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意象”的發展和流變

2014-10-21 19:44徐安
華人時刊·下旬刊 2014年5期
關鍵詞:劉勰范疇美學

徐安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確蘊含了大量精妙的美學思想,像“意象”,“意境”這些核心的概念自從漢魏六朝開始便一直居于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核心地位,本文就將從意象這一美學范疇的流變開始,對“美在意象”思想的歷史淵源進行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美;意象;流變

中圖分類號:B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4)05-279-01

作為一種成熟的美學思想,“美在意象”思想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而這種深厚的歷史淵源,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閃耀著極其耀眼的光芒。

一、“意象”的源頭始于我國先秦時代

《周易》中即出現了“立象以盡意”的說法,對“意象”的出現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同樣在先秦時期,老子便提出了“象”、“大象”的概念,,使“象”從一個具體的事物提高到了一個抽象的哲學性的思想概念,并和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道”聯系在了一起,從而對“意象”的產生和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和影響。同樣的,在意象的形成過程中,莊子也提出了很多關鍵性的概念,例如“言”,“意”,以及“象罔”等概念,如果說老子是從“象”出發作用于中國古代美學范疇中“意象”的形成的話,那么莊子則是從“意”出發,促進了“意象”這一概念的產生。因為無論怎么看,道家思想中都蘊含了極其深刻的意象的美學思想。

二、漢代的美學思想

漢代的美學思想是先秦美學思想的進一步發展,“意象”最早開始被連綴成詞也在漢代。漢代哲學家王充他的《論衡》中寫道:

天子射熊,諸侯射麋,卿大夫射虎豹,士射鹿豕。示服猛也。名布為侯,示射無道諸侯也。夫畫布為熊麋之象,名布為侯,禮貴意象,示意取名也。

雖然在此處,“意象”一詞并沒有太大的美學意義,但是值得重視的在《論衡》中“意象”第一次得以連綴成一個完整的詞,從而成為了一個完整的概念,這樣一來,后世關于“意象”的學說和討論,才得以開展起來。而王充雖然未能從理論上對“意象”作出明確的解釋和說明,但是“意象”提供了一個正確完整的概念,從而為這一概念從哲學領域進入到文藝領域做好了準備。

三、魏晉南北朝的美學思想

“意象”作為美學美學范疇進入到文藝領域,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魏晉時期是中國文學自覺時期,同樣也是審美認識發展的重要階段。很多美學概念都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出現,例如“意象”,“意境”,“氣韻”,“風骨”等。而這些美學概念自出現之后,便一直在中國文學史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意象”,自然也不例外。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劉勰的《文心雕龍》。在此引用劉勰的《文心雕龍.神思篇》: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鄙袼贾^也。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為妙,神與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氣統其關鍵;物沿耳目,而辭令管其樞機。樞機方通,則物無隱貌;關鍵將塞,則神有遁心。是以陶鈞文思,貴在虛靜,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致以懌辭。然后使玄解之宰,尋聲律而定墨;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此蓋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夫神思方運,萬涂競萌;規矩虛位,刻鏤無形。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將與風云而并驅矣。方其搦翰,氣倍辭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則?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實而難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則無際,疏則千里?;蚶碓诜酱?,而求之域表;或義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養術,無務苦慮;含章司契,不必勞情也。

在“神思”一篇中,劉勰通過文學創作構思過程的描寫和闡述,以極為精妙的語言闡述出了美學范疇中意象的一些特性與構成。

首先,劉勰在神思篇中揭露出藝術構思中“心物一體”的重要性,所以他才說:“故思理為妙,神與物游”。思理“妙”在哪里呢?就“妙”在“神與物游”之上,而現在的觀點看來,所謂“神與物游”,就是“情景交融”。就是“天人合一”。通過對神思篇的解讀,我們其實可以發現,劉勰是通過兩個相互聯系的過程,來構成藝術創作中的“意象”的。

第一個過程,是將外界的“物”情感化。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在這句話中,劉勰將“山”與“情”相互融合;而“?!眲t與“意”聯系起來。同樣是客觀的景和物,到了劉勰這里,就能引起不一樣的思緒和情感,從而和審美主體的情感聯系在一起,成為情感化的景了。

另外一方面,就是將內在的“情”對象化,讓構思不再是獨立的閉門造車,而是將構思與外界的“物”和“象”結合起來,不再是獨立的情感的主體,從而形成“心”與“物”的雙向交流。

如此一來,作為審美范疇的意象便形成了,而這種主張主觀精神與客觀景象相互融合的審美思維方式,對中國古代的美學思想也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因此自從“意象”這一審美概念被提出之后,它就一直處在中國古代美學的核心地位。所以雖然后世“意象”的內涵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在發生著變化,然而這種“情景交融”或者說“天人合一”的美學思維方式,卻一直是中國古代美學的主導。

四、美學范疇日趨成熟

唐宋之后,意象這一美學范疇也更為成熟了。通過分析美在意象在歷史上的流變,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現代美學和傳統美學之間的千絲萬縷的關系,可以肯定,葉朗先生提出的“美在意象”這一美學思想是始于中國古代美學思想的。而這一方面也體現了葉朗先生對中國古代美學思想的繼承以及發展,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我們所探討的美在意象這個命題的深刻的歷史性與時代性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勰.文心雕龍[M].北京:中華書局,2009.

[2]葉朗.美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3]葉朗.胸中之竹[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猜你喜歡
劉勰范疇美學
印花派對
劉勰的“借力”
劉勰攔路拜師
舍棄面子的劉勰
舍棄面子的劉勰
語文閱讀教育中的三對重要范疇辨正
純白美學
亞里士多德的實體范疇觀與認知語言學上的范疇等級結構
春食色彩美學
“妝”飾美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