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原因解析

2014-10-21 20:07賴麗華
數字化用戶 2014年20期
關鍵詞:教學設計

賴麗華

【摘 要】本文以小學教學設計為框架,對小學教師教學師進行系統分析,包括問卷調查,教案分析,從中分子出了小學教師教學設計存在的一些問題。結合我國課改的現狀,探究了問題發生的原因,給教師的合理教學提出了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原因

基礎教育課一直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但在我國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教師的教學往往都出現空洞乏味,課堂效率很低。在課堂中都是以教師為教學主體,學生扮演的都是“旁聽者”,而不是課堂的參與者,要想讓小學課堂更好的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就必須正確分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并探索問題發生的原因。

一、小學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不得當

在小學課堂教學中,老師只考慮怎樣教,而忽略了學生怎樣學。怎樣的教學內容才是適合學生的,是教師一直思考的問題。由于學生在年齡上和心理上的差異。小學教師需要的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僅僅靠老師的講解,學生是不能完全理解的。而教師往往把經歷都放在了課程的設計中,而忽略了學生的理解能力。這樣一來學生對所學的內容越來越混亂。教師在教學要教會學生怎樣去學。

2.知識傳授方式單一

一份好的教學資料應該涵蓋了很多信息,而小學的教材都是只停留在表面。而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只是對知識進行簡單規劃,教師的任務只是將課本上的內容傳授給學生。對課外的內容很少關注,這種做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學生進行全面發展。

3.缺少對教育內容的更新,導致課程理念有偏差

作為一個優秀的教師,要對學生的教學過程有一定的認識,這就要求教師對教育心理學有一定的了解,如小學生思維發展特點,現在有很多教師缺乏對這種知識的認識,他們對教學的理解,教學內容設計就是課前備課,教學設計就是對教師是很重要的,一些教師認為“小學數學就那么點知識,完全不用寫教案。太嚴格的教學設計會限制到教師的思維,并不能保證課堂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并沒有認識到教學設計和傳統備課的區別,對教學設計存在一些誤解。此外,還存在教學設計和教學理念相矛盾的情況。很多教師認識到了要對教學設計進行了改進,為學生的教學設計一個合理的目標。但是由于對教學設計的正確認識,就是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不能貫徹在教學中。

4.缺乏有力的分析,導致對教學目標把握不準確

教學設計前期分析教學內容分析、學者分析等,教學設計只有找到起點和方向,才能保證教學設計有的放矢,以及對學生的情感態度也缺乏認識,缺乏對學生差異性進行分析,教學目標不確定,影響教學策略選擇。

另外,還有一些教師對教學內容缺乏適應性處理,對教材的理解不夠。僅僅注重了對知識的傳授,忽略學生的學習過程。

二、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分析

造成教學設計出現問題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小學教師師資明顯不足,尤其是在農村教學中,一個教師在帶很多學生,同時還要進行跟班工作比較繁忙,很少有時間去進行教學設計,很多教師都是包班辦學,班級的好壞完全取決于一位教師的素質,這就需要教師自身有很高的素質。在高年級的教學中,學生的課業負擔比較繁重,另外對小學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使教師很難有時間進行學習。

2.對教學評價只流于形式

學校對教學的教案的管理只流于形式,目前對教案的管理沒有統一的標準,檢查人員不固定,主要要求數量,質量沒有統一的要求。不會給教師具體反饋。有教師反應學校的檢查是了解教師的工作態度,教案每年都要進行檢查,教師把舊的教案拿來這學期去,檢查是通不過的。教師應該把時間花的寫教案上,而不是超教案上。

3.教師過分依賴教案

每位教師都會提前備課,這是為了明確教學目的,把握課堂教學中重點。這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教學目標不僅體現在教案上在教學的實際設計中最常見的問題把自己寫的問題定下的目標置之度外,教師早備課是沒有充分把握教材,沒有把握教材的設計意圖,要根據教學目標進行課堂設計,很難將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聯系在一起,很少想為什么這樣做。教師通常講課是按照教參進行的,認為他們最權威。直接將教學目標應用在教學中。

4.教師的前途

作為教師,學生取得了什么成績,他們在競賽取得了什么成績,都是教師晉升的方式。在新課改的形式下,學校一直要求老師給學生減負,但是在實際中教師并沒有將減負落到實處。為了自己的晉升,教師不斷給學生增加學習內容。在這樣的形式下,使學生丟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生整天都圍繞著“考試”轉,長期這樣下去使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5.教育模式老化

剛剛進入校園的學生,對外界的感知只是依靠父母。自己毫無分辨能力,教師教他們什么,他們就學習什么,由于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學生學習只是為了應試,不得已而放棄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只是考什么,學什么。教師在課堂中不斷的講解,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背、記,動腦的機會就會相應的減少。這與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是相悖的,扼殺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力。

6.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小學教師主要是“以我為中心的思想”為了課堂的教學目標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通常采取灌輸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將學生變成了教學工具。完全不顧及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7.缺少學習知識,缺乏教學理念更新

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學習過程,并且讓學生參與其中。這就要求小學教師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學知識,要了解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不同知識的學習過程和特點。教師只有讓學生發揮主體作用,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結束語:

教學的設計過程是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首先要進行不定期的培訓,系統的設計培訓課程,培訓教師的課程設計能力和技能,其次教師在以身作則,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蔣靚. 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原因解析[J].小學時代,2013(6)

[2] 李坤. 農村小學教學素質低的原因與對策[J].教育管理,2005(4)

[3]楊新榮.新課程下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教學設計能力的現狀研究[D].西南大學,2006.

猜你喜歡
教學設計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新課程標準中關于“數的運算”的教學設計
基于電子白板的《電流和電源》教學設計
以實驗為基礎的高中化學教學設計
探究如何著眼未來優化初中數學教學設計
《電氣工程畢業設計》 課程的教學設計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案例教學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