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工業化與城鎮化協調融合發展研究

2014-10-21 11:36閆境華
商品與質量·消費視點 2014年11期
關鍵詞:工業化城鎮化

摘要:工業化帶動城鎮化,城鎮化促進工業化。兩者是相互促進,相互加強的過程。通過對安徽省2000—2012年城鎮化與工業化水平進行協調度分析,得出安徽省工業化與城鎮化并未形成協調融合發展,具體表現為城鎮化滯后于工業化。根據相關數據分析協調度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聯系安徽省實際提出了促進安徽省工業化與城鎮化協調融合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工業化;城鎮化;協調融合發展;協調度

一、引言

工業化與城鎮化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城鎮化與工業化是相互促進,相互加強的過程。工業化是城鎮化發展的基本動力,城鎮化為工業化提供發展平臺根據世界各國的歷史發展進程來看,工業化與城鎮化存在協調融合,過度城鎮化,滯后城鎮化三種關系。若出現過度城鎮化,則會造成大量城市人口未在非農業產業就業,從而造成貧富不均,兩極分化嚴重貧困人口增多等后果;若出現滯后城鎮化,那么在農村中就會存在大量閑置的勞動力,從而阻礙經濟的發展。顯然促進工業化與城鎮化協調融合發展是最有利的一種關系,所以研究工業化與城鎮化是否協調融合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二、安徽省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現狀分析

(一)安徽省城鎮化現狀分析

截至到2012年,全省共設地級及以上城市16個,基本實現了以省域中心城市為核心,區域中心城市為重點,中小城市為主體的城鎮體系。安徽省城鎮化的發展速度較快,到2012年城鎮化率超過了40%,表明城鎮化已進入了加速發展階段。雖然安徽省城鎮化率在逐年增長,但伴隨發展速度的不穩定性,但相對全國的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安徽省與全國城市化的平均水平相比,一開始大約相差8-9個百分點,近幾年差距有所縮減,已經縮減到6-7個百分點。

(二)安徽省工業化現狀分析

安徽省是中部欠發達的省份,由于國家對中部發展的政策支持不多等因素,使得安徽省工業總量不高。本文采用工業化率(第二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指標來反映安徽省工業化水平的評判指標。2000年的安徽省工業化率為30.49%,低于當年的全國工業化率平均水平40.85%.2000年到2012年安徽省工業化率一直處于增長的趨勢,且2012年工業化率達到46.63%。根據錢納里劃分的工業化發展階段,2000-2004年安徽省工業化水平處于工業化發展的初期階段,2005-2009年安徽省工業化水平處于工業化發展的中期階段;2010年到現在,安徽省工業化發展已經邁入了工業現代化階段。

三、安徽省工業化與城鎮化的協調度的測定

城市化水平一般用城鎮化率來表示。它反映了一個地區農村人口轉化為城市人口的趨勢和狀況。工業化水平的測定通常采用的是工業化率、人均 GDP等指標。本文將運用多指標分析法進行工業化與城鎮化的協調度分析,其中城鎮化指標可以選擇非農勞動力占勞力比重,城鎮人口比重,非農產品的貢獻率以及用水普及率。工業化指標可以選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資產貢獻率,工業固體廢棄物利用率,第二產業從業人員比重,工業化率。

由于原始數據在數量級別和量綱上存在較大的差異,為此必須將數據進行無量綱化,具體方法為

其中: 為第 j 年的第 i 項指標標準化后的數據,Xij表示第 j 年的第 i 項指標的原始數據,MINj(Xij) 表示第 j 年的 Xij最小值,MAXj(Xij) 為第 j 年 Xij的最大值。

綜合系數的計算:要計算城鎮化與工業化的綜合系數,首先需確定權重,選取權重的方法為變異系數法,具體操作則如下:

1.計算出標準化后各組數據的均值、標準差 δ 及標準差系數 δi。公式為

2.由上式標準差系數 δi計算出城鎮化權數 ε 和工業化權數 η,公式為:

3.計算城鎮化與工業化的綜合系數A , B

4.計算協調度及協調度系數

協調度則是衡量兩個變量之間協調發展狀況的尺度,協調度越大表示協調狀況越好,協調度越小表示協調狀況越差。為了防止在某些情況下協調度難以反映出兩個變量之間的實際情況,所以引入協調度系數。具體公式為:

其中: R為協調度,D 為協調度系數,α、β 為待定系數,由于城鎮化與工業化綜合系數相差不大,所以一般情況下 α、β 可各取 0. 5。運用正態分布函數模型和均勻分布函數模型可將協調度系數分為六個等級,協調度系數在0—0.3,0.3—0.4,0.4—0.5,0.5—0.6,0.6—0.7,0.7—1.0分別處于嚴重失調,中等失調,輕度失調,基本協調,中等協調,優質協調狀態。根據以上模型得到以下協調度表格。

四、安徽省協調度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安徽省協調度存在的問題

由表一可以看出,安徽省工業化和城鎮化綜合系數除了個別年份,整體上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安徽省工業化的綜合系數與全國的工業化平均水平差距逐漸拉大,到2012年工業化綜合系數較全國水平差0.4285。安徽省城鎮化的綜合系數與全國城鎮化的平均水平逐漸拉大,到2012年比全國城鎮化平均水平低0.5019。從上圖可以看出,2000—2012年安徽省城鎮化與工業化協調度系數在逐年提高,即安徽省工業化與城鎮化的協調程度在逐年改善,但是整體上仍處在不協調的狀態,安徽省目前仍處于城鎮化滯后于工業化的狀態。

(二)協調度存在問題的原因

產業結構層次較低,工業總體上處于產業的中低端發展水平。制造業,傳統行業比重偏大,高新技術產業相對薄弱,企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設備水平不高,且高污染行業較多,無法實現產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農業人口過多,未能較好實行農業現代化,勞動生產率較低,無法實現農業現代化對城鎮化的促進作用,使城鎮化發展相對滯后。

五、促進工業化與城鎮化協調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加大產業調整力度,發展綠色經濟

安徽省經濟的重要支柱是傳統產業,要想提高工業化水平,就必須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和升級,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大力發展加工制造業及第三產業。還應大力發展旅游業,促進旅游產品的開發。除此之外,安徽省的工業應當放棄原有的工業化模式,大力發展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的產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二)促進農民工市民化,提高城鎮化的進程

要想實現二者的協調發展,就必須加快城鎮化進程。安徽省是一個大量勞動力輸出的省份,應采取省內外推進農民工市民化來促進城鎮化。在安徽省內,政府應對有意于扎根城市的農民工,給予一定的獎勵來鼓勵土地流轉。對于那些有意承包土地的勞動力,政府可以加大資金投入,對他們進行技術方面的培訓,以此提高勞動生產率。在安徽省外,安徽省政府應與接收勞動力的省份協調,建立相應的對接機制,鼓勵勞動力的轉移。政府還應聯系東部沿海地區的其他省份,為安徽省的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

(三)加快信息化建設,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經濟增長的新興支柱產業。要想安徽省工業化水平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就需要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來實現工業化的跨越式發展。安徽省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現代中藥、納米技術、生物制藥等領域,生產具有市場潛力的高新技術產品。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設,政府為此應加大技術創新的投入,建立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貸款擔保及融資的體系,幫助企業解決人力資本不足,資金缺乏等問題。政府還應增強人力資源優勢,壯大科研人才隊伍,加大科學教育的力度,加大對高校及職業技術學校的科研投入,并且定期為企業培訓員工來提高員工素質。

參考文獻:

[1]趙君.推進安徽新型工業化進程分析與思考[J],華東經濟管理,2004,(2):18—19

[2]黃群慧.中國城市化與工業化的協調發展問題分析[J],學習與探索,2006,(2):213—214

[3]譚鑫,朱要龍.云南省城鎮化與工業化良性互動研究[J],文山學院學報,2013,(5):93—94

[4]雷軍,蘇風昌等.新型工業化與城鎮化的協調發展[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13,(5):112—114

[5]劉菊,趙偉峰.新型工業化—安徽工業強省的戰略選擇[J],現代商貿工業,2008(8):81—82

[6]任志安,趙靜靜.皖北地區“四化”協調發展的實證研究[J],區域經濟評論,2004(3):87—88

[7]汪浪,曹衛東.近10年我國城鎮化與工業化協調發展研究[J],科學決策,2014(2):22—24

作者簡介:

姓名:閆境華(1993—)女,漢族,遼寧朝陽人,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2012級本科生,經濟學專業

猜你喜歡
工業化城鎮化
新型城鎮化對農民收入的影響
中國工業化階段的測度與路徑轉型
2016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在發力
為實現祖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而奮斗的青年工人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