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項目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作用

2014-10-21 11:09王淼朱宏斌
電子世界 2014年12期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項目教學法計算機

王淼 朱宏斌

【摘要】本文通過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培養目標作為研究的基礎,對中職學校計算機當前的學習現狀以及傳統教學模式運用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相應的分析與探討,從而得出,對于中職學生的職業能力而言,項目教學法具有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學生

一、項目教學法的定義

項目教學法(The Protect-Based Learning)是指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其目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素質與能力。項目教學法是一種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教學模式,既注重教,更注重學。項目教學法主張先練后講,先學后教,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從嘗試入手,從練習開始,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積極性等,學生唱“主角”,而老師轉為“配角”,實現了教師角色的換位,有利于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項目教學法的發展歷程

項目教學法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其歷史可以劃分為五個階段:

1590-1765:歐洲建筑學校開始出現項目工作;

1765-1880:項目教學成為常規的教學方法并移植到美國(第一次浪潮);

1880-1915:在手工培訓和普通的公立學校開展項目教學;

1915-1965:美國重新定義項目教學法并移植回發源地一歐洲(第二次浪潮);

1965年以后:重新發掘項目教學的內涵,在國際上掀起第三次傳播的浪潮。

項目教學法萌芽于歐洲的勞動教育思想,最早的雛形是18世紀歐洲的工讀教育和19世紀美國的合作教育,經過發展到20世紀中后期逐漸趨于完善,并成為一種重要的理論思潮。項目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業社會、信息社會基礎上的現代教育的一種形式,它以大生產和社會性的統一為內容,以將受教育者社會化,以使受教育者適應現代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相統一的社會現實與發展為目的,即為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為直接目的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

三、目前我國中職院校計算機課程現狀

中等職業教育是職業技術教育的一部分,包括普通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中學教育及各種短期職業培訓等。它為社會輸出初、中級技術人員及技術工人,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處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因此中等職業教育在提高國民素質和民族新能力中起著重要作用。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科技進步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勞動力市場的變化,中等職業教育的現狀不能適應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的需要,也滿足不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職業教育需求。在教育教學領域,職業教育觀念和培養模式相對滯后,教學工作存在著片面強調學科體系和知識灌輸,與生產和生活實際聯系不緊密,對知識應用、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重視不夠,實踐和專業技能訓練比較薄弱等問題,難以使學生形成熟練的職業技能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

我國現階段中職計算機教學課程設置相對陳舊,課程的設置不能隨計算機的最新發展和企業的最新需求而進行及時的調整。與此同時,專業設置沒有特色。多數學校還是沿用了一些傳統的計算機網絡、計算機應用等專業。教學方法落后,計算機課程的特點是實踐性強,許多教師針對計算機學科特點,主要采用講授法、講授一演示法、講授一演示一練習法、練習指導法、任務驅動法等。但是在使用這些方法時,教師雖然基本能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但是卻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再加上中職學生大多數自控能力較差,上課不能集中精神聽課,老師“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更是增強了中職學生的對知識的“反感”,而通過傳統教學法教授的計算機課更是枯燥無味,學生聽完一堂課一無所獲,越不懂越沒興趣,最后導致厭學。

針對以上的調查研究,筆者認為總結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的現狀,改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種種不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其潛力,改革教學方法勢在必行。尤其是現在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更是亟待解決。

四、中職院校計算機課程中傳統教學法與項目教學法比較

傳統的教學方法主導下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要手段,主要采用:講授——演示——練習的模式,教學實施以理論知識為核心展開,以理論教學為中心,輔助實踐練習。傳統的教學法在于傳授知識與技能,以老師的“教”為中心,關注學生的認知目標的達成,忽略行為目標的提升,學生被動的學習,老師講授,學生學習,師生之間沒有溝通與反饋。導致教與所學斷層、目標與效果斷層、理論與實踐斷層。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很容易造成師生之間對立情緒的形成,從而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許多走上工作崗位的中職畢業學生有這樣的體會:已經掌握了Office系列軟件的基本使用方法,當解決實際問題時卻覺得無從下手。究其原因是綜合運用軟件的能力差,歸根結底是由于傳統教學方法的先天局限性造成。

項目教學法改掉教師“主導”,突出學生“主體”,讓項目引領學生全過程投入。項目教學法中項目是指以生產一件具體的、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產品為目的的任務,在計算機課程中項目被定義為針對某個教學內容而設計的能由學生獨立完成、可以收到良好學習效果的小任務。

中職學生學習計算機課程主要是在實踐操作中渡過的,如何實現培養學生能自主解決工作中遇到的許多理論知識中不常見問題的能力?顯然傳統教學法,無法勝任,“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毙睦韺W研究結果表明:當感受類型是“聽”時,記憶的保持率為20%;當感受類型是“看”時,保持率為30%;當感受類型是“聽+看”時,保持率為50%;當感受類型是“親身實踐”時,保持率為90%。項目教學法就是“親身實踐”感受類型,是一種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方法。

五、項目教學法在計算機課程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及價值

1.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我校長期以來計算機課程的教學都是老師在講臺演示操作過程,學生按照老師的步驟進行相應的操作。這種老師做一步,學生學一步的學習方法對于現在學習興趣不高的中職學生吸引力不大,很多學生課堂上都集中不了注意力,就更談不上了學習的主動性了。采取項目教學法后,以教師為中心(主體),以教室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以學生為中心(主體),以項目活動為中心,以實踐、探究為中心”。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和實踐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熱愛所學專業,敢于創新,樂于與人合作,勤于實踐等多方面綜合素質。使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不斷吸取養分,茁壯成長,形成螺旋式上升過程。

2.有利于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項目教學模式要求教師由一名傳授者變為開發者、設計者、學習者、促進者、組織者、評價者。教師角色的改變不僅是改變思想的過程,更是改進自身工作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為學生設計適當的教學目標,創設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其學習興趣,更要求教師作為學習過程的參與者,與學生一起尋求真理,在項目完成過程中與學生一同分享自己的想法,共同感受失敗的悲傷和成功的喜悅。在項目制作中要能放下教師的身份,以學習者的身份與學生平等交流。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綜合能力,讓自己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轉變,與學生共同成長。

3.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項目教學法要求學生腦、心、手、口共同參與學習活動,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可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共同參加討論解決問題,個人承擔不同的角色,要求學生根據學習目標,以團隊的形式進行合作學習,并對學習內容進行歸納、概括、展示,由此更能增強學生的內心體驗,極大地提高學生自我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逐漸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今后不斷地適應環境而繼續學習創造了條件,培養了學生實現終身學習的理念。

綜上所述項目教學法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解決學生身邊的一些現實問題來實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項目教學法學習的學生,他們的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教學也從以教師傳授知識、技能為主,轉變為以重視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發展為主,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現代計算機教育“以能力為本位”的價值取向,培養出來的人才更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魯道夫·普法伊費爾,傅小芳.項目教學的理論與實踐[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

[2]李克東.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楊文明.高職項目教學理論與行動研究[M].科學育出版社,2008.

[4]徐國慶.職業教育項目課程的幾個關鍵問題[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

[5]丁琦,楊龍.項目教學在計算機基礎實訓課程中的應用[J].煤炭技術,2010(3).

[6]肖勝陽.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開展項目教學法的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3(10).

猜你喜歡
中等職業學校項目教學法計算機
計算機操作系統
基于計算機自然語言處理的機器翻譯技術應用與簡介
信息系統審計中計算機審計的應用
中等職業學校實施“長短課”的必要性與實施建議
探析項目教學法在化工管路拆裝實訓中的應用
項目教學法在中職flash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培育學生職業精神的研究
中職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反思
項目教學法在園林工程招投標與預決算課程中應用
Fresnel衍射的計算機模擬演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