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數學學習負擔現狀與減負對策

2014-09-17 02:54王平
吉林畫報·教育百家 2014年17期
關鍵詞:減負數學

王平

摘要:“減負”雖然已提了多年,但效果不理想。初中生的學習負擔、心理負擔很重。主要原因是數學課程的現實感差、實用性差;數學課各種各類的習題、復習題太多;數學教材不形象、不生動;數學課枯燥無味,教學時間浪費嚴重。減輕學生過重數學負擔,要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的社會環境;提高學生學好初中數學的信心;重視指導學生提高數學意識。

關鍵詞 數學;學習負擔;減負

1.學生的學習負擔現狀

對我縣某兩所學校七、八年級的學生調查發現,每天早晨七點到校后,學生除了正常的上課時間外,還需在校上“晚課”三個半小時(18:00—9:30)。周末一所中學的學生只有周日下午半天休息,另一所中學的學生周日休息一天??梢娧a課現象非常頻繁。

在調查中發現,學生的作業來源主要有三種:教材習題、配套輔導書和教師自出題。學生每天除了要忙于“硬性任務”——教師布置的作業外,還需花一定的時間完成“軟任務”——配套輔導書的遺留問題。而面對這樣的“軟、硬”任務,兩地學生也只有少部分學生認為作業量較多或太多,而絕大部分認為正好。學生的這種作業觀應值得深思,探究其原因主要是社會、學校、家庭一直以來對“惟分至上”錯誤思想的大力宣揚,使得學生只知埋頭于題海,將學習看作是自己的唯一任務。

學生的心理負擔——壓力更值得注意,調查結果顯示兩所學校學生有近半感覺到有較大或非常大的壓力。而其來源主要是考試的壓力、升學的壓力以及家長的壓力,其實這三者可一同歸結為升學考試的壓力,它如學生心頭的一座大山,不但壓得他們喘不過氣。

2.現狀原因分析

2.1數學課程的現實感差、實用性差

目前的數學教材通篇是一個模式,真正實際有用的東西卻很少,比如,幾何中的證明根本不能用到實際中,也就是說,現行的幾何說白了就是沒用,即使數學成績很好的同學,也對它極為反感;一位學生認為:“目前數學課涉及的內容只重視傳授知識,而不注重教給學生聯系實際的方法??梢赃@樣說,大部分同學掌握知識后不會在實際中直接利用它們。將來的數學課應朝著與實際相結合的方向發展”;此外,學生反映,“數學沒有什么現實感,在生活中根本看不到什么用途”。

2.2數學課各種各類的習題、復習題太多

學生感到數學習題太多,但老師要求做的習題必須去做,做不完老師就罰,因此對數學產生了不好的印象,上課時老師一讓同學們上講臺去做題(板演練習),心里就害怕;有學生認為,“數學題中那么多的計算題太復雜,完全沒有必要做。做尋了只可能在考試中爭得幾分,對于未來的數學學習沒有太大用處”;“數學習題、復習題資料太多,數學老師布置作業應當區別對待”。

2.3數學教材不形象、不生動

數學教材枯燥無味,簡直是一種工具,如同“八股文”。教材的敘述不生動、不形象,憑空想象多,有時實在難以理解。課本正文的敘述、例題解題步驟十分枯燥乏味,習題都是圍繞著例題機械地重復。大多數十分靈活的好題目都只能從外邊買的數學書籍中才能找到。只有在課本中的想一想、做一做中才能用靈活的方法;一位學生認為,“把代數、幾何中的讀一讀再加一些歷史上的數學故事、數學科學小品,利用一些彩圖編入到專門的一本數學課外讀物中去,效果會更好”。

2.4數學課枯燥無味,教學時間浪費嚴重

學生普遍認為,數學課比較枯燥。課本上的內容太少,不能引起同學們的興趣;有時一堂課的內容20分鐘就可以學會,卻要用45分鐘,無形之中分散了精力;認為“一節課老師可以只用15分鐘講題,而用其它的時間講趣味題、和同學們談論、爭論,或是讓同學自己找題解”;而有的同學說:“現在到了初三,老師只要要求我們做題,基礎題練習了一遍又一遍。但換回來的又是什么呢?只是死記硬背”,“有的老師教得太差,定理、公式根本不講怎么推出來的,這就使得數學課堂枯燥乏味”。

3.減輕學生過重數學負擔的思考

3.1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的社會環境

在“減負”的口號中,學生負擔似乎非減及增。一些學生(特別是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的學生)在“大運動量的訓練”中不停的忙于解題,而無暇去弄懂知識概念的形成,去梳理知識的脈絡,去總結各類問題的解題通法。同時接二連三的考試及排名,家長殷切目光下的無形壓力讓學生身心疲憊的同時學習積極性也日益受挫,有的甚至產生厭學心理,而這一切都與新課程理念是極不吻合的。

教師應牢記“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在布置作業時不妨考慮采用必做與選做相結合的“自助餐”方式,不但避免了“部分學生吃不飽,部分學生吃不了”的現象,也有利于“學困生”有時間去弄懂基礎知識,從而逐漸消滅“掉隊”現象,使得真正做到“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蓖瑫r要不斷的健全學生評價體系,努力擺正社會、學校、家長的評價觀念,將“重過程”的思想真正的深入人心,使學生在相對輕松的環境中不斷的認識自我,發展自我,成為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創新性人才。

3.2提高學生學好初中數學的信心

教師必須著重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基礎知識狀況,尤其在講解新知識時,要嚴格遵循學生認知發展的階段性特點,照顧到學生認知水平的個性差異,強調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動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同時要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數學學習有了興趣,才能產生數學思維的興奮灶,也就是更大程度地預防學生思維障礙的產生。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學習的目的性,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分別給他們提出新的更高的奮斗目標,使學生有一種“跳一跳,就能摸到桃”的感覺。

3.3重視指導學生提高數學意識

數學意識是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對自身行為的選擇,它既不是對基礎知識的具體應用,也不是對應用能力的評價,數學意識是指學生在面對數學問題時該做什么及怎么做。有的學生面對數學問題,首先想到的是套那個公式,模仿那道做過的題目求解,對沒見過或背景稍微陌生一點的題型便無從下手,無法解決,這是數學意識落后的表現。數學教學中,在強調基礎知識的準確性、規范性、熟練程度的同時,我們應該加強數學意識教學,指導學生以意識帶動雙基,將數學意識滲透到具體問題之中。

參考文獻:

孫 露,常梨君.初中生數學學習方式和學習負擔的調查分析[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7,(4).

猜你喜歡
減負數學
我們愛數學
我為什么怕數學
數學到底有什么用?
春節已“減負” 送禮根難除
錯在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