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教育研究綜述

2014-10-21 19:44雷曉波
華人時刊·下旬刊 2014年5期
關鍵詞:異同中國影響

雷曉波

【摘要】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一向注重教育的日本更是注入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隨著改革開放,我國在發展過程中,也越來越體現出了對教育的重視。作為發達國家的日本有著更多的經驗,所以向日本學習也是我國發展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關鍵詞】教育;日本;中國;異同;影響

中圖分類號:G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4)05-005-01

涉及日本教育各個方面的國內研究截止到2013年1月16日,共有21213篇,可謂成果顯著,由此可見,日本教育在中國研究者的眼中是個值得研究的熱點。涉及的主題非常多,例如:作文教育、教師教育、特殊教育、農業教育、職業教育、老年教育、研究生教育、教養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法、出版教育、誠信教育、環境教育、口腔、針灸等醫學教育等等方方面面。其中統觀日本教育的論文有1843篇,發表時間從1929年11月1日到2012年12月5日。

2000年之后,每年的發表數量趨于一致,大約都在20~30篇之間。而1970年之前,發表數量很少,到了70年代,數量激增。70年代~90年代,是一個典型的高峰。筆者認為,70年代開始,中國開始改革開放,開始學習外國的先進制度和技術,而教育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和動力,中國開始重視教育,研究也隨之增多。

作為中國比較教育學的創始人之一的梁忠義教授,在近30年的學術生涯中,主要把日本教育作為研究方向,發表或出版了大量論著。他在日本教育與日本經濟發展的關系、日本教育與日本經濟社會現代化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學術觀點,如經濟現代化中人力資源開發、人的素質提高的重要性等。此外,他在日本教育發展戰略、日本職業教育、教師教育等方面,也有獨到的研究。這些論著的一個核心思想就是說明在日本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教育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中日在教育方面既有相同也有相異

相同點在于:當代中日基礎教育均為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相結合。中日兩國從歷史上來看都是中央集權的國家,在教育政策頒布和實施的過程中都發現了中央集權制的弊端—權利的高度集中易導致教育政策脫離各地實際。我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在進行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已經從建國初期基本照搬前蘇聯模式到現在,形成了中國特色的教育管理體制。通過權限下放,逐步改變過去整個國家教育活動的管理權都高度集中于政府和中央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狀況,給予地方政府和學校更多的管理權和自主權。而目前日本采用的也是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相結合的教育管理體制,分為中央政府的文部省、都道府縣和市町村三個層次的管理機構。由中央政府制定宏觀的方針政策,決定各階段的教育內容、頒布教學大綱、提供教科書,市町村負責具體實施??傮w上看,中日兩國都試圖在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之間保持適度平衡,既保持中央教育行政部分的領導權,又能調動地方辦教育的積極性,在二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二、日本之所以總是能比中國先一步實現國力的騰飛,不論是明治時代還是二戰之后,其教育優勢的作用最不容忽視

相異點在于:首先教育理念方面,早在1920年,日本的義務教育普及程度就達到了99%?,F在是100%的完全免費義務教育。日本人識字率很高,我們可以發現大部分的日本人常常隨手拿著書閱讀。中國人一向自認為最重視教育,倡導“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的理念,中國父母為孩子也確實不惜一切,可是由于國家教育經費缺乏,成人識字率才81.5%。中國現在也重視素質教育,但是許多家長的教育重點還是傾向于智力開發、知識傳授和身體素質培養,而輕視非智力因素培養、能力培養和心理素質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普遍不高。

其次在制度方面,日本重視并扶持私立學校。教育機構中有70%以上是私立大學,有80%以上的短期大學也是私立性質。日本普通高中開設農業、工業、商業、水產、家政、護理、信息、福利等職業學科,考慮學校的實際以及學生的出路,使學生能自覺地根據社會的需要和個人的特點,選擇將來的出路。在教師資源配置方面,中國教師流動多是個人行為,優秀教師在“人往高處走”的想法引導下,由相對貧困地區向發達地區、農村向城市、普通學校向重點學校流動。因此師資強的學校容易出現教師過剩,導致兩極分化日趨嚴重。教育發展和資源配置的不平衡,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家長普遍擇校。而日本對教師實行“定期流動制”以此保證人才資源在地域、城鄉、校際之間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實現教育公平。

最后,日本教育對中國的啟示,筆者總結為一下幾個方面:1.政府重視教育,根據經濟發展需要調整教育重點。2.加大教育投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和促進教育平衡發展。3.提高教師基本和專業素質。4.注重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5.突出高等教育的專業性。

參考文獻:

[1]石森延男.國語六上[M].東京:光村圖書出版株式會社,昭和64年(1989).

[2]史朝.中國的日本教育研究——梁忠義先生的學術道路與學術成就[J].外國教育研究,2005(2).

猜你喜歡
異同中國影響
這是一份不受影響的骨子里直白的表達書
論高職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專業文化建設的校企文化融合
從中日民間故事窺探中日文化差異
大陸和港澳臺初中歷史課標在中國文化史方面的異同
簡論謝靈運與柳宗元山水詩思想內容之異同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國”調子
如何搞好期末復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