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音樂的發展

2014-10-21 14:22王春明
數字化用戶 2014年20期
關鍵詞:電子音樂交互新媒體

王春明

【摘 要】本文對于電子音樂的四個發展時期以及基本概況進行梳理。

【關鍵詞】電子音樂 交互 新媒體

電子音樂的初創階段是具體音樂,具體音樂的中心在法國巴黎,它的創立時間是1948年,代表人物為皮埃爾·舍弗爾、皮埃爾·亨利和呂克·弗拉利。代表作品有《地鐵練習曲》(皮埃爾·舍費弗爾)等。具體音樂創立對于電子音樂來講具有非凡的意義,是革命性的。為后來的電子音樂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基礎。首先,具體音樂創立了全新的音樂創作的理念,改變了音樂創作的方式。過去的創作模式是作曲家—指揮家—演奏家,寫作樂譜和演奏樂譜。具體音樂改變了這一切,它使用自然界存在的“實際”聲音來進行音樂創作,改變了過去創作過程中不能聽到音響實際效果的方式,直接面對音響本身來創作,擴大了音響的來源空間,擴大了音源的概念。其次,確立了以設備為中心的創作模式,以技術為先導,這也為以后的電子音樂創作創立了固定模式,采用了“人機”的創作模式。第三,獨特的音樂傳播概念,創立了獨特的音樂會的模式,就是“無人演奏”的音樂會,還有就是提出了音樂“空間”的概念。傳統音樂的創作,主要是樂譜的寫作,作曲家不會考慮“空間”的意義,具體的演奏場地與音樂表現沒有太大關系,沒有音樂“空間”的概念。而具體音樂的音樂演奏(回放),就是考慮演奏的空間,當然在技術方面也為此種“演奏”提供了保障手段。

電子音樂的第一次浪潮是“磁帶音樂”(Tape Music),從20世紀50年代以模擬磁帶錄音技術制作為中心開始,它有兩個創作中心,法國巴黎和德國科隆,并且波及歐美其他國家。如美國、加拿大等。代表人物有呂克·弗拉利,弗朗索互·拜勒,卡爾海因慈·斯托克豪森。代表作品有《青年之歌》(斯托克豪森)、《雜交》(呂克·弗拉利)?!稄秃项澮簟罚ò堇眨┑?。磁帶音樂明確了電子音樂制作的三個重要環節:音樂的產生、處理和傳輸。而且,法國和德國的流派在創制方面也有差別。在音樂主題內容表現方面,法國較為感性,在聲源獲得方面,法國派主要來源自然界的真實聲音。而德國派的聲音來源,主要是電子設備產生的。另外,德國派的創制群體多為作曲家的參與,所以具備了獨特的特點,如對音樂“空間”的概念,并且在音樂創作方面大量實踐。

電子音樂的第二次浪潮是電子聲學音樂,它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并影響至今。電子聲學音樂使電子音樂創制趨于更加成熟,它以電子聲學為理論和技術基礎,綜合使用多種技術手段來制作電子音樂,它突出的特點是新技術的運用,如電子合成器,計算機,數學技術,突破了具體音樂和磁帶音樂的創制形式。使用了當時最新的技術設備,如模擬調音臺、多軌模擬錄音機、電子振蕩器、電子合成器,效果器等。成立了專業的電子音樂機構,如INA-GRM、IMEB(國際電子音樂研究所)。代表人物有伊夫﹒馬萊克、貝爾納﹒帕爾梅奇雅尼等。代表作品有《為她的大合唱》(伊夫﹒馬萊克)、《創世紀》(帕爾梅奇雅尼)等。

以法國作曲家為主的電子聲學音樂創制,它們的聲音來源與以前有很大差別,他們采用特別的聲音錄制方法,來創制不同于以往的聲音,這種聲音在后期處理中,具有很強的可變性,充分地繼承了傳統音樂創作中的理念,把對聲音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使聲音更具表現力。其次,在聲音處理環節中,他們也強調個性化,如法國派使用自己研制的工具,如“GRM﹒TOOLS”,如Bandpass(帶通)、Comb(梳狀濾波)、Delays(延遲)、Doppler(多普勒)、Freeze(凍結)、PitchAccum(音高積聚)、Reason(共振)、Shuffing(攪拌)等處理手法。再次,在電子音樂演出方式方面。他們也極創新性、構建全方位、多聲道的演出空間,形成了純電子音樂、混合式電子音樂的多媒體式電子音樂的三種表現方式。

計算機音樂時期。計算機音樂在技術平臺方面,最大的特點是數字化,前期的模擬技術整體上向數字化轉化,它主要利用計算機算法程序為主,來創制電子音樂,而體現出了“軟件化”的方式,也是一場技術的革命。計算機強大地處理能力,使創制手法更加多元化,穩定性也大大增強。計算機音樂是“計算機”化的音樂,在電子音樂三個創作環節中,即產生、處理和傳輸方面,都體現出“計算機”化的。計算機的自動化處理方式,是“計算機”化的重要體現,在這方面,創制者的身份界定為“編程者”,而計算機成為“產生聲音”的主體。而且,計算機的音樂由于強大而發展迅速的硬件的支持,使計算機音樂的發展更趨開放化,自動化智能管理水平越來越高。在計算機化電子音樂高速發展的今天,其表現方式也得以更加成熟。繼承和發展為三種模式:純粹的計算機音樂、混合式的計算機音樂和新媒體化的交互式為主的計算機音樂。而且第三種模式,甚至有人把它稱為電子音樂發展的嶄新階段,從交互媒體藝術的角度來看,它體現為“跨界姓”、“融合性”和“網格化”,是很有道理的,從此也看出它較強的影響力。新媒體交互式電子音樂,最大的特點是“實時性”和“交互性”。所謂實時性,是相對“聲音的產生”這個環節而言的,它的聲音的產生是在現場的得到的,而不是在工作室中預制的(當然,創制中也有預制的成分,但不是主流的做法)。所謂“交互性”它采用的方式并不是預制的現場演奏,而是將現場演奏(如果有的話)的聲音,傳輸進計算機,通過MaxMSP的處理,與現場演奏的樂器(或者裝置發動的聲音)交織在一起,現場觀眾聽到這兩種聲音的“混合”,它們存在的方式就是交互。

參考文獻:

[1]陳強斌:“感·動新視覺電子音樂會”,《大美術》,2007年。

[2]張小夫:“電子音樂的概念界定”,《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

[3]吳粵北:“論計算機音樂與計算機作曲”,《計算機世界報》,1996年。

[4]陶辛:“計算機音樂思維研宄”,《音樂藝術》,2001年第四期。

猜你喜歡
電子音樂交互新媒體
第 18 屆北京國際電子音樂節
基于圖形用戶界面的多點觸控交互技術綜述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虛擬現實技術概論
關于信息化教育模式的大學教育變革的探討
電子樂的過往今昔
匯四方之氣 奏音樂強音
電子音樂應當否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