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微創技術在脊柱創傷手術中的臨床效果

2014-09-05 11:34劉鵬原林賢梅祝文發
中國實用醫藥 2014年28期
關鍵詞:感染率傷口脊柱

劉鵬原 林賢梅 祝文發

探討微創技術在脊柱創傷手術中的臨床效果

劉鵬原 林賢梅 祝文發

目的 探討微創技術在脊柱創傷手術中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接受脊柱創傷手術治療的64例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2例, 對照組實施常規手術治療, 觀察組實施微創手術治療, 觀察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患者傷口感染率和并發癥發生率及手術情況等各項數據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微創手術可以降低傷口的感染率和并發癥的發生率, 治療具有顯著的效果, 值得臨床推廣。

微創技術;傳統手術;脊柱創傷;傷口感染率

本文選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接受脊柱創傷手術治療的64例患者, 對其治療進行回顧性分析,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接受脊柱創傷手術治療的患者64例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39例, 女25例, 最大年齡26歲, 最小年齡19歲, 平均年齡37.3歲, 手術時間大約在0.5~5.3 h之間,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2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發病時間等基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手術治療, 取正中切口, 剝離椎旁肌到小關節外側 , 拉鉤撐開肌肉, 植入釘棒骨折撐開復位, 應用椎體后緣處理系統進行椎體后緣骨折復位。

1.2.2 觀察組患者實施微創手術治療, 采用腰硬聯合麻醉, 對C 臂定位的情況下在椎弓根外側緣稍偏外做一縱向切口, 在多裂肌以及最長肌之間進行剝離。對患者軟組織實施逐級擴張之后, 安放工作通道, 暴露頭側和尾側的乳狀突, 以椎弓根探子開道, 擰入椎弓根螺釘, 對患者骨折部位進行撐開復位。必要的時候可在工作通道內行半椎板開窗, 應用椎體后緣處理系統進行椎體后緣骨折復位。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傷口感染率和并發癥發生率、手術的時間、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等基本情況均做出詳細的記錄, 以供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組間療效比較用等級資料的秩和檢驗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組患者傷口的感染率為3.1%(1/32), 并發癥的發生率為6.3%(2/32), 對照組患者傷口的感染率為12.5%(4/32), 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8.8%(6/32), 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觀察組手術的時間、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對比分析( x-±s)

3 小結

造成脊柱創傷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最主要的包括交通事故、自然災害、工況事故以及人為打擊等, 脊柱創傷往往是復合傷、多發傷, 其臨床癥狀不一[1], 對于嚴重脊柱創傷的最好治療方法就是手術治療[2]。微創手術是一種全新的手術方法, 可以讓患者得到更加優質和全面的手術治療,具有積極的治療效果[3]。在本次試驗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傷口感染率和并發癥發生率及手術情況各項數據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微創手術可以降低傷口的感染率和并發癥的發生率, 減少手術時間和手術中的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具有顯著的效果, 值得臨床推廣。

[1] 謝一方, 黃慶華, 吳羅根, 等 .探討微創技術在脊柱創傷手術中的臨床效果.中國衛生產業期刊, 2013, 27(29):106-108.

[2] 崔辰.微創手術與傳統開放手術在治療脊柱結核中的臨床效果比對.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2, 25(14):95-96.

[3] 張福明, 劉德政.急性脊柱創傷診斷與治療的臨床分析.大家

364000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龍巖中醫院外一科

猜你喜歡
感染率傷口脊柱
為什么傷口愈合時會癢?
為什么在傷口上撒鹽會疼?
英國:55歲以上更易染疫
長期久坐低頭 你的脊柱還好嗎
48 353例幽門螺桿菌感染狀況分析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診治中的應用及與MRI的比較
如何保護寶寶的脊柱
那只給我帶來傷口的大橘
傷口“小管家”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發感染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