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反諷藝術

2014-09-21 08:12鄭雯雯
現代語文(教學研究) 2014年8期
關鍵詞:面朝親友全詩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寫于1989年1月13日。兩個月后,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也就是說這首詩的創作距海子離世只有不到八十天,因此這首詩可以當作一種預設的寫作心態和大的背景來理解。海子突然離世使得這首詩表面的舒緩清新與深沉內涵之間產生了某種分離。

一、《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概述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海子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在入選中學語文教材之后,“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就成為了大眾流行語,不斷被大眾誤讀和曲解。鋪天蓋地的房地產廣告和淺薄的流行音樂借文字的表面大做文章。顯然,這首詩被很多人纂改成了一個世俗化的文本,其中一種有代表性的解讀是:這首詩語言樸素,意象清新,節奏明快,關注塵世幸福,具有博愛情懷。但事實上,《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一個語意豐富,具有多重解讀維度的復雜文本。一般的誤讀和曲解是因為他們簡單的解讀表面文字,采用碎片化的讀取方式,而沒有考查作者的經歷和這首詩歌的寫作背景。

據海子傳記介紹,構成這首詩直接起因的可能是海子不成功的初戀。海子在中國政法大學任教期間與一位來自內蒙古的女生發生過一場刻骨銘心的戀情。由于女方家庭的阻力,二人在1986年以分手告終。海子雖與初戀女友結束了戀愛關系,但仍保持著友情性質的通信來往。1989年海子最后一次見到初戀女友時,她已在深圳建立了家庭。約1989年初,海子得知她將遠離中國前往美國的消息。這意味著在空間上他們將遠遠分離。這樣看來,這首詩與海子的愛情有關,很可能表達了作者對于愛情以及人生的某種看法。這應該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寫作背景。

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的反諷藝術

現代詩最常見的表現手法是反諷。反諷是對一般陳述的有意識的造反。人的感情發展到了極頂,往往會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現出來,表現在語言上就是“說反話”。作為諷刺手段的“反話”,是“反話正說”,用肯定贊美的語言描述明顯的丑惡、虛假的現象,表達作者的鄙視與挖苦。例如,《藤野先生》開頭一段對“清國留學生”的描寫,“實在標致極了”實際上一點也不標致,稱他們標致,是明顯的諷刺,表達的正是厭惡之極的情感。當任何指斥的言詞都不足以把憤怒之情表達的暢淋漓時,便化為反語成了諷刺,這較之直言指責更為有力,表達的厭惡之情更為強烈。

從這首詩的寫作背景,不難看出的一點就是它運用反諷,把強烈的死亡意識構建的如此美好和富有詩意。這首詩的反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明天”構成了對昨天和今天的反諷

“從明天起”這一句作為全詩的開頭,奠定了全詩基本的感情基調。這似乎是一種預設,它隱含了對今天和昨天的否定和超越?!懊魈臁笔且粋€即將到來的不確定的時間,是一個神秘的想象性的時間?!皬拿魈炱稹币馕吨鎰e今天,擺脫今天的現實狀態,開始一種全新的自己追求的幸福生活?!皬拿魈炱鹱鲆粋€幸福的人”意味著“今天”生活的不幸福。詩人表面上寫“明天”“幸?!?,實際上是在以未知的“明天”反諷現實的今天,以未然的“幸?!狈粗S已然的“不幸”。為何一切都要從“明天”開始?可見“明天”是今天的斷裂而不是延續,“明天”是一種重生與轉機,“明天”與今天的背后實際上有一種理想與現實,彼岸與此岸的深層對立。由此,反諷的藝術效果可見一斑了。

(二)第一節的末行“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與第三節的末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構成反諷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為我們營造了一種俯視的視角,一種悲憫的視角,一種神圣的視角。它仿佛高高在上,“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有些決然地顯示出詩人的不妥協和一再的堅持,它表明了詩人與第三節中的“你”有著截然不同的信仰和追求。這樣,“愿你……”與“我只愿……”形成矛盾對立的關系,對別人的祝福是那樣的豐滿,而自己的要求卻是“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種反諷超脫了物質和名利的枷鎖,只為高度的精神追求的至高境界。

(三)第一節“喂馬、劈柴、周游世界”以及“關心糧食和蔬菜”與“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構成反諷

“關心糧食和蔬菜”“喂馬、劈柴、周游世界”是普通人的幸福,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幸福,雖然平平淡淡,但卻是真實和溫暖的。而“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這種愿望看似平常,卻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到的。而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是擺脫了物質功利追求的精神自覺,是一種審美性的超越。這種做不到的幸福就像是一道“幸福的閃電”,恰恰是海子內心所真正追求的?,F實與追求的巨大反差,使做得到的幸福與做不到的幸福構成強烈的反諷。

(四)“團聚”和“通信”構成反諷

第二節告知的對象變為“親友”,其中蘊含著對親友的眷戀和愧疚之情,因為“我”疏于與親友相處和溝通。維系親情的最好方式就是“團聚”,但海子沒有選擇與親友團聚,反而選擇與親友“通信”?;蛟S由于長時間缺乏溝通,他已沒有勇氣去面對“親友”,或者不知道怎樣與他們相處和溝通了,或者是身處異地難以及時團聚。這說明海子的內心深處是無比孤單和寂寞的。讀到“和每一個親友通信”,眼前仿佛出現一個孤零零的伏案寫信的身影,這種“團聚”和“通信”構成的反諷讓人讀來不禁生出無限憐憫。

(五)“陌生人”和“我”構成尖銳的反諷

第三節把傾訴的對象擴展為“陌生人”,在“陌生人”和“我”之間形成對話關系?!笆煜さ哪吧恕眮碓从?9世紀俄國批評家別林斯基。他的觀點是:曾經相愛的人分手之后不能做朋友,因為彼此傷害過;也不能做敵人,因為彼此相愛過;所以——只能做最熟悉的陌生人。而海子那位最熟悉的陌生人投入了別人的懷抱,又要漂洋過海離他而去,永遠的成為“陌生人”。海子對“陌生人”寄予了深深地祝福,祝她“前程似錦”“有情人終成眷屬”“獲得塵世的幸?!?。所謂的這些幸福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但卻是“塵世的幸?!?,是世俗的、物質的、功利的。但“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其實是一種內心的獨白,對簡單幸福的渴望背后有無限的蒼涼之情。沒有“房子”,完全超脫物質生活的精神追求,只剩下純粹的靈魂提升。全詩中這種反諷是尤為深刻和尖銳的。

三、小結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海子擺脫了名韁利鎖的一種精神探求,他看到的是一種幻覺中的景象,看到的是精神王國的迷人之花,感受到的是心靈世界的絲絲暖流。全詩籠罩著一種濃烈的化不開的死亡意識,因此這首詩成了海子生命最后的絕唱,也標志著一個詩歌時代的結束。面對“親友”和“陌生人”這種不同的對象,詩人表現出了不同的情感態度,他似乎都是以一種局外人的身份和語調在說話,仿佛站在更高的角度上俯視一切。詩人處于什么樣的情境中會以局外人的身份和語調說話呢?其實正是一種死亡的情境。

他的這種死亡意識發展到了極頂,就用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現出來,表現在語言上就是反諷。對別人的“塵世”的幸福,海子的內心深處是感到鄙夷的,但又是絕大多數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無力反抗也無力正面回擊,因此反諷的運用恰恰既表達了海子完全超脫物質享受的精神追求,也有力的反擊和回應了“塵世”幸福的微不足道。

參考文獻:

[1]劉曉東.海子:一個追求塵世幸福的人[J].名作欣賞,2003,(7).

[2]王力.海子:掙扎于塵世和隱逸之間的悲情詩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解讀[J].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08,(1).

[3]王林.對《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語言學讀解[J].課文教學與研究,2010,(5).

(鄭雯雯 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 300000)endprint

猜你喜歡
面朝親友全詩
面朝大海
非法集資類案件中親友認定問題探析
勸學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