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ECOPD急性加重患者血清CRP、FIB、PA和D-二聚體檢測的臨床意義

2014-08-30 02:16貴立政
河北醫藥 2014年2期
關鍵詞:期組二聚體阻塞性

貴立政

·論著·

AECOPD急性加重患者血清CRP、FIB、PA和D-二聚體檢測的臨床意義

貴立政

目的 探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AECOPD)血清血清C-反應蛋白(CRP)、纖維蛋白原(FIB)、前白蛋白(PA)和D-二聚體的變化及臨床意義。方法選擇2010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COPD患者118例為研究對象,其中COPD急性發作期患者58例為急性期組, COPD緩解期患者60例為緩解期組,同時選取35例健康體檢者作為正常對照組。檢測3組患者血清CRP、FIB、PA和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及D-二聚體水平,同時對所有患者行肺功能及血氣分析檢查測定。結果與正常對照組比較,AECOPD組和COPD緩解期組患者血清CRP、FIB及D-二聚體均顯著升高,PA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AECOPD組與COPD緩解期組患者上述指標比較差異亦有統計學意義(P<0.05)。3組間PT和TT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COPD緩解期組和對照組比較,AECOPD組患者FEV1(%)和PaO2(mm Hg)顯著降低,PaCO2(mm Hg)顯著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COPD緩解期組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聯合檢測血漿CRP、PA、FIB、D-二聚體有助于COPD急性加重期的早期判斷和治療。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急性加重期患者;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前白蛋白;D-二聚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具有氣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發病率及病死率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的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1]。在漫長的病程中,反復急性加重發作,病情逐漸惡化,呼吸功能不斷下降,最終導致呼吸衰竭,以致死亡。因此加強對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的判定與治療是治療和控制COPD進展的關鍵。本文通過檢測AECOPD患者的血清C-反應蛋白(CRP)、纖維蛋白原(FIB)、前白蛋白(PA)和D-二聚體的變化,旨在探討其在疾病診斷中的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COPD患者118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6例,女52例;年齡51~72歲。COPD診斷標準符合(2007年修訂版)有關的診斷標準[2]。排除合并腦血管疾病、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糖尿病,所有患者均無凝血功能障礙。其中COPD急性發作期患者58例為急性期組,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齡52~72歲,平均年齡(56±8)歲。COPD緩解期患者60例為緩解期組,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51~71歲,平均年齡(56±7)歲。同時選取35例健康體檢者作為正常對照組,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48~70歲,平均年齡(54±7)歲。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及正常體檢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3組一般資料有可比性。

1.2 檢測方法 所有患者均未應用抗凝及溶栓藥物,對所有患者行肺功能檢查測定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及血氣分析。住院后次日晨空腹抽取肘正中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漿待檢。CRP及PA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測定,使用的儀器為日立7180型生化分析儀,試劑由北京九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并嚴格按說明書操作。FIB、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D-二聚體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采用美國ACl200自動血凝儀及其配套試劑,所有操作均嚴格按說明書要求執行。

2 結果

2.1 3組CRP、FIB、PA和D-二聚體含量比較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急性期組和緩解期組患者血清CRP、FIB及D-二聚體均顯著升高(P<0.05),PA顯著降低(P<0.05);且急性期組與緩解期組患者上述指標比較差異亦有統計學意義(P<0.05)。3組間PT和TT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血氣分析測定結果 與緩解期組和正常對照組比較,急性期組患者FEV1(%)和動脈血氧分壓(PaO2)顯著降低,PaCO2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緩解期組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組別CRP(mg/L)FIB(g/L)PA(mg/L)D?二聚體(mg/L)PT(s)TT(s)急性期組(n=58)68.8±9.8?#4.8±1.0?#180±59?#2.7±0.8?#11.1±2.915.6±1.8緩解期(n=60)12.8±2.6?3.6±0.8?280±68?1.7±0.7?11.9±2.415.7±1.8正常對照組(n=35)4.5±2.32.6±0.5 332±75 0.8±0.312.2±2.615.6±1.7

注: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5;與COPD緩解期組比較,#P<0.05

組別FEV1(%)PaO2(mmHg)PaCO2(mmHg)急性期組(n=58)48±13 57±11 68±12 緩解期組(n=60)75±15?76±13?47±12?正常對照組(n=35)84±19?81±8?44±10?

注:與急性期組比較,*P<0.05

3 討論

AECOPD是患者就醫住院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尚無明確的判斷標準。一般來說,是指原有的臨床癥狀急性加重,痰的顏色變為黃色或綠色提示有細菌感染,有些患者會伴有發熱、白細胞升高等感染征象。此外,亦可出現全身不適、下肢水腫、失眠、嗜睡、日?;顒邮芟?、疲乏抑郁和精神錯亂等癥狀。對COPD的急性發作能夠早期檢測,及時給與有效地對癥治療,減輕急性炎癥對肺功能的損害,降低患者病死率。因此,及時正確的診斷和判斷病情對采取有效合理的治療方案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由于COPD患者多為老年人,常伴有免疫功能低下,在急性加重期細菌感染時體溫、血白細胞、紅細胞沉降率往往不高,缺乏特異性的檢查手段,從而為選擇抗感染治療帶來一定困難[3]。

CRP是血漿蛋白的正常組分,在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 6 作用下由肝臟所合成,是判斷炎性反應的重要指標之一。當組織受到損傷、感染時,刺激各種細胞因子在肝臟合成全身性CRP物質,導致CRP水平升高[4]。研究報道,CRP在AECOPD患者表達的陽性率顯著高于紅細胞沉降率(ESR)、WBC等檢查指標,CRP是早期診斷AECOPD的良好實驗室指標[5],尤其是近年來其檢測技術的不斷更新,快速、簡便和可靠成為其檢測的優勢,使其在臨床應用中得到重視[6]。血漿CRP水平與缺氧及氣道炎癥與氣道阻塞嚴重程度密切相關,所以CRP檢測有助于對AECOPD感染的早期診斷、病情判斷及評價療效、預后等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血清PA在肝細胞內合成,由胰島的B細胞分泌,是一種半衰期約為12 h的血漿轉運蛋白。PA作為評價營養狀態和肝臟損傷早期診斷的敏感指標,但同時它又是一種負急性時相蛋白,在急性感染時可迅速降低,而感染是慢性COPD急性發作的主要誘因,故其檢測有助于AECOPD的診斷,這可能是因為在感染時血清前白蛋白可作為一種非特異性宿主防御物質,清除感染過程中釋放于循環中的有毒代謝產物,并被逐漸消耗掉[7]。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正常對照組和COPD緩解期組比較,AECOPD組患者血清CRP顯著升高,PA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血清CRP和PA的檢測對于AECOPD臨床診斷和治療效果判斷具有一定意義。

AECOPD患者由于感染、不同程度的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導致血管內皮損傷和組織因子釋放,形成高凝狀態和纖溶亢進,易形成血栓,是AECOPD患者住院和死亡的重要原因[8,9]。當機體處于低氧環境時,供氧和耗氧失去平衡,會產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變,造成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內皮下膠原和脂肪暴露,啟動了內源性凝血系統,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微血栓的形成等,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局部血流阻力增大,加重肺動脈高壓,從而導致COPD 患者血中D-二聚體結果升高。PT、TT等為反映凝血功能的主要指標,FIB是判定凝血功能及血流動力學的重要指標,主要由肝細胞合成的大分子蛋白。AECOPD患者因低氧而出現肝臟功能損害,從而使肝臟纖溶酶原合成減少, FIB破壞減少,因此FIB在COPD發病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10]。D-二聚體是纖溶酶作用于交聯纖維蛋白產生的小分子二聚體,被認為是反映體內纖溶酶激活以及纖維蛋白形成的敏感性、特異性指標,可作為體內高凝狀態和血栓形成的標志之一[11]。本文中顯示,AECOPD組PT、TT與正常對照組和COPD緩解期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FIB及D-二聚體均顯著升高,提示AECOPD患者凝血功能發生改變,存在明顯的血液高凝狀態,聯合檢測血漿FIB和D-D有助于COPD急性加重期的早期判斷,為及時、合理使用抗凝治療提供科學依據,對有效防止血栓形成,改善患者的預后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COPD急性加重期是多種機制參與的一個病理生理過程。由于感染、不同程度的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刺激各種細胞因子在肝臟合成全身性CRP物質,導致CRP水平升高,同時,患者體內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因此,聯合檢測血漿CRP、PA、FIB、D-二聚體有助于COPD急性加重期的早期判斷。

1 雷秋香,陳均平,馮素芳,等.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漿D-D、TAT與PAP水平檢測及意義.山東醫藥,2012,52:67-68.

2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慢性阻塞性肺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中華結核與呼吸雜志,2007,30:8-17.

3 劉同賞,郭彩宏,羅向軍,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C反應蛋白與纖維蛋白原及前白蛋白變化.中國醫藥,2010,5:519-521.

4 牛艷慧,鮑潔,高勇.肺纖維化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纖維化患者C反應蛋白比較研究.臨床薈萃,2011,26:1064-1066.

5 周秀梅,劉淑梅,劉雪白.C反應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診療價值,河北醫藥,2010,32:584-585.

6 陳曉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與穩定期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比較.中國鄉村醫藥雜志,2011,18:52-53.

7 錢建美,吳峰妹,劉長明,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血清PCT、CRP、FIB、PA、D-二聚體水平變化及意義.山東醫藥,2013,53:80-81.

8 程玲員,孫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栓前狀態診治研究進展.臨床醫學,2011,31:113-115.

9 黃秀霞,龐寶森,楊媛華,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凝血功能的變化及其意義.中華醫學雜志,2011,91:1543-1545.

10 方雙燕,季巧英,舒彩敏,等.血漿纖維蛋白原、超敏C反應蛋白與AECOPD患者肺功能嚴重程度的相關性研究.浙江實用醫學,2011,16:7-8.

11 王少霞,吳海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凝血指標的變化.臨床薈萃,2008,23:955-956.

10.3969/j.issn.1002-7386.2014.02.013

054300 河北省臨城縣人民醫院

R 563

A

1002-7386(2014)02-0195-03

2013-07-24)

猜你喜歡
期組二聚體阻塞性
重癥流行性出血熱患者PBMC 中Fas/FasL 表達及免疫機制研究*
低水平HBsAg患者纖維化分期特征及其與血小板的相關性分析
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3與慢性腎臟病患者礦物質代謝紊亂的相關性研究
D-二聚體和BNP與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關聯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預及護理
聯合檢測D-二聚體和CA153在乳腺癌診治中的臨床意義
兩種試劑D-二聚體檢測值與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值的相關性研究
卵巢癌中核因子-κB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及IL-2的表達
中西醫結合治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50例
中西結合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5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