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虎斑魚苗水泥池標粗試驗

2014-10-27 21:09鐘鴻干等
河北漁業 2014年10期
關鍵詞:石斑魚益生菌

鐘鴻干等

摘 要:目前龍虎斑的苗種培育和標粗技術還不夠成熟,嚴重制約了養殖業的發展。作者于2011年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城鎮鎮海石斑魚養殖基地進行了水泥池魚苗標粗試驗,取得了成活率82.6%的良好效果。

關鍵詞:石斑魚;魚苗標粗;益生菌

龍虎斑又稱珍珠龍膽、珍珠斑,是龍膽石斑(Epinephelus Lanceolatus)(♂)與老虎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雜交出的新品種。龍虎斑頭似老虎斑,尾似龍膽石斑,具有老虎斑抗病力強和龍膽石斑生長快的特點,表現出明顯的雜交優勢。龍虎斑不僅是深受消費者青睞的食用魚,還可以作為觀賞魚,市場前景十分廣闊。但是目前龍虎斑的苗種培育和標粗技術還不夠成熟,嚴重制約了養殖業的發展,導致價格極其昂貴,苗種培育尤其是苗種標粗技術的提高就顯得尤其重要。作者于2011年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城鎮鎮海石斑魚養殖基地進行了水泥池魚苗標粗試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材料與方法

1.1 苗種來源與規格

標粗試驗的龍虎斑魚苗采購于鶯歌海室外高位池塘,池塘面積約0.33 hm2,魚苗為受精卵孵化開口放塘后第二十三天,規格為全長2.5~2.8 cm,共6萬尾。

1.2 場地與設施

1.3 魚苗投放

魚苗運至養殖車間后,將魚苗袋放入事先放好水的水泥池中,待魚苗袋與水池間的水溫相差1~2 ℃時即可放入池中進行藥浴,用氟苯尼考3 mg/L連續藥浴3 d。分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養殖,試驗組在養殖過程中添加益生菌(芽孢桿菌),而對照組不添加,其它條件均一致。魚苗投放密度2 400尾/m2。

1.4 日常管理

1.4.1 水質管理 在龍虎斑魚苗標粗的整個過程中都要保持良好的水質環境,水溫一般控制在29.0~31.5 ℃,pH 7.5~8.5,溶解氧大于6.0 mg/L,采取24 h流水培養方式,水體日交換量為300%~1 000%,根據魚苗大小、密度等,逐步增加流水量。每天采取虹吸法清理池底糞便等污物3~5次。試驗組添加益生菌懸液,施放于養殖水體中,使水體細菌終濃度為 108 cfu/mL。

1.4.2 餌料投喂 魚苗放到水泥池后1~2 d內投喂活豐年蟲,然后投喂蝦漿配合活豐年蟲1~2 d,待魚苗逐漸適應水泥池的環境后,開始馴食人工配合餌料,先少量投喂人工配合餌料,后補充部分蝦漿及活豐年蟲,然后逐漸增大人工配合餌料的比例,3~5 d后可完全投喂人工配合餌料。經人工馴化后的魚苗,投喂人工配合餌料,具體根據魚苗口徑大小、天氣、水溫變化、魚苗攝食情況調整投喂量。日投喂量按照體重6%~10%,每日投喂3~5次,每次投喂7~8成飽。盡量避免強燈光、強聲的刺激。密切觀察魚體排出糞便的粗細、顏色、密度等,并使用活菌進行魚苗腸胃調理。每天測量水質理化因子的變化,觀察魚體活力、攝食情況等并做好記錄。

1.4.3 分篩培養 龍虎斑習性兇猛,苗期有自相殘殺的習性,特別是5 cm前相互殘殺的現象更嚴重,除了增加投喂次數來緩解意外,更重要的是及早進行分篩培育:2.5~5 cm時1~2 d分篩一次,5~8 cm時2~4 d分篩一次,8~11 cm時4~7 d分篩一次。分篩次數應根據魚苗生長情況、大小差異程度、殘殺魚苗數量等做到及時選定不同尺寸的篩子進行分篩,操作細致,以免魚體機械損傷。日常操作工具要嚴格消毒、專池專用。

1.5 病害防治

由于龍虎斑魚苗是在高水溫條件下標粗的,糞便和殘餌容易污染水質,因此很容易發生疾病,發病最多的就是弧菌病,可引起魚苗爛身和腸炎。在整個標粗過程中都應仔細觀察,加強監測,以預防為主,主要措施有:選擇健康無病菌的魚種養殖,控制合理的放養密度,在餌料中添加免疫增強劑。

2 試驗結果

2.1 魚苗情況

龍虎斑魚苗標粗試驗從2011年5月30日開始投苗至2011年7月04日,經過35 d的標粗養殖,苗種從2.5~2.8 cm,生長至9~11 cm,日均增長0.2 cm,平均體重從0.28 g增至13.20 g,日均增長0.37 g,成活率為82.6%,魚苗死亡率比對照組(未添加益生菌)減小41.3%?;厩闆r見表1。

表1 龍虎斑魚苗標粗試驗基本情況

3 討論

3.1 石斑魚水泥池標粗的優劣分析

3.1.1 可控制度增大 苗種入池前洗池、清池,養殖水入池前過濾,從源頭開始去毒、去菌,預防加控制,養殖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往往起到決定性作用。

3.1.2 機械化養殖,利于統一管理 苗種藥浴入池后,每天換水、排污均是機械化操作,大大減少了人力的投入,節省時間,同時也大大減弱了對魚體的傷害,可大規模培育。

3.1.3 降低養殖風險與損失 室內水泥池受外界天氣影響小,能減少臺風暴雨等惡劣天氣變化帶來的破壞性影響。

不足之處則是加大了機械化成本的投入。

3.2 魚苗標粗的技術要點與分析討論

3.2.1 放苗 運苗袋水溫與池水水溫相差1~2 ℃時放入池中進行藥浴,用氟苯尼考3 mg/L連續藥浴3 d。魚苗投放密度以2 000~3 000尾/m2為宜。

3.2.2 水化因子 水溫一般控制在29.0~31.5 ℃,pH維持在7.5~8.5,溶解氧大于6.0 mg/L。投放益生菌菌懸液使水體細菌終濃度為 108cfu/mL,幫助凈化水質。

3.2.3 換水 采取24 h流水培養方式,水體日交換量為300%~1 000%,根據魚苗大小、密度等,逐步增加流水量。

3.2.4 排污 每天采取虹吸法清理池底糞便等污物3~5次。

3.2.5 放養密度 根據魚苗規格適當調整,密度不易過大,一般全長 4~5 cm 魚苗最大放養密度不超過600尾/m2,6~8 cm 不超過450 尾/m2,8~10 cm 魚苗放養不超過400尾/m2,10~12 cm不超過300 尾/m2,12~15 cm不超過250 尾/m2,15~20 cm不超過200 尾/m2。

3.2.6 分篩 石斑魚苗相互殘食現象嚴重,最好1~2 d分篩一次,使魚苗規格相近。

3.2.7 投餌 餌料一定要給足,防止殘食,最好使用人工配合餌料,既可大大降低人工費用,又對水質的控制有較好的穩定作用。餌料中添加免疫增強劑,幫助魚體提高自身免疫能力。

3.3 益生菌的應用

益生菌篩選于南美白對蝦養殖池塘底泥,樣品接種于芽孢桿菌富集培養基進行培養,按照李永芹[1]關于芽孢桿菌的篩選鑒定及其凈水效果研究經分離、純化與培養,將菌株培養液制成菌懸液,每日換水后施放于養殖水體中,使水體細菌終濃度為 108cfu/mL。試驗過程中效果較明顯,試驗組(添加益生菌)氨氮和亞硝酸鹽的含量呈現下降趨勢,含量日益減少,氨氮的最大去除率高達63.2%,去除效果顯著(P<0.05),亞硝酸鹽的最大去除率高達64.7%,去除效果顯著(P<0.05)。魚體腸道內芽孢桿菌和弧菌總數的變化也十分明顯,與對照組(未添加益生菌)相比,試驗組魚苗腸道內芽孢桿菌的數量明顯增加,而弧菌的數量明顯下降,見表2。

3.4 免疫增強劑的使用

腸炎病多發時節,投餌時加拌穿心蓮,每10 kg魚用干葉0.2 kg煎汁拌入餌料,連續用7 d;爛鰓病多發時節,每10 kg魚用大蒜、大黃各0.1 kg加食鹽0.05 kg制成藥餌喂魚,連用5 d,另外,配合使用五倍子,按4 g/m3的劑量,用五倍子磨碎后煎煮15 min,冷卻后兌水全池潑灑;高溫期定期在餌料中添加多種維生素和多糖,對于提高魚體免疫力效果很好。

參考文獻:

[1]

李永芹,許樂樂,陳克衛. 1 株芽孢桿菌的篩選鑒定及其凈水效果研究[J].水生態學雜志,2013,34(1): 96-99

摘 要:目前龍虎斑的苗種培育和標粗技術還不夠成熟,嚴重制約了養殖業的發展。作者于2011年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城鎮鎮海石斑魚養殖基地進行了水泥池魚苗標粗試驗,取得了成活率82.6%的良好效果。

關鍵詞:石斑魚;魚苗標粗;益生菌

龍虎斑又稱珍珠龍膽、珍珠斑,是龍膽石斑(Epinephelus Lanceolatus)(♂)與老虎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雜交出的新品種。龍虎斑頭似老虎斑,尾似龍膽石斑,具有老虎斑抗病力強和龍膽石斑生長快的特點,表現出明顯的雜交優勢。龍虎斑不僅是深受消費者青睞的食用魚,還可以作為觀賞魚,市場前景十分廣闊。但是目前龍虎斑的苗種培育和標粗技術還不夠成熟,嚴重制約了養殖業的發展,導致價格極其昂貴,苗種培育尤其是苗種標粗技術的提高就顯得尤其重要。作者于2011年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城鎮鎮海石斑魚養殖基地進行了水泥池魚苗標粗試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材料與方法

1.1 苗種來源與規格

標粗試驗的龍虎斑魚苗采購于鶯歌海室外高位池塘,池塘面積約0.33 hm2,魚苗為受精卵孵化開口放塘后第二十三天,規格為全長2.5~2.8 cm,共6萬尾。

1.2 場地與設施

1.3 魚苗投放

魚苗運至養殖車間后,將魚苗袋放入事先放好水的水泥池中,待魚苗袋與水池間的水溫相差1~2 ℃時即可放入池中進行藥浴,用氟苯尼考3 mg/L連續藥浴3 d。分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養殖,試驗組在養殖過程中添加益生菌(芽孢桿菌),而對照組不添加,其它條件均一致。魚苗投放密度2 400尾/m2。

1.4 日常管理

1.4.1 水質管理 在龍虎斑魚苗標粗的整個過程中都要保持良好的水質環境,水溫一般控制在29.0~31.5 ℃,pH 7.5~8.5,溶解氧大于6.0 mg/L,采取24 h流水培養方式,水體日交換量為300%~1 000%,根據魚苗大小、密度等,逐步增加流水量。每天采取虹吸法清理池底糞便等污物3~5次。試驗組添加益生菌懸液,施放于養殖水體中,使水體細菌終濃度為 108 cfu/mL。

1.4.2 餌料投喂 魚苗放到水泥池后1~2 d內投喂活豐年蟲,然后投喂蝦漿配合活豐年蟲1~2 d,待魚苗逐漸適應水泥池的環境后,開始馴食人工配合餌料,先少量投喂人工配合餌料,后補充部分蝦漿及活豐年蟲,然后逐漸增大人工配合餌料的比例,3~5 d后可完全投喂人工配合餌料。經人工馴化后的魚苗,投喂人工配合餌料,具體根據魚苗口徑大小、天氣、水溫變化、魚苗攝食情況調整投喂量。日投喂量按照體重6%~10%,每日投喂3~5次,每次投喂7~8成飽。盡量避免強燈光、強聲的刺激。密切觀察魚體排出糞便的粗細、顏色、密度等,并使用活菌進行魚苗腸胃調理。每天測量水質理化因子的變化,觀察魚體活力、攝食情況等并做好記錄。

1.4.3 分篩培養 龍虎斑習性兇猛,苗期有自相殘殺的習性,特別是5 cm前相互殘殺的現象更嚴重,除了增加投喂次數來緩解意外,更重要的是及早進行分篩培育:2.5~5 cm時1~2 d分篩一次,5~8 cm時2~4 d分篩一次,8~11 cm時4~7 d分篩一次。分篩次數應根據魚苗生長情況、大小差異程度、殘殺魚苗數量等做到及時選定不同尺寸的篩子進行分篩,操作細致,以免魚體機械損傷。日常操作工具要嚴格消毒、專池專用。

1.5 病害防治

由于龍虎斑魚苗是在高水溫條件下標粗的,糞便和殘餌容易污染水質,因此很容易發生疾病,發病最多的就是弧菌病,可引起魚苗爛身和腸炎。在整個標粗過程中都應仔細觀察,加強監測,以預防為主,主要措施有:選擇健康無病菌的魚種養殖,控制合理的放養密度,在餌料中添加免疫增強劑。

2 試驗結果

2.1 魚苗情況

龍虎斑魚苗標粗試驗從2011年5月30日開始投苗至2011年7月04日,經過35 d的標粗養殖,苗種從2.5~2.8 cm,生長至9~11 cm,日均增長0.2 cm,平均體重從0.28 g增至13.20 g,日均增長0.37 g,成活率為82.6%,魚苗死亡率比對照組(未添加益生菌)減小41.3%?;厩闆r見表1。

表1 龍虎斑魚苗標粗試驗基本情況

3 討論

3.1 石斑魚水泥池標粗的優劣分析

3.1.1 可控制度增大 苗種入池前洗池、清池,養殖水入池前過濾,從源頭開始去毒、去菌,預防加控制,養殖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往往起到決定性作用。

3.1.2 機械化養殖,利于統一管理 苗種藥浴入池后,每天換水、排污均是機械化操作,大大減少了人力的投入,節省時間,同時也大大減弱了對魚體的傷害,可大規模培育。

3.1.3 降低養殖風險與損失 室內水泥池受外界天氣影響小,能減少臺風暴雨等惡劣天氣變化帶來的破壞性影響。

不足之處則是加大了機械化成本的投入。

3.2 魚苗標粗的技術要點與分析討論

3.2.1 放苗 運苗袋水溫與池水水溫相差1~2 ℃時放入池中進行藥浴,用氟苯尼考3 mg/L連續藥浴3 d。魚苗投放密度以2 000~3 000尾/m2為宜。

3.2.2 水化因子 水溫一般控制在29.0~31.5 ℃,pH維持在7.5~8.5,溶解氧大于6.0 mg/L。投放益生菌菌懸液使水體細菌終濃度為 108cfu/mL,幫助凈化水質。

3.2.3 換水 采取24 h流水培養方式,水體日交換量為300%~1 000%,根據魚苗大小、密度等,逐步增加流水量。

3.2.4 排污 每天采取虹吸法清理池底糞便等污物3~5次。

3.2.5 放養密度 根據魚苗規格適當調整,密度不易過大,一般全長 4~5 cm 魚苗最大放養密度不超過600尾/m2,6~8 cm 不超過450 尾/m2,8~10 cm 魚苗放養不超過400尾/m2,10~12 cm不超過300 尾/m2,12~15 cm不超過250 尾/m2,15~20 cm不超過200 尾/m2。

3.2.6 分篩 石斑魚苗相互殘食現象嚴重,最好1~2 d分篩一次,使魚苗規格相近。

3.2.7 投餌 餌料一定要給足,防止殘食,最好使用人工配合餌料,既可大大降低人工費用,又對水質的控制有較好的穩定作用。餌料中添加免疫增強劑,幫助魚體提高自身免疫能力。

3.3 益生菌的應用

益生菌篩選于南美白對蝦養殖池塘底泥,樣品接種于芽孢桿菌富集培養基進行培養,按照李永芹[1]關于芽孢桿菌的篩選鑒定及其凈水效果研究經分離、純化與培養,將菌株培養液制成菌懸液,每日換水后施放于養殖水體中,使水體細菌終濃度為 108cfu/mL。試驗過程中效果較明顯,試驗組(添加益生菌)氨氮和亞硝酸鹽的含量呈現下降趨勢,含量日益減少,氨氮的最大去除率高達63.2%,去除效果顯著(P<0.05),亞硝酸鹽的最大去除率高達64.7%,去除效果顯著(P<0.05)。魚體腸道內芽孢桿菌和弧菌總數的變化也十分明顯,與對照組(未添加益生菌)相比,試驗組魚苗腸道內芽孢桿菌的數量明顯增加,而弧菌的數量明顯下降,見表2。

3.4 免疫增強劑的使用

腸炎病多發時節,投餌時加拌穿心蓮,每10 kg魚用干葉0.2 kg煎汁拌入餌料,連續用7 d;爛鰓病多發時節,每10 kg魚用大蒜、大黃各0.1 kg加食鹽0.05 kg制成藥餌喂魚,連用5 d,另外,配合使用五倍子,按4 g/m3的劑量,用五倍子磨碎后煎煮15 min,冷卻后兌水全池潑灑;高溫期定期在餌料中添加多種維生素和多糖,對于提高魚體免疫力效果很好。

參考文獻:

[1]

李永芹,許樂樂,陳克衛. 1 株芽孢桿菌的篩選鑒定及其凈水效果研究[J].水生態學雜志,2013,34(1): 96-99

摘 要:目前龍虎斑的苗種培育和標粗技術還不夠成熟,嚴重制約了養殖業的發展。作者于2011年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城鎮鎮海石斑魚養殖基地進行了水泥池魚苗標粗試驗,取得了成活率82.6%的良好效果。

關鍵詞:石斑魚;魚苗標粗;益生菌

龍虎斑又稱珍珠龍膽、珍珠斑,是龍膽石斑(Epinephelus Lanceolatus)(♂)與老虎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雜交出的新品種。龍虎斑頭似老虎斑,尾似龍膽石斑,具有老虎斑抗病力強和龍膽石斑生長快的特點,表現出明顯的雜交優勢。龍虎斑不僅是深受消費者青睞的食用魚,還可以作為觀賞魚,市場前景十分廣闊。但是目前龍虎斑的苗種培育和標粗技術還不夠成熟,嚴重制約了養殖業的發展,導致價格極其昂貴,苗種培育尤其是苗種標粗技術的提高就顯得尤其重要。作者于2011年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城鎮鎮海石斑魚養殖基地進行了水泥池魚苗標粗試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材料與方法

1.1 苗種來源與規格

標粗試驗的龍虎斑魚苗采購于鶯歌海室外高位池塘,池塘面積約0.33 hm2,魚苗為受精卵孵化開口放塘后第二十三天,規格為全長2.5~2.8 cm,共6萬尾。

1.2 場地與設施

1.3 魚苗投放

魚苗運至養殖車間后,將魚苗袋放入事先放好水的水泥池中,待魚苗袋與水池間的水溫相差1~2 ℃時即可放入池中進行藥浴,用氟苯尼考3 mg/L連續藥浴3 d。分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養殖,試驗組在養殖過程中添加益生菌(芽孢桿菌),而對照組不添加,其它條件均一致。魚苗投放密度2 400尾/m2。

1.4 日常管理

1.4.1 水質管理 在龍虎斑魚苗標粗的整個過程中都要保持良好的水質環境,水溫一般控制在29.0~31.5 ℃,pH 7.5~8.5,溶解氧大于6.0 mg/L,采取24 h流水培養方式,水體日交換量為300%~1 000%,根據魚苗大小、密度等,逐步增加流水量。每天采取虹吸法清理池底糞便等污物3~5次。試驗組添加益生菌懸液,施放于養殖水體中,使水體細菌終濃度為 108 cfu/mL。

1.4.2 餌料投喂 魚苗放到水泥池后1~2 d內投喂活豐年蟲,然后投喂蝦漿配合活豐年蟲1~2 d,待魚苗逐漸適應水泥池的環境后,開始馴食人工配合餌料,先少量投喂人工配合餌料,后補充部分蝦漿及活豐年蟲,然后逐漸增大人工配合餌料的比例,3~5 d后可完全投喂人工配合餌料。經人工馴化后的魚苗,投喂人工配合餌料,具體根據魚苗口徑大小、天氣、水溫變化、魚苗攝食情況調整投喂量。日投喂量按照體重6%~10%,每日投喂3~5次,每次投喂7~8成飽。盡量避免強燈光、強聲的刺激。密切觀察魚體排出糞便的粗細、顏色、密度等,并使用活菌進行魚苗腸胃調理。每天測量水質理化因子的變化,觀察魚體活力、攝食情況等并做好記錄。

1.4.3 分篩培養 龍虎斑習性兇猛,苗期有自相殘殺的習性,特別是5 cm前相互殘殺的現象更嚴重,除了增加投喂次數來緩解意外,更重要的是及早進行分篩培育:2.5~5 cm時1~2 d分篩一次,5~8 cm時2~4 d分篩一次,8~11 cm時4~7 d分篩一次。分篩次數應根據魚苗生長情況、大小差異程度、殘殺魚苗數量等做到及時選定不同尺寸的篩子進行分篩,操作細致,以免魚體機械損傷。日常操作工具要嚴格消毒、專池專用。

1.5 病害防治

由于龍虎斑魚苗是在高水溫條件下標粗的,糞便和殘餌容易污染水質,因此很容易發生疾病,發病最多的就是弧菌病,可引起魚苗爛身和腸炎。在整個標粗過程中都應仔細觀察,加強監測,以預防為主,主要措施有:選擇健康無病菌的魚種養殖,控制合理的放養密度,在餌料中添加免疫增強劑。

2 試驗結果

2.1 魚苗情況

龍虎斑魚苗標粗試驗從2011年5月30日開始投苗至2011年7月04日,經過35 d的標粗養殖,苗種從2.5~2.8 cm,生長至9~11 cm,日均增長0.2 cm,平均體重從0.28 g增至13.20 g,日均增長0.37 g,成活率為82.6%,魚苗死亡率比對照組(未添加益生菌)減小41.3%?;厩闆r見表1。

表1 龍虎斑魚苗標粗試驗基本情況

3 討論

3.1 石斑魚水泥池標粗的優劣分析

3.1.1 可控制度增大 苗種入池前洗池、清池,養殖水入池前過濾,從源頭開始去毒、去菌,預防加控制,養殖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往往起到決定性作用。

3.1.2 機械化養殖,利于統一管理 苗種藥浴入池后,每天換水、排污均是機械化操作,大大減少了人力的投入,節省時間,同時也大大減弱了對魚體的傷害,可大規模培育。

3.1.3 降低養殖風險與損失 室內水泥池受外界天氣影響小,能減少臺風暴雨等惡劣天氣變化帶來的破壞性影響。

不足之處則是加大了機械化成本的投入。

3.2 魚苗標粗的技術要點與分析討論

3.2.1 放苗 運苗袋水溫與池水水溫相差1~2 ℃時放入池中進行藥浴,用氟苯尼考3 mg/L連續藥浴3 d。魚苗投放密度以2 000~3 000尾/m2為宜。

3.2.2 水化因子 水溫一般控制在29.0~31.5 ℃,pH維持在7.5~8.5,溶解氧大于6.0 mg/L。投放益生菌菌懸液使水體細菌終濃度為 108cfu/mL,幫助凈化水質。

3.2.3 換水 采取24 h流水培養方式,水體日交換量為300%~1 000%,根據魚苗大小、密度等,逐步增加流水量。

3.2.4 排污 每天采取虹吸法清理池底糞便等污物3~5次。

3.2.5 放養密度 根據魚苗規格適當調整,密度不易過大,一般全長 4~5 cm 魚苗最大放養密度不超過600尾/m2,6~8 cm 不超過450 尾/m2,8~10 cm 魚苗放養不超過400尾/m2,10~12 cm不超過300 尾/m2,12~15 cm不超過250 尾/m2,15~20 cm不超過200 尾/m2。

3.2.6 分篩 石斑魚苗相互殘食現象嚴重,最好1~2 d分篩一次,使魚苗規格相近。

3.2.7 投餌 餌料一定要給足,防止殘食,最好使用人工配合餌料,既可大大降低人工費用,又對水質的控制有較好的穩定作用。餌料中添加免疫增強劑,幫助魚體提高自身免疫能力。

3.3 益生菌的應用

益生菌篩選于南美白對蝦養殖池塘底泥,樣品接種于芽孢桿菌富集培養基進行培養,按照李永芹[1]關于芽孢桿菌的篩選鑒定及其凈水效果研究經分離、純化與培養,將菌株培養液制成菌懸液,每日換水后施放于養殖水體中,使水體細菌終濃度為 108cfu/mL。試驗過程中效果較明顯,試驗組(添加益生菌)氨氮和亞硝酸鹽的含量呈現下降趨勢,含量日益減少,氨氮的最大去除率高達63.2%,去除效果顯著(P<0.05),亞硝酸鹽的最大去除率高達64.7%,去除效果顯著(P<0.05)。魚體腸道內芽孢桿菌和弧菌總數的變化也十分明顯,與對照組(未添加益生菌)相比,試驗組魚苗腸道內芽孢桿菌的數量明顯增加,而弧菌的數量明顯下降,見表2。

3.4 免疫增強劑的使用

腸炎病多發時節,投餌時加拌穿心蓮,每10 kg魚用干葉0.2 kg煎汁拌入餌料,連續用7 d;爛鰓病多發時節,每10 kg魚用大蒜、大黃各0.1 kg加食鹽0.05 kg制成藥餌喂魚,連用5 d,另外,配合使用五倍子,按4 g/m3的劑量,用五倍子磨碎后煎煮15 min,冷卻后兌水全池潑灑;高溫期定期在餌料中添加多種維生素和多糖,對于提高魚體免疫力效果很好。

參考文獻:

[1]

李永芹,許樂樂,陳克衛. 1 株芽孢桿菌的篩選鑒定及其凈水效果研究[J].水生態學雜志,2013,34(1): 96-99

猜你喜歡
石斑魚益生菌
飯后補充益生菌效果更佳
益生菌真相
如何選擇適合你的益生菌?
益生菌的是與非
鮮美的深海魚類(一)
益生菌真的是“萬能藥”嗎?
喝益生菌飲料不如喝酸奶
海鰻找幫手
垂釣石斑魚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