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瀝青路面質量通病與防治

2014-09-24 05:42馬燕紅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25期
關鍵詞:防治質量措施

馬燕紅

摘要:筆者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通過仔細觀察、分析,以及通過查閱相關書籍,了解到了瀝青路面存在的質量通病與防治方法。

關鍵詞:質量;原因;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 P632+.6 文獻標識碼:A

瀝青路面質量通病直接影響路面壽命和使用效果,現就其產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如下:

(一)橫向裂紋。裂紋與路中心線基本垂直,縫寬不一,縫長有貫穿整個路面的,也有部分路幅的。

原因分析:施工縫未處理好,接縫不嚴密,結合不良。瀝青未達到適合于本地區氣候條件和使用要求的質量標準,致使瀝青面層溫度收縮或溫度疲勞應力(應變)大于瀝青混合料的抗拉強度(應變)。半剛性基層收縮裂縫的反射縫。橋梁涵洞或通道兩側的填土產生固結或地基沉降。

防治措施:合理組織施工,攤鋪作業連續進行,減少冷接縫。冷接縫的處理,應先將以攤鋪壓實的攤鋪帶邊緣切割整齊、清除碎料,然后用熱混合料敷貼接縫處,使其預熱軟化。鏟除敷貼料,對縫壁涂刷0.3-0.6kg/m2粘層瀝青,再鋪筑新混合料。充分壓實橫向接縫。碾壓時,壓路機在已壓實的橫幅上,鋼輪伸入新鋪層15cm,每壓一遍向新鋪層15-20cm,直到壓路機全部在新鋪層上為止,再改為縱向碾壓。根據《瀝青路面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092)要求,按本地區氣候條件和道路等級選取使用的瀝青類型,以減少或消除瀝青面層溫度收縮裂縫。采用優質瀝青更有效。橋涵兩側填土充分壓實或進行加固處理;工后沉降嚴重地段事前應進行軟土地基處理和合理的路基施工組織。為防止雨水由裂縫滲透至路面結構,對于細裂縫(2-5mm)可用改性乳化瀝青灌縫。對大于5mm的粗裂縫,可用改性瀝青(如SBS改性瀝青)灌縫。灌縫前,須清除縫內、縫邊碎粒料、垃圾,并使縫內干燥。灌縫后,表面撒上粗砂或3-5mm石屑。

(二)縱向裂縫。裂縫走向基本與行車方向平行,裂縫長度和寬度不一。

原因分析:前后攤鋪幅相接處的冷接縫未按有關規范要求認真處理,結合不緊密而脫開??v向溝槽回填土壓實質量差而發生沉陷。拓寬路面的新老路面交界處沉降不一。

防治措施:采用全路幅一次攤鋪,如分幅攤鋪時,前后幅應緊跟,避免前攤鋪幅混合料冷卻后才攤鋪后半幅,確保熱接縫。如無條件全路幅攤鋪時,上、下層的施工縱縫應錯開15cm以上。前后幅相接處為冷接縫時,應先將已施工壓實完的邊緣坍斜部分切除,切線須順直,側壁要垂直,清除碎料后,宜用熱混合料敷貼接縫處,使之預熱軟化,然后鏟除敷貼料,并對側壁涂刷0.3-0.6kg/m2粘層瀝青,在攤鋪相鄰路幅。攤鋪時控制好松鋪系數,使壓實后的接縫緊密、平整。溝槽回填土應分層填筑、壓實,壓實度必須達到要求。如符合質量要求的回填土來源或壓實有困難時,須做特殊處理,如采用黃砂、礫石砂或有自硬性的高鈣粉煤灰或熱悶鋼渣等。拓寬路段的基層厚度和材料須與老路面一致,或稍厚。土路基應密實、穩定。鋪筑瀝青面層前,老路面側壁應涂刷0.3-0.6kg/m2粘層瀝青。瀝青面層應充分壓實。新老路面接縫宜用熱烙鐵燙密。2-5mm的裂縫可用改性乳化瀝青灌縫,大于 5mm的裂縫可用改性瀝青(如SBS改性瀝青)灌縫。灌縫前,須先清除縫內、縫邊碎粒料、垃圾,并保持縫內干燥,灌縫后,表面撒上粗砂或3—5mm石屑。

(三)網狀裂縫。裂縫縱橫交錯,縫寬1mm以上,縫距40cm以下,1m2以上。

原因分析:路面結構中夾有軟弱層或泥灰層,粒料層松動,水穩性差。淤瀝青與瀝青混合料質量差,延度低,抗裂性差。瀝青層厚度不足,層間粘結差,水分滲入,加速裂縫的形成。

防治措施:瀝青面層攤鋪前,對下臥層應認真檢查,及時清除泥灰,處理好軟弱層,保證下臥層穩定,并宜噴灑 0.3-0.6kg/m2粘層瀝青。原材料質量和混合料質量嚴格按《瀝青路面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092)的要求進行選定、拌制和施工。因瀝青面層各層應滿足最小施工厚度的要求,保證上下層的良好連結;并從設計施工養護上采取措施有效地排除雨后結構層內積水。路面結構設計應做好交通量調查和預測工作,使路面結構組合與總體強度滿足設計使用期限內交通荷載要求。上基層必須選用水穩定性良好的有粗粒料的石灰、水泥穩定類材料。如夾有軟弱層或不穩定結構層時,應將其鏟除;如因結構層積水引起網裂時,鏟除面層后,需加設將路面滲透水排除至路外的排水設施,然后再鋪筑新混合料。如強度滿足要求,網狀裂縫出自瀝青面層厚度不足時,可采用銑削網裂的面層后加鋪新料來處理。加鋪厚度按現行設計規范計算確定;如在路面上加罩,為減輕反射裂縫,可采取各種“防反”措施進行處理。由于路基不穩定導致路面網裂時,可采用石灰或水泥處理路基,或注漿加固處理,深度可根據具體情況確定,一般為20-40cm。消石灰用量 5%-10 %;或水泥用量4%-6%。待土路基處理穩定后,再重做基層、面層。由于基層軟弱或厚度不足引起路面網裂時,可根據情況,分別采取加厚、調換或綜合穩定的措施進行加強。水穩定性好、收縮性小的半剛性材料是首選基層?;鶎蛹訌姾?,再鋪筑瀝青面層。

(四)反射裂縫?;鶎赢a生裂縫后,在溫度和行車荷載作用下,裂縫將逐漸反射到瀝青層表面,路表面裂縫的位置形狀與基層裂縫基本相似。對于半剛性基層以橫向裂縫居多,對于在柔性路面上加罩的瀝青結構層,裂縫形式不一,取決于下臥層。

原因分析:半剛性基層收縮裂縫的反射裂縫。在舊路面上加罩瀝青面層后原路面上已有裂縫包括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縫的反射。

防治措施:采用有效措施減少半剛性基層收縮裂縫。在舊路面路面加罩瀝青路面結構層前,可銑削原路面后再加罩,或采用鋪設土工織物、玻纖網后再加罩,以延緩反射裂縫的形成??p寬小于2mm時,可不作處理??p寬大于2mm時,可采用改性乳化瀝青或改性瀝青(如SBS改性瀝青)灌縫。灌縫前須先清除縫內垃圾,縫邊碎粒料,并保持縫內干燥。灌縫后撒灑粗砂或3-5mm石屑。

(五)翻漿?;鶎拥姆?、細料漿水從面層裂縫或從多空隙率面層的空隙處析出,雨后路表面呈淡灰色。

原因分析:基層用料不當,或拌和不勻,細料過多。由于其水穩性差,遇水后軟化,在行車作用下漿水上冒。低溫季節施工的半剛性基層,強度增長緩慢,而路面開放交通過早,在行車與雨水作用下使基層表面粉化,形成漿水。冰凍地區的基層,冬季水分積聚成冰,春天解凍時翻漿。瀝青面層厚度較薄,空隙率較大,未設置下封層和沒有采取結構層內排水措施,促使雨水下滲,加速翻漿的形成。表面處治和貫入式面層竣工初期,由于行車作用次數不多,結構層尚未達到應有密實度就遇到雨季,使滲水增多,基層翻漿。

防治措施:在低溫季節施工時,石灰穩定類材料可摻入早強劑,以提高其早期強度。根據道路等級和交通量要求,選擇合適的面層類型和適當厚度。瀝青混凝土面層宜采用二層式或三層式,其中一層須采用密級配。當各層均為瀝青碎石時,基層表面必須做下封層。設計時,對空隙率較大、易滲水的路面,應考慮設置排除結構層內積水的結構措施。表面處治和貫入式面層經施工壓實后,空隙率仍然較大,需要有較長時間借助行車進一步壓密成型。因此,這兩種類型面層宜在熱天或少雨季節施工。采取切實措施,使路面排水順暢,及時清除雨水進水孔垃圾,避免路面積水和減少雨水下滲。對輕微翻漿路段,將面層挖除后,清除基層表面軟弱層,施設下封層后鋪筑瀝青面層。對嚴重翻漿路段,將面層、基層挖除,如涉及路基,還要對路基處理之后,鋪筑水穩性好、含有粗骨料的半剛性材料作基層,用適宜的瀝青結構層進行修復。并做好排除路面結構層內積水的技術措施。

(六)車轍。路面在車輛荷載作用下輪跡處下陷輪跡兩側往往拌有隆起,形成縱向帶狀凹槽。在實施渠化交通的路段或停剎車頻率較高的路段較易出現。

原因分析:瀝青混合料熱穩定性不足。礦料級配不好,細集料偏多,集料未形成嵌鎖結構;瀝青用量偏高;瀝青針入度偏大或瀝青質量不好。瀝青混合料面層施工時未充分壓實,在車輛反復荷載作用下,輪跡處被進一步壓密,而出現下陷。臥層軟弱或未充分壓實,在行車荷載作用下,繼續壓密或產生剪切破壞。

防治措施:粗集料應粗糙且有較多的破碎裂面。密級配瀝青混凝土中的粗集料應形成良好的骨架作用,細集料充分填充空隙,瀝青混合料穩定度及流值等技術指標應滿足規范要求高等級道路應進行車轍試驗檢驗,動穩定度對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不小于800次/mm,對一級公路和城市主干路不小于以600次/mm。根據當地氣候條件按《瀝青路面施工及驗收規范) (GB50092)選用合適標號的瀝青,針入度不宜過大。施工時,必須按照有關規范要求進行碾壓,基層和瀝青混合料面層的壓實度應分別達到98%和 95%或96%。對于通行重車比例較大的道路,或起動、制動頻繁、陡坡的路段,必要時可采用改性瀝青混合料,提高抗車轍能力。但在選用時,必須兼顧高低溫性能。道路結構組合設計時,瀝青面層每層的厚度不宜超過混合料集料最大粒徑的4倍。否則較易引起車轍。僅在輪跡處出現下陷,而輪跡兩側未出現隆起時,則可先確定修補范圍,一般可目測或將直尺架在凹陷上,與長直尺底面相接的路面處可確定為修補范圍的輪廓線,沿輪廓線將 5—10cm寬的面層完全鑿去或用機械銑削,槽壁與槽底垂直,并將凹陷內的原面層鑿毛,清掃干凈后,涂刷0.3-0.6kg/m2的粘層瀝青,用與原面層結構相同的材料修補,并充分壓實,與路面接平。如在輪跡的兩側同時出現條狀隆起,應先將隆起部位鑿去或銑削,直至其深度大于原面層材料最大粒徑的2倍,槽壁與槽底垂直,將波谷處的原面層鑿毛,清掃干凈后涂刷0.3-0.6kg/m2的粘層瀝青,再鋪筑與面層相同級配的瀝青混合料,并充分壓實與路面接平。因基層強度不足、水穩性不好等原因引起車轍時,則應對基層進行補強或將損壞的基層挖除,重新鋪筑。新修補的基層應有足夠強度和良好的水穩性,堅實平整;如原為半剛性基層,可采用早期強度較高的水泥穩定碎石修筑,但其層厚不得小于15cm。修補時應注意與周邊原基層的良好銜接。對于受條件限制或車轍面積較小的街坊道路,可采用現場冷拌的乳化瀝青混合料修補。其礦料級配可參照《瀝青路面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092)確定。

(七)擁包。沿行車方向或橫向出現局部隆起。擁包較易發生在車輛經常起動、制動的地方,如停車站、交叉口等。

原因分析:瀝青混合料的瀝青用量偏高或細料偏多,熱穩定性不好。在夏季氣溫較高時,不足以抵抗行車引起的水平力。面層攤鋪時,底層未清掃或未噴灑(涂刷)粘層瀝青,致使路面上下層粘結不好;瀝青混合料攤鋪不勻,局部細料集中?;鶎踊蛳旅鎸游唇洺浞謮簩?,強度不足,發生變形位移。在路面日常養護時,局部路段瀝青用量過多,集料偏細或攤鋪不均勻。陡坡或平整度較差路段,面層瀝青混合料容易在行車作用下向低處積聚而形成擁包。

防治措施:在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時,要控制細集料的用量,細集料不可偏多。選用針入度較低的瀝青,并嚴格控制瀝青的用量。在攤鋪瀝青混合料面層前,下層表面應清掃干凈,均勻灑布粘層瀝青,確保上下層粘結。人工攤鋪時,由于料車卸料容易離析,應做到粗細料均勻分布,避免細料集中。凡由于瀝青混合料本身級配偏細,瀝青用量偏高,或者上下層粘結不好而形成的擁包,應將其完全銑削掉,并低于原路表,然后待開挖表面干燥后噴灑0.3-0.6kg/m2粘層瀝青,再鋪筑熱穩定性符合要求的瀝青混合料至與路面平齊。當擁包周邊拌有路面下陷時,應將其一并處理。如基層已被推擠應將損壞部分挖除,重新鋪筑。修補時應采用與原路面結構相同或強度較高的材料。如受條件限制,則對于面積較小的修補,可采用現場冷拌的乳化瀝青混合料,但應嚴格控制礦料的級配和瀝青用量。

(八)搓板。路表面出現輕微、連續的接近等距離的起伏狀,形似洗衣搓板。雖峰谷高差不大,但行車時有明顯的頻率較高顛簸感。

原因分析:瀝青混合料的礦料級配偏細,瀝青用量偏高,高溫季節時,面層材料在車輛水平力作用下,發生位移變形。鋪設瀝青面層前,未將下層表面清掃干凈或未噴灑粘層瀝青,致使上層與下層粘結不良,產生滑移。舊路面上原有的搓板病害未進行認真處理即在其上鋪設面層。

防治措施:合理設計和嚴格控制混合料的級配。在攤鋪瀝青混合料前,須將下層頂面的浮塵、雜物清掃干凈,并均勻噴灑粘層瀝青,保證上下層粘結良好?;鶎?、面層應碾壓密實。舊路上進行瀝青罩面前,須先處理原路面上已發生的搓板病害,否則壓路機無法將搓板上新罩的面層均勻碾壓密實,新的搓板現象隨即就會出現。因上下面層相對滑動引起的搓板,或搓板較嚴重、面積較大時,應將面層全部鏟除,并低于原路面,其深度應大于用于修補瀝青混合料最大集料粒徑的2倍,槽壁與槽底垂直,清除下層表面的碎屑、雜物及粉塵后,噴灑0.3-0.6kg/m2的粘層瀝青,重新鋪筑瀝青面層。在交通量較小的街坊道路上,可采用冷拌的乳化瀝青混合料找平或進行小面積的修補。屬于基層原因形成的搓板,應對損壞的基層進行修補。

猜你喜歡
防治質量措施
解答排列組合問題的幾種常用措施
二年級下冊期末質量檢測(一)
求函數零點個數的措施
解答高中數學問題的幾個常用措施
公路橋梁常見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睡個好覺
閱讀練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