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古詩教學中的“三種興趣”

2014-10-21 19:44邱祿濤
素質教育 2014年3期
關鍵詞:汪倫李白桃花

邱祿濤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1~6年級學生背誦古今優秀詩文160篇(段),7~9年級學生背誦80篇(段),合計240篇(段)。為了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古詩,筆者經過十余年的實踐,摸索出一套“三趣曲”教學法,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古詩教學的課堂效率頗為有效。

一、課始“引趣”

古詩教學伊始,教師可采用猜謎語、講故事、提問題、設懸念等方法,精心引發學生興趣。 如教學李白的《贈汪倫》時,可先講述汪倫用計誠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倫是當時有名的歌手,隱居在安徽涇縣西南的桃花潭畔,對李白佩服得五體投地,日夜吟誦他的詩。有一回,汪倫聽說李白來了安徽,就修書一封。信中寫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崩畎自缰魝愂且环胶朗?,便欣然前訪。見面后,李白方知“受騙”:所謂桃花,只是桃花潭,并無“十里桃花”;所謂“萬家酒店”,只是店名,并無酒店萬家。但李白哈哈大笑:“臨桃花潭,飲萬家酒,會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兩人結為金蘭之好。臨別時,李白即興寫下七言絕句《贈汪倫》?!@個故事會大大激發學生學習《贈汪倫》一詩的興趣。又如教學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就可采用設懸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寫了一首七絕,在詩中直接將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這位大文豪是誰呢?這首詩叫什么呢?是怎么寫的呢?再如教學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可從“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這句千古佳唱著手,激疑設趣,從而引導學生欣然誦詩。

采取“引趣”之法,促使學生興趣倍增,情感激蕩,再引導他們學習全詩,教學效果往往會出人意料。

二、課中“持趣”

古詩距離現在畢竟時代久遠,兼以“文約而意豐”,課堂教學時間一長,多數初中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不由得會淡化,他們的大腦皮層會進入暫時抑制狀態。葉圣陶曾說過:“詩歌的講授,重在陶冶性情,擴展想象?!贝藭r,教師如果注意學生心理、態度和情感的變化,采取放錄像、賞圖片、配音樂、想畫面等手段,努力擴展學生的想象,維持學生的興趣,教學效果就會有意外的收獲。

如教學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當學生了解全詩大意后,筆者設計道:如果你是一位攝影師,根據《錢塘湖春行》的內容拍攝西湖風景你決定選擇哪些鏡頭?(如果指導細一點,可以再加一句:“比如哪些水,哪些景,什么樣的人,等等?!保┐龑W生各抒己見后,可播放一段配有音樂的西湖風景錄像供學生借鑒。再如教學常建的《題破山寺后禪院》,當學生弄清頷聯和頸聯的禪意后,他們學詩熱情有所回落,這時可設置配音樂這一環節,以延續學生的興趣。課文“持趣”的方法是很多的,教師只要能夠合理運用,就能使學生的學詩興趣保持下去,從而以飽滿的情緒投入新的學習。

三、課末“增趣”

“大抵童子之情,樂嬉游而憚拘檢?!背踔猩吘共皇浅赡耆?,抽象思維尚不成熟,重感性輕理性特點明顯。學習古詩,教師不妨抓住這一特點,運用類似于游戲性質的活動,在課堂教學行將結束之際,采取演小品(多用于寫人類的)、編故事(多用于敘事類的)、打擂臺(多用于哲理性的)、改原作(多用于抒情性的)、拼字詞(多用于繪景類的)等手段,再次掀起教學小高潮,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束學習,并求得向課外延伸的教學效果。

如教學孟郊的《游子吟》,在距離下課十來分鐘時,可征得學生同意,引導全體學生根據詩的內容恰當地布置場景,并邀請一位女生和一位男生,分別扮演母親與游子,像演小品一樣演《游子吟》。這樣一演,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加深了對該詩的理解,還讓學生的心靈受到一次洗禮。又如教學王維的《渭城曲》,就可引導學生做“考官”,采用兩種方法讓其他學生“考試”,一種是拼字法,一種是嵌字法,學生的激情一下子就高漲起來。再如教學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根據它抒情性較強的特點,可引導學生改編原詩,使之成為抒情性較強的記敘文。

課末“增趣”主要是為了使古詩的課堂教學趨于完美,并將有限的課堂古詩資源延伸到無限的課外學習活動中去,所以不宜輕視。

總之,我們語文教師只要能根據詩歌固有的特點、學生實際情況和自身教學能力等因素,合理運用教學形式和手段,一定會走出古詩教學的被動局面,使之充滿生機。

猜你喜歡
汪倫李白桃花
桃花瑣話
贈汪倫
紙上的李白(三)
紙上的李白(二)
紙上的李白(一)
清明,又見桃花紅
贈汪倫
倒下的那一刻
淚別汪倫
桃花紛飛,曾許你一眼萬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