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教聾生工藝美術課程改革初探

2014-10-21 19:44李玲
素質教育 2014年3期
關鍵詞:工藝美術特教聾生

李玲

摘要:聾生的工藝美術教學應該以聾生自身特點為基礎,充分發揮聾生的觀察力、動手能力以及排除干擾的優勢。文章對特教聾生的生理和心理進行分析,從他們的需求入手,探究工藝美術專業教學改革的動力,并提出改進、完善教學體系的方向,以促進聾生持續和全面發展。

關鍵詞:特教 聾生 工藝美術 教學改革

一、問題的提出

特教即特殊教育,簡單的說,就是為了滿足特殊群體的需要,而設計的教育。它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的要求和特殊學生的教育需要,來發展他們的潛能,使他們增長知識、獲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我國《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指出,要滿足殘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對于符合條件的殘疾考生要積極招收?!凹訌姎埣踩寺殬I培訓,提高就業創業能力?!盵1]但是,我國的特殊教育起步畢竟較晚,整體辦學時間也比較短,特殊教育整體水平仍然不高,發展還不平衡。殘疾學生群體在基礎教育階段就已經和健康群體拉開了較大的差異,到了高職教育階段,更應該給予良好的教育以彌補,保證這一群體的生存和發展。

特教聾生由于聽力的喪失或者減退的缺陷,導致他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變窄,從而造成立即的片面性,對待特教聾生的教學,應該有別于健聽生,充分尊重他們的人格、理解他們的思想、分析他們的心理,進行教學改革,促進有效教學的實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促進特教聾生學習、生活、人格的全面發展。

二、課程改革的動力

(一)聾生自身的特點和需求。

聾生自身的特點和需要是推動改革的內部驅動。特殊教育聾生因為自身特點、地區、受教育基礎等方面的不同,不像一般健全學生班級那樣處在相當的年齡階段,聾生一個班里的同學年齡差別較大,高職一般在17-26歲之間,他們獲取信息的通道狹窄,抽象和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薄弱,所學的專業也受限,工藝美術專業是接收聾生學習的主要專業之一。他們看待世界不同的角度、他們獨特的思維、他們不受外界聲音干擾的特點以及他們動手能力的深刻培養都可以在美術工藝作品的創作中充分體現。

(二)企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

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教學培養人的要求也相應提高,教學要與社會需求相適應,就要與時俱進、不斷改革,這也是改革的動力。原來的專業設置存在知識技能的片面性,學生形成的職業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技能缺少必要的延展性,對于職業能力的發展缺少延續性。因此,為了聾生具有繼續學習、創新發展得能力,因此,要推進課程改革,這也是必要的選擇。

(三)專業建設的需求。

工藝美術是物質生產和美的創造相結合的造型藝術,既有適用性又具有審美價值。工藝美術從古到今不斷演變發展,到今天已經是藝術與技術的科學結合,要適應社會新工藝、新材料的運用。在這個技能體系中,要根據新時期的要求培養想適應的技術與工藝人才,以適應社會所需職業能力的要求。

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的課程進行教學反思,不斷發現問題,進行經驗教訓的積累和總結,取得的成果與評價也是課程改革的推動力。

三、聾生工藝美術課程存在的問題

(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清。

培養目標是課程改革的主要出發點,針對聾生的職業教育來說,培養目標僅僅是維持生存,找到一份工作;還是可以促進聾生適應多崗位遷移的職業發展。如果只是前者,那培養能夠的學生沒有發展后勁,特別對于聾生來說,離開了學校,能否找到長久生存的崗位,或者就只能是首崗適應,沒有發展空間。所以課程改革在考慮就業目標的同時,在課程設置和結構上要按照培養目標來滿足聾生多元化的發展需求。

(二)學生總體基礎薄弱,適應性不強。

聾生雖然都考入了高職院校,但是由于地區、學校的差異,他們在入學考試時不可能設定太難得考試題目,因為考試的科目要有普適性,要照顧到不同區域不同基礎的不同學生,所以考入高職院校的學生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對于考試涉及的專業基礎課,普遍較好,但是對于有一定難度的特別是涉及設計領域的專業課程,學生差別較大。當然不排除有基礎相當好的學生,但是就總體來說,基礎較為薄弱,聾生的學習適應性不強。

(三)傳統教學存在缺陷,缺乏有效性。

1、教學內容上,沒有緊密聯系市場需求;教學內容與能力訓練結合有待加強。

2、教學方法上,哪一種,或者哪幾種,或者怎樣組合更能適合聾生接受,還有很多值得探究的地方。

3、教學評價,聾生美術教學評價要與學生實際水平相適應,根據聾生自身的特點和潛能進行,從而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達到更高層面的美術學習,這也體現了“最近發展區”的教學思想。實際中主要存在的不足有:評價的標準過于單一,沒有充分重視聾生能力差異;評價的主體天平失衡,沒有充分展現教學民主性;評價的方式不夠多元,沒有充分體現評價的積極意義,不利于聾生身心健康發展。

(四)師資力量有待加強。

作為特教職業院校的專業教師,既要有專業素養,又要具有對聾生的分析和管理能力,還要具有職業規劃的眼光和技能,以便幫助聾生在離開學校后可以持續的發展,特教的教師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誠心,這就對教師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現在整體的情況是缺乏真正意義上的雙師型的教師,為了更好的促進教學,這種針對性的師資力量需要加強。

四、課程改革原則和方向

(一)基于聾生特點,制定課程標準。

1、要充分考慮聾生生理以及心理上的特殊性。要以學習者為中心,對聾生入學前的情況進行摸底,充分了解來自于不同地區,不同的教育背景下的聾生在學習上的可接受性。

2、充分考慮用人單位的需要。要充分考慮職業教育的特點,在制定前深入實習點和用人單位進行需求調查,了解相關專業對于職業人員的能力要求。

(二)尊重學生差異,加強師生互動。

1、尊重聾生和健聽聲之間的差異。聾生和健聽生的顯在差異顯而易見,另外在心理預期、自尊心、耐受性、分辨能力與理解力等方面也有較大的差異。

2、尊重聾生與聾生之間的差異。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個體,即使都是聾生,也會因為自身或者生存環境等復雜的因素導致差異的存在,并且這種差異是比健聽生與健聽生之間的差異更大。

3、 教師要理解這種差異,分析這種差異,加強與聾生的交流溝通,打破聾生對于健全人的排斥感和信任的障礙性,和聾生交心,做他們學習和生活上真正的朋友,建立良好的互動氛圍,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三)實行多元化教學,多維度評價。

1、教學上,教、學、做融為一體。

教,要教聾生發展所需要的。專業知識、技能知識、人文知識缺一不可,專業知識是自立基礎,技能知識是自強之本,人文知識可厚德立身。

學,要學適合于自己發揮優勢的。工藝美術包含的門類較多,從作品的創意到手工體現都可以發揮聾生優勢,是特殊教育院?,F在招收聾生較多專業。

做,要做所教所學,學以致用。不只是把所教所學停留在理論層面、停留在紙上談兵層面,而是要實實在在的落實到具體的任務、項目中去實施,加強實習、實訓,這樣才能夠從職業發展的角度不斷拓展攀升。

2、評價上,自評、他評、師評結合運用。

聾生美術課堂評價要尊重聾生生理及心理特點,不能忽視因材施教、以人為本,要使不同聾障程度的學生都接受客觀、準確的評價,促使其身心健康發展。

自評,讓學生自己代言。讓學生在發自內心、真情實感的自評的過程中學會自我認知、自我判斷、自我反思,以實現主動建構、主動發展。

他評,互助、分享的過程。充分的運用聾生間的群體性觀念,讓他們互相評說,比如在小組協作環節中,是否發揮了做為小組成員的力量?是否有自己的見解?是否對集體任務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是否與小組成員之間齊心協力、團結互助?這不僅是對學習的評價,更是一種聾生之間的互助與分享。

師評,整體管理與把握。學習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學生是否完成了對課程所學知識信息的意義建構?是否有了令人愉快的情感體驗?學習過程中的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具有自主能動性的個體。師評要表達鼓勵,提出希望,引導聾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對學生學習的過程有一個多維的全局性把握。

(四)針對職業發展,制定專業教材。

1、直觀化。

尊重聾生生理特點,針對他們的聽力障礙和理解力缺乏,語言上運用簡單、容易理解的詞匯和句子;加大圖片量,多運用直觀、鮮明的圖片或事物照片來說明理論性的觀點。

2、任務化。

設置所學專業的典型任務,編排多種多樣的技能訓練,增加實訓內容,以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和職業發展需求。

3、生活化。

聾生的教材應當以貼近生活為依據,要運用他們喜歡的、感興趣的話題或實例作為引導。一些高深難的教材忽略了聾生實際情況,既難以掌握,又不貼近他們的生活,這樣的教材對于聾生的生活和發展沒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五、結束語

課程改革特別是聾生的課程改革是一項長期而繁重的工作,它也是與時俱進的,是需要不斷的發現問題,不斷更新,以解決新問題過程,這個過程也就促進了我們的教學不斷推進、提升。探索聾生課程改革,提升教學效果,促進每一位聾生修技立身,是每一位特教教師應時刻考慮的問題,責無旁貸。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教育部等部門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的通知. 國辦發〔2014〕1號.

猜你喜歡
工藝美術特教聾生
“南京特教師范招待所”飯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飯盆與一段獨特的特教歷史
做好特教學校班主任工作的幾點思考
聾生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程教育研究
培養低年級聾生看圖寫話能力的策略
同樣的陽光雨露——特教教師踐行者
在數學課堂中對聾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探究
中職工藝美術專業實踐教學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