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歷史文化開發的媒介策略

2016-11-07 11:41王永剛
文教資料 2016年20期
關鍵詞:歷史文化傳播策略媒介

摘 ? ?要: 借助媒介進行文化傳播成為不少地區社會發展的共識,對于地處邊遠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漢中而言,一是應充分以地方高校學報為平臺,匯集專家學者進行地域文化資源的挖掘并充分發揮學報的媒介傳播功能;二是加強與國內外影視傳媒間的合作,以影視為載體加大區域歷史文化的傳播力度;三是加強對區域歷史文化資源的數字化開發和視覺傳播。

關鍵詞: 陜西省漢中市 ? ?歷史文化 ? ?傳播策略 ? ?媒介

借助媒介進行文化傳播成為區域發展的共識,我們所熟知的秦始皇兵馬俑、鳳凰古城、黃帝陵等歷史文化旅游景點都是借助于各種媒介走入公眾的視野,并為公眾所喜歡,極大地促進了區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陜西省漢中市位于陜西西南端,秦嶺南麓,被秦巴大山所環抱,與甘肅和四川毗鄰,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造就了漢中地區的封閉和相對落后。漢中是中國“漢”文化的發源地[1],也是早期道教的發源地之一,在兩漢三國時期對原始道教的形成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2]。境內歷史文化資源豐富,主要包括兩漢三國文化、棧道文化、道教文化、紅色抗戰文化、儺文化,等等[3]。據相關資料統計,漢中境內目前共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00余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5處。長期以來,漢中與外界的聯系主要是靠人際傳播,自20世紀末期以來,隨著地區廣播電視、手機、網絡的普及化,漢中不僅內部溝通順暢,而且逐漸加強與外界的聯系,區域歷史逐漸被外界所認知。但無論是在傳播廣度、傳播深度,還是在歷史資源深挖掘、品牌塑造等方面依然存在嚴重不足,無法滿足區域社會的發展需要,漢中必須在媒介開發方面加大力度。

一、充分利用地方高校學報挖掘歷史資源和進行有效文化傳播。

地方高校學報是進行學術研究和學術交流傳播的專業平臺,一般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具有較強的傳播影響力,其撰文作者和讀者群體主要是在校的教職工、大學生及其他研究者。地方高等院校匯集了大量的有專業知識背景、學術知識淵博的專家學者,無論是從知識水平、研究能力、研究時間和研究的信度講,都具有極大的天然優勢。將這些專門人才與地方研究進行對接,充分挖掘區域歷史文化資源,并以地方高校學報為載體進行傳播和交流,在交流中不斷充實研究成果,不僅可以擴大對外影響,而且有助于還原地區歷史面貌。漢中市目前有多所地方高等院校,其中《陜西理工學院學報》(哲社版)就專門開辟有“漢水流域文化研究”、“三國研究”等特色欄目,學校成立專門的漢水文化研究中心,下設“文學藝術”、“歷史文化”、“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三個研究所。近些年圍繞早期道教、抗戰時期漢中教育、石刻文化、棧道文化等出了不少成果,為漢中歷史文化的挖掘和普及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在利用地方高校學報進行文化挖掘和傳播的同時力度還很有限,特色還不夠明顯,力度有限。原因在于地方高校不能像其他著名的綜合性大學一樣有著名牌效應,所以地方高校學報的發展不是很樂觀[4],影響力比較小,遠不如全國性重點大學學報或者相關學術機構界定的核心期刊、CSSCI期刊受眾廣、影響力大。為此,漢中地方高校學報必須走出影響力困境,加大與國內知名期刊學報的合作力度,以學報作者署名向與所開設欄目相關聯的重點核心期刊定期推薦有一定研究深度、具有獨特研究視角的學術論文,并向知名期刊有較大影響力的專家進行專門約稿,保證定期有一定數量的知名專家學者關于本地區歷史文化的研究成果出現,以此提高學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其次,作為漢中地區內的各類高校學報,在圍繞區域歷史文化開展專題研究的同時,一定要合理定位,克服同質化傾向,真正植根于自身生長的土壤[5]。此外,還要做好選題策劃,選題策劃是統帥地方高校學報編輯部的靈魂。它是出版活動的起點,也是出版活動的終點[6]。關鍵是要突出特色,特色應該凸現“漢中歷史上曾經發生的對漢中乃至全國,甚至世界有一定影響的事件”,切忌遍地開花的做法。當前漢中區域內高校學報在進行區域歷史文化探討的時候,一是相關的學術研究成果較少,學報所刊登的學術成果幾乎包羅萬象,淡化了區域特色;二是缺乏專業分類,沒有開辟專門的歷史文化欄目,不能使讀者一目了然地發現本地區歷史文化的特色,這些都不利于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和傳播。所以,細化欄目、突出區域文化研究的特點,針對目前研究成果比較欠缺的實際,可以每年在學報某一兩期開辟版面專門刊登本地區歷史文化成果,隨著學術成果的增多逐漸常態化。

二、加強與國內外影視傳媒間的合作,以影視為載體擴大區域歷史文化的傳播力度。

以影視為推手擴大區域文化的有效傳播有著比較多的成功案例。最為典型的如少林寺,20世紀80年代初期,古裝功夫片《少林寺》的熱播使得少林文化迅速被海內外所熟知。目前,少林寺已經成為當地促進區域發展的金字招牌,圍繞少林寺組建藥局、食品、書畫、影視等數十個開發機構,僅門票一項收入就年過億元。2013年,一則報道又將少林寺帶入大眾眼球,那就是少林足球學校的籌建將少林寺開發推到另一個高潮。少林文化的傳播有其深厚的歷史底蘊,但更離不開改革開放初期娛樂稀缺之下的影視媒介的助推?!短珮O武當》、《倚天屠龍記》、《功夫夢》等以武當文化或中國功夫為題材的影視作品紛紛在武當山取景,影片的熱播不僅傳播了武當文化,而且加速了武當旅游業的大開發。

這些年漢中陸續加大了依托影視傳媒對區域歷史文化的傳播力度,先后拍攝完成《今日漢中》、《棧道》、《棧道之鄉行》、《金甌玉盆話漢中》、《漢中詩畫》、《秦地南來說漢中》等影視作品,對于傳播漢中文化,擴大對外影響起了積極的助推作用。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初期,由著名節目主持人趙忠祥擔任解說的專題片《棧道》在中央電視臺熱播以后,引起全國轟動,受到廣泛的好評,不僅向人們展示了棧道的形成、形態、作用,普及了棧道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播了漢中歷史文化,使人們充分認識到了漢中擁有“棧道之鄉”的名稱當之無愧,為漢中今日旅游資源的開發奠定了基礎。然而,同國內著名歷史文化旅游景點相對比,漢中依托影視進行文化營銷還處于起步階段,急需加大力度。

21世紀是媒體高度發達、娛樂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對于影視劇的選擇因自身年齡、職業、性別、環境和影視類型等表現各異,但其共同點在于編劇、導演和演員的知名度越大其作品受到追捧的概率就越高。由徐錚自編、自導,和王寶強、黃渤共同主演的喜劇電影《泰冏》,上映僅一個月票房就高達12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當之無愧的票房冠軍。由主演《還珠格格》而迅速走紅的趙薇執導,2013年4月底上映的電影《致我們終將失去的青春》,短短16天累計票房過6億。更不用說張藝謀、馮小剛、李安、成龍、周潤發、劉德華、周星馳等久已成名的導演演員所參與的影視劇作,2014年央視春晚也因馮小剛擔任總導演而備受關注。

依托影視傳播漢中歷史文化,必須在名編劇、名導、名演身上下工夫,并要注意影視題材的選取,既不脫離歷史事實,又要有所創新。一方面,漢中應力邀有知名編劇、知名導演或者知名演員參與的影視劇組,來漢中進行拍攝取景,為他們提供各種便利。另一方面,在地區財力、物力、人力允許的前提下,可以邀請知名導演拍攝有關漢中歷史文化題材的影片。如此一來,因名人效應而迅速串紅的影視電影將會把地區文化傳播得更廣泛更久遠。

三、加強對區域歷史文化資源的數字化開發和視覺傳播力度

加強歷史文化的傳播必須拋棄已有的傳統思維,信息時代打破了地域為落后地域的文化傳播和向外拓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契機。這種傳播方式突破了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介的某些限制,數字媒介使得傳播更加便捷。

目前,漢中市已有相關的旅游網站——“漢中旅游網”,但僅此還不夠,還應該在數字漢中上再做文章,這些國內已有成功的先例。2008年2月16日數字故宮網站開通后,3天的訪問量將近200萬人次,相當于故宮博物院一年的游客接待量。人們可以借助虛擬世界游覽故宮的每一個角落,猶如身臨其境。這樣既進一步擴大了故宮在海內外的影響力,又滿足了人們一睹故宮風采的迫切心情,對于故宮形象的塑造起到了積極的正面作用?!皵底止蕦m”對漢中這樣落后地區歷史資源開發具有極大的啟發和示范效應。相比故宮而言,漢中無論是在知名度、美譽度、游客數量、歷史資源規模等方面,都是無法與之相比。正因為如此,網絡提供了一條不分地域、不分時空的快速傳播通道,漢中市正好可以利用這一優點,整合區域內外專業技術人才開發數字漢中,把有關區域內歷史資源的文字、圖片、聲音等各種信息轉化成數字信息進行儲存,借助于本地站點,或者國內外知名網站進行傳播,讓從未到過的漢中的潛在游客對漢中有一個較全面的視覺了解,從而產生來漢中進行觀光旅游是“很有必要的”,同時有助于歷史名城形象的塑造,以此帶動區域社會可持續發展。

此外,將傳統的紙質門票與現代化的傳媒技術相結合。游客在購買門票后可以附帶贈送地區歷史文化景觀數字光盤一張、或者手機卡片,甚至是U盤之類的數碼產品,這些硬件產品今天價格都很低廉。數字化的產品被游客帶回后,可以和家人、朋友、同事分享,避免依靠人際傳播所帶來的生硬性,使得傳播更直觀、生動和有趣,間接加大地方歷史文化的傳播力度,增加潛在客源。

常言道: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句老話,對小規模經濟時代是可行的,然而,今天隨著行業競爭加劇,這種思路已經顯得落伍了。信息化時代各種傳播媒介高速發展,文化產業要振興就必須搭乘傳媒的快車。漢中必須通過傳播使自己的文化被認識并接受。同時,漢中要加強與國內外媒體的溝通,形成良性互動關系媒體,積極爭取上級傳媒的支持,把傳媒支持作為上級扶持地方文化產業的一項優惠政策來主抓。

參考文獻:

[1]王永剛.區域文化多維視野下的漢中文化初探—兼論文化生產力[J].學理論,2012(27):85-86.

[2]王永剛.兩漢三國時期漢中道教考略[J].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4):46-48.

[3]王永剛.漢中文化資源開發的SWOT分析與策略[J].安康學院學報,2013(2):30-34.

[4]李海燕.地方特色文化與地方高校學報結合的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5):156-158.

[5]吳慶豐[J].文化傳承與創性—基于地方高校社科學報編輯的視角,2012(2):100-103.

[6]謝雪蓮.地方高校學報選題策劃的作用及其要求[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3(6):141-145.

基金項目:本文系陜西理工大學校級科研項目《漢中區域文化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機制研究》(課題編號:SLGKY12-39)之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歷史文化傳播策略媒介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書,最優雅的媒介
歡迎訂閱創新的媒介
歷史文化街區環境標識系統設計初探
城市化下的歷史文化與現代商業共存模式研究
新媒體語境下新華網國際傳播問題與對策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