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統康復護理對65例長期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為的影響

2014-09-12 02:17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4年18期
關鍵詞:暴力行為精神狀態精神病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人民醫院內科病區,四川 攀枝 617061

系統康復護理對65例長期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為的影響

熊貴芬黃子瓊仲英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人民醫院內科病區,四川 攀枝 617061

目的觀察系統康復護理對長期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為及精神狀態的影響。方法將130例在我院長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采用系統康復護理。護理前后采用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和外顯攻擊行為量表(MOAS)對患者的精神狀態和暴力行為進行評估。結果觀察組患者實施系統康復護理1個月后,該組患者焦慮憂郁因子、缺乏活力因子、思維障礙因子、激活性因子、敵對猜疑因子及BPRS總分、MO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及干預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系統康復護理能有效促進長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狀態的恢復,減少其暴力行為。

系統康復護理;精神??;暴力行為;住院患者

精神科暴力行為是指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狀態影響下突然發生的直接傷害他人或物體的攻擊行為。這種暴力行為往往難以預料,突然發生,對病友、醫務人員及患者自身造成了巨大危險,也增加了醫院管理的難度[1]。因此分析精神病患者暴力行為的原因、建立有效的對策以減少暴力行為的發生是目前精神科醫護人員所面臨的重點、難點問題[2]。我科自2011年起對長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實施系統康復護理干預,發現不僅能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還能有效避免暴力行為的發生,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1年7月至2014年1月我院住院的精神病患者13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精神患者的診斷標準[3],有既往暴力行為史或入院后有暴力行為。排除合并有嚴重軀體疾病史、腦器質性疾病和藥物濫用史病例。納入患者均為男性,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5例。對照組年齡(47.31±9.35)歲;病程(11.35±4.56)年;含精神分裂癥18例,雙相情感性精神障礙36例,心理障礙8例,精神發育遲滯3例;觀察組年齡(46.87±9.21)歲;病程(11.03±4.15)年;含精神分裂癥21例,精神障礙35例,心理障礙7例,精神發育遲滯2例。兩組患者年齡、病程及病種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病種、病情給予基礎治療和護理,及時了解病人的病情和思想動態,滿足病人的合理要求,注意增強自我保護能力,落實病房安全管理制度。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載系統康復護理,具體方法如下:①首先根據MOAS量表評分,將患者分為低、中等、高度暴力危險病人,根據危險級別予以不同的預防措施:低暴力危險人群可安置在普通病房,安排病人參加正常的娛樂活動,注意加強巡視密度;中等暴力危險病人,將其安置在觀察病室,遠離任何危險物品,病人活動必須在工作人員視野內,高度暴力危險病人安置在PICU病室;待病情穩定后方可移自普通病房。②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與病人多溝通、交流,多鼓勵和表揚病人,使病人心情愉悅、有安全感,消除其對醫護人員的敵對心理。③加強心理干預,幫助病人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其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多與家屬溝通,幫助病人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統,使其學會疏導內心沖突的技巧。④開展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分散病人對疾病的注意力。同時落實好安全防護措施,及時發現潛在的暴力行為。

1.3 觀察指標 采用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和外顯攻擊行為量表(MOAS)[4]對患者的精神狀態和暴力行為進行評估。BPRS量表包括焦慮憂郁因子、缺乏活力因子、思維障礙因子、激活性因子、敵對猜疑因子5項,總分反映疾病的嚴重性,總分越高,病情越重。MOAS包含4個維度,分別為言語攻擊、自身攻擊、對財產的攻擊以及體力攻擊,對每個維度進行賦值和權重,得分越高代表越有嚴重的潛在暴力行為。

2 結果

2.1 護理干預前后兩組患者間BPRS評分比較 對觀察組患者實施系統康復護理1個月后,該組患者焦慮憂郁因子、缺乏活力因子、思維障礙因子、激活性因子、敵對猜疑因子及BPRS總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及干預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護理干預前后兩組患者間BPRS評分比較表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護理干預前后兩組患者間MOAS評分比較 對觀察組患者實施系統康復護理1個月后,該組患者MO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及干預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2 護理干預前后兩組患者間MOAS評分比較表(n=65)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討論

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為往往難以預料,突然發生,對病友、醫務人員及患者自身造成了巨大危險,也增加了醫院管理的難度。在常規護理中,護士往往僅遵從醫囑,做防消極、防沖動、防出走措施,并根據情況采取防范護理措施。但是由于醫生對病人情況不夠了解,無法及時發現病人的暴力先兆,高度危險的病人常常出現防不勝防現象。另外調查結果顯示,病人發生暴力行為的最主要原因是病人對疾病和精神狀態缺乏自知力,病人拒絕繼續治療而與家屬發生沖突;或者是由于患者受被害妄想、關系妄想等病痛思維支配而發生攻擊行為[5-6]。因此通過增加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改善醫患關系,及時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想法能有效減輕精神病患者的暴力傾向,然后再通過對患者病情的密切觀察,及時發現潛在的暴力傾向,將暴力行為扼制在萌芽階段,能有效的避免暴力行為的發生。

有文獻報道精神病人住院期間暴力行為的原因并分析了護理對策,發現通過護理能有效減少或避免住院精神病人暴力行為的發生[7]。筆者在研究中分別以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和外顯攻擊行為量表(MOAS)為指標,觀察系統康復護理對長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精神狀態和暴力行為的影響,結果顯示患者實施系統康復護理1個月后,該組患者焦慮憂郁因子、缺乏活力因子、思維障礙因子、激活性因子、敵對猜疑因子及BPRS總分、MO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及干預前??梢娡ㄟ^實施暴力危險分級管理、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心理干預等系統康復護理措施能有效促進長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狀態的恢復,減少其暴力行為的發生。

[1]郝偉.精神病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67.

[2]高玉潔,易妍.精神病人住院期間暴力行為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現代醫藥衛生,2010,26(9):1359-1360.

[3]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編. 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S]. 濟南: 山東科技出版社,2001:62-64.

[4]王金華,肖瑛,易潔.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暴力行為的危險因素與護理對策[J].中國民康醫學,2011,23(8):1011-1012.

[5]冉想妮,鐵艷英.住院精神障礙患者暴力行為的護理干預對策探討中國衛生產業,2012,2(a):61.

[6]馬亞平.精神科暴力行為的防范與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1,6(19):207-208.

[7]高文濤.精神病人暴力行為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8(7):787-788.

熊貴芬,女,(1969-),學歷:本科,籍貫:四川 , 職務:護士長。

R473.74

A

1007-8517(2014)18-0107-02

2014.08.02)

猜你喜歡
暴力行為精神狀態精神病
心理護理對宮頸癌術后患者精神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完形填空專練(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導致的代謝紊亂
精神病
都有精神病
還不都一樣
體育教學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重要性
媒介分析:動畫暴力對兒童的影響
第一次遭遇家暴該怎么處理?
所暴力行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