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小平怎樣開創歷史新時期

2014-10-08 12:23李洪峰
黨建 2014年8期
關鍵詞:實事求是鄧小平改革開放

李洪峰

鄧小平一生,三落三起。他第三次復出,進入一生事業的巔峰,開創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在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的時候,回顧鄧小平推進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領略他戰略思考、戰略判斷、戰略設計、戰略決策的戰略家風采,對于全面深化改革,繼續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推向前進,具有重要意義。

戰略起點,從解決思想路線入手

十年動亂帶來的深重災難,使我們黨、我們國家和我們民族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鄧小平受命于危難之間。面對百廢待興、百端待舉的復雜情況,他在千頭萬緒中首先抓住具有決定意義的關鍵環節,從解決思想路線入手。

重新確立和恢復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鄧小平開創新時期的戰略起點。

實事求是是我們黨正確認識客觀世界的思想路線,也是我們黨正確改造客觀世界的思想路線。

我們黨執政以后,發生的各種失誤和偏差,特別是發生“文化大革命”那樣全局性的錯誤,有多方面的復雜原因,但從根本上說,都同偏離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有關。

1976年粉碎“四人幫”,全黨全國歡欣鼓舞。但“兩個凡是”的錯誤主張,嚴重影響了撥亂反正。

鄧小平深刻指出:我們必須世世代代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根本態度、根本觀點、根本方法。實事求是是馬列主義哲學的概括,是馬列主義理論、馬列主義方法的概括。我們講要繼承和發揚毛主席為我們培育的優良傳統,第一個就是實事求是。毛澤東思想最根本的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實事求是。

鄧小平反復強調: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關鍵還是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一切從實際出發。這是政治問題,是思想問題,也是我們實現現代化的現實問題。一切從實際出發,我們的事業才有希望。

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發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這篇講話實質上是緊接著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在這篇重要講話中,鄧小平把實事求是和解放思想聯系起來、結合起來,集中闡述了解放思想問題。他說:解放思想是當前的一個重大政治問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

鄧小平為什么特別強調解放思想?因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解放思想成為實事求是的政治前提。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撥亂反正,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廢止“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提法,實現全黨工作重心的戰略轉移;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正確總結歷史經驗,科學評價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真正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實行改革開放的新的路線方針政策,也就不可能打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開創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正確判斷國際局勢和世界主題發生的深刻變化,也就不能制定新的國際戰略。

實踐證明,鄧小平抓住了黨的思想路線問題,就抓住了撥亂反正和全面改革的關鍵,就抓住了凝聚黨心、軍心、民心的根本,就抓住了治黨、治國、治軍的全局,從而牽一發而動全身,使全黨迅速由被動轉入主動。黨的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發展成為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成為整個撥亂反正的先導,也成為整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先導。

戰略決策,開創新時期、新事業和新道路

鄧小平是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多次強調,我們已經進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我們干的是全新的事業,我們正在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在他的領導和推動下,改革開放成為我國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社會生活的主題,成為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成為一場影響深遠的偉大革命,成為社會主義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強大動力。

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后,鄧小平冷靜觀察和深入研究國際局勢和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關于國際國內大局,作出了兩個影響深遠的重大戰略判斷。

關于國內大局,鄧小平作出了我國正處在并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大戰略判斷。他說,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后來,在著名的南方談話中,他進一步發揮說,如果從建國起,用一百年時間把我國建設成為中等水平的發達國家,那就很了不起。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中國的最大國情、最大實際,是新時期我們黨全部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關于國際大局,鄧小平作出了和平和發展是當代世界兩大問題的重大戰略判斷。他說,現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者說發展問題。和平問題是東西問題,發展問題是南北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東西南北四個字。南北問題是核心問題。后來,我們黨進一步把“兩大問題”概括為“兩大主題”,并據此提出了“重要戰略機遇期理論”。充分認識和切實把握運用好我國所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以我為主,趨利避害,韜光養晦,有所作為,對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至關重要。

在這兩個重大戰略判斷的前提和基礎上,從1978年到1992年,十四個年頭里,鄧小平作出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戰略決策,包括實現全黨工作重點的戰略轉移、確立“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制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提出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黨的建設等各方面一整套方針政策。

第一個重大歷史節點,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當時的中國,面臨極其復雜的局面,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百廢待興,百端待舉。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恢復和確立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現了全黨工作重點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戰略轉移,確立了鄧小平作為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有的同志認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意義不低于43年前的遵義會議,這是很有道理的。

第二個重大歷史節點,是1989年平息北京發生的政治動亂。1989年6月9日,他在接見首都戒嚴部隊軍以上干部時的重要講話中,科學分析了形勢,明確而肯定地向世界宣布,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不動搖,堅持“三步走”的戰略目標不動搖,堅持十三大概括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不動搖,從而在重大歷史關頭,鮮明地回答了中國舉什么旗、走什么路、朝著什么方向前進的重大問題,穩定了大局,進一步堅定了改革開放的戰略決心,樹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形象。

第三個重大歷史節點,是1992年初。鄧小平視察南方,就一系列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發表了具有深遠意義的重要談話。這既是一篇集大成的談話,概括了鄧小平理論的主要觀點,又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新的宣言書。這篇講話,又一次從根本上排除了“左”和右的干擾,把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進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戰略指導,鄧小平領導風格的本質特征

鄧小平作為戰略家,他的領導工作,高瞻遠矚,舉重若輕;腳踏實地,不尚空談;旗幟鮮明,勇于擔當;綿里藏針,柔中寓剛;波瀾不驚,穩如泰山,贏得了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的高度信賴和衷心愛戴。而貫穿鄧小平領導工作的,是他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事業的信仰。堅定的信仰,是鄧小平全部實踐和理論的基石,也是鄧小平領導風格的基石。群眾路線和實事求是,是鄧小平領導風格的兩個基本點。

1985年9月23日,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的講話中提出:“我們現在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時代和任務不同了,要學習的新知識確實很多,這就更要求我們努力針對新的實際,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為此,他建議“黨中央作出切實可行的決定,使全黨的各級干部,首先是領導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時間學習,熟悉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從而加強我們工作中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p>

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是鄧小平領導風格的本質特征。

原則性,這是鄧小平領導風格的靈魂。領導工作,原則性是第一位的。沒有原則,談不上領導。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觀察,鄧小平都是堅持原則的典范。國外許多學者把鄧小平同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領袖人物進行比較研究后認為,毛澤東是具有超凡魅力的權威,鄧小平是有組織性的權威,他從不在黨內和軍隊內搞自己的小宗派,用組織和制度治國、治黨、治軍是鄧小平領導藝術的典型特征之一。

系統性,這是鄧小平領導風格的主要特征。國家治理,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的大黨、大國的治理,本身就是一個宏大精微的系統工程。鄧小平是戰略家,也是辯證法大師。他在領導工作中,既注重從全局和戰略大的視角上觀察問題,又善于從事物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中來處理問題,這是鄧小平思維和決策的一個重要特點。他既善于抓住關鍵、把握重點,又善于總攬全局、推動全盤。正如一位外國學者所說:“在人類歷史上,大概還從未有過這樣一個社會,像毛澤東去世后,鄧小平成為最高領導以來的中國那樣,在沒有戰爭、暴力革命或經濟崩潰的條件下,進行如此重大而全面的改革?!?/p>

預見性,這是鄧小平領導風格的鮮明特點。領導需要預見。沒有預見,就沒有領導。鄧小平是一位深謀遠慮的思想家,他特別強調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眼界要十分開闊,襟懷要十分開闊。鄧小平思考問題,總是把歷史、現實和未來統一起來考慮,鄧小平的領導工作,是求真務實和遠見卓識的統一,因而他總能站得高些,看得遠些,想得深些,總能抓住事物的本質。

創造性,這是鄧小平領導風格的主線,貫穿他的全部領導實踐。鄧小平一生獨立思考,從不盲從。鄧小平1938年就講過,一切都是辯證的,一切都在發展變化中。毛澤東很欣賞這句話,認為這句話很厲害,抓住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質,富有哲理,他一連四、五年都提到這句話。思想充滿活力是鄧小平的性格特征之一,也是他的領導工作特征之一?;粮裨鴮︵囆∑秸f過:“我知道中國有人比你更年輕,但我不知道,在中國還有人比你更有活力?!币粋€政治家的任務就是要認真思考正在發生的變化和制定符合這種變化的路線,鄧小平的人生哲學,不是斗爭哲學,而是實踐哲學。

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這四者不是割裂的,而是統一的;不是孤立的,而是聯系的;不是空洞的,而是實際的。它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在領導工作中的具體體現。實踐表明,人類社會的發展,總是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因而它越是向前發展,必然對國家和社會素質要求越高,必然對執政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的要求越高。從而,思想方法問題必然越來越重要,精神狀態問題必然越來越重要,世界觀、人生觀問題必然越來越重要。所以,我們紀念鄧小平,紀念一切偉大人物,除了緬懷他們的偉大業績以外,最重要的是學習他們的思想理論、思想方法和精神風范,不斷在提高素質、提高境界、提高水平上下功夫,努力把世界觀、人生觀搞對頭,把精神狀態搞對頭,把思想方法搞對頭。

我們要記住毛澤東的話:“世界上沒有直路,要準備走曲折的路,不要貪便宜?!蔽覀円涀∴囆∑降脑挘骸耙芯啃虑闆r,解決新問題?!?/p>

(責任編輯:翁淮南)

猜你喜歡
實事求是鄧小平改革開放
堅持實事求是與黨性原則的統一
實事求是
改革開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開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開放而生 因改革開放而興
改革開放:干點什么最時髦
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原因及對策
鄧小平與中蘇論戰
紅色讀物
鄧小平“怕”回老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