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初中歷史學科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4-10-21 19:44朱世鳳鄧興榮
素質教育 2014年3期
關鍵詞:人格心理健康歷史

朱世鳳 鄧興榮

隨著當前倡導人的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的推行,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人際關系的錯綜復雜,人們的心理承受能力面臨嚴峻的考驗,特別在一些學生中出現了對自己的理想、前途、信仰、人生觀和價值觀思想認識上的困惑,個別學生甚至出現在道德上的失衡等現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因此作為當代中學歷史教師,對自己就應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充分利用歷史教材和課堂教學實踐中豐富的資源,有機滲透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學歷史科教學的責任。

新《歷史課程標準》中指出:“應使學生獲得基本的歷史知識和能力,培養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庇纱丝梢钥闯?,新課程標準把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放在重要的位置。塑造教師人格魅力,培養學生健康人格 “人格魅力”是一個尊嚴、價值、性格和道德品質中特別吸引人的一種力量。所以,我們應進一步挖掘、發展歷史教育的功能,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培養適應形勢發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接班人。再者,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歷史學科中的教學內容豐富深邃,在陶冶學生情操,開發學生心理潛能、健全學生人格,幫助學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精神,增強學生承受挫折、適應社會、生活和學習等生存環境能力,預防和矯正各種異常的心理和行為,消除心理和行為障礙等方面有著無比巨大的優勢:說服力強。感染力大,是其他學科無法相比的。歷史教材中那些豐富的倫理價值內容,眾多名人言行對促進學生健康心理品質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一)歷史教師的心理健康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前提。

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不僅僅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也應當是學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如今絕大部分歷史教師由于受到自身專業的熏陶,已練就了高尚的品德,完善的人格,有自己豐富的個性,鮮明的風格,愛崗敬業,默默奉獻。但由于歷史學科在中學階段長期以來是一門被忽視的副科,于是歷史教師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他們既要容忍社會上的一些偏見,又要承受激烈競爭帶來的各種壓力,長期以往,他們也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而教師的心理健康與否對學生心理品質的形成和發展有重大影響。只有教師心理健康,才能教育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所以在當今歷史性轉變時期,歷史教師要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保持健康的心理:要性格開朗,樂觀,有朝氣;要有毅力,有恒心,敢于面對挑戰,面對困難和挫折,做生活的強者;要有涵養,情緒穩定,不浮躁,不任性,善于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要能自覺防止和克服不良嗜好;等等。

(二)充分利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品質。愛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惫湃艘嘣疲骸爸卟蝗绾弥?,好知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對學生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因此,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現代教育技術日臻完備,歷史遺留下來的資料也越來越多。在教學中,應當廣泛利用這些設備和資源,讓歷史“重演”,使學生體驗到更多的感性認識,產生感情的共鳴,以至“觀史如身在其中”。 在講美蘇爭鋒和當代國際局勢變化時,為使歷史知識更貼近生活,融入學生生活,可以給學生播放《大國崛起》之《大道行思》,讓學生討論中國在當今世界局勢中面臨著哪些機遇和挑戰?從而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和主動性。

(三)建立和諧、民主、寬松的師生關系?,F代心理學認為,學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氣氛中,才能迸發出想象力、創造力的火花。新課程要求教師要轉變教學觀,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師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交流、溝通、啟發、補充的過程。教師與學生都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共創共生,形成“學習共同體”,地位是平等的,因而也是民主的。教師應丟掉“師道尊嚴”面具的束縛,擺正師生關系,變成與學生完全平等的朋友和知己,尊重、關心學生,在互對話與理解中接納對方。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不良的刺激,如師生關系緊張、教師對學生的諷刺挖苦、歧視差生等會影響學生的情緒,甚至極大地損害學生的心理健康,而寬松自由的教學環境能使學生心情舒腸,學習積極性高。

(四)尊重學生個性,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實施個性化教育。對調皮搗蛋、不重視歷史課學習的學生,不能以傷害他們的自尊和人格來懲罰其過失,也不能以管理需要而剝奪他們受教育的權利,而是要致意培養他們學習興趣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要倡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心理得到放松,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力和特長,為其主動適應未來社會打好基礎,使其不傷自尊,增強自信,彌補不足,走向成功。

(五)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張揚學生個性。教育家斯朗格說:“教育的核心是合格心靈的呼喚?!苯逃哪康牟粌H是接受或接納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人的自我意識、發展他們的潛能。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缺少對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以及個體差異的關注,使學生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受到壓抑?!白屆恳粋€學生都得到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快樂”是高中歷史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要構建健康的課堂心理氛圍,就必須正視學生中存在的智力差異、心理差異、人格差異;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各種方法的運用,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所有的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張揚學生個性。歷史教師在課堂中要給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平臺,鼓勵他們主動參與、交流合作、大膽質疑、探究發現,把自己獨特的看法、奇思異想,甚至是荒唐的問題都可以隨時呈現,讓學生思維活躍,處處閃耀火花,成為教學活動自覺的、積極的參與者,成為課堂上的真正主人,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監督者,是主導,是為學生服務的。

總之,中學生學習的特點決定了學科滲透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 作為中學歷史教師,應充分認識心理健康教育在培養高素質人才中的重要性, 充分發揮歷史學科在中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猜你喜歡
人格心理健康歷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
遠去的平凡背影,光輝的偉大人格
新歷史
論君子人格的養成
漫畫之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