建設部門管理。

4.3理順投資渠道,多層次投入保障機制

遵循事權與財權相統一的原則,認真貫徹和落實國家三部委《關于建立健全防震減災計劃體制和經費渠道的意見》。進一步完善穩定可靠、以政府財政投入為主、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防震減災投入機制的同時,探索建立非公共財政的防震減災經費投入渠道逐步建立政府財政投入、社會捐贈、地震保險相結合的多種資金渠道共同支撐的救災和恢復重建投入機制。

作者簡介:張景波,大專學歷,鎮賚縣地震辦公室,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地震學應用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歡
白城市工作現狀措施
放養雞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數學解題中構造法的應用措施
減少豬相互打斗的措施
吉林省白城市糧食局 建立健全糧食流通領域聯合監管
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職院學生素質提升工作現狀及策略探究
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前沿探究
從中小企業秘書工作現狀探究高職秘書專業培養趨勢
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現狀及改進策略思考
夏季豬熱應激及其防治措施
當前白城市洮北區生豬產業狀況分析與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