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實驗培養學習學習生物興趣

2014-10-21 19:44陳運琴
素質教育 2014年3期
關鍵詞:小白鼠蚯蚓探究

陳運琴

生物學實驗課是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許多教師只是照本宣科,按照書本上的實驗步驟,要求學生一步步地模仿操作,或者由于實驗條件的限制,就放棄操作過程,把結論直接告訴學生。這樣的課堂抑制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和科學素養的發展。生物學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不拘泥于課本,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優化實驗教學過程,充分地把學生融入實驗的情境中去,引導學生積極觀察實驗現象,努力解決實驗問題,既有效利用了實驗的教育價值,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

一、巧妙設計活動,激發學生實驗的積極性

良好的教學環境能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促進學生智力活動的進行和個性的發展。在日常的教學環節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一些新穎獨特的活動,提出有思考性的問題,調動學生思維,吸引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探索活動中來,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探究“適于蚯蚓生存的環境”實驗中,有些學生討厭蚯蚓,或者對蚯蚓存在恐懼心理,不愿意做實驗。于是我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給蚯蚓建造一個溫馨的家”。同學們非常興奮,他們四人一組,通過在校園里觀察蚯蚓的生活環境,討論和設計“蚯蚓之家”應該具備哪些基本條件,利用可樂瓶、食品瓶、花盆等設計實驗方案,然后采集蚯蚓、土壤、樹葉等,建造一個蚯蚓的“家”。為了保持土壤透水、透氣,有的同學還在瓶子底部挖了一些小孔。有些同學對蚯蚓呵護備至,甚至把蚯蚓當作寵物來飼養了。兩個星期后同學們匯報和展示自己的實驗成果,大家共同評選出最佳“蚯蚓之家”。通過這次活動,同學們不僅掌握了適于蚯蚓生存的生態環境,而且觀察了蚯蚓的形態結構特征。實驗結束后,同學們主動把蚯蚓放回大自然,體現了關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的美好情感。

生物教學中常常會遇到一些抽象的知識,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學生提不起興趣,巧妙地設計一些活動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學習七年級上冊“能量與呼吸”這一節時,由于以前沒有涉及這方面的知識,能量的釋放和利用過程又比較抽象,很多同學表示不能理解。為了讓同學們體驗能量釋放與呼吸的關系,我插入了這樣一個游戲:在班長的帶領下,同學們隨著口號一起做迅速起蹲的動作,全體起立開始,1分鐘時間看誰做得多。大家累得氣喘吁吁,汗流浹背。我就此引導同學們:劇烈運動過后,你有什么體會?根據自己的體會,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們紛紛舉手,提出了以下問題:

“我想比較人在安靜狀態下和劇烈運動后的呼吸次數有什么差別?”

“我想探究人體消耗能量的多少與呼吸頻率有什么關系?”

“我想知道能量的釋放與呼吸是否密切相關?哪些事例可以證明?”

“我想探究在呼吸過程中氣體的成分發生了哪些變化?”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活動引入課題,使同學們在游戲中輕松地進行探究性學習,擺脫以往生硬灌輸的教學模式,化難為易,在快樂和歡笑聲中完成學習任務。

二、設計問題環節,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

實驗研究的程序和方法體現了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提出問題→做出假設→進行實驗→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等。絕大多數的中學生物實驗都體現了這個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教師應結合每個具體實驗,幫助學生由了解到理解,最后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把這種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程序內化為學生的思維習慣。學習科學探究的過程是枯燥的,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巧妙設計實驗問題,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深厚興趣中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以“光合作用產生氧”的實驗為例,教師首先創設這樣一個問題情境:

將一盆生長旺盛的綠色植物和一只小白鼠同放在一個密閉的玻璃罩內,在陽光的照射下,植物和小白鼠都能正常地生活著;在黑暗的條件下,小白鼠很快死亡。這是什么原因呢?

同學們根據以上的問題,作出如下假設:

綠色植物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能產生氧氣,供給小白鼠呼吸,小白鼠才得以正常生活,在黑暗的條件下,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玻璃罩中缺少氧氣,小白鼠很快窒息死亡。

怎樣用實驗來證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實驗原理,材料,裝置等,同學們設計實驗方案。大部分同學以金魚藻為實驗材料,用排水法收集金魚藻在陽光下產生的氣體,當快要熄滅的竹簽遇到這種氣體時,迅速地燃燒起來。同學們分析這種現象,因為氧氣具有能使快要熄滅的物質迅速燃燒的特性,從而得出結論:綠色植物在陽光下產生氧氣,驗證了最初的假設。

三、巧妙創設探究情境,充分培養學生自主思維能力

實驗探究特別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學過程中,通過一個個獨立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科學方法,為終身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作為學生實驗探究的導師,其任務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思維能力,促使他們自己去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在“探究蚯蚓對外界刺激的反應”這一教學環節中,有的老師通過播放視頻資料,或者按照課本上的實驗步驟,把現象直接告訴學生。學生沒有經過積極思考,被動接受知識,課堂死氣沉沉。針對這一現象,我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每組分發一條蚯蚓,鼓勵同學們說:“請大家自己設計一些小實驗,探究蚯蚓對外界刺激的反應,看誰最聰明,能夠得出別人不知道的結論?!蓖瑢W們一聽,立刻來了興致,他們把蚯蚓放在解剖盤中,按照自己的方式研究起來。一個同學對著蚯蚓拍手,叫喊,蚯蚓沒有任何反應??墒?,當他用鉛筆敲擊解剖盤的邊緣時,蚯蚓開始翻滾身體,表現出焦躁不安的情景。于是這個同學發言說:“蚯蚓沒有聽覺,但喜歡安靜的環境?!绷硪粋€同學用鉛筆、不同顏色的紙在蚯蚓的前面來回遠近、左右向不同的方向晃動,發現蚯蚓沒有任何反應;然后,他把蚯蚓放在一個黑暗的紙盒中,用聚光的小手電筒照射,發現蚯蚓做出明顯的躲避光線反射,從而得出結論:蚯蚓沒有視覺,但體表有感光細胞,可以感受光線的強弱。有的同學分別把蚯蚓放在硬紙板上和玻璃板上,比較它們在哪個平面上爬得更快。還有的學生更是別出心裁,用文具盒、硬紙板搭了一個45度的斜坡,把蚯蚓放在斜坡上,觀察蚯蚓向哪個方向爬等等。

在實驗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優化教學過程,體現了教師的智慧和水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更多地出現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學生的學習方式開始逐步多樣化,勤于動手、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積極思維成為學生學習的主旋律,學生學得更輕松,覺得生物課更有趣了。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課堂也真正充滿生機和活力。

猜你喜歡
小白鼠蚯蚓探究
一道探究題的解法及應用
十只快樂的小白鼠
十只快樂的小白鼠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
小白鼠觀察記
探究式學習在國外
“害羞”的小蚯蚓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及思考
挖蚯蚓
挖蚯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