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人口文化建設 促進社會和諧進步

2014-10-21 16:00張麗娟
中國集體經濟·下 2014年9期
關鍵詞:新源縣文化

張麗娟

摘要:為了深入學習貫徹國家人口計生委《關于加強人口文化建設的意見》文件精神,堅持以人為本,努力開創人口與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大力倡導科學文明進步的婚育觀念,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文章從新源縣的人口基本情況入手,提出了幾個方面的具體思考,以期待從以下角度為抓手,促進新源縣人口文化建設。

關鍵詞:人口文化;新源縣;文化

新源,地處“中國十大新天府”之稱的伊犁河谷東端,素有“草原明珠、新疆酒鄉”之美譽,生態環境質量在新疆86個縣市位居第一。全縣總面積7580平方公里,東西長約191公里,南北寬約33.8公里,海拔高度795~4380米之間,全縣人口總數為2797687人(不包括兵團人口),由哈、漢、維、回等35個民族組成(其中,哈薩克族人口14.11萬人,占全國哈薩克族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出生人口2395人,計劃生育政策符合率99.96%,較去年同期提高0.04個百分點;已婚育齡婦女59195人,長效節育率為69.27%,綜合節育率為80.38%;全縣累計領取兩證戶數為16423戶,領證率為27.74%,其中農牧民領證11765戶,領證率為24.26%。

近年來,新源縣認真貫徹中央《關于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和國家計生委《關于加強人口文化建設的意見》精神,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緊緊圍繞新源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工作大局,將人口文化建設納入全縣精神文明建設中,在全社會積極倡導科學、文明、進步的婚育觀念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為總目標,牢固樹立“大人口”理念,以“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為載體,大力推進人口文化建設,不斷拓展人口文化建設內涵。博采眾長,將人口文化融入其他文化,結合地域和民族特色,不斷增強人口文化建設的凝聚力、影響力、輻射力和感染力。

一、人口文化融入草原文化

新源縣是一個以哈薩克族為主的農牧民結合的縣,這里的哈薩克民族文化歷史悠久,形式多樣,尤其是阿肯阿依特斯、賽馬活動和冬不拉在群眾中很有影響力,新源縣巧妙地把人口文化融入哈薩克民間文化中,開展“婚育新風進牧區”、“人口文化進草原”、“生育文化進氈房”、“人口文化進景區”活動,每年6~8月,我縣人口計生工作人員結合各鄉鎮在草原舉辦的賽馬運動會,開展富有當地特色的人口文化活動,如哈薩克民俗活動表演(賽馬、叼羊、姑娘追等)、哈薩克民俗比賽(擠牛奶、喝馬奶子、投石、飛馬拾銀、刺繡、爬山等)、民族特色美食、根雕、寶石、手工藝品展覽,并聯合當地歌舞劇場舉辦大型歌舞演出,使人口文化宣傳有聲有色,讓群眾在自己的藝術中接受人口文化的洗禮;2012年8月,在夏牧場舉辦的全國阿肯阿依特斯研討會上,將計生內容編入阿肯阿依特斯文藝演出中;那拉提鎮以薩克莊園旅游合作社為基地,結合“婚育新風進氈房”、“婚育文化進景區”等活動為契機,建立了以光榮證家庭為主,周邊農牧民積極參與的“人口文化進草原”示范點,則克臺鎮鐵木里克村“金拇指”、別斯托別鄉“少生快富”刺繡基地和那拉提鎮塔依阿蘇村手工藝品基地充分發揮廣大計劃生育領證家庭的帶頭作用,引導農牧民學習先進人口文化,進一步提高牧區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努力構建教育群眾的文化平臺,充分發揮了人口文化宣傳的主陣地作用,人口文化與民間文化的對接,也為人口文化建設注入了新內涵,新理念。

二、人口文化融入廣場文化

新源縣充分利用“百日廣場文化”活動資源,部門聯動,融入人口計生內容,形成人口文化建設強大推力??h人口計生委與兼職委員單位聯合舉辦“創建新型生育文化,關愛老人身心健康”、“熱愛偉大祖國、共建美好家園”等為主題的廣場文化活動,文化活動中創作表演了冬不拉彈唱、歌舞表演、朗誦、紅歌演唱、健身操等精彩節目,使在場近千人受到感染和震撼;聯合教育局、幼兒園開展以“放飛童心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陽光女孩”評選暨青少年人格健康教育簽字儀式;聯合縣城四個中心社區開展“幸福生活大家享”大型廣場文藝演出活動,表演者將婚育新風與人口計生相關的人和事進行藝術包裝表現出來。全縣在廣場舉辦了“人口早期教育成果匯報演出”,將計劃生育政策編排在兒歌中,孩子們在快樂的游戲中體會學習的愉悅。幾年來,新源縣共組織了近30余場大型文藝晚會,掀起了生育文化建設的高潮。

三、人口文化融入傳媒文化

運用報刊、電視、廣播電臺、網絡、手機短信、遠程教育平臺,進一步加大了與電視臺、電臺及相關部門的合作力度,利用媒體的力量廣泛宣傳人口文化,深入宣傳報道計劃生育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情況、“少生快富”等各項惠民政策和措施、人口計生工作的成功經驗和先進典型。在伊犁日報開設人口文化專欄,宣傳人口計生政策和工作動態。在新源電視臺每周制作一期人口計生專題欄目,在電臺每周制作人口計生欄目2期,實時進行新聞深度報道。建立建全人口計生宣傳網站,充分利用低成本、快速、便捷的網絡媒體,大力宣傳人口計生政策、婚育新風、男女平等等新型人口文化知識。

四、人口文化融入校園文化

新源縣將人口與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納入中學生教學計劃,將人口文化融入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和早教工程。全面開展“計生知識進校園”活動,組建了青蘋果之家,開展了一系列青少年健康人口教育活動。聯合縣教育局開展“人口教育進校園、健康知識入課堂”系列活動。各中小學校召開“我與人口計生”主題班會;舉辦“放飛青春,健康成長”為主題的青春期生理、生殖健康教育講座,青春期知識科學圖片展及“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主題的書畫作品比賽;聘請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在縣一中舉辦“傳播人口文化·塑造健康人格”的主題活動,新源縣4個社區開展了“心靈與人生”的對話,開展了“教育的本質——培養健康的人格”的專題講座;與教育局聯合開展高考前的心理輔導,在青少年之家邀請專家開展“積極心態·陽光人生”的系列專題互動講座。不斷打造附有特色的計劃生育校園文化宣傳品牌,將校園打造成為為學生輸送先進人口文化知識的平臺。深化“啟明星早教工程”。邀請愛貝爾育嬰專家在農牧區開展早教師資培訓,開設了“親子活動室”和“準爸爸、準媽媽課堂”,普及科學的優育優教知識,引導廣大群眾樹立科學的育兒觀念。

五、人口文化融入新型家庭文化

新源縣以家庭為單位,舉辦了“幸福家庭”、“少生快富創業明星”、“十佳自強女孩”評選活動,對評選出來的20個“幸福家庭”、10個“創業明星”、10個“十佳自強女孩”和10個“十佳自強女孩提名”進行了表彰;縣人口計生委、老干局聯合舉辦“創建新型生育文化 關愛老人身心健康”文化周活動,通過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促進了全社會進一步關愛女孩、關愛老年人,先進的人口文化和文明進步的婚育觀、家庭觀也得到了宣揚。相關兼職委員單位結合各自職能,深入鄉村開展人口文化建設和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聯合計生協、民宗委和婦聯在各鄉鎮開展農牧民生殖健康知識競賽和婦女兒童維權、生殖健康、預防性病艾滋病、避孕節育、優生優育知識、婚育新風講座。各鄉鎮在繼續發揮人口文化大院、人口學校、人口文化長廊等宣傳陣地作用的同時,還大力創新載體。別斯托別鄉通過新家庭人口文化屋,吸收優秀的阿肯為計劃生育宣傳員,其他鄉鎮也紛紛設立“人口文化戶”、“婚育新風示范戶”,開展了“六新”家庭創建評選、“小花帽工程”,集政策宣傳、藥具發放、會員活動與一體,進一步深化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和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設。

六、人口文化融入社區文化

在縣城四個中心社區主干路打造社區人口文化長廊。內容涵蓋人口計生政策法規、獎勵扶助、關愛女孩、生殖保健知識等。完善計生文化屋,定期更新讀物;在綜合服務大廳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人口計劃生育相關知識,在服務大廳擺放人口計生政策法規、證件辦理程序等相關內容的小冊子、宣傳單、展牌等,通過面對面咨詢、發放便民卡、電話咨詢方便群眾辦事。由計劃生育協會會員組建的教學、醫療、法律、送溫暖等志愿服務隊積極融入到社區的人口文化的宣傳服務中,為社區的人口文化建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社區的走廊、人口學校、閱覽室以及各個活動室,人口文化宣傳無處不在。國策宣傳隊、會員利用社區大舞臺在這里大顯身手,經常舉辦家長課堂培訓、生殖健康、幼兒教育等各類講座,自編自演計劃生育、家庭人口文化等內容的文藝節目,舉辦豐富多彩文化演出活動,成為社區凝聚人心,弘揚先進人口文化的宣傳陣地,吸引了社區居民積極參加,社區的人口功能凸顯,成為社區居民的理想家園。

新時期,在群眾路線的指引下,將人口文化融入其他文化,必將實現人口建設在基層群眾中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地得以踐行,必將促成新源縣人口文化建設的新局面,為促進社會和諧進步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楊軍昌.文化、人口文化與民族人口文化研究芻論[J].西北人口,2008(11).

[2]林兆樂.農村人口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人口與計劃生育,2012(02).

(作者單位:新疆伊犁州新源縣計劃生育服務站)

猜你喜歡
新源縣文化
新源縣:花卉產業扮“靚”鄉村振興路
文化與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誰遠誰近?
杏花綻放的四月天
新疆新源縣天然草原白喉烏頭初步調查與防治對策
雙語班課堂教學現狀分析——以新疆伊犁州直新源縣為例
2009年下半年繪畫大賽作品選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