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如何做好氣象觀測裝備保障工作

2014-09-24 05:42高建平吳才明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25期
關鍵詞:裝備保障

高建平 吳才明

摘要:在我國氣象觀測的工作中,氣象裝備的保障工作是氣象事業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會對氣象觀測工作的正常進行造成不可預知的影響。隨著社會主義事業對我國氣象工作的要求不斷提高和氣象觀測裝備的進步發展,氣象觀測裝備的保障工作更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就針對氣象觀測裝備的保障工作進行分析,為我國的氣象事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氣象觀測、裝備保障、氣象發展

中圖分類號: P41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氣象觀測裝備的保障工作作為基本氣象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氣象觀測設備觀測到的數據質量,進而影響到以此而得出的氣象結論。所以這項工作責任重大,關系到整個現代氣象事業的發展。面對新形勢新挑戰,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完善各式規范制度,加強人才梯隊培養,從而真正意義上做好這份意義重大的工作。

1、氣象裝備使用與保障情況現狀分析

1.1象觀測裝備實現管理體系化

氣象局圍繞以裝備的供應、質量的抽檢、裝備的維修與計量檢定4個系統建設為核心的裝備體系建設取得了顯著進展。改善倉儲環境,維修倉庫庫房,加強人員管理。嚴格要求技術裝備的出入庫質量抽查制度,并且對庫存設備進行統一檢查。在充分考慮氣象局工作情況的基礎上,設置專人管理庫房,并且提升其行政級別,使其受重視程度加強。嚴格加強崗前培訓,做到人人專業技能過硬,不讓專業不過關者上崗。發現專業不合格者,撤銷其工作資質,追究上級責任。

1.2測裝備基本實現規范化

隨著氣象局各項規范制度的日益完善,裝備管理的規范性,計劃性不斷增強,裝備的使用也漸漸走上正軌。遼寧省莊河市氣象局根據上級主管單位制定的年度計劃、配備指標、消耗額度等一系列硬性標準,按照固定人員負責固定設備的原則,從整機到零件一個責任人制度,有效地加強了零散配件的申請、使用、供應工作。既保證了雷達等各種大型設備的零件供應,又防止了盲目購進造成的積壓浪費,提高了器材經費的利用率。

1.3象觀測裝備保障人員隊伍薄弱

從調查的情況看,縣局臺站技術保障人員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年輕化、男性化:參加問卷調查的99人中,30歲以下的占62.6%,男性占71.8.%。說明保障工作要求動手能力強,而男性在這方面具有優勢。二是文化程度較高: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占62.6%。三是專業技術水平一般:具有中級職稱的人員只占18.2%,其余均在中級職稱以下。四是觀測經驗較為豐富:從事觀測工作5-10年和10年以上的分別占28.3%和29.3%。其中主要從事觀測業務工作的占78%,從事過技術保障工作的占21%。以上數據說明,保障人員雖然文化程度較高、觀測經驗豐富,但是技術保障工作經驗少、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人員缺乏,因此,提升保障人員的專業水平是當務之急。調查還發現:認為在自動氣象站常見故障維修方面的能力亟待提高的占73.7%;業務能力的提高來自于自己在實踐中領悟的占81.8%。

1.4象觀測設備保障實現特殊化

確保汛期天氣雷達等特大型技術設備的可靠運轉,是上高縣氣象設備保障工作的一項重點內容。遼寧省莊河市氣象局下轄的各單位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準備與突發事件的演練工作。確保在每年的汛期之前,能夠對天氣雷達,通信設備,計算機此類的設備進行1次檢修和維護,做到關鍵時刻能夠不出差錯,從而使數據的收集不因人為主觀的因素而受到干擾。

1.5測裝測裝備日益現代化

近幾年來,伴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莊河市的氣象觀測設備的科技含量也不斷提高,智能化程度有了顯著提升。江西省上高縣氣象局建立的計算機為主的現代化業務系統已將全市所有的氣象觀測節點并機統計,實現了數據實時傳輸,真正意義上打破了傳統統計方式的滯后性,有效地提高了資料數據的傳輸能力以及對于災害性天氣的檢測水平。

2、何切實做好氣象觀測設備的保障工作

2.1加大氣象觀測裝備保障經費的投入力度

對于上高縣的某些已經投入使用時間較長,出現零部件老化、整體性能下降問題的老舊設備,進行維修的難度較大,需要投入的預算較高。面對這種情況,應該根據這些現有裝備的技術現狀,適當的調整所需投入的維護維修經費以滿足其保障需要。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爭取上高縣的財政???,將此類項目納入地方財政來解決預算不足的問題。

2.2引入社會對氣象觀測裝備保障的力量

面對新形勢下的氣象保障工作,要努力的探索新的道路新的方法,從社會主義的發展建設中獲取關于氣象現代化建設的龐大資源以及強力支撐。盡快做到氣象技術裝備保障從僅僅依靠單一化、封閉式的“圈內”維護,轉變成多渠道、開放式的新型社會保障模式。在現有力量無法滿足氣象設備保障的需要的情況下,可以用委托的方式將社會上的維修力量與氣象局的維修力量相結合,這樣可以有效地彌補人員不足問題,提高了保障效率,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2.3完善氣象觀測技術裝備保障體系

不斷的完善各級業務管理部門機構以及業務的管理崗位,使其可以更加有效的去履行相關的職能。充分的利用網絡的查詢手段以及可視的會商技術,不斷的提高診斷以及修復故障的能力。對于氣象觀測裝備進行維修,以自身的力量為主,社會的力量為輔,對通用設備進行維修。由于現代設備的不斷更新,還要改變對傳統設備進行維修的觀念,要不斷的對維修的手段以及方式進行改進,對于維修的思維以及觀念也要跟的上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要依據設備的技術性能以及工作的實際情況,逐漸的完善維修的技術及標準。

2.4加強氣象觀測裝備保障責任劃分,定人定責

面對種類繁多的各種氣象觀測設備,除了需要做好以上幾點之外,明確責任的劃分也是保障裝備正常使用的一項行之有效的措施。專人負責專門的設備,這樣有利于其專心研究自己所負責的設備,心無旁騖的搞好研究。而且,也避免了人員交錯造成的責任重疊,有效防止了出現問題后責任不明的現象。

2.5 加強氣象裝備的保障工作

綜合性、全方位的氣象觀測業務改革在我國已經開始展開,這就要求氣象工作者更新氣象觀測設備保障的思想觀念以及思維方式。進一步的把氣象技術裝備保障工作作為一項基本但卻重要的氣象業務來對待。做到一般故障的維修處理和判斷不出站,小型的維修不出市。要讓氣象裝備的工作重點不能單單落在新設備的引進上,原有裝備的使用與保障更應該受到關注,做到物有所用,盡量不出現相同功能的氣象裝備的重復引進。

2.6形成地面氣象觀測裝備保障人員培訓機制

目前,大部分地面站已建成自動氣象站,然而,被調查者中,從來沒有參加過業務培訓的占21.2%,渴望參加業務技術類培訓的占83.8%。而且,具有中級職稱的人員只占18.2%。以上數據說明:氣象觀測技術裝備保障人員有必要、有熱情接受培訓。但是,調查又發現,他們參加培訓受各種因素制約:認為培訓機會少的占58.6%,認為工作忙的占55.6%,認為缺乏經費的占16.2%。一方面是想培訓,另一方面是沒機會培訓。要解決這一矛盾,只有通過上級部門出臺所有觀測人員必須參加業務培訓的制度,作為其上崗要求,同時解決培訓經費和技術更新之后重新培訓的問題。培訓中心通過舉辦各類新裝備使用、操作、維護短期培訓班,提高臺站運行維護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把我國氣象事業的發展戰略研究的相關成果作為指導,緊密的圍繞著我國氣象局所制定的各大發展目標,借助業務技術體制,來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不斷的加強各級氣象觀測保障中心能力的建設;要增強并及時有效的維修保養以及技術方面的支持,去完善適應氣象綜合觀測和信息網絡系統的現代化技術的保障體系;要確保氣象觀測裝備可以正常的運行,以此來適應我國氣象事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智祥,王娟,祝明.如何做好氣象觀測裝備保障工作[J].北京農業,2014,06:158-159.

[2]陳明強.淺析如何做好氣象觀測裝備保障工作[J].農業與技術,2014,04:200.

猜你喜歡
裝備保障
提高網絡化裝備保障能力的幾點思考
試析武器裝備軍民一體化保障
基于裝備圖解零部件目錄的器材保障訓練系統的設計
防空兵部隊防衛作戰與裝備保障分析
軍用機器人在裝備保障中的應用
裝備物聯網云科研實驗平臺構建研究
我軍裝備軍民融合式發展途徑探析
RFID技術在軍事器材倉儲管理中的應用
基于B/S的裝備保障遠程技術支援系統設計與實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