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好農村路建設新農村

2014-09-24 05:42張婧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25期
關鍵詞:養護公路農村

張婧

摘要: 農村公路作為廣大農村最重要的基礎設施,是促進農業發展、農村富裕、農民增收的先行條件,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和發展是交通行業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歷史使命和光榮任務。農村公路成為沾化縣有史以來建設規模最大,群眾受益面最廣,經濟、社會效益最好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關鍵詞:農村、公路、建設、養護

中圖分類號:X734文獻標識碼: A

一、基本情況

2003年以來,沾化縣緊緊抓住國家和省大規模建設農村公路的機遇,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進農村公路建設。截至目前,全縣累計投資4億元,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580公里,是前30年修建農村公路總和的2.8倍,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突破2000公里,圓滿實現了“村村通等級路”的目標。全縣基本形成了一個以縣城為中心,以高速公路和國省道為主干線,縣鄉路干支交叉,鄉村路村村相連、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絡,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通環境。

二、主要做法

在近幾年的農村公路改造工作中,我們加強領導,堅持和國家干線路建設正規化管理接軌,建立完善企業自檢、社會監理和政府監督三級質保體系,努力實現管理規范化。

(一)領導重視,宣傳到位

沾化縣委、縣政府把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列入政府重點工作,成立了以縣長任總指揮的縣農村公路改造指揮部,向全縣人民公開承諾“奮戰三年,率先實現全縣村村通等級路、通客車”。 同時,要求各鄉鎮黨委、政府和縣交通部門從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村村通油路”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為民修路的使命感、壓力感和緊迫感,搶抓稍縱即逝的補助機遇,從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入手,把農村公路建設抓在手上,努力向“雙通”目標邁進。

(二)強化措施,管理到位

一是結合實際抓計劃。嚴循省、市有關文件和政策要求,既充分考慮我縣實際,又結合縣鄉兩級的公路發展規劃,科學編制改造計劃,并對每個改造項目現場認定,確保了計劃的科學性、嚴肅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鐵面無私抓質量。 百年大計,質量為本。我們在質量控制上嚴格作到“六統一,五不準,四制度”。

六統一,即①統一立項審批。由縣農改辦按照立項條件,嚴格審批;②統一建設標準。三十公分基層,三厘米油面,設透層瀝青;③統一監理工序??h監理和鄉鎮監理相結合,重點檢查和全過程旁站監理,灰劑量、壓實度和油面厚度三項關鍵工序必須經縣監理工程師現場驗收。④統一油面施工。為保證質量,所有農改項目由濱州交通工程公司鋪設油面;⑤統一時間要求。每年10月10日為封機日,結束油面鋪設工作;⑥統一補助標準。省補7萬元,縣鄉補助3萬元。

“五不準”,即①準備不充分,配套措施不到位的項目,不準開工;②未經審批的施工隊伍,不準入場;③工程施工未經監理批準,不準進入下一道工序;④未經檢測的原材料,不準使用;⑤未經省市縣三級驗收合格的項目,不準補助。

“四制度”,即①以各鄉鎮政府為項目法人,全面負責轄區內改造項目,執行項目法人責任制;②所有工程項目通過公開招標確定施工隊伍,執行工程招投標制;③所有工程項目無條件接受縣農村公路改造工程監理辦公室管理,嚴格工程監理制;④縣與鄉鎮,鄉鎮和施工隊層層簽定責任狀,落實質量終生負責制。

三是科學調度抓進度。從保證質量、加快進度的角度出發,首先通過新聞媒體每周排序通報各鄉鎮農村公路進度、質量情況,努力在全縣各鄉鎮營造一個農村公路建設比進度、比質量,競先爭優的良好氛圍;其次召開現場調度會,表揚先進,鞭策不足,發揮典型引導作用;再就是嚴格施工時間,切實增強各鄉鎮黨委政府時間緊迫感,爭分奪秒,合理安排施工進度。

四是廣開渠道抓籌資。堅持政府主導與依靠群眾相結合,堅持民主議定原則。對省交通廳補助項目,縣、鄉財政每公里補助3萬元,并結合實際,重點在“ 八個一塊”上想辦法、做文章,幾年來累計籌措配套資金兩億余元,沒出現一起因修路給群眾增加負擔的現象,保證了農村公路建設的順利進行。即用好上級政策補助一塊,鼓勵群眾“投”一塊,開拓經營“籌”一塊,動員社會“捐”一塊,適當向銀行“貸 ”一塊,造價“減”一塊,運用市場集一塊,有實力的縣直部門幫扶一塊。

五是陽光操作抓廉政。推行陽光作業,公開招標,堅持合同化、規范化管理,縣政府和鄉鎮、鄉鎮和施工單位、監理與施工單位層層簽定廉政責任狀。特別是在資金管理上,我們堅持???、專戶、專用,既保證了補助資金效用,又杜絕了挪用、透支、克扣等不良現象的發生。同時,邀請檢察院對全年農改工作全過程監督,有效杜絕了各種腐敗現象發生。

(三)建養并重,養護到位

建是基礎,管是關鍵,用是目的。堅持建養并重,強化管養措施,努力提升農村公路服務功能,也是“雙通工程”的一項主要內容。2005年3月,沾化縣率先在全省成立了農村公路管理局,縣交通局專門成立了農村公路養護科室,各鄉鎮統一成立了鄉鎮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所,以縣政府文件正式出臺了《沾化縣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辦法》和《沾化縣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實施細則》。按照分級管理原則,切實把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落到實處,確保農村公路有人管、有錢管。在公路使用上,啟動了“村村通客車”工程,新增農村客運線路13條,新增通客車村329個,在284個村莊設立了候車亭和停車點,全縣客車村莊通達率達到98%以上,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節點的客運網絡,打造了“半小時交通圈”。把柏油路修到農民家門口,忠實地踐行了“讓農民兄弟走出泥濘”的誓言。

三、初步成效

農村公路改造促進了經濟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縮小了城鄉差距,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了基礎;改變了農村面貌,提高了農村社會的文明程度;改善了干群關系,強化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

(一)農村公路建設促進了經濟發展,實現了生活寬裕。馮家鎮東西山后兩個村地多人稀,是有名的產棉大村,賣棉花卻是當地老百姓最頭疼的一件事,原先唯一一條9公里長公路因年久失修,比土路還難走,棉販很少光顧,老百姓賣棉花,趕著馬車得走打半天。下洼鎮于家村家家有冬棗林,因為沒有柏油路,碰上陰雨天,棗商就強行壓價。自從繡上柏油路,下洼鎮莊科村搞棉花交易兩年發展到34戶,每戶年收入2萬元以上。黃升鄉大辛村由原有2家養雞專業戶發展到22家。許多鄉鎮抓住“村村通”這個良好發展機遇,以路為主搞改造,搞好配套促開發,城鎮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為招商引資工作帶來了效果?!按宕逋ㄓ吐贰惫こ痰膶嵤?,使廣大農民群眾得到了實惠,群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極大地促進了農村小康社會的進程。

公路通,百業興。大交通格局為全縣經濟的跨越提供了平臺。冬棗、畜牧、海產品等農產品源源不斷地涌向市場,成為強縣富民的支柱產業。據統計,幾年來,沾化縣先后引進工業項目463個,投資過億元的項目40個,實際利用縣外資金52.68億元,規模以上項目企業達到135家,為沾化縣的經濟騰飛插上了翅膀。

(二)農村公路建設促進了鄉風文明、村容整潔。一條條高標準的柏油路,打破了農村自然封閉狀況。流口村位于沾化縣的最東北角,距離縣城近30公里的路程,以前進城得先跑8公里土路到下河鄉駐地等客車,為趕時間,大清早就抓緊動身,不然當天回不了家?,F在村里修了柏油路,同步開通了村村通客車。來回進城時間不超過一個小時,老百姓高興形象地說:過去是“要進縣城把事辦,晚上還得住一店”,現在好了,“早上進城轉一轉,中午回家吃午飯”。

交通的暢通拉動了運輸業的發展。目前,全縣擁有各種營運車輛4342輛,客運量達到279.6萬人,貨運量達到987.3萬噸。隨著一條條農村公路的建成,一輛輛貨車開進了村內,一輛輛農用車開到了田間地頭,方便了群眾,運出了資源,換回了鈔票。

(三)農村公路建設促進了管理民主。在農村公路改造工作中,縣委縣政府把農村公路改造作為檢驗基層干部執政為民的體現來抓,基層干部想民所想,急民所急,為了幫助村里修上路,他們耐心細致講政策,出謀劃策籌資金,吃住工地抓質量,和老百姓融為一體,打成一片,真心實意辦好事,凝聚了民心,改善了干群關系,樹立了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

結束語:不積跬步何以至千里,本論文能夠順利的完成,也歸功于各位領導同時的認真負責,使我能夠很好的掌握和運用專業知識,并在設計中得以體現。正是有了他們的悉心幫助和支持,才使我的論文工作順利完成,在此向各位領導、同時表示由衷的謝意。感謝他們兩年來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強偉娟.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村公路供給問題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2006,(3):16-17

[2]郭法霞、王玉勤. 我國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初探[J].河北交通科技,2006,(4):22-23

猜你喜歡
養護公路農村
“播放”音樂的公路
家鄉的彩色公路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淺談公路綠色環保養護
草坪的建設與養護的方法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中國十大壯美公路(一)
新農村 新一輩
Beijing Review(2008年32期)2008-08-3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