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居住片區公共空間與城市設計研究

2014-09-24 05:42姜平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25期
關鍵詞:下沙居住小區片區

姜平

【摘要】以杭州市下沙沿江商住片區為例,通過現狀分析,調查居民滿意度及評價等方式,結合城市規劃學科的專業知識,分析了城市居住片區公共空間與城市設計中的要點,以塑造出對居民有吸引力的、有魅力的城市空間為目標,提出可能實現的優化設計建議。

【關鍵詞】居住空間 living space;公共設施public?infrastructure;

滿意度 satisfaction;城市設計 urban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A

1、引言

在過去的城市規劃設計中,城市化主要是以城市居住空間的拓展為基礎。對于城市規劃學科的學習者與工作者來說,需要通過城市設計優化整合城市公共環境資源,提升整體居住空間的品質,營造出更吸引人、更有生命力的城市空間與公共設施,從而更好地引導城市居住環境的建設與發展。

針對這一課題,本文選取了杭州市下沙新城沿江某沿江商住片區進行調研分析,總結當前居住區公共空間和設施規劃存在的問題。以期通過對實例的分析和對該課題的理論研究,能對居住區的公共空間和城市設計有更直觀及充分的理解,并能針對其中的不合理之處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建立以構建公共空間系統為導向的居住區規劃設計平臺。

2、背景

下沙新城沿江板塊,作為整個開發區的稀缺資源,其規劃建設代表了下沙新城開發區的戰略性的定位轉變。沿江商住區板塊規劃的入住人口為15萬,經過了5年左右的建設,北部樓盤已經陸續交房入住,這些較大型的高層住宅小區,將塑造出下沙新城的新標桿。

開發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沿江、濕地、大量水系等自然資源,科學規劃了沿江景觀帶、生態濕地公園、高教園區景觀帶等三大景觀,提升新城景觀形象,以優美的環境增強吸引力、凝聚力,發揮環境生產力的先導作用。全長12公里的沿江大道景觀帶,集休閑、景觀、健身、交通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可進入性的設計充分體現了效用意識和對沿江居民的人文關懷,力圖彰顯下沙沿江商住區的居住和生活理念。

3、現狀分析

3.1片區基本情況

調研區塊位于杭州市下沙新城的沿江商住區,由東西向的學府街(2號大街)、12號大街,南北向的23號大街、之江東路圍合而成。此片區大約34公頃,距離杭州市中心約為25公里,片區以北為下沙大學城,以東為下沙工業園區,以南為居住區,以東則貼鄰錢塘江。市

3.2片區交通分析

由于該片區位于下沙新城內自然景色優美的錢塘江邊,且居住人口較多,因而該片區外部主要通過地鐵、快速公交及其他交通主干道與市區相連,圍合該片區的四條道路均為下沙新城中較為主要的交通干道。片區內部東西向主要有三條城市支路,且貫通整個片區,南北向主要有三條城市支路,除下埋著地鐵線的25號大街之外,其余兩條均未貫通整個片區,而是與片區內其它城市支路相交。片區內部道路大多為垂直相交,圍合成數個方正的地塊,充分體現了新建區塊的較為濃重的規劃痕跡。

調研區塊內的居住人群,或在市區工作,或在下沙新城的高?;蚬I區中工作,因此,研究片區內的道路系統有較為明顯的鐘擺式特征。在早晨及傍晚,以較為繁忙的車行為主,白天其余時間及黃昏則車流較少,而以步行出行為主。

3.3片區居民居住現狀分析

片區內的住宅均已交付,入住率大約為80%。由于沿江商住片區位于下沙副城,離市區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居住小區內的投資性業主比例比市區內的居住小區更高,自住居民大約占入住總數的65%,其余為租戶。本文調研對象主要為居住在片區內居住小區中的居民。

3.4片區公共開放空間和設施分析

片區內為居住小區配套的公共服務設施基本完備。片區內建設有幼兒園3處,小學2處,初級中學和高級中學各1處,還有高校校園,教育設施的服務半徑基本滿足規范要求。除規劃設計的集中式商業中心之外,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超市、飲食店、理發店等大多分布于居住小區的沿街商鋪中,眾多的店鋪為居民提供了選擇的余地。

片區東面的錢塘江江堤為居民提供了具有優美自然景觀的開放式空間,黃昏時分,總有不少居民在江堤上散步、交談。個別居住小區入口處的小廣場也成為了居民日常休閑娛樂活動的好場所,居民幾乎每天都聚集在小區前的空地上鍛煉身體、休憩交談。沿江商業綜合體為居民們提供了除入口廣場之外的豐富有趣的交往空間。除了面向所有人群的城市開放空間之外,幾乎每個居住小區都在其小區內規劃了供本小區居民使用的公共交往空間,力爭為居民們的日常交往提供有吸引力的共享空間。

4、居民滿意度概況

通過對居民們的問卷調查、訪談和筆者的親身體驗,本文將片區內的居民對公共空間與城市設計的滿意度綜述如下。

片區內的居民基本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人群以中青年為主,受教育程度較高,收入狀況較好,住房為自住型,這類人群大約占總居住人口的45%左右;第二類人群以青年為主,受教育程度偏低,收入狀況一般,基本為租住在居住小區內,這類人群大約占總居住人口的35%左右;第三類人群以老年人為主,大多居住在子女購置的住宅內,幫助打理家務和照顧幼兒,這類人群大約占總居住人口的20%左右。

總體來看,居民對于公共交通、生活性消費場所、教育設施的滿意度較高,但對公共活動空間的設計、醫療服務設施、健身場所等滿意度較低。針對三類人群的不同需求,對公共空間及設施的滿意度不盡相同。第一類人群對教育設施及道路交通情況基本滿意,但隨著居民的日漸增多,停車問題逐漸凸顯,成為困擾他們的一大問題,此外,他們希望能加強醫療設施和高端消費場所的建設。第二類人群對教育設施的關注很少,對目前配套的餐飲店、超市等生活性消費場數量較為滿意,對健身、娛樂消費場所的滿意度較低。他們基本沒有停車問題的困擾而更關注于公共交通體系的建設,期待盡快完成地鐵的延伸段工程,增設公交線路。第三類人群對生活性消費場所的滿意度較高,對醫療設施的滿意度最低,對交通和教育設施關注較少,對公共交往空間的建設是三類人群中最為期待的,同時亦希望能有更加便捷、快速的公共交通設施與主城區相連。

5、空間分析與研究

城市中新建的高容積率的、封閉式居住小區已經逐步取代了傳統的街巷式、低密度的居住形式,這種內向型的居住小區往往難以滿足居住者的交往意愿。這種現狀需要我們從城市設計的層面更多地關注公共空間的塑造,通過規劃與設計營造出新穎的、富于魅力的外部環境,使城市能持續地散發出生機與活力。

通過調研不難發現,營造良好的公共空間并不僅僅是規劃設計一個入口廣場這么簡單。在傍晚時分,人群有目的性地聚集在廣場上進行鍛煉,此時人數較多目的性強,因而參與者較少顧及到周邊的情況,不會感覺不好意思。其余大部分時間,少有綠蔭遮蔽、缺乏小品和設施來進行視線遮擋的廣場往往難以吸引人群自發性地駐足交談。

新建成的商業綜合體(東東城)因其豐富的空間形態以及結合了商業配套設施的優勢,在建成之后馬上就吸引了周邊人群到這里進行活動。在傍晚時分,這里總是聚集了很多人,或坐或站,積極地交流著各自的想法,甚至在陽光強烈并不適合室外活動的下午,這里設置于灰空間的長椅上也都坐滿了人??梢?,良好的綠化環境,曲折拐彎的空間,大小合宜的尺度和各種灰空間的設置,無不使人們感受到溫馨和親切,充分滿足了人們希望尋求“隔而不斷”的場所來進行自發性交往活動的空間訴求。

在公共空間的規劃設計中,細節設計對于為人們創造停留的條件起著重要的作用。樹蔭能為靜態的活動提供一定質量的空間,是人們不至于完全地暴露自己,同時又能很好地觀察空間。城市空間中建筑物的凹處、沿街的柱廊、雨棚使人們方便停留和觀察,既可以提供防護,又有良好的視野。人們喜歡在有一定遮蔽的,不會被暴曬雨淋的場所駐足,觀察他人的活動并在好奇的時候加入其中,人的活動總是最能引起人們關注和感興趣的因素,而有了這些因素,空間才能持續發展并散發出活力,也能進一步地體現出其人文和商業的價值。在任何情況下,建筑室內外的生活都比空間和建筑本身更根本、更有意義。

猜你喜歡
下沙居住小區片區
居住小區更新改造規劃設計
杭州下沙
創新又貼心
官宣:臨港新片區管理49條
上海自貿區新片區“新”在哪里,“特”在何處 ?
長樂下沙的前世今生
大同市居住小區植物配植問題與對策研究
寒冷地區居住小區規劃與建筑設計淺析
藍光TOP5
新城公交線路優化問題芻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