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對幼兒教學的意義和啟示

2014-09-02 20:38郭庚健
教育教學論壇 2014年12期
關鍵詞:幼兒教學

摘要:皮亞杰是建構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其認知發展理論對于課堂教學的深化和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其認知理論對教學的意義主要在于四點:理解認知的發展;保持學生的主動性;制造認知矛盾;提供社會互動。這四個方面同樣適應于幼兒園教學活動,為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學依據。

關鍵詞:皮亞杰理論;幼兒教學;意義和啟示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2-0269-02

一、明確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

皮亞杰在其兒童認知發展階段理論中指出,兒童的認知發展主要可以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0~2歲時感知運動階段,2~7歲是前運算階段,7~11歲是具體運算階段,11歲以后是形式運算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特殊的發展水平,形成適合其年齡水平的認知結構。

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應該了解班級中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階段,只有教師了解了幼兒的發展水平,教師才能采取適合幼兒發展水平的教學策略。使得教學活動能和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相適應。每個年齡階段的兒童都有其特殊的發展水平,如果忽視這些階段特征,將對幼兒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當前一些幼兒園和社會上舉辦的興趣特長班上舉辦的諸如珠心算等課程,有的是和幼兒的發展水平不相適應的,過早的讓幼兒接觸到這些與其發展規律背道而馳的內容,這將嚴重阻礙幼兒的健康發展。0~2歲是幼兒的認知能力初步發展的時期,幼兒靠感覺和動作認識周圍的世界,并逐漸認識到自己與他人、自己與物體的不同?!翱腕w永存性”概念的發展是這一階段的顯著特征。這一階段的幼兒主要靠感覺與動作認知事物,因此在早期教育中應該多提供一些可供幼兒自己探索的物品,讓幼兒自己去摸索,通過實在的接觸去感覺物體,幼兒的認知在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發展起來。2~7歲是兒童語言飛速發展的時期,他們開始學習并逐漸能夠熟練地運用符號表征事物,并用符號從事簡單的思考活動。在這一階段的幼兒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給幼兒創造可供交流的環境。這時候幼兒也愿意用語言和老師溝通,喜歡提各種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是這一階段幼兒的普遍特性,教師在對幼兒的這種提問中要有耐心,要積極地去回應他們,抓住機會發展他們的語言能力,同時也要對那些不太愛說話的幼兒給予關注,以免錯過了其語言發展關鍵期,影響其語言能力的發展。

二、尊重幼兒主動學習的權利

皮亞杰認為兒童的發展需要有豐富的環境,兒童獲得知識的過程是在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的,因此他們對那種傳統的教學方式提出了批判,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整個教學過程以教師、課堂和課本來展開,教師就是傳授知識的工具,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被看作是接受知識的容器,學生應做的就是不斷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皮亞杰對這種教師主動地教而學習者處于被動消極的狀態的教學提出了批判,他認為兒童的發展需要豐富的環境,教師應去為學生的學習創造條件,創造適合他們主動探索的環境,讓他們在親身的實踐中去主動建構他們的知識。

活潑、好動、充滿好奇心,喜歡自己探索事物等這些都是幼兒固有的天性,然而在一些教師的課堂中這些天性都被抹殺了,每節課開始的時候,教師嗓門一開,幼兒就會一致的坐直,把小手放在背后,筆直的坐在座位上,儼然如小學乃至初中的課堂一般。幼兒園應該以游戲活動為基本活動,這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要求的,這是對兒童天性的尊重,是符合幼兒發展規律的正確的教育方法。幼兒教師應明確幼兒是學習活動中的主動建構者,學習活動應圍繞學生展開。教師自己應做的就是事先制定好教學計劃,設計好主體活動,創造適合的環境,讓幼兒在豐富的環境中主動的去建構知識,通過游戲教學的方式,讓教學活動輕松愉快的開展。積極主動的探索事物是每一個幼兒向往的,他們不希望別人在他們不需要幫助的時候去打擾他們,我們應該尊重幼兒主動學習的權利,當然這也是遵循幼兒發展規律所應當做的,只有遵循其身心發展規律,才能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創造條件,尊重幼兒,發揮指導者和引導者的角色才是幼兒教師應該做的。

三、學會給幼兒制造認知矛盾

皮亞杰理論認為認知發展以來于四個因素:生物性成熟、有關物理環境的經驗、有關社會環境的經驗、平衡。平衡是認知發展中的一個核心因素和動機力量。平衡是指在認知結構與環境之間生成一種最佳均衡狀態的生物驅力。同化和順應是平衡的兩個過程。當兒童在接受新的信息時,同化和順應就會發生。我們從六歲的艾莉森和她的父親在一輛車里的事為例。他們的車以每小時6英里的速度行駛著,在他們面前大約100碼的地方,有另外一輛車。他們在這輛車的后面行駛了好一會兒,兩輛車之間的距離一直沒變。艾莉森的父親指著這輛車問她,“哪輛車開的更快一些?是那輛還是我們的?還是兩輛的速度是一樣的?”艾莉森回答說另外一輛車更快。當父親問為什么時,她回答說“因為它在我們的前面”。她的父親對她說:“實際上我們的速度是一樣的?!边@就給艾莉森制造了一個認知矛盾。若是同化信息,艾莉森就會認為她爸爸在和她開玩笑,她的認知結構沒有發生改變,若是她的觀念系統順應新的信息,其認知結構發生了改變。在這同化和順應的過程中,兒童的認知獲得發展,但是需要制造認知矛盾,只有當輸入的環境信息與學生的認知結構不一致時,兒童的認知才會得到發展。

幼兒教師要善于給幼兒制造認知矛盾,因為只有當輸入的環境信息與學生的圖式不相匹配時,學生的認知才會出現發展,但是在給幼兒呈現學習材料的時候,要做到所提供的學習材料不能被幼兒立即同化,如果提供的學習內容太過容易,幼兒則沒有興趣,不會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但是內容也不應太難,內容太難,超過了學生的當前認知水平,則幼兒就無法完成順應。

四、給幼兒提供社會互動的機會

皮亞杰理論認為社會環境是認知發展的關鍵資源,認為兒童的知識、認知結構是他們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主動建構的,兒童在于周圍的環境的互動過程中獲得了認知的發展,因此認為教師必須設計一些能提供社會互動的活動。學前兒童處于2~7歲的年齡段,在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中處于前運算階段,這一階段的幼兒還傾向于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看待事物和思考,皮亞杰將這種思維方式稱為“我向思維”或“自我中心”的思維方式,簡單的理解就是說幼兒認為別人的思考和運作方式與自己的完全一樣。在這一階段的幼兒沒有意識到其他人能夠有與自己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兒童要想順利進入到具體運算階段,兒童就必須去“自我中心”。發展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因此給幼兒提供互動的機會很重要,幼兒在與其他幼兒的交流和合作中慢慢學習到他人具有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別人與自己有著不同的思考方式,這有助于幫助兒童去“自我中心”,當兒童開始認識到這一點時,他們就順利進入了更高級的認知階段了。

幼兒的發展需要尤其需要豐富的環境,同時幼兒需要在與他人的互動中獲得各方面諸如語言、社會等方面認知的發展。因此幼兒教師需要給幼兒提供社會互動的機會,幫助幼兒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發展。主題活動和方案教學是當前幼兒教育所提倡的活動方式,這兩種教學方式的共同特點就是都能夠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因為這些主題活動和方案活動是幼兒自己討論或者和老師一起討論決定的,這些活動的順利開展需要幼兒積極的互動、交流和配合,這給幼兒提供了充分互動的機會,有利于幼兒的健康發展。

五、結語

幼兒如那自然生長的植物,他們需要自己的自由和空間,他們有他們自己的思想,他們有其自身的身心發展規律,知識經驗的獲得可以通過直接和間接兩種方式,但是對幼兒來說,直接的方式是最適合他們的,也是幼兒最樂意去做的。幼兒有其自身認知發展水平階段,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應做的就是要認清這種認知發展水平的階段特征,在教學中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尊重兒童主動學習的權利,要去給幼兒制造認知矛盾,給幼兒提供社會互動的機會,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是真正能夠促進幼兒健康發展的有效的教學。

參考文獻:

[1][美]申克.學習理論——教育的視角[M].韋小滿,等,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

[2]朱家雄.建構主義視野下的學前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梁志燊.學前教育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6]王振宇.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郭庚健,哈爾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專業,學前教育學碩士學位。

endprint

猜你喜歡
幼兒教學
音樂游戲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
在繪畫活動中培養和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多元智能教育在幼兒教學中的滲透應用體會
運用多媒體進行幼兒教學
多媒體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多元智能教育在幼兒教學中的滲透應用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