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江蘇省公共基礎課程“兩課評比”語文教案撰寫

2014-09-02 13:48嚴偉
教育教學論壇 2014年12期
關鍵詞:職業教育

摘要:“兩課”評比是在全省職業學校普遍開展“五課”教研的基礎上,由江蘇省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研究所組織省職業教育有關教科研中心組進行的一項常規性的評比活動?!拔逭n”指的是備課、上課、說課、聽課、評課。其中,備課是教師組織教學的基礎,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寫教案的目的是教師能夠更好地把握教材,備出教學的方式、方法,利于學生的能力培養,利于教師更好地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要求教師依據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學習現狀和特點,確立教學目標,開發課程資源,正確把握教什么、如何教,以及學什么、如何學。作為公共基礎課程的語文課,寫出一份完整、新穎、合理的教案,對課程的開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參照江蘇省“兩課評比”教案評分標準,結合語文學科的實際現狀,從六個方面闡述如何寫好一份完整、詳細的語文教案。

關鍵詞:職業教育;兩課評比;語文教案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2-0157-03

為進一步深化全省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總結體現課程改革精神的教學模式,促進語文課程改革成果在教學領域有效轉化,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樹立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典型,全面提高職業學校教學質量,江蘇省已連續3年開展了“五課”教研工作和“兩課”評比活動。筆者于2012年參加了語文課程的“兩課評比”活動,結合參賽的經歷,現將語文教案的撰寫與各位同仁共享。

根據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關于組織開展全省職業學?!拔逭n”教研工作和“兩課”評比活動的通知》(蘇教科院科[2010]11號)精神,一份完整的語文教案包括6個基本要素,分別是教學目標、內容安排、教學策略、教學程序、資源開發、教學反思。

一、教學目標明確具體

根據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和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從“語言文字應用”、“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三個方面提出課程目標。

(一)按三個維度進行設計

《課程教學要求》指出:“課程目標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核心,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和價值觀三個唯獨設計,三者相互滲透,融為一體?!闭n程目標體現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核心理念。首先,從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出發,加強了課程目標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重要維度。其次,從語文課程的性質和特點出發,突出課程目標的實踐性,將“過程和方法”這一維度也作為目標的組成部分;而語文素養是存在于每個學生內部的文化心理結構,它是不可傳遞的,只能靠學生自身的實踐活動才能養成。最后,從現代社會對未來公民素質的要求出發,對語文的“知識與能力”這一維度也應有新的理解。

例如,《雷雨》的教學目標從三維目標確立。一是知識與能力:(1)了解戲劇基本知識及戲劇欣賞的方法;(2)能夠根據戲劇語言、情節挖掘人物性格,初步把握人物性格(如周樸園),提高戲劇鑒賞能力;(3)能夠根據人物性格沖突把握戲劇高潮,感悟主題(矛盾根源)。二是過程與方法:(1)初步感知戲劇,理清〈節選〉情節;(2)指導學生從文本語言情境進入人物內心世界,理解人性的復雜。三是情感價值觀:(1)感受作者借助濃重的戲劇氛圍所傳達的悲劇意識;(2)激發學生對“真、善、美”的向往,對“假、丑、惡”的摒棄。

(二)按總目標、分目標來設計

這里的教學目標主要包括兩方面: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文教學目標。單元教學是一種多層次多視角的教學形態。單元教學法是以單元為基本單位組織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實現階段性的教學目標。它以某一基本方面相同或相近的若干篇課文組成的教學單元為教學單位。單元教學具有如下特點。

1.單元教學的整體性,著眼于一組文章制定教學目標,通盤考慮教與學、講與練、讀與寫、聽與說的具體內容和方法。

2.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己明確目標,了解內容、探求方法、嘗試知識遷移、檢測和矯正學習結果,充分發揮主體作用。

3.每單元由若干單篇組成,單元有重點、有共性,單篇有特點、有個性,因而單元教學往往在異中求同的過程中把握規律,又在同中辨異的過程中學會活用。

單元教學和課文目標有密切關系,課文教學目標是單元教學的出發點,單元教學是若干教學變量的組合。明確課文的教學目標,主要結合教材、學生情況?;凇吨械嚷殬I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的課程教學目標要求:“引導學生重視語言的積累和感悟,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促進職業生涯的發展?!惫P者更傾心于將課程目標與單元目標結合起來,對《雷雨》的教學做了修改,單元教學目標如下所示。

1.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了解不同時代的中外戲劇,從分析戲劇的藝術形象出發,聯系作家的創作意圖和作品的時代背景,把握戲劇的主題。

2.學習戲劇語言,更加全面地理解戲劇。

3.通過本單元所選中外戲劇的閱讀欣賞,感受戲劇中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認識人物的典型意義及其審美價值。

教學目的如下所示。

1.理解戲劇中個性化的語言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2.了解戲劇作品的特點:尖銳的戲劇沖突和個性化的戲劇語言。

3.深刻認識舊社會的腐朽、黑暗和罪惡,認識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的勇于斗爭、追求光明的光榮傳統。

二、內容安排詳盡周全

能準確把握所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教材的知識結構和體系;對教學內容的處理科學合理,符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切合學生的整體水平,有梯度;內容的組織能體現應用性、開放性和創新性?;诠不A課,必須交6課時的教案。為了湊齊6課時,選手會另起爐灶,不參考教學大綱,故意將3課時的教學改成4課時。如《林黛玉進賈府》教學參考用書中明確3課時,這容易給評委留下投機取巧之嫌。

筆者參賽的單元是江蘇教育出版社的基礎模塊(下冊)第一單元——生活的滋味,在撰寫《我的母親》教案時,根據教學指導用書,我分兩課時講解。第一課時,指導學生朗讀整體感知課文,引導學生找出表現母親性格的語段,用準確的詞語概括母親的性格。從母親教子、母親為人兩個角度把握母親的仁慈、嚴厲、容忍、剛氣的特點,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厚感情。第二課時,母愛的表達有多種方式,可本文以質樸、真切的敘述語言表達對母親的深深敬意。文章在平淡的語言下,多了一份感情,引導學生體會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指導學生鑒賞語言的方法,讓學生鑒賞自己喜歡的語句學習本文平實自然、樸素明凈的語言特點。筆者認為,兩課時的教學安排符合教學的實際,也考慮學生的學情,本課的教學內容在初中已經有所涉及,學生與家人的關系也比較親密,學生愿意與同學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墒?,有些選手硬將本課確定3課時,通過“回憶母親—理解母親—感恩母親”三個環節,引導學生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感恩之情。這樣的延伸拓展,顯得有意拔高作品的主題,將語文變成說教課。顯而易見,已經背離《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的明確規定。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三、教學策略靈活適度

教學形式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和教學條件等確定和運用;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對學生活動有明確設計,有符合學生特點的學法指導,合適的教學方法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策略依據不同的文體而千差萬別,散文的教學無非是情境法、朗讀法、點撥法、討論法;詩歌的鑒賞主要有誦讀體驗、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小說的學習方法有問題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對比鑒賞法;這些傳統的教學策略雖然簡單,卻很實用。例如《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運用以下教學方法。

endprint

1.問題支架式教學法。它是積極主動探究,最終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目的的教學方法。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充分考慮學情,立足文本,圍繞關鍵句“因為馬克思首先是個革命家”設計了一系列既各自獨立又相互關聯的問題,并對問題進行分解,形成問題鏈,形成以問題驅動學生學習的教學策略,引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由文章的外表深入肌理,由內容探究語言文字表達的技巧,不斷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2.語感教學法。語文教學中,學生積累語言材料,借鑒寫作方法,訓練思維能力,陶冶思想情操等都可以統一和落實到語感教學中。教學中,以比較揣摩法為主,輔之以美讀感染、語境創設、切己體察等語感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聯系具體語境,從四個維度(內涵、情感、表達技巧、表達效果)對文中的關鍵語句進行品析、玩味,探究作者運用語言文字的原因、目的及作用,從而憑借語言文字,深度解讀文本,把握文章的內在肌理,切實提高學生品讀關鍵語句的能力。

3.對話教學法。通過研讀、問答、討論、交流,引導學生立足文本,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實現作者、文本、學生、教師之間的對話。在教學中,圍繞“一個人”,教師設計一系列問題,在師生、生生對話中,啟發學生與文本深度對話,概括馬克思的偉大貢獻和高尚人格;圍繞“一份情”,在師生、生生的反復對話中,引導學生與作者、文本深度對話,解讀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圍繞“一句話”,學生將對文本的獨特體驗與教師和同學交流分享,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四、教學程序有效實施

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的教學設計應當包含下列內容與步驟。(1)教學目標分析:對整門課程及各教學單元進行教學目標分析,以確定當前所學知識的“主題”。(2)情境創設:創設與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情境。(3)信息資源設計:信息資源的設計是指:確定學習本主題所需信息資源的種類和每種資源在學習本主題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對于應從何處獲取有關的信息資源,如何獲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等問題,如果學生確實有困難,教師應給予適當的幫助。(4)自主學習設計。依據不同的文體特點,進行靈活適度的教學設計。

以《我的母親》為例:第一課時包括導入新課、整體感知、文本研讀、品讀課文、拓展延伸、體驗感悟六個環節。第二課時包括進入情境、揣摩語言、拓展延伸、比較欣賞、體驗反思、課堂小結六個環節。

五、資源開發重在挖掘

語文課程實質上是一個以學校為基地,根據語文教育資源、教育理念,為滿足學生的語文學習需求,以教師為主體,通過與課程專家、家長、社區人士等的合作為學生設計言語實踐活動以提高語言能力的過程。地方語文課程資源是中職學生身邊的語文學習資源,它有一般經典不可取代的情境性和適應性。教師要創造性地開發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實現課程目標的資源,把它們當作實現新的課程目標的中介,充分發揮其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作用。筆者在講解《我的母親》時,根據散文文體的特點,使用了江蘇省規劃教材及配套的資源,搜集網絡資源,開發了授課需要的資源。

六、教學反思促進教師成長

教學反思簡單說就是對照該課教學目標,即過程和方法、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重難點、教法、學法等方面進行反思,最重要的是反思自己的收獲和感悟,也可以是教與學的預設與生成情況的反思。教學反思包括亮點之處、不足之處、改進措施三個方面,主要側重于改進措施。教學反思既要貼近實際的教學環節,不能夸大其詞,也不能憑空捏造。語文課程評價的策略思想是:以課程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所產生的影響為立足點,以充分發揮學生在課程評價中的主體作用為切入點,以學生的言語能力、言語智慧為重點。在這樣的策略思想指導下,具體的評價策略不妨作以下嘗試,在活動中進行。隨著語文課程內容的結構改革,語文學習活動成了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顒舆^程,既是學習語文的過程,也是運用語文的過程,同樣,還是對學生的語文知識、語文能力等語文素養進行檢測的過程。葉瀾教授曾經講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3年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教師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記錄教學過程中的所得、所失和所感。以反思促教學,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之收獲。反思之功效對教師大有裨益。以上六方面是筆者參賽的淺薄認識,有不當之處還懇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學無止境,教亦無止境。我會努力前行,爭取做得更好。

參考文獻:

[1]張國平.關于教學目標的設計[J].常州師專學報,2002,(2):76-77.

[2]李悅.語文教學方式轉變的策略[J].石油教育,2002,(6):36-37.

[3]李乃生.淺談中職校語文教學策略[J].中職教育,2011,(667):135.

[4]王存新.對中職語文課堂有效教學評價的反思與構建[J].中國商界,2010,(204):190-191.

[5]李冬青.中職校課堂網絡自主學習模式和策略研究[J].南京師范大學,2008,(12).

[6]葉瀾.《新編教育學教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106.

作者簡介:嚴偉,淮安市高級職業技術學校,中級職稱,主持淮安市2011年度課題《五年制高職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實踐研究——以淮安市高級職業技術學校為例》,參與劉曉雯主持的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2011年度規劃重點課題、淮市職業教育科學“十二五”2011年度重點課題《中職校與社區共建青少年德育基地的實踐研究》和《職業學校省級公共基礎課程“兩課”評比標準解析與應用案例研究》,做相關的子課題研究工作?!墩Z文課培養中職學生創業意識初探》發表于《文教資料》2012年2月,4007個字。

endprint

猜你喜歡
職業教育
高校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完善策略研究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