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利工程建設對自然環境影響的初步分析

2014-09-24 05:42劉俊巧曹金玲孫文藝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25期
關鍵詞:施工階段水利工程

劉俊巧 曹金玲 孫文藝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工業、農業和輕工業有了很大發展,經濟實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與此同時我國的水利水電事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這巨大的成就背后,問題也頻頻暴露,尤其是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問題尤為突出。經過長期的考察發現,許多影響具有長期性和不可逆性,這應當給我們水利工作者引起高度重視。

關鍵詞: 水利工程;施工階段;運行管理階段;生態環境問題;對策與措施

中圖分類號:TV 文獻標識碼:A

1 序言

近年來,我國的工業、農業和輕工業有了很大發展,經濟實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與此同時我國的水利水電事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這巨大的成就背后,問題也頻頻暴露,尤其是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問題尤為突出。經過長期的考察發現,許多影響具有長期性和不可逆性,這應當給我們水利工作者引起高度重視。

生態環保工程是一門嶄新的學科,是我國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工藝技術。為解決施工建設中的環境問題,必須服從生態環保經濟區域的統一規劃,并從系統思想出發,按照生態學原理、經濟學原理及生態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技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特別是生態工程這一重要工藝技術以及傳統工程管理的有效經驗,以期獲得較高的工程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應用生態工程原理解決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環境問題,不但可以獲得較好的生態經濟效益,還豐富了水利工程施工理論和生態工程理論。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所遇到的環境問題非常廣泛,并且十分具體。

2 水利工程建設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分析

不同的水利工程項目,或同一工程的不同區域,由于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其環境影響的特點各異。水利工程通常不會直接產生污染問題,屬非污染生態建設項目,其影響的對象主要為區域生態環境。水利工程的環境影響區域一般可分為庫區、大壩施工區、壩下游河道流經的各防洪區域。庫區的環境影響主要源于水庫淹沒和移民安置、水庫水文情勢的變化,受影響最大和最為重要的通常是生物多樣性、水質、水溫、環境地質、景觀、人群健康、土壤侵蝕、土地利用、社會經濟等因子,受影響的性質多數為不利影響;壩下游河道流經的各防洪區域環境影響主要源于大壩調蓄引起的水文情勢變化,受影響的主要是水文、河勢、水溫、水質、水生生物、濕地資源、入海河口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等因子,影響的性質有利有弊,影響的時間一般是長期的,影響的范圍因區域的特點不同各異,有時可延伸至河口區。

3主要產生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影響分析

3.1施工階段的影響分析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對環境影響的主要問題包括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地質災害、土地碾壓和占用問題、空氣污染、噪聲污染、水污染和對人的健康影響等。

(1)土地問題。工程棄渣堆放和料場開采占用大量土地,會造成水土流失、植被破壞,對地貌景觀和自然土壤損壞較大。

(2)水污染問題。施工開挖、填筑圍堰、沖洗骨料、灌漿等過程都將產生懸浮物含量很高的施工廢水和生活污水,如不經過處理直接排入河道,將使下游水質受到污染。

(3)空氣污染問題。水利工程土石方工程量較大,施工開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粉塵,粉塵對周圍空氣質量產生不利的影響,還有施工車輛尾氣和生活與生產燃煤廢氣也會污染周圍的空氣。

(4)噪聲污染問題。施工過程中大量使用的大型施工機械產生噪聲,開挖山體采用的爆破施工技術也產生噪音。

(5)固體廢棄物污染問題。堆放棄渣,易造成局部水土流失和泥石流,淤塞河道,妨礙河道流通,如不及時清理,這些廢渣會對當地生態造成一系列危害。

(6)對人健康的影響問題。施工中產生的空氣污染和噪聲污染,對周圍居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不良影響。施工工地上生活條件與衛生條件相對簡陋,可能使當地一些傳染病、流行病得到傳播,對施工人員形成了潛在的危險。

3.2運行管理階段對環境影響分析

水利工程建成之后的運行管理對環境的影響很復雜。主要包含如下幾個方面:

(1)水資源浪費問題。庫區蓄水后增加了水體的表面面積,大量的水被蒸發掉,增加了水資源的損失,這種損失是非常嚴重的。據有關數據統計,北方地區水庫的總庫容超過1360億m3,每年蒸發水的損失可以達到220億m3,這比北方地區的缺水總和還要多。

(2)地質條件惡化問題。水庫建成后,由于長時間的高水位,大蓄水量會產生很大的水壓力,使庫區地殼結構的地應力發生變化,從而誘發地震、庫岸崩塌、滲漏等地質問題。同時水庫周邊區域地下水位升高,導致土地鹽堿化等問題。

(3)防洪標準降低問題。庫區蓄水后,由于上游蓄水抬高水位,過水斷面增大,水流速度減少,挾沙能力降低,對于多泥沙河流來說,大量的泥沙將淤積在水庫中,這將使水庫的有效使用庫容減少,防洪標準大大降低,對水庫的使用年限和航運有很大的影響。

(4)庫區及下游區水生環境改變問題。水庫蓄水后,水溫結構發生變化,可能會出現水質分層,對下游農作物和魚類產卵產生危害;庫區淹沒會影響陸生生物的生活環境,修建大壩打破了原有水系內的生物的生活環境,對水生生物特別是對洄游性魚類將產生直接影響可能導致瀕危珍惜動植物滅種。

(5)氣候環境改變及沖淤問題。水庫建成后,由于水面增加對水庫周邊地區的氣候可能產生影響,如降雨、濕度與溫度等會有一定的變化。水庫蓄水攔沙后,下泄洪水時流速很大,會對下游河道堤防產生沖刷現象,沖淤條件的變化可引起河床的再造,直接影響兩岸的堤防、航運、供水、河口的穩定,致使原河道的建筑物失去穩定,對灌溉、引水、航運等均會產生較大影響。

(6)其他環境問題。大型水利工程調節徑流變幅大,對水沙的影響很大,甚至可達入???,將會出現河口再造、海岸線后退、地下水鹽化等問題;水利工程的修建,改變了原有天然河道區域內的生態平衡和水文情況,直接影響原有生物的個體和種群,致使某些物種不能適應新的生態環境而滅亡。此外,還會對其它設施產生負面影響,如工礦企業的改建、道路交通、電力通訊設施的改建重建等等。

總之,水利工程的環境影響已成為我國環境科學研究的重要領域,這也是水利工作者在從事水利事業的同時要考慮的問題。

4影響對策與措施

建設水利工程是為了促進社會發展和造福人類,但對環境常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需考慮采取必要的措施,將工程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減小到最低程度。水利工程能否帶來環境效益,能否把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是衡量水利工程建設成敗的重要標志之一。因此,必須從多個方面采取措施來降低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

(1)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要完善與環境相關的法律法規,從法律的高度來約束工程設計和建設單位,真正把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作為工作的根本點和切入點。對嚴重破壞和影響生態環境、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風景名勝區和世界遺產的水電建設項目,應該重新進行評估和審查。

(2)規劃設計的前期,要切實搞好工程所在地的水文資料的收集及地質條件的勘測。重點是水文資料和地質構造,充分考慮大壩的防洪能力、穩定性以及避免地震的誘發。同時規劃中還應設計一定的工程構造,以滿足大壩流域內水生物的生活習性,減少庫區淹沒范圍。

(3)在施工承包合同的簽訂時,承包商對施工現場污染物的擴散和施工人員的勞動保護所應負的責任,應寫進合同書內,要有環保措施,對各種污染物排放要限制在標準以內;施工前要在施工現場建立必要的環保監測機構,進行水質、大氣、噪聲的本底測定,便于和施工階段不同時期監測結果進行對比;施工人員進入工地后,還要建立衛生防疫機構,以避免施工期數萬工人集中在一起,引起流行病的傳播和擴散。

(4)施工后期的任務。特別要對施工階段破壞的植被景觀及時恢復,制訂工區的全面綠化規劃,以保護已經形成的生態平衡。在工區范圍內的生物圈內,研究生物資源的利用、保護和生產的合理的方式,控制規劃人群自身的發展,保持生物種群的恰當比例。

(5)開發目標和生態保護目標相協調。我國過去的水利資源規劃,按照流域梯級開發模式,往往追求100%的開發率,這樣就忽視了工程開發會給生態環境帶來危害。水利工程建設和河流梯級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應通過流域綜合規劃進行統籌,協調建設,合理布局。

總之,水利工程建設,勢必要打破原有的生態平衡,對這一“打破”要作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人類要生存發展,自然需要打破那些惡性的動態式的生態平衡,使其從“惡”變“良”;同樣,也正是因為人類要發展,還需要“打破”那些“良性”的生態平衡,讓其向著更有益于“良性”的方向發展,而其中的代價,則正是我們在建設過程中所應充分注意的對環境保護問題。因此,觀念上的更新是人與自然協調發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認識前提。

猜你喜歡
施工階段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創新方式研究
水利工程快速施工研究
云 南 立法保障水利工程規范化管理
試論生態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則
試論生態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則
對建筑工程施工階段的成本控制研究
園林景觀工程施工階段的造價控制分析
施工階段的工程造價管理
電力工程造價管理在施工階段中的控制分析
淺談如何加強水利工程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