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

2014-10-21 19:44王玲
素質教育 2014年3期
關鍵詞:審美能力美術教學小學

王玲

摘要: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有利于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當前小學美術教學關注的焦點,探索培養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策略具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審美能力

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美術教育不再僅僅指導學生畫畫,而是更加側重于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開拓和審美能力的培養,加上美術課程本身就具有美育的特征,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逐步將審美觀點對小學生進行滲透,從而幫助學生從小培養審美能力。筆者認為在小學美術教育中,應從以下方面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學會欣賞線條的形態美

一根線的輕重、強弱不同,產生的空間上的遠近之感也不同。西方繪畫中運用線的強弱、力度、粗細等變化表達形體關系和前后距離,體現出透視感;中國繪畫則以墨線的焦、濃、重、淡、清五種墨色來傳達視覺空間中的不同層次,達到虛實、強弱的對比效果,從而產生不同的藝術情趣。西方繪畫又以線的粗、直、松、緊、柔軟、光滑等表現出物體的堅硬厚重、柔軟輕薄等質感效果,如達?芬奇的素描作品《婦女手習作》就以柔軟、光滑流暢的線條表現出婦女肌膚的質感。而中國古代畫家曹仲達作品中的線條就表現出女子服裝貼肉的輕薄,有從水里淹濕而出之感,固有“曹衣出水”之稱。不同的線對人們的審美心理可引發不同的情感色彩。如直立的樹可感覺為直線,直線給人正直、明確、理性之感;彎曲的河流、起伏的山脈可視為曲線,曲線則給人以柔和、有活力、感性等印象;紊亂無序的線具有抽象性,使人感到一種活潑隨意的美;水平線使人聯想到平原、海洋,令人產生開闊、平靜、安詳之感;運動的線使人想到水浪、節奏,是一種簡單而美麗的線;豎線則給人正直、莊嚴、穩定之感,使人聯想到高大,產生向上、崇高、嚴肅之感;等等,這就是線條的韻律感。所以,線條就是畫家心靈深處的音符。

二、讓學生留心觀察,引發他們的審美興趣

美術是視覺藝術,在美術教育中教師要重視從視覺形象教學原理入手,針對兒童的年齡特點,引導孩子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世界,觀察大自然中的一切美好事物。首先教師可用直觀的教具、模型、范畫、多媒體技術等幫助學生觀察美、感知美、表現美,提高審美能力,面具教學中也可模仿學生平時較為經典的表情,讓學生觀察后說說這些是誰的表情,進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欲望,對面具的制作有了興趣,學生情緒一高漲,上課效果自然就好。

三、多組織學生開展作品評價活動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币虼?,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運用比較的方法讓學生通過比較美術作品,發現和感受美的存在,把美好的東西保留下來,進而培養學生審美的能力。教師在美術課堂上要多組織小組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多組織一些評畫、評作品活動。在學生完成作業或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教師要組織學生互評作品,搭建同學間、小組間的交流平臺,讓學生進行廣泛的交流。通過教師點評、學生點評、師生討論、生生討論、師生互教、生生互教,達到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效果。學生作品水平差不多,對比性針對性強。學生也較感興趣,學生通過比較、討論、領悟達到較深刻的理解。明白哪些地方、哪些方面好、成功,哪些地方、哪些方面存在問題,為什么,怎樣做效果會更好些。

四、鑒賞名家作品提升學生的審美境界

以往人們品評兒童繪畫常以再現性表現技能作為評價標準,對兒童獨特的創造能力方面考慮不足,導致某些反映兒童心理特征,具有獨創力和藝術品位的好作品被忽視。在人類原始時期的一些創造性作品中,基線通常被用來表現運動。澳大利亞的土著居民和北極地區的游牧民族繪畫中都利用基線來表現運動?;蛟S基線是早先人們由沿著一條直線運動的體驗總結出來的,在一些比較發達的文明中,基線的運用比比皆是。如古埃及的墳墓雕刻、古希臘的器皿裝飾以及赫梯人的陶器圖案,都是通過把涂畫排列在一條基線上完成對某一事件的敘述。同樣,兒童也會很自然地把要畫的物體一個挨一個地擺在一條直線上。如著名兒童畫《我的家庭》,作者在畫家庭成員時不斷重復著同一涂畫,這表明孩子不是在照搬一個可見的形體,而是經過多種因素的組合形成了他自己的概念。他有思想,對自己的感情有自我認識,他的形象感覺在發展,他也有自己的興趣和偏愛。因此,人體涂畫具有很強的個性,同時也可被看成是不同階段兒童內心發展的反映。再如,在欣賞兒童畫《美麗的花園》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欣賞作者將花朵整齊地排在同一基線上的獨特創作技巧,畫中采花的手很大,可見他所表現的并不是單獨的花或采花的人,而是將整個采花的動作表現出來了。大而簡單的、用圓形和直線表現的手在畫面中尤為突出,使人感受到兒童在作畫時內心的獨白:采花時主要依靠的是手,花卻并不重要。因此,當我們欣賞兒童的作品時,不能一味地將造型作為評價的標準,而要從兒童的角度,通過他們的涂畫表現方式,深入兒童的內心活動,感悟他們作品中獨特的“味道”。

五、多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人類社會、大自然是人生最美好的舞臺,絢麗豐富、多彩多姿,也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最豐厚的教科書。人文社會、村莊市井、山水曠野、花草樹木、奇石田疇、日月星辰、藍天白云、江河湖泊、飛禽走獸,有著驚人的美、無窮的美。帶領學生走進這個多彩的世界,讓學生盡情地欣賞美、發現美、寫美、頌美,是實施美術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進行審美教育的最好方式。學生身臨其境,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不論是自然景觀,還是社會活動,給學生帶來視覺沖擊的同時,必然產生心靈的震撼,萌生審美情愫,產生審美情感。

結語

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小學美術教師要從在課堂教學中注重知識傳授;善于引導,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開展評價,發現和感受美的存在;鑒賞名作,提升學生的審美境界;組織實踐,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五個方面,積極探索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而促進小學美術教學又好又快地發展。

參考文獻:

[1]羅起聯。論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大眾文藝,2011(18)

[2]杲萍英。小學語文學科與美術欣賞教學的整合。學周刊A版,2013(11)

猜你喜歡
審美能力美術教學小學
搞好幼兒美術教學,促進幼兒智力發展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在美術教學中運用音樂 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效果
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的作用與類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注重簡約化給數學課堂減負的探討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幼兒美術教學回歸生活探究
藝術體操教學中提高審美能力的途徑探索
新時期中學美術課教學方法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