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擬與真實:小學科學課堂情境創設初探

2014-09-02 19:22劉玲
教育教學論壇 2014年12期
關鍵詞:真實情境小學科學

劉玲

摘要:虛擬的情境經常使課堂效果不盡人意,而真實的教學情境才能讓師生共同得到提升。本文通過對比不同情境下小學科學課堂實例,提出了判斷和達成教學情境的真實性的方法和途徑:真實的情境必須是能引起學生強烈的內在或外在體驗,從而有效達成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情境;源于學生原有生活經驗;要面向全體學生。

關鍵詞:小學科學;虛擬情境;真實情境

中圖分類號:G62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2-0090-02

為了在科學教學中激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特定情境為載體開展課堂教學,已經成為科學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無論從學科要求、學生特點,還是從新課程理念角度來看,情境教學都為小學科學課添加了不少亮點和活力。然而,從教學實踐看,我們科學課的情境設置帶有明顯的雙重性。讓我們從平時一節常態課開始。

例1: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三小節“日益減少的礦物資源”,為了實現“知道很多礦物資源是不可再生的,隨著人類開采和利用正在逐漸減少。懂得保護資源的緊迫性和重要性”這一教學目標,我們通常設置以下教學情境。

【案例情境】

1.學生的前期工作是:調查自家一個星期一次性用品使用量。比如:易拉罐,奶瓶蓋等,從而估算一年需用掉多少這樣的資源。并在上課前進行交流。

2.觀察人類開采礦物的圖片,討論開采方法,出示各種礦物存量及可使用年限,讓學生基于數據發表自己的看法。當學生明白:資源的數量有限,用得多,剩下的就少。

3.介紹礦物資源形成過程,讓學生談看法:資源很珍貴,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在此情境中,可以明確以下幾點。

第一,該情境是服務于預設教學目標的,要有效達成教學目標,學生對此情境的內在情感體驗至關重要,是此情境的教學目標定位。

第二,讓學生做一些前期工作,了解礦物用途,感受礦物用量之大。這一點貼近新課程倡導的生活化理念,是此情境的新課程理念定位。

第三,此情境試圖利用數據、部分礦物形成過程的資料來引起學生內在情感沖突,是此情境的內在情感價值定位。但從課堂實效來看,學生總是心平氣和地交流:礦物很珍貴,我們要如何保護資源。討論完則是較長時間的課堂沉默。究其原因,我們提供了一個對學生來說虛擬的情境。為什么某些情境下教與學效果會很好,而某些情境下效果不好呢?我認為:只有真實的教學情境才能讓師生共同提升。教學情境指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為落實教學目標而設定的適合學習主體并作用于學習主體,使其產生一定的情感反應,并能主動積極地進行建構性學習的具有學習背景、景象和活動條件的學習環境。到底如何判斷和達成教學情境的真實性呢?

第一,真實的情境必須能引起學生強烈的內在或者外在體驗,從而有效達成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情境。從學科本質上講,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教授這門課程,不僅要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更要在活動過程中引發學生強烈的情感體驗。在例1的情境中,學生沒有“資源數量很有限,要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的體驗,因此談不上真實的情境。

第二,源于學生原有生活經驗。這一點并不是說真實的情境就一定是學生在自己生活中的經歷,而是基于學生日常生活,且有一定的生活化素材。教師要能創造性地將社會上發生的事件與學生生活實際建立聯系,雖然它們不一定真實發生過,但對學生來說恰恰是真實的。

遺憾的是,我們現在的科學課堂不時充斥著以教師自身生活替代學生生活的情境,這是虛擬情境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不妨以例1情境為原始案例,作一些變式。

【變式情境】

1.學生了解礦物價值和開采方式。

2.教師事先在教室各個角落藏固定數量的礦物(寫著礦物名稱的紙條)?;顒右笠唬阂幎〞r間內看哪一小組找到的礦物多。學生忙得不亦樂乎,為了盡可能多地采到礦物,學生翻箱倒柜,你爭我搶。

3.時間到,開采活動暫停。接著,要求二:你找到多少?找全了嗎?再找找。學生再次開始艱辛地開采活動。

4.時間到,開采活動停止。提問:無論大家開采了多少礦物,我們進行了似是而非的開采,你有什么感覺?

這樣設置情境,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大家爭先發表感受:“礦物無處不在?!薄坝械娜菀组_采,有的很難?!薄伴_始時比較容易開采,因為礦物比較多,后來越來越少,太難找了……”學生的“小宇宙”正急著爆發,教師在這個時候只要稍加引爆就可完全達到預設教學目標——自然界的礦物隨著人類大規模開采,數量越來越少,越來越難找,這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影響?基于此生長點,隨后的教學順水推舟,一氣呵成。

第三,面向全體學生。即使我們創設的課堂情境做到了源于學生生活并能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但還不能說完全是真實情境。如果課堂情境只屬于少數特質學生群體的生活化素材,那就只能引起少部分學生的情感體驗;而對大多數學生來講,它還是屬于虛擬情境。如,我們在《一切都在運動中》這一課的教學中會引入這樣的例子:坐火車時,感到自己的火車開動了,等到旁邊的火車離開后才發現自己的火車并沒有動,而是旁邊的火車在運動。以此來說明選擇不同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結論也不一樣。但并不是所有學生都乘過火車,在乘過的那部分學生中也并不是每個人都認真體驗過這種錯覺。

我們不妨利用一些源于學生生活的真實情境的素材和背景來重現這一現場感覺。

【變式情境】

視頻1:站在一個寬闊的十字路口,錄下眼前的情景。學生觀看,置身于視頻1的情境中。問:你看到哪些物體是靜止的?視頻2:坐在高速行駛的小汽車內,錄下眼前的情景。學生觀看,置身于視頻2的情境中。問:這時,你看到哪些物體是運動的?

問:剛才看到的靜止的物體,現在卻是運動的,這是怎么回事?視頻1和視頻2有著本質區別,教師非常注重情境的臨物性,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讓所有學生真切體驗到依據不同參照物能形成不同判斷。在真實的認知矛盾中,再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達成對“參照物”概念及特點的深入感悟。

課堂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課堂情境創設直接影響到課程功能的有效發揮。我們嘗試提出一些創設真實課堂情境的要點,最終目的是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科學的主人,不斷提升我們的課堂教學實效,從而有效實現科學課的功能,讓我們的科學課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歡
真實情境小學科學
用情境式拋錨優化信息技術課堂
以“問”發展小學生科學學習能力
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談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簡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銳意進取,不斷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
基于TBM情境下的人力資源管理教學模式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