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打工詩歌”

2014-10-21 19:53郝禹童
科學時代·下半月 2014年12期
關鍵詞:身份認同詩歌

【摘 要】論文以“打工詩歌”為主要研究對象。主要對“打工詩歌”的概念、興起背景以及學界對“打工詩歌”的研究現狀作為討論對象。通過對上述基本問題的討論,對“打工詩歌”進行系統梳理。

【關鍵詞】打工;詩歌;底層文化;身份認同

一、“打工詩歌”概念的界定

“打工詩歌”是在中國改革開放30年背景下出現的“小敘事”。[1]“打工詩歌”作為特定歷史條件下出現的特定歷史產物,具有特殊性。在內容上,“打工詩歌”所表現的,必須為社會底層打工者的真實生存狀態或真實心理訴求。朱光潛先生說:“詩的特殊功能就在以部分暗示全體,以片段情景喚起整個情景的意象和情趣。詩的好壞也就看它能否實現這個特殊功能?!盵2]打工詩人是打工階層的代表,“打工詩歌” 是整個打工階層的群體精神訴求。打工詩人通過詩歌寫作,完成了作為打工階層代言人的歷史使命。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打工詩歌”無疑是成功的。綜上所述,本文認為,“打工詩歌”的概念應為:由打工者創作的,旨在描寫其自身生存狀態及心理狀態的詩歌。

二、“打工詩歌”興起背景

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至今,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制度,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城市化進程。為適應這種變化,大量的內地剩余勞動力涌入深圳、上海等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這些人從鄉村來到了城市,形成了中國社會城市化進程中一道別致的風景——“打工潮”。這些打工者數量之龐大難以想象,相同的出身與遭遇,使他們很容易就團結在一起,在城市中形成了一個新的社會階層——打工階層。如果把城市比作一棟大廈,那么這些打工者就是深埋地下的地基,背負著整棟大廈。打工者在城市中從事著最普通、最底層甚至最危險的職業。正是他們的辛勤勞作,是他們的汗水、淚水甚至血水,在澆灌著我們所居住的城市,使其能夠茁壯成長。沒有這些打工者夜以繼日的勞作,城市連最基本的生活都無法保障。但可悲的是,就像阿爾弗雷德?格羅塞在 《身份認同的困境》一書所說的那樣:“允許真正的、共同的身份認同的無差別平等,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神話?!盵3]打工者在城市中沒有得到平等的待遇。他們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不但薪水少得可憐,甚至最基本的平等待遇都無法保證?!懊ち鳌?、“民工”等字眼就是城市對他們的稱呼。城市仿佛已經習慣了用有色眼鏡去看待打工者,把他們當成社會的不穩定因素。歧視、白眼、辱罵甚至毆打都是司空見慣的。這些由鄉入城的打工者,在城市中承受了太多的苦難與創傷。暫住證、健康證、計生證、未婚證、人口流動證,這數不清的證件昭示著城市對他們的排斥。

在城市中,打工者承受了太多太多的苦難,這些痛苦的記憶已經在打工者內心形成了不可磨滅的陰影。理想與現實的嚴重錯位,使得打工者對未來生活不敢有絲毫的奢望;漂泊生活所帶來的不確定性無時無刻不在折磨著這些打工者。尤其是年輕一代,他們背井離鄉,懷揣著美好的夢想來到城市打拼,跨入打工世界。他們年輕,他們有激情,有夢想,但城市所給予他們的,除了苦難還是苦難。這些都造成打工者內心情感上的巨大落差。打工者迫切需要一種途徑、一個平臺來表達自身心理訴求?;谶@種背景,打工階層中最敏感的分子——打工詩人走上了歷史前臺。他們不僅對打工苦難有著最深刻的體會,對打工者的內心有著最精確的把握,他們還有能力把這些情感,通過文字形式表達出來。打工詩人的情感是極度的激烈的,他們所需要的,不是潤雨細無聲般的感染,而是猶如山洪暴發式的宣泄。這種情感已經壓抑了太久太久,小說那種創作周期相對漫長的形式已無法表達他們“不平則鳴”的情感訴求。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篇幅短小、情感直接、語言朗朗上口詩歌才是最適合的形式。情感的激烈性決定了這些人只能選擇詩歌的形式進行創作。

三、對“打工詩歌”的正面評論

大部分國內學者對于“打工詩歌”是持肯定態度的。他們認為“打工詩歌”關注生活現場,關心底層人民生活疾苦,具有現實精神與人文精神。持這一觀點的代表人物有張未民、蔣述卓、柳冬嫵、張清華等。他們的評論多見于《文藝爭鳴》。

張未民在《關于“在生存中寫作”》一文中提出了“在生存中寫作”這一觀點。應該說,這一觀點的提出對于“打工詩歌”的理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在中國當代詩壇,詩人們普遍存在著“在寫作中生存”的問題,作品脫離現實,人文精神薄弱,詩人們所追求的,更多是詩歌創作技法上的創新,把寫詩當成了一種生存技能。這一狀態是不利于詩歌發展的。張未民在文中極力支持“打工詩歌”這種新的文學寫作。他認為“打工詩歌是一種完全不同于我們平時寫作的一種全新的文學表現形式,是一種十分新穎的文學載體”。[4]通過對“在生存中寫作”與“在寫作中生存”兩種創作狀態的比較,作者明確了“打工詩歌”的現實意義。他認為,“打工詩歌相對于其他詩歌類型來說,具有更好的現實意義,能夠體現現代社會人的真實生存狀態,洋溢著現實主義與人文主義氣息。而這些,恰恰是當代中國詩歌所欠缺的,打工詩歌的出現具有其重要的現實意義?!盵5]

著名打工詩歌評論家柳冬嫵在他的長文《從鄉村到城市的精神胎記——關于“打工詩歌”的白皮書》中,運用自身曾經身為打工者的優勢,以飽滿的情感和充實的文本為基礎,肯定了“打工詩人”的創作在“恢復了寫作與歷史語境之間的張力,恢復了文本與來歷性經驗的直接聯系” [6]上的重要意義。他在文中還提出“有一部分人在技術主義的胡同里越陷越深,變成了工匠。當人們談論詩歌的時候,關注的似乎不再是他的精神指向,而更多涉及到的是技巧習慣的話題。寫詩不再是一種精神創造,它變成了技術?!盵7]因此,他認為,“打工詩歌之所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在于它對于詩歌的寫作技術有多大的創新,而在于打工詩歌的內涵上,能夠真正代表底層人民的真實心理訴求,具有真正的民間因素?!盵8]

文學評論家趙金鐘在文章《詩歌回鄉;“底層寫作”的現實意義》中,對于打工詩歌在現代詩壇中的優勢地位做出了詳盡的闡釋。[9]在文中,趙金鐘根據胡風 “第二義詩人” [10]的說法,把打工詩人定義為“第一義詩人”,把打工詩歌定義為“第一義”寫作。這是在文學理論上對于“打工詩歌”的存在意義做出了界定。

筆者認為,打工詩人“在生存中寫作”,這是對現今詩壇職業詩人“在寫作中生存”狀態的突破,是值得我們肯定的。雖然打工詩歌在語言表達上還顯得比較淺顯與直白,但這也正是其自身的語言特色。我們應該對“打工詩歌”報以一種包容的態度,為“打工詩歌”的發展壯大營造一個相對寬松的外部環境,促進其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 周憲.從小敘事進入當代文學史[J].東南學術.2001,(01).

[2] 朱光潛.詩論[M].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64.

[3] 阿爾弗雷德?格羅塞.身份認同的困境[M].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4],[5]張未民.關于“在生存中寫作”[J].文藝爭鳴.2005,(03).

[6],[7],[8] 柳冬嫵.從鄉村到城市的精神胎記——關于“打工詩歌”的白皮書[J].文藝爭鳴.2005,(03).

[9] 趙金鐘.詩歌回鄉:底層寫作的現實意義[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01).

[10] 胡風.關于人與詩,關于第二義的詩人[M].胡風評論集.中.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

[11] 錢文亮. 道德歸罪與階級符咒:反思近年來的詩歌批評 [J].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7,(06).

[12] 張桃洲.詩歌的至高律令[Z].中國網絡文學聯盟. http:// www.ilf.cn/theo/100293_2.html.

作者簡介:

郝禹童(1987—),男,吉林省白城市人,工作單位:白城師范學院,職務:教師,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

猜你喜歡
身份認同詩歌
我和詩歌的關系(創作手記)
七月詩歌
詩歌的奇怪隊形(一)
小小詩歌匯
云想衣裳花想容
美國黑人女性戲劇的文化批評研究
布爾加科夫戲劇創作與身份認同
在性愛中找尋自我
一個詩人
馮小剛電影中的城市空間與身份認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