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完善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的思考

2014-10-21 14:54王釗
中國集體經濟·下 2014年9期
關鍵詞:金融體系思考農村

王釗

摘要: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建設關系到新農村建設是否能夠順利進行,需要予以高度重視。文章立足國情、借鑒外國經驗,試對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提出幾點建議,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農村;金融體系;思考

一、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發展歷程及現狀

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應根據農村金融服務實際需求,充分體現其特殊性,為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宏偉目標提供有力的經濟保障。我國金融服務體系的發展歷程包括五個階段:一是萌芽期(1979~1993年),通過立法,成立民間合作金融組織,允許多種融資方式并存;二是孕育期(1994~1996年),成立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放權農業信用合作社;三是探索期(1997~2002年),大力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對民間金融行為進行壓制;四是完善期(2003~2005年),大力拓展農業發展銀行資金來源和業務范圍;五是發展期(2006年至今),銀監會提出了大力培育發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積極引導農村金融服務產品創新、科學完善農村金融分類監管體制等重要措施。

我國經過三十余年的農村金融體制改革,逐漸形成了以政策性、商業性和合作性為主要功能,以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為主要載體的金融服務體系,部分東部沿海地區還設立了地區性商業銀行延伸的機構網點等。根據銀監會2013年的統計數據,金融機構網點已覆蓋了我國全部縣(市)和絕大多數鄉鎮,金融服務已覆蓋全部鄉鎮。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承擔了全國98.4%的鄉鎮金融服務和67.7%的鄉鎮金融機構覆蓋任務。實踐表明,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逐步建立和改革重點總體上值得肯定,它從本質上改變了我國農村金融服務一直以來的功能不清、利益沖突、機構單一的復雜局面。

二、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面臨的突出問題

盡管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在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很大進步,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進程。

(一)供需總量不平衡,農村地區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仍需改善

農村金融的供給及其功能發揮推動了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但是資金問題仍然是新農村建設中最大的制約和瓶頸。每年農村貸款集中發放期間,農村信貸需求量難以得到滿足,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嚴重的地下高利貸現象,加之政府對農村金融市場缺乏有效監管,民間金融依然活躍。保守估計,廣大農村地區只擁有全國15%左右的金融資源。更有專家指出,真正投向農業和農民身上的更是微乎其微。

(二)供需結構不對稱,科學合理的農村金融體系尚未建立

突出表現在農村金融市場競爭不充分, 呈現高度的壟斷特征;各種非正規的金融機構得不到國家法律和政策保護;農村金融機構之間的分工與協作缺乏整體上的制度設計;農貸利率、期限等業務不夠靈活。比如,目前大部分信用社將小額信用貸款視為一般性商業貸款,利率普遍趨高避低,而且期限一般在 6 個月至 12 個月,與某些種養業周期長的特點不相匹配。

(三)供需種類單一,農村信貸市場拓展的深度、廣度需進一步提高

一是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的功能混淆,擾亂了金融市場秩序,既降低了商業性金融機構的效用,又提高了政策性金融服務的運行成本;二是農村金融業務范圍雖已突破糧棉油收購等領域,但在支農資金安排方面仍受到經營范圍的制約;三是信用社經營的既定模式與新農村經濟多元化發展不相適應,很難充分發揮服務“三農”主力軍的作用。

三、外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主要啟示

縱觀各國農村金融發展的歷程,雖然外國與我國歷史背景、經濟發展狀況和政治制度迥異,但在惠農、支農、興農等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共同之處,一些經驗做法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示與思考,值得學習和借鑒。

(一)政策機制是發展基礎

各國政府普遍利用自身的政策機制,根據本國的農業經濟和農村金融發展實際制定適合本國的農村金融體系。在美國,農業金融機構是由六個層次組成的,即聯邦土地銀行、聯邦中間信貸銀行、合作社銀行、農家管理署、農產品信貸公司和商業銀行。日本的農林漁業金融公庫是其代表性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合作金融則起補充作用。印度等其他國家也依托有利政策建立了服務多元化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而且一些國家的政策性金融服務細致周到,對貸款期限和利率水平都做出了明確規定。這表明,健全的政策機制體系是構建良好金融生態系統的堅實基礎。

(二)法律制度是有力保障

各國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建設方面,都高度重視法律在保障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例如,一些發達國家針對農民在農業生產中不僅要承擔市場風險,還要承擔自然風險的特點,相繼建立了農業災害保險制度。1980年,美國國會通過的《聯邦植物保險法》中明確規定,農業部門為所有保險農作物提供30%的保險補貼。同時,提高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的股金總額,從而將承保范圍幾乎涵蓋所有糧食作物。加拿大的農作物保險金則是由政府和農戶平分。這些表明,有效的法律制度在穩定生產、保障農民利益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科學管理是關鍵手段

科學化管理在農村金融生態體系構建過程中也具有顯著作用。例如,為確保高效運營,日本農林漁業金融公庫將精細化、制度化管理模式貫穿整個生產過程。在機構編制設置上,只設置總、支店兩級機構, 嚴格控制員工人數。在財務管理上,公庫內部實行總店集中的嚴格預算管理,各支店水、電等日常固定開支由總店按預算核定費用比例下撥各分店,每筆費用必須嚴格按計劃執行,總、支店均設有獨立的審查機構,實行嚴格、高效、透明的管理制度。

四、健全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構想

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對農村金融改革發展工作的情況做報告時指出,我國農村金融改革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取得顯著成效,初步形成了多層次、較完善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筆者認為,為提高農村金融體系服務水平,進一步統籌城鄉發展,順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戰略體系建設應注意把握好以下五個方面。

(一)功能上把握好經濟和社會兩層關系

從我國農村金融服務的實際需求和國家農業政策的目標來看,當前農村金融市場的功能應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農村經濟發展的貢獻,即金融市場應能夠滿足多樣性的有效金融需求,以金融服務推動經濟發展;二是對農村社會公平的貢獻,即以體系化的形式保障社會公平正義。這兩個功能體現了農村金融服務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重任務和特殊內涵。比如,通過增加用于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的長期貸款, 可以提高我國糧食安全水平和農業國際競爭力。

(二)分工上把握好商業與政策兩種性質

農村金融機構之間由于承擔功能不同,應通過合理的分工協作,構建良性的金融體系。與功能相對應,對于農村經濟增長的追求,應更多發揮商業性金融機構的信貸業務優勢。而對于體現社會公平,應主要通過健全政策性農業金融制度來實現??梢?,統籌好農村金融機構之間的復雜關系,進而實現資源優化、互利共贏的良好合作格局,對于降低資金運行成本、提高農村金融市場的運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三)競爭上把握好適度與過度兩種效果

一方面,農村應活躍著一定數量的金融機構以保持金融市場的適度競爭。同時,政府對金融市場實行嚴格的準入制度,以避免過度競爭和投機所導致的市場紊亂。應提倡“抓大放小”原則,“抓大”就是要抓住農村金融建設大的方面;“放小”就是進一步放開對小額信貸組織和民間金融的政策限制并對其活動進行政策引導和規范,激發農村金融市場活躍度。

(四)保障上把握好稅收和擔保兩個手段

一是政府應當對農村金融給予財政稅收等方面的政策優惠。例如,農村信用社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后,不再享受稅收優惠的做法,顯然不利于鼓勵商業銀行向農村地區投放資金。二是應當對農民借款的抵押擔保提供更為寬松的政策??梢钥紤]進一步拓展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的擔保業務或組建由政府出資的專業農村信貸擔保機構。同時,大力提倡通過立法手段保障“三農”建設。

(五)監管上把握好頂層和基層兩個維度

在加快推進農村金融市場化改革的同時,應當將農村金融發展列入各級政府的長期規劃中。必須建立相應的監管體系,且在監管力度方面,應針對農村金融機構的實際情況,區別對待,分類指導,而不應與其他商業銀行采取同一標準。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

猜你喜歡
金融體系思考農村
甘肅“強科技”需健全科技金融體系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健全現代金融體系的適應性之“點論”
少兒圖書館小志愿者工作的意義和思考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語用”環境下對古詩詞教學再思考
《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解讀
在農村采訪中的那些事
贊農村“五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