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求“精問飽讀”的語文課堂

2014-08-28 10:16胡彧
小學教學研究 2014年9期
關鍵詞:湯姆課文情感

胡彧

一次,教研員聽我上三年級《北大荒的秋天》,拋出問題“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些地方”后,有學生回答:“美在天空?!蔽艺郎蕚湔埩硪粋€學生接下去回答我需要的答案“小河”還有“原野”的時候,教研員禮貌地打斷了我,走到那位學生身邊,微笑著說:“你回答得不錯,你能把描寫天空美的地方給我們讀一讀嗎?讓其他同學也從你的朗讀中體會到北大荒天空的美?!庇谑?,這個學生很高興也很大聲地朗讀了課文第二自然段。他一讀完,就有幾個學生舉起手來,他們是要指出他朗讀的不足之處繼而爭取一個自己朗讀的機會。我后面設計的提問被學生爭先恐后的朗讀代替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課后,教研員對我說:“不要讓課堂40分鐘變成一根長長的問題串兒,也不要變成無數問與答的累計。要設計精當的問題來適時地引導學生讀,充分地讀,美美地讀,在讀中悟,以讀帶講,以讀帶問,以讀言表,以讀傳情……”

如何讓語文課堂成為“飽讀”的課堂呢?

一、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讀

興趣是推動小學生積極、主動、個性化進行有效閱讀的直接動力。皮亞杰說:“兒童是具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通過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興趣?!苯處熆梢酝ㄟ^優化學習環境,營造興趣氛圍,設計各種學生感興趣的閱讀活動,挖掘文本內的興趣資源等方式帶領學生去讀。如教學《狐假虎威》這篇課文時,抓住狐貍的語言、動作,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加以描繪渲染,鼓勵學生讀好后進行角色表演。這樣,讓學生帶著表現期待在興趣盎然中讀,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1.讓學生在示范引領下讀

對于低年級學生,學習朗讀是學習語文的開始階段,他們年幼少知,理解能力差,所以,有感情地朗讀對兒童來說很難,這就需要教師正確、耐心地指導、范讀,教給他們讀的方法,逐步培養他們的朗讀能力,為他們到高年級時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教學中,首先要做到讀準字音,分清平翹舌、多音字及變調、輕音、兒化音。其次,教師在范讀時要注意詞與詞之間、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停頓,讓學生們在教師的范讀中體會到逗號停一停、句號換口氣的停頓方法。例如,在教學《東方明珠》一課時,有的句子比較長,教師在范讀時就要有意識地朗讀出詞與詞之間的自然停頓。如,上海/廣播電視塔,真是/一顆/美麗的/東方明珠。時間長了,學生很快就能掌握朗讀停頓的方法,正確地朗讀。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讀出文章的感情色彩。要讀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形態,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色。如在教學《北風和小魚》一課時,讀到:“北風氣極了,猛吹一口,鵝毛大雪飄落在河面上,河水結冰了……”這篇文章字里行間體現了北風那種驕傲自大、自以為是的性格特征。通過老師繪聲繪色的范讀,北風鮮明的個性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而達到了指導朗讀與理解課文的目的。

2.讓學生在進入意境中讀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極具意境的美文。在教學這樣的文章時,如果能引領學生進入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意境中,讓學生在意境中徜徉、流連,則能使學生得到由內而外的美的享受。在這樣的情境中讓學生朗讀,學生就會情由心生,在情與境的交融中享受到朗讀的快樂。如《夾竹桃》一文,教師通過音樂的渲染和娓娓的敘述,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充分感受一幅幅夾竹桃畫面,引領學生入情入境。當學生深深地沉醉于教師所營造的意境時,再讓他們動情地輕讀課文。此時的學生已經和作者的感情產生了共鳴,學生的朗讀也就完全成了一種真情的自然流露,讀得柔美舒緩而又入境入情……

3.讓學生在明白邏輯結構中讀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選文語言優美,大多結構明晰,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從文本的邏輯結構入手進行讀的指導。如《明天,我們畢業》一課的第六自然段,其構段方式是由“分”到“總”。老師在作者心目中“是天使,是大樹,是大樹,是海洋”的體驗是有所依托的,這個依托就是文中敘述的那一幕幕教師關愛學生的難忘場景。在教學中,緊緊扣住這一情感河流的匯聚點,用引讀法組織教學,將學生內心對老師的感激、留戀之情一步步推向高潮。

4.讓學生在感受詞意的豐富性中讀

《錢學森》一文中有這樣的描寫:“錢學森誠懇地說:‘我們日夜盼望著的,就是祖國能夠從黑暗走向光明,這一天終于來到了。祖國現在是窮,但需要我們大家——祖國的兒女們共同去創造。我們是應該回去的?!庇形唤處熢诮虒W這一段時,就以“誠懇”一詞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去感受人物誠懇語氣之中蘊含著的豐富語意。錢學森的“誠懇”不是空洞的,他的話語里飽含著“對祖國新生之喜悅”“回國態度之堅定”“愛國情感之深沉”“召喚大家回國之熱切”的拳拳赤子之心?!罢\懇”一詞被讀出了“喜悅”“堅定”“深情”“熱切”等豐富的情感意蘊,錢學森“大丈夫”的形象在學生心中飽滿起來。

漢語言承載著豐富的文化積淀和情感內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引導學生感受詞語帶來的情感與視覺的沖擊,立體地呈現詞語的教學價值。

5.讓學生在走進人物角色中讀

教師在教學時應引領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讓人物的語言化為學生自己的理解感受,化為學生自己的情感流露。學生的朗讀就會如同演員“入戲”一般,在角色體驗中富有個性色彩。

《花瓣飄香》一文,小女孩的淳樸、懂事,使整篇課文溢滿了親情的美麗和詩意的感動,尤其是文章的第7、8、9自然段。怎樣讓學生讀出那種淳樸的并且帶著一絲淡淡的憂傷的感覺來呢?在教學時,應首先引導學生去體驗和感悟愛母之情,引導學生走進小女孩的內心,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那個懂事的小女孩,自己的媽媽生病躺在床上,而爸爸又不在家,既要照顧好媽媽又要想辦法讓媽媽高興……因為對媽媽的愛是世界上一種最容易相通、相融的情感,所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也就很容易地置身于角色的情景中,在真摯的感受和豐富的想象中,很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真切的感受,讀得聲情并茂。

二、讓學生在評價中讀出升華

教師要善于鼓勵學生,對學生在朗讀中表現出來的精彩、成功之處進行肯定,讓學生在閱讀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如在教學《“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一文時,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湯姆和爸爸的對話,引導學生體會湯姆心情的變化后問道:“湯姆認可爸爸的話嗎?從哪兒看出來?”

生1:認可,因為“從那以后,……那晚的情景卻一直銘刻在他的記憶里,爸爸堅定的話語也一直回響在他的耳邊?!?/p>

生2:我覺得他并不認可,因為,雖然湯姆把魚放了,但是“從那以后,湯姆再也沒有釣到過那么大的魚”。而且,當時湯姆就是“嘆了口氣,心想:我這輩子再也釣不到這么大的魚了”,可以看出,湯姆并不情愿。

師:讓我們再讀讀課文最后一段中的兩句話,聯系湯姆心情的變化過程,想想,湯姆到底認不認同爸爸的話呢?

生3:我覺得是認可的,雖然“從那以后,湯姆再也沒有釣到過那么大的魚??墒悄峭淼那榫皡s一直銘刻在他的記憶里,爸爸堅定的話語也一直回響在他的耳邊”。一個“可是”轉折,表明了湯姆的認識從惋惜、遺憾轉變到了對爸爸話語和態度的認可,否則,怎么會“一直銘刻在他的記憶里”“一直回響在他的耳邊”呢?

生4:我也贊同生3的說法,讀讀這個轉折句,它是更強調后者,以后面的意思為最終結束的。

……

師:掌聲鼓勵!

美國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講過一個極好的誘導學生情感、豐富學生語言的方法,那就是——讓學生讀書并指導學生朗讀。他認為這樣做不僅可以延長學生們注意力持續的時間,擴大他們的詞匯量,激發他們的想象力,促進他們的情感發展,而且可以使他們領悟到語言之美。我認為,當語文老師設計出精當的問題來有效地引導、指導學生朗讀,當學生在朗讀的體驗中情感得到宣泄,個性得到張揚,學生就會感受到輕松和愉悅,就一定能打造出精彩高效的語文課堂。?endprint

猜你喜歡
湯姆課文情感
情感
臺上
端午節的來歷
背課文
掉錢
主題素材閱讀之“情感”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