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形寫神”

2014-10-14 16:39洪桔鴻
藝苑 2014年4期
關鍵詞:形神寫生

洪桔鴻

【摘要】 本文以繪畫中的“寫生”為話題,結合中國傳統美學思想,以當下的中國油畫創作為背景,探討“寫生”這個基本概念在表現物象形神氣韻上的意義和可貴之處,試圖尋找中國油畫更多地可能性。

【關鍵詞】 寫生;形神;可貴性

[中圖分類號]J20 [文獻標識碼]A

一、繞不開的傳統美學命題

64歲的齊白石在題畫《雛雞小魚》上這樣寫道:“善寫意者,專言其神;工寫生者,只重其形。要寫生而后寫意,寫意而后復寫生,自能神韻俱見,非偶然可得也?!盵1]572關于形神的論斷,自古有之;如何平衡兩者的關系,古今畫家各有法度。齊白石晚年的變法尚且在“寫生”與“寫意”之間反復尋找平衡點,況且我們年輕的一輩。從當下的高考美術現狀、高校美術教育及整體的國內繪畫創作中,我們不難發現“寫生”這一現象在各種思潮流派間趨于冷遇。這不禁給我們留下很多思考:當下寫生的意義在哪里?寫生對現實主義繪畫有何貢獻?背離寫生的繪畫創作如何承載更為豐厚的人文因素與個人情感?

寫生,就是對物象的觀察、體會和表現的過程。西方美術史上的大師在寫生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體系證明,寫生是學習繪畫最基本的要求。古典素描里面的一根線條就足以表達豐富的精神世界,能承載很多畫者對人、社會和美的思考,也能表達一個地域特有的精神風范。因此,這個“寫生”課題就不單純了。寫生不僅僅是在畫形體,還在傳達精神世界。在當下美術教育中,或對于從事繪畫領域的人來說,能堅守一份對“寫生”的敬畏之感,保持一種文化內省,扎扎實實地尊重對象,表現對象又高于對象,做到“氣韻生動”、“形神兼備”,那是何等不易!翻開美術史,對于“形神”的表達,古有倫勃朗的沉雄與深邃、維拉斯貴茲的精妙與深刻;現當代有弗洛伊德的敏感蒼厚、洛佩茲的肅穆與崇高。要在“形神”領域獨樹一幟,不光要有深厚的造型功底,還要有時代的敏感度和對人的一種深刻的文化或心理的思考?!皩懮弊鳛榍楦畜w驗的一種直接方式,它的命題很廣,課題也很多,不同的民族、地域的畫家有不同層次的理解和表現,而寫生最終內化為“精神品格”的表達。

二、如何在寫生道路上尋找契機

在寫生的道路上,人們對“寫生”的理解還存在差異甚至誤讀。像經常講的“畫得像”并非是指畫得跟真人一模一樣,精準無比,不然,用照相機就可以解決問題了;“畫得準”也并非是照對象依葫蘆畫瓢,遇到障礙也不懂挪移,那樣就不懂造型,缺乏生氣了。所謂的“形神兼備”不但要畫出一種內在的生命氣息和豐富的表情,還要有精湛的繪畫技巧和表現線條氣韻的美感。這就不單純是寫生一種東西,而是要發掘對象背后帶有某種人的或者文化的關懷與思考。

首先,要用心去看。對于“外在形式”的理解,也就是我們經常所看到的對象(人或物)。如,大小、體積、特征、色澤、背景、質感等一切都是可看到、可觸摸的。這一層面是最好理解,也是最好把握的。因為視覺感官不會說謊,是什么畫什么,這是起初學畫畫最容易做到的。除了“外在形式”,看不見的東西怎么辦呢?對此,初學者會茫然不知所措,因為對對象看久了視覺會疲勞,人的體能和心理意志力會衰退,這就在意識形態上阻礙了許多人繼續往前思考。對象看不見的東西是在變化的,會因環境、氣氛、光線,甚至畫者的情緒在不斷變化,而急于求成的人往往在這個時候停止了觀看,停止了內心與對象情感的交匯,因而只能在對象之外的表情上苦下功夫。對象精彩的輪廓線、內在的結構、豐富地凹凸感等這些層面的表現還沒到位,如何進入到下一層面的塑造?

其次,貴在堅守。對象“內在特征”的解讀也是一道門檻。對象看不見的東西包括有生命感的溫度、內在氣質、環境與光的變化,還有畫畫者本身心理的變化。眾所周知,瓶瓶罐罐雖冰冷,但有品相之分;蘋果雖有紅黃綠之分,但咬一口便知清脆甘甜與酸澀;玻璃器皿晶瑩剔透,但輕輕一敲便知音色清脆多變;最為復雜的是人,因相貌品性差異更難把握其內心的悲苦與歡愉。諸如此類,對于一位成熟的畫家來說,能洞見對象的內在品質已經很難,更何況是一個初學者。莫蘭迪一生都鐘愛自己畫室里的瓶瓶罐罐,反復畫那些角落中沉睡的靜物,反復尋找某種生命感的余光與溫度,而靜物也幻化成了寄托某種情感與思想的方式。這是寫生直觀的演化,猶如“化蝶”,通往另一種境界。因此,對象與畫者之間的隔閡會因為畫者體會不深而戛然而止或者僅停留在對象表面的肌理質感上。寫生貴在堅守與去除。正所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崩献诱f得極是。

第三,拒絕“澡氣”?!案≡辍?、“急躁”、“焦躁”這三把“火”往往是畫畫的人最為忌諱的。下筆前誰能做到“平靜如水”、“處之泰然”去觀察對象,誰能在從容與理智之間把握情感在對象上的表達,誰能忘乎技巧凌駕于對象之外的形神世界,誰能在氣韻之外傾注民族文化的關懷?……我想何為寫生,何為創作,何為借物抒情,何為形神兼備,何為觀念,何為寫實,都已經變得不重要了。正所謂:“遂于意象之間,超乎筆墨之外,灑然自得,雅淡天成,此逸品是也?!盵1]834那是一種緩緩而來的筆力與心力的結合,是自然而然、恰到好處的一種自信與從容,畫畫能走到“逸品”已經不在乎外在的材料與筆墨了,而是直指內心深處的造化。這需要多大的努力與錘煉。視野不寬不廣很難有視覺上的高度;體悟不深不高很難有思想上的深刻與厚度。因此,拒絕“躁氣”,方能打開觀看對象的天窗。在第八屆中國寫實畫派展覽上,忻東旺的一張女人體可謂是其多年來的一幅神品。一個女模特橫躺在畫布的中間凝視著畫者,其描繪的人體膚色圓潤光潔,甚至能看見里面血液在涌動,肚臍上的那條被緊身衣物深綁的痕跡刻畫得惟妙惟肖,還有臉部的刻畫氣色秀潤、入木三分,真可謂形神兼備、氣韻生動。對象的生命感與溫度、畫者的呼吸都能凝固在畫布中,特別是在人體輪廓線上的處理,巧妙地將中國線條的力量美融入其中,你能說這像弗洛伊德剛毅的輪廓線嗎?你能把他與洛佩茲深邃理智的輪廓線相提并論嗎?我想都不能,這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典型人物油畫,是具有中國文化氣質的精神體現。因此,保留一份內心的純凈,對畫畫的人來說很重要。

總之,對于寫生的認識,從美術史的角度來看,前人還是給我們留下很多空間的。因為人的才情、品性、格調不同造就了對審美的差異,世間萬物周而復始的生命規律為美帶來無盡的遐想與創造。

三、可貴的寫生探索

對于“寫生”的認識,我覺得忻東旺的見解是最深刻準確的,他這樣說道:“對于繪畫來說,面對自然和人物的寫生除了視覺反映的相貌特征之外還有自然對象、呼吸氣氛、溫度和活動等生命征兆對表象的潛在影響作用于我們心理上的感受而激發出對視覺認識的心理主動性,進而成就寫實繪畫藝術的語言品質,以具有文化指向的心理真實感溝通繪畫與觀者之間的深層聯系?!盵2]11這句話字里行間透露著畫家在寫實領域長期對物象的研究和文化維度上的思考?!皩憽庇谖?,而超于“象”,既融合西方繪畫對于體積感、量感的永恒再現,又傾注了東方繪畫的內斂弘大的古典氣息,這是忻東旺多年來在藝術探索上不斷追求的精神品性。而從歐洲油畫史上的很多大師寫生歷程來看,寫生是一種獨特的解決造型的方式,是一種精神高度。最為突出的還是印象派的畫家們。因為戶外寫生改變了整個歐洲美術史,因為寫生打破了很多創作上的局限性。還有像當代的弗洛伊德、洛佩茲等也樂此不疲地在最熟悉的領域寫生創作。相比中國美術史,漢唐人物像、明清的大寫意人物也都在不同領域達到繪畫上頂峰。因此,寫生是沒有局限的,也意味著創作也是無限的。保留一份對寫生的崇敬之感,或許能打開另一道通往藝術的殿堂。

簡而言之,最為基礎的“寫生”便是最為重要的藝術法則,而在寫生過程中,無論是畫者的才情、品性、技藝還是對象形神、氣韻的觀察都在這一過程中表露無疑?!耙孕螌懮瘛?,是對“形”的反復觀察、體會、歸納、取舍的一個審美提升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支撐了最后作品的格調?!皩懮睆娬{要有觀察體會的基本功,才能在物象中“師造化”,在寫生中“得心源”。關于繪畫性的問題還有很多,能在寫生領域找到一點點突破已經很難。但是恪守一份精神品性,堅持一份敬畏感卻是“寫生”這一課題永恒的主題。勿忘寫生。當年徐悲鴻先生倡導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礎,也是建立在寫生基礎上的教學體系。能在寫生之上“盡精微,致廣大”實現對中國美術教育的改革,更是徐悲鴻先生的弘大夢想。寫生是解決一切造型問題的基礎,是提升創造力的一種最佳方式,是引領畫者走向象牙塔的直接方式,希望中國美術會因為“寫生”大放光彩。

參考文獻:

[1]周積寅.中國歷代畫論:撰英·類編·注釋·研究[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7.

[2]忻東旺.細節·忻東旺[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

猜你喜歡
形神寫生
形神兼備,聚焦小學數學公式定律教學策略
“形神”兼備,建構學科知識體系
傳統村落景觀保護性設計研究
淺議中學美術引入室外寫生教學的重要性
淺談北京十度之行對中國山水畫寫生與創作的感受
寫生與美術教學
注重創意優化美術寫生教學探究
趙養軍·老兵石屋
作畫之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