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反向創新:基于南車四方的案例

2014-09-24 18:23鄭宗希,陳勁
科學與管理 2014年4期
關鍵詞:新興市場中國高鐵

鄭宗希,陳勁

摘要:反向創新的概念提出以來,在學術界和產業界都得到了極大關注。中國的高速動車組產品作為頂層設計下的創新產物,成功實現了反向創新,其創新過程具有獨特的研究價值。本文對中國南車四方公司的反向創新案例進行分析,總結了南車四方高速動車組產品的創新發展路徑,并從研發策略、產品特性、知識產權、海外戰略等若干方面分析了南車四方的反向創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關鍵詞:中國;新興市場;反向創新;南車四方;高鐵

中圖分類號:G305 文獻編碼: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4.04.001

隨著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將其業務的重心轉移到了巴西、印度、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同時,在新興市場也產生了一批顛覆性的創新產品,企業依靠這些產品在全球產品和服務貿易中創造了很好的績效。甚至有一些專門為新興市場設計的產品贏得了發達國家消費者的青睞,成功打開了發達國家市場,使得創新從發展中國家開始向發達國家流動,從而也產生了一種全新的模式——反向創新(Reverse Innovation)[1]。

1 什么是反向創新

反向創新(Reverse Innovation),指創新在新興市場國家最先出現或被應用,然后流動到發達國家的全新模式[1]。這一創新模式與我們對于創新的傳統認識有很大的不同。在過去,我們觀察到大多數的創新產生于那些世界領先的跨國企業總部所在的發達國家,然后向發展中國家擴散[2]。反向創新模式是這一過程的逆化,“反向(Reverse)”一詞特意表明創新的擴散方向是從貧窮國家到富裕國家,和現代占主導地位的創新擴散方向相反[2]。自2009年美國達特茅斯大學塔克商學院教授維賈伊·戈文達拉揚(Vijay Govindarajan)和通用電氣首席執行官杰夫·伊梅爾特(Jeff Immelt)在《反向創新:通用電氣的自我顛覆》一文中首次提出“反向創新”以來,反向創新現象在產業界和學術界都得到了極大的關注。新近的在新興市場中反向創新的知名案例包括印度的塔塔Nano汽車(Tata Nano),美國通用電氣(GE)的微型超聲波儀和博睿CT機,中國的比亞迪(BYD)的電動汽車等[2]。

2 南車四方的反向創新之路

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車四方)是中國南車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企業,中國高速列車產業化基地,鐵路高檔客車的主導設計制造企業,國內地鐵、輕軌車輛定點生產廠家和國家軌道交通裝備產品重要出口基地。南車四方在高速動車組和城際動車組的研發制造上處于行業內的領先地位,我國首列時速200公里高速動車組、首列時速300公里高速動車組、首列時速380公里高速動車組和時速達500公里高速試驗列車均在該公司誕生,是目前國內高速動車組上線運營數量最多、品種最全、質量最優、運營里程最長的企業。

在中國高鐵“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南車四方成功將高鐵和城際動車組出售到發達國家市場和地區,與阿爾斯通、龐巴迪、西門子、川崎、通用電氣等傳統軌道交通的國際巨頭同場競技,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反向創新之路。我們對南車四方的總經理和各級人員進行了深入而細致的訪談,清晰地看到,南車四方的反向創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南車四方積極響應國家戰略號召,走過了一條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集成創新的自主創新道路,實現在高速動車組的技術、制造和管理經驗上全球領先,成功出口海外發達國家市場,完成了我國軌道交通行業的反向創新。根據企業的發展歷史和創新活動的側重點,南車四方的創新歷程可以劃分為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擴大的再創新,集成創新三個階段。

南車四方創新的第一階段: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2003年,中國鐵路提出跨越式發展的口號,著手開展高速動車組技術引進工作,和國際市場的巨頭進行合作。在這個階段中主要完成了四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徹底消化引進的技術。南車四方對如何消化引進的技術這個問題進行了系統的策劃。一是圖紙層面的消化,技術轉讓的只有靜態的圖紙和計算的結果,沒有計算的過程,需要靠自己的技術人員去理解去推導。二是施工層面的消化,派最精英的技術團隊對轉移過來的作業指導書進行理解,再對工人進行上崗前培訓。三是零部件供應商對技術的消化。所有的主要設備供應商的技術人員和南車四方的技術人員成立了一個聯合技術團隊,一起全過程參加對應的技術培訓,包括共同赴日本川崎重工進行培訓。第二,按照南車四方公司的組織架構和設計體系,把引進來的圖紙進行了重新的設計。在這一點上,南車四方和國內其他同樣做技術引進的公司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其他幾個參與動車組技術引進公司都是按照國外技術提供方的原圖進行生產,而南車四方則按照公司的組織體系重新設計了圖紙。這雖然只是將圖紙進行了梳理,按照南車四方的組織結構進行重新的拆分組合,但這個看似不起眼的過程讓設計人員對整車設計有了深度的理解,這其中包括了設計人員對圖紙的理解以及公司聯合國內相關院校做的仿真分析工作。第三,全過程參加重要零部件的制作。高速列車的運行工況非常復雜,完全靠仿真分析無法模擬所有情況,因此從零部件到整車的試驗對于技術消化吸收來說非常關鍵。當時,一些重要的零部件還無法實現國產化,南車四方就派技術員到對方公司全程參加重要零部件的制作,從中學習制造經驗。第四,適度的再創新。在這個階段,設計方案針對我國的運營環境做了110多項改進。另外,根據鐵道部的要求,研發了長編組的坐車和長編組的臥車。這種類型的再創新還比較簡單,把8輛編組的車變成16輛編組,在電器控制方面做適當調整,其他大量的技術還沒有變化。這個再創新的過程讓設計人員更深入地理解引進的技術,為創新的進一步擴大奠定了基礎。

南車四方創新的第二階段:擴大的再創新。南車四方公司內部將這一階段定義為自主提升階段。2005年動工的京津城際軌道支線是南車四方創新第二階段的標志性工程。京津線在規劃時對列車速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時速要求達到300—350公里。南車四方公司在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按照速度提升的要求,做了相應的設計變更工作。南車四方的產品設計時速為385公里每小時,在產品設計過程中,技術研究人員在對車型本身進行標準試驗之外,還做了大量的科學研究試驗。在6個月的時間里,圍繞空氣動力學、振動模態、動力學、噪聲等各個方面,做了大量的系統性試驗。技術團隊采用對標分析法,邊試驗邊分析,當天試驗的結果直接和設計的目標比對,與此同時,技術團隊還將自己設計的列車與其他品牌的列車進行對比試驗,系統化地進行差異性比對,找到差距,解決問題,采用循環迭代優化的模式不斷調整設計方案。接下來一個關鍵性的項目是武廣線,武廣線全線1068公里,有22座隧道,全線高架,空氣動力學環境更加復雜。在武廣線建設過程中,技術團隊圍繞空氣動力學做了大量的試驗,同時也解決了車體結構存在的一些問題,為后續350公里時速持續運行列車的開發奠定了基礎,這也是南車四方技術水平提升的關鍵環節。南車四方總經理馬云雙認為,這次提升還不是一個徹底的提升,只是針對關鍵系統和關鍵解決方案的創新,在轉向架、牽引、制動、減震降噪、車體結構方面做了大量的優化。這都是南車四方公司在前期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基礎上所做的再創新的工作。在這個階段,南車四方積累的科學研究試驗能力和豐富的列車運營經驗和數據,大大提升了企業自身的創新能力。

南車四方創新的第三階段:集成創新。集成創新又可稱為有組織的創新[3],是指有組織地科學利用國家、區域或行業資源,對各種現有相關創新性技術進行有效集成[4],形成更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和新興產業。南車四方的CRH380A型高速動車組,就屬于頂層設計驅動下的集成創新(圖1)。2008年,鐵道部和科技部簽署了《中國高速列車自主創新聯合行動計劃協議》,確定了時速350公里及以上中國高速鐵路技術體系的頂層設計,南車四方等公司就按照頂層設計的要求開展產品的研發設計工作。南車四方遵循頂層設計提出的目標,將整體目標拆解成多個子系統,然后找到各子系統現有解決方案和設計目標之間的差距,針對性對各個子系統的解決方案進行優化或重新設計,最后形成從內到外的一攬子整體解決方案。

圖1 頂層設計驅動下的創新示意圖

在技術上,CRH380A實現了10個方面的重大創新[5]:(1)頭型技術創新。創新設計了楔形和梭形有機結合的新頭型;氣動阻力減少了6.1%,氣動噪聲下降了7%,氣動升力降低了51.7%,側向力降低了6.1%;體現了民族元素與當代技術的完美融合。(2)轉向架技術創新。集成了先進成熟的轉向架結構,設計了全新的轉向架動力學參數,建立了適用于350公里以上的一系定位剛度、二系阻尼參數、抗側滾控制力矩等指標體系;轉向架設計時速達到420公里,臨界失穩速度達到550公里以上,1000萬次循環加載,轉向架無疲勞損傷。(3)牽引傳動系統技術創新。全新的動力單元配置,牽引總功率最大;啟動加速至時速380公里,不足7分鐘;運行時速達到380公里時,仍具有10%的牽引加速功率;在各種工況下,都能精確控制牽引力;列車以380km/h運行時,人均百公里能耗小于5.2kWh,是飛機的1/8,轎車的1/5。(4)制動系統技術創新。電空復合制動方式,單位制動熱容量提高了67%;初始時速380公里,緊急制動距離不到8公里;再生制動能量回收率近95%;列車緊急停車后,與前車相距仍有10公里以上,具有足夠的安全距離;每次制動停車,有近800度的電能回饋到電網,具有可觀的節能成效。(5)弓網技術創新。雙弓受流方式;首次采用新型有源控制高速受電弓,銅鉻鋯三元合金高強高導接觸網導線;弓網平均接觸力控制在120~200N之間,接觸網導線張力首次達到37kN。(6)智能化技術創新。融合了當今最先進的物聯網、傳感網及全息感知等技術;全車布設了1100個傳感器,360個電子標簽;具有自檢測、自診斷、自決策功能,實現高速列車運行安全的快速診斷、在途預警與處置支持。(7)氣密強度與氣密性技術創新。首次研究了多分量、高頻次、大幅值的交變氣動載荷,提出了時速350公里及以上氣密強度與氣密性控制標準;車體氣密強度從±4000Pa提高到±6000Pa,車內壓力變化率控制在每秒2‰大氣壓以下,最大變化幅值控制在8‰大氣壓以下。(8)減振技術創新。輕量化鋁合金車體,總重量小于9t,不足全車的17%;經過大量地面試驗和線路試驗,首次回答了時速350公里及以上高速列車的振動特性與傳遞規律,提出了控制標準;全面優化車體結構模態,大量采用新型減振結構與減振材料,取得了預期減振效果。(9)降噪技術創新。通過大量地面試驗和線路試驗,首次取得了時速350公里及以上高速列車車內斷面噪聲分布頻譜;全面優化氣動外形,降低氣動噪聲;在時速380公里速度等級,首次將車內噪聲控制做到了世界最高標準。(10)舒適性技術創新。首次建立了基于人體感受的舒適性指標交互作用模型,形成了時速350公里以上高速列車的綜合舒適度指標體系和評估標準。

3 南車四方反向創新的四個突破

南車四方公司在反向創新上獲得的成功,總結起來可以歸納為四個突破。

3.1 擁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

南車四方的高鐵出口,在知識產權上完全沒有任何問題。中國的高鐵曾經受到國內外廣泛的質疑,普遍被認為是對外國技術的抄襲和模仿,沒有自己的知識產權。為進入美國市場做準備,南車四方曾專門請美國的律師對中國高鐵的獨立知識產權進行審核,結論是不存在知識產權問題,完全可以出口到美國。

3.2 從第三世界國家向高端地區發展

南車四方的高鐵和西門子、龐巴迪、阿爾斯通等國際知名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同場競技,優勢非常明顯,主要體現在強大的制造能力、強大的技術優勢和資源優勢。以中國南車(CSR)為品牌的產品已經出口到80多個國家,僅南車四方的產品就出口到了20多個國家。出口市場從欠發達的非洲、中東、中亞等區域,逐漸打入阿根廷、新加坡、香港等較為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市場。

3.3 實現動車組的對外出口

城際動車組列車已經成功出口到阿根廷、新加坡等國家。

3.4 實現高鐵的對外出口

南車四方通過國際招投標的方式向香港出口了9列高鐵,是目前中國唯一能夠出口高鐵的企業,同時這也是中國高鐵的第一次對外出口,邁出了中國高鐵出口第一步。

4 海外市場戰略的轉變

在現有的研究中,我們發現,新興市場的企業對當地的顧客需求有很深的理解,并且在本土銷售產品具有渠道和政府資源上的優勢[6][7],但是要將產品銷售到發達國家就非常困難,產品既缺乏品牌優勢又沒有很成熟的銷售渠道,拓展市場會非常艱難。而發達國家跨國企業比新興市場跨國企業更了解發達國家市場的顧客消費習慣和傳統,并且在市場中已經確立了自己的地位,轉移創新不再需要建立新的子公司或者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2]。若新興市場的跨國公司采用跨企業的合作的方式,可以加速推動企業的反向創新進程。

南車四方在海外銷售方面也通過多年摸索,走出了自己反向創新的特色道路,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4.1 由運動戰變為陣地戰

在過去,海外的訂單都是以項目制的形式來完成的,賣完一單就項目完結,銷售的連續性較差,并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市場開拓,這對于品牌形象的建立和市場的進一步開發和鞏固非常不利。轉為陣地戰以后,在海外當地建立橋頭堡,設立子公司,進行持續性的市場開發。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夠及時獲取信息,跟業主及時交流,掌握當地市場的所有的動態。目前南車四方在美國、巴西、南非、香港等地均設立了子公司,負責開拓和維護當地的客戶和市場關系。

4.2 強強聯合 抱團出海

中國有多個大型的工程公司在海外承建了大量的基礎設施項目,如中鐵工、中鐵建、中國水利水電等大型國有企業,這些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一般采用總包的模式,從前期規劃、設計到開工建設再到采購,都由一家公司承包。南車四方和這些大型的工程公司合作,分包其中的車體工程,從而實現了車體的間接出口。

5 南車四方為什么能夠實現反向創新

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為什么能夠實現反向創新?實際上,并不是所有的創新產品都能實現反向流動。根據現有的理論研究來看,創新能夠從發展中國家反向流動到發達國家,一般有以下幾個原因(表1):

表1 創新為什么能從發展中國家反向流動到發達國家

創新為什么能從發展中國家反向流動到發達國家?

序號 反向流動機制 例子

1 新興市場中的創新可能在發達國家的窮人中有一個現成的市場。 孟加拉國的小額信貸,適用于于發達國家如美國內陸城市的貧困人群。

2 新興市場中的創新對成本的成功控制,使產品價格下跌70%-90%,對擴大發達國家的市場需求有幫助。 通用電氣超聲波設備降價至原來15%后擴大了其在美國的市場需求。

3 為新興市場設計的產品加入的新特色,如堅固性、便攜性、易用性,可能在發達國家中開辟新的細分市場。 通過使心電圖設備具有便攜性和堅固性,通用電氣在美國創造了新的細分市場。

4 為新興市場設計的功能和質量足夠使用的產品,隨著技術逐漸提高,能夠滿足發達國家高端應用需求。 通用電氣為中國市場設計的便攜超聲波設備后來能夠用于高端放射科和助產。

5 新興市場可能直接跨越性發展到最新的科技,尤其是當他們存在大量的內部需求,沒有陳舊基礎設施的阻礙,面臨很少的管理障礙時。 新興市場在例如無線銀行、新能源、電動汽車等產業有優勢,能夠將其應用到發達國家市場。

資料:根據文獻[2]整理所得。

第一,新興市場中的原始創新在發達國家的低端群體中有一個現成的市場。新興市場的整體消費水平不及發達國家,因此對創新產品的性價比要求會更高,而發達國家也有較為貧困的人群,低價優質的產品對他們來說也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時,發達國家日益盛行的節儉消費意識,也成為了反向創新的推動力。

第二,為新興市場重新設計的超低成本的產品,有助于擴大發達國家的市場需求。歷史上有很多這樣因產品的成本和價格下跌帶來需求快速增長的例子,如:電視機、錄像機、復印機、個人電腦等。

第三,為新興市場設計的產品加入的新特色,如堅固性、便攜性、易用性,可能在發達國家中開辟新的細分市場。使一個產品變得更耐用、更方便攜帶、更容易操作,會增加其對于發達國家用戶的吸引力。

第四,為新興市場設計的高性價比的產品,隨著技術水平逐漸提高,也能夠滿足發達國家高端應用需求。有關破壞性創新的研究表明,隨著時間推移,低成本的生產技術會得到相應的發展,從而使得這些產品能夠滿足主流顧客的更多需求[8]。

第五,新興市場可能直接跨越性發展到最新的科技。新興市場在發展過程中會采用一些前沿的科技,尤其是在新興市場存在大量的內部需求,沒有陳舊基礎設施的阻礙,面臨很少的管理障礙時,它們能夠在這些技術上比發達國家發展得更快,站在國際創新的最前線。它們研發的解決方案也能夠應用到發達國家中去。

可以看到,南車四方的動車和高鐵產品成功出口發達國家和地區,也符合反向創新的一般規律。

首先,中國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和工業活動長期以來積累的低成本生產經驗,降低了產品的生產制造成本,相對于歐洲、日本的產品造價降低了30%—50%,使得產品在價格上具有相對優勢,高性價比的產品更容易打開國際市場。

其次,中國高鐵在技術和速度、噪聲、振動等各項指標上實現了全面的突破,在全球范圍內都得到了大量關注和認可,為實現反向創新提供了產品保障。

最后,也是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中國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對軌道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建設大量的高速鐵路和列車,中國和發達國家之間很大的區別就在于中國不存在20世紀遺留下來的大量陳舊的鐵路基礎設施,可以更快地應用先進技術,實現跨越式的突破。中國高鐵的發展得到了國家層面的支持,注重技術創新,以頂層設計帶動高速鐵路發展,使得中國的高鐵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國目前已經建成1萬多公里的全球規模最大的高鐵網絡,高鐵運營技術、管理經驗最為豐富,列車的安全性和舒適性,也得到了眾多來訪的外國政要的肯定。

參考文獻:

[1] Immelt, J. R., & Govindarajan, V., & Trimble, C. How GE Is Disrupting Itself[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9(10), 56-65.

[2] Govindarajan, V., & Ramamurti, R. Reverse Innovation, Emerging Markets, and Global Strategy[J]. Global Strategy Journal, 2011, 1(3-4), 191-205.

[3] 陳勁. 以創新理論研究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N]. 人民日報, 2014年07月11日(07版:學者論壇).

[4] 朱孔來. 關于集成創新內涵特點及推進模式的思考[J]. 現代經濟探討, 2008 (6): 41-45.

[5] “和諧號”CRH380A十大技術創新[N]. 人民政協報, 2010年12月9日(第12版:中國高速鐵路自主創新特刊).

[6] Ramamurti, R.,& Singh, J.V. Emerging Multinationalsin Emerging Market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7] Ramamurti R.Impact of the crisis on new FDI players[A]. Columbia University conference on FDI, the global crisis, and sustainable recovery[C]. New York: 2009.

[8] Christensen, C. M.,& Bower, J. L. Customer power, strategicinvestment, and the failure of leading firms[J]. StrategicManagement Journal 1996, 17(3): 197–218.

(責任編輯:姚 英)

Reverse Innovation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CSR Qingdao Sifang

ZHENG Zongxi1,CHEN Jin2

(1.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anagement, Hangzhou 310027;

2. Tsinghua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100084)

Abstract:The concept of reverse innovation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in both academic and industrial community after it had been put forward. As an innovative product of China top-level design, the CRH high speed train has succeeded in reverse innovation, which has unique research value.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case of CSR Qingdao Sifangs reverse innovation and summarizes the innovation path of its high speed train product. The R&D strategy,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overseas market strategy were analyzed to explain the successful reverse innovation of CSR Qingdao Sifang.

Keywords:China;Emerging Market;Reverse Innovation;CSR Qingdao Sifang;CRH high speed train

[7] Ramamurti R.Impact of the crisis on new FDI players[A]. Columbia University conference on FDI, the global crisis, and sustainable recovery[C]. New York: 2009.

[8] Christensen, C. M.,& Bower, J. L. Customer power, strategicinvestment, and the failure of leading firms[J]. StrategicManagement Journal 1996, 17(3): 197–218.

(責任編輯:姚 英)

Reverse Innovation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CSR Qingdao Sifang

ZHENG Zongxi1,CHEN Jin2

(1.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anagement, Hangzhou 310027;

2. Tsinghua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100084)

Abstract:The concept of reverse innovation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in both academic and industrial community after it had been put forward. As an innovative product of China top-level design, the CRH high speed train has succeeded in reverse innovation, which has unique research value.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case of CSR Qingdao Sifangs reverse innovation and summarizes the innovation path of its high speed train product. The R&D strategy,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overseas market strategy were analyzed to explain the successful reverse innovation of CSR Qingdao Sifang.

Keywords:China;Emerging Market;Reverse Innovation;CSR Qingdao Sifang;CRH high speed train

[7] Ramamurti R.Impact of the crisis on new FDI players[A]. Columbia University conference on FDI, the global crisis, and sustainable recovery[C]. New York: 2009.

[8] Christensen, C. M.,& Bower, J. L. Customer power, strategicinvestment, and the failure of leading firms[J]. StrategicManagement Journal 1996, 17(3): 197–218.

(責任編輯:姚 英)

Reverse Innovation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CSR Qingdao Sifang

ZHENG Zongxi1,CHEN Jin2

(1.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anagement, Hangzhou 310027;

2. Tsinghua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100084)

Abstract:The concept of reverse innovation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in both academic and industrial community after it had been put forward. As an innovative product of China top-level design, the CRH high speed train has succeeded in reverse innovation, which has unique research value.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case of CSR Qingdao Sifangs reverse innovation and summarizes the innovation path of its high speed train product. The R&D strategy,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overseas market strategy were analyzed to explain the successful reverse innovation of CSR Qingdao Sifang.

Keywords:China;Emerging Market;Reverse Innovation;CSR Qingdao Sifang;CRH high speed train

猜你喜歡
新興市場中國高鐵
中國高鐵再創世界紀錄
競爭度、集中度和金融體系的穩定性
影響農產品市場因素概述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國”調子
LNG新興市場國家的經貿發展
第一次坐高鐵
“新興市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