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區域文化慢步道 提高城區資源綜合利用效率

2014-09-24 05:42李玉琳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25期
關鍵詞:歷史文化綜合利用

李玉琳

【摘要】針對城市發展中日益顯現出的土地資源緊缺、歷史文化保護薄弱,居民步行空間缺失等問題,本文以上海市靜安區巨鹿路區段為例,旨在探索一種創新且具有普適性的慢步道建設模式,在倡導低碳出行、傳承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促進城市資源的綜合利用,使城市步行系統和周邊的歷史文化資源緊密結合、相輔相承,提升區域吸引力,是盤活城市歷史文化資源的創新試點,對城市中心區步行系統建設具有一定的指導性。

【關鍵詞】慢步道系統 歷史文化 綜合利用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近年來,隨著全國各大城市的不斷建設發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交通出行總量和私人交通工具使用量急劇增長,城區人口大幅上漲,土地資源緊缺,而居民的戶外休閑需求卻在逐步凸現。在部分城市中心城區的發展過程中,歷史文化保護讓位于商業開發,步行系統不完善,休閑空間缺失,戶外休閑需求與城市空間發展導向漸漸背離。在此背景下,打造富有特色的區域步行系統已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同時,筆者通過對學術文獻的研究發現,慢行交通已成為近15年來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問題,各級政府及主管部門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并進行了一定規劃實踐,但結合歷史文化風貌的慢步道規劃研究尚不多見。因此,筆者選取上海市靜安區巨鹿路區段,結合其特有的風貌特征對道路進行適當改造,打造特色“文化步道”。由于巨鹿路緊鄰黃浦區交界,遠期可通過慢步道的東西向貫通及南北向延伸,帶動整個片區的更新發展,成為區域發展的一張嶄新名片。

1.現狀分析

巨鹿路區段具有相對完整的歷史風貌,沿線建筑形式多元化,其中不僅有裕華新村等石庫門里弄,亦有巨鹿路889等花園住宅,同時還緊鄰馬勒別墅、蔡元培故居等人文景點。本次步道研究圍東起陜西南路,西至華山路,全線總長約1公里,步行約需15分鐘。

其中,巨鹿路西段(富民路以西)路幅寬度約15米(兩側人行道約3米),單行道,沿路設有機動停車位。商業業態主要涉及餐飲、服裝、果蔬零售等,空間設計感強,并有巨鹿889等已相對成熟的商業餐飲區。此外,該路段臨近蔡元培故居、朱屺瞻寓所等名人名居,具有相對優越的人文資源?,F狀道路沿線人行空間較為局促,且部分路段有自行車停車占用人行空間的情況。巨鹿路東段(富民路以東)路幅寬度約15米(兩側人行道約2-5米),部分路段人行道被機動車及非機動車集中停放所占用。該段商業氛圍相對薄弱,沿線商鋪較為蕭條。且面對街道的實體圍墻居多,街道景觀較為單一。

2.相關研究及規劃

筆者通過學術期刊及論文檢索,對“慢行交通”的相關研究文獻進行了初步梳理和分析。由統計可知,國內關于慢行交通的學術研究基本萌芽于2001年,起始于2006年,且于近年飛躍式增長。同時,筆者也對溫哥華步行街區等國際案例進行了初步研究。2007年,溫哥華市執行步行環境改善政策,對西百老匯等擁擠街區的人行道等進行了升級和重建。在6個主要十字路口安裝了交通管理系統,并在全市新安裝了10個步行信號裝置,燈桿上有為行人設置的按鈕,使行人得到優先權。溫哥華城市規劃條例也要求城市公園要提供步行專用道設施,保證了步行環境的空間品質。

此外,筆者還對巨鹿路相關規劃進行了梳理,主要包括:《上海市衡山路-復興路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規劃》、《巨鹿路歐洲風情休閑街規劃》以及相關控制性詳細規劃等。上述規劃以保護地區整體歷史風貌為出發點,完善城市肌理、空間布局、街巷尺度和綠化環境,建立公共間層次和體系,提高空間質量。

3. 初步規劃設計

3.1 規劃研究原則

本文以延續歷史風貌及周邊區域的街巷格局為基本原則,對道路沿線的人行空間進行梳理,結合機動車道進行整體規劃設計,以步道系統為主導功能,提升空間的趣味性和通達性。同時,在重要的區域打造城市空間節點,通過綠化、雕塑、建筑整治等手段增強節點的標志性。

3.2 使用目標人群及時間區段

該區段周邊星級酒店集中,外籍商旅人士占較大比例,建議適當考慮其餐飲文化及特征,設置西餐廳、酒吧、露天餐飲等,營業時間包括下午茶時間段及夜間時間段。

巨鹿路區段步道使用目標人群分析

使用目標人群類型 主要需求 使用時間段

商旅人士 餐飲體驗 11:30-13:30, 中午,19:00-24:00,晚上

短途游客 觀光休閑 無固定時間段

本地居民 慢步 19:00—21:00,晚上

此外,規劃將目標人群較為集中的使用時間段(11:30-13:30及19:00-24:00)設為專用步道使用時間,其余時間段內仍允許該區段內機動車通行及路面停車。

3.3 城市空間設計

3.3.1 步道平面線型

規劃步道主線上貫穿特色餐飲、服飾等商業業態,主要為周邊酒店商旅人士提供西餐、特色中餐、酒吧等消費服務。通過支線貫穿的優秀歷史建筑群、文物保護建筑及人文景點等為商旅人士及短途游客提供獨特的空間體驗。此外,考慮到部分本地居民的慢步需求,還設有部分支線可達延富綠地等開放空間,并通過遠期規劃道路可由街坊內部直接通達延安中路。

3.3.2 道路斷面設計

根據現狀調研可知,巨鹿路西段目前為西向東單行道,另有沿路的機動車停車位。巨鹿路東段則為雙向兩車道,人行道寬度不一。本文針對巨鹿路西段和東段不同的橫斷面特征,進行統一化設計。為減少周邊交通影響,建議保留巨鹿路西段的單向通行交通,取消該段路面停車。巨鹿路東段的雙向通行改為西至東的單向通行。由此,巨鹿路(華山路至陜西南路段)僅保留寬4米的單向機動車道,將緊鄰其一側的道路改造為人行步道,步道結合人行道統一化設計。此外,部分斷面可利用較寬的后退空間形成人行道沿線的小型公共空間節點,拓展人行空間的尺度,豐富道路空間的景觀。

其中,在近期規劃中,擬利用巨鹿路現有道路段面形式,保證步道與人行道鋪裝一致,與車行道進行明確區分,并以綠化帶相隔,實現人車分行。此項設計有利于降低初期投入成本,但步道與現狀人行道間存在約20厘米高差,步行空間一分為二,使用功能受到一定影響。在遠期規劃中,可考慮將巨鹿路整體路面設為同一標高,此時專用步道寬度可達8米,空間使用效率進一步提升。

3.4 引導性措施

通過對巨鹿路區段的調研,筆者建議通過以下五方面的相關措施來提升空間品質。

3.4.1 地面鋪裝

巨鹿路現狀人行道材質以灰色陶土磚鋪砌為主,品質一般且缺乏特色??紤]到巨鹿路北側有四方新城等高層住宅,人口密度高,停車需求量較高,其出入口位置不宜以人行步道隔斷。同時,巨鹿路南側臨巨鹿889等成熟商圈,可結合人行步道進一步聚集人氣,并提高步道沿線的空間吸引力。因此,對于巨鹿路南側人行步道,建議沿線業態及建筑立面改造,與人行道統一重新鋪設。在巨鹿路北側保留的人行道上,可在現狀地面鋪裝的基礎上加鋪相關指示標志,對步道的長度及沿線優秀歷史建筑及人文景點等進行明確標示,作為北側人行專用步道的輔助道。

3.4.2 圍墻通透

據筆者調研,目前巨鹿路北側796-798號、834-852號、868-874號、882-890號,南側847-863號等區段均為實體圍墻,街道空間缺乏活力。因此,建議巨鹿路南側圍墻應盡可能采用通透圍墻,宜采用深色鑄鐵欄桿,細部與建筑風格統一,由此增強空間景觀性。同時,在部分私密性的路段可通過選取緊密種植適當樹種予以隔離空間,在部分開放性的路段則可通過對景設計等增強內外部空間融合,提高城市街道的空間品質。主要措施分為保留、改造、恢復等三類。

猜你喜歡
歷史文化綜合利用
環境標準樣品在環境監/檢測中的綜合利用
歷史文化街區環境標識系統設計初探
西安潔姆環保公司餐廚廢棄物生態處理調研報告
提高馳放氣綜合利用的效益
地方歷史文化開發的媒介策略
城市化下的歷史文化與現代商業共存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