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產業格局下的技術創新模式及變化

2014-10-29 18:58董奎勇
紡織導報 2014年10期
關鍵詞:產品開發紡織工業技術創新

董奎勇

摘要:當前,產業格局和制造業格局正進入新時代,同時大數據技術正以開放、平等、參與的方式重構產業模式和人的行為方式。在此背景下,技術驅動與需求驅動是相輔相成而非厚此薄彼的新產品開發動因,基于此新產業格局下的技術創新模式及其變化趨勢更應受到關注。紡織企業需要借鑒、采用新的技術創新模式,密切關注創新模式的新變化,找到適應自身的最佳創新路徑。

關鍵詞:技術創新;產業格局;紡織工業;產品開發

中圖分類號:F273.1 文獻標志碼:A

New Model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Related Changes under New Business Pattern

Abstract: Currently, both the business pattern and the patter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ve entered into a new era, and meanwhile, big data technology is restructuring business model and peoples behavior in an open, equal and public-participated way. Under such background, technology-driven and demanddriven have become an impetus that complements each other rather than favors one more than the other for developing new products, and new model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related changes under new business pattern deserve more attention. It is necessary for textile enterprises to learn and adopt new model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keep close attention to the changes of these new models and find the best and adaptable path of innovation.

Key word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usiness pattern; product development; textile industry

技術創新是提高紡織產業社會生產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支撐,在產業轉型升級和化解行業發展困難的工作全局中處于核心位置??v觀世界,科技發展呈現多點突破、交叉匯聚的態勢,大數據科學成為新的科研范式,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成為科技創新的焦點,世界各國更加重視利用科技創新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產業科技、國家科技和學院科技三足鼎立、協同發展,科技創新資源配置呈現出全球化競爭與加速流動的趨勢。同時,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推動下,世界商業和制造業也正發生著革命性的變化,涌現出新的發展潮流。

1 技術創新面臨的新形勢

1.1 知業社會到來

回看人類的產業發展歷程,農業社會在地表層面上開發了自然的物理世界;工業社會進而從地下到太空對物理世界進行了深度開發;“知業革命”就是利用自然礦藏之外的信息與智力“礦藏”,進行第三次“人工世界”的大開發,進而回頭更加深度地開發第一和第二的物理與心理世界,實現 3 個世界的和諧生存與可持續發展。農業社會的特征是地表資源的大開發,工業社會的特征是地下資源礦藏的大開發,而知業社會的特征是信息和智力的大開發,以重視和利用礦藏的方式,重視和利用數據。

1.2 商業3.0時代到來

大工業代表了商業1.0時代,PC主導的信息革命是商業2.0時代,移動互聯網席卷下,人們將進入商業3.0時代,移動互聯網將重構傳統產業,必將帶來一場深刻的商業變革。簡言之,工業化是1.0時代,工業化+信息化是2.0時代,工業化+信息化+移動化是3.0時代。商業3.0時代將會呈現如下鮮明的趨勢:線上線下融為一體,產業鏈上所有的要素都將重新組合;用戶主權將真正釋放,產品概念將再次定義;移動互聯網重構一切,3 年公司可能超越30年公司;金融、零售、本地生活服務等將率先發生革命性變革。

1.3 工業4.0時代即將開啟

工業1.0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實現機械生產代替手工勞動,工業2.0形成了生產線生產的階段,開創產品批量生產的新模式,工業3.0的標志是電子工程和信息技術充實到工業過程之中,實現了生產的最優化。工業4.0將通過網絡技術來決定生產制造過程,實現實時自動化管理。隨著新一代移動通信、WIFI、數據采集(RFID、一維和二維條碼)、GPS/GIS、智能手機/智能終端等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交匯,制造業正在進入智慧互聯新時代。

1.4 “再工業化”推動全球制造業格局重組

目前,發達國家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術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方面占據顯著優勢。發達國家“再工業化”主要是對制造業產業鏈的重構,重點是對高附加值環節的再造。隨著推動新工業革命先導技術的產業化進入快速發展期,高成本國家通過更靈活、更經濟的新制造裝備生產更具個性化、更高附加值的產品,未來在制造領域的實力對比將重新向發達國家傾斜。而發展中國家在制造業產出方面追趕發達國家的速度將較此前顯著放慢。這會影響到全球產業的地域布局,進而導致全球產業格局出現大重組。1.5 大數據時代正在來臨

大數據是繼云計算、物聯網之后IT產業又一次顛覆性的技術變革。根據IDC監測,全球數據量大約每兩年翻一番,意味著人類在最近兩年產生的數據量相當于之前產生的全部數據量。大數據最核心的價值就是在于對于海量數據進行存儲和分析,找到背后的規律。大量化(Volume)、多樣化(Variety)、快速化(Velocity)、價值密度低(Value)是“大數據”的顯著特征。大數據為商業3.0時代帶來新的特征:商業體系互聯網化;新商業要素從“資本、勞動力”擴展到數據;新商業模式以數據分享與驅動手段,實現柔性化制造、個性化營銷和社會化物流,從B2C到C2B、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客制化;產業格局從“大企業+小企業”發展到“小前端、大平臺、富生態”;經濟形態從“大規模、標準化、低成本”發展到“大范圍、個性化、高價值”。

1.6 大互聯(Web3.0)時代到來

Web1.0是門戶時代,Web2.0是搜索/社交時代。Web3.0典型特點是多對多交互,不僅包括人與人,還包括人機交互以及多個終端的交互。由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開端,在真正的物聯網時代將盛行。一開始僅僅是大互聯時代的初期,真正的3.0時代一定是基于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的智能生活時代,實現了“每個個體、時刻聯網、各取所需、實時互動”的狀態,也是一個“以人為本”的互聯網思維指引下的新商業文明時代。

2 技術創新模式的轉變

紡織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也是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同時也是時尚產業的重要推動力量和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載體,為很多工業部門提供重要材料支撐。但紡織工業發展面對的挑戰也是不可回避且亟需破解的,這也亟需改變對技術創新的認識,并進行創新模式的轉變。

2.1 擁抱互聯網思維

人類社會每次經歷的大飛躍,最關鍵的并不是物質催化,甚至不是技術催化,而本質是思維工具的迭代?;ヂ摼W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對用戶、對產品、對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

至今,已有研究者較為系統地提出九大互聯網思維:用戶思維、簡約思維、極致思維、迭代思維、流量思維、社會化思維、大數據思維、平臺思維、跨界思維,以專業的視角全方位剖析移動互聯網給傳統產業帶來的變革,涉及戰略規劃、商業模式設計、品牌建設、產品研發、營銷推廣、組織轉型、文化變革等企業經營價值鏈條的各個方面。

用戶思維是對市場、消費者的理解,法則有三:得粉絲者得天下;兜售參與感;用戶體驗至上。簡約思維是對產品規劃、設計的理解,法則有二:專注,少即是多;簡約即是美。極致思維是對產品/服務、用戶體驗的理解,法則有二:打造用戶尖叫的產品;服務即是營銷。迭代思維是對創新流程的理解,法則有二:小處著眼,微創新;精益創業,迅速迭代。流量思維是對經營模式的理解,法則有二:免費是為了更好地收費;堅持到質變的“臨界點”。社會化思維是對關系鏈、傳播鏈的理解,法則有二:利用社會化媒體,口碑營銷;利用社會化網絡,眾包協作。大數據思維是對企業資產、競爭力的理解,法則有二:數據資產成為關鍵競爭力;用戶不是一類人,而是每個人。平臺思維是對商業模式、組織形態的理解,法則有三:打造多方共贏的生態圈;善用現有平臺;把企業打造成員工的平臺??缃缢季S是對產業邊界、產業鏈的理解,法則有二:攜“用戶”以令諸侯;用互聯網思維,顛覆式創新。

新的時代背景下,企業技術創新模式向互聯網思維轉變得越早,受益也將越多,不具備互聯網思維的企業將在新一波浪潮中失去競爭優勢。

2.2 做好創新戰略的頂層設計

從本質上講,科學、技術和工程三者是不同類型的創造性活動,有著不同的發展規律,體現著不同的價值,需要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支持政策??茖W以探索發現為核心,主要是發現、探索研究事物運動的客觀規律??茖W發現,特別是純科學的原始性創新突破,也就是純基礎研究。技術以發明革新為核心,著重解決“做什么、怎么做”的問題,也就是應用研究。工程著重解決“做出了什么”的問題,也就是開發試驗。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將科學、技術與工程的區別和聯系,比作為水、魚和魚市場之間的關系。

科學活動成果的主要形式是科學概念、科學定律、科學理論,是論文、著作,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公有的知識”,評價以學術水平為主要價值導向,注重國際同行評價;技術活動成果的主要形式是專利、圖紙、配方、訣竅等,在一定時間內是“私有的知識”,評價更多地參考專利數量和質量;工程活動成果的主要形式是物質產品、物質設施,一般來說是“屬于”某個特定的“主體”的,評價更多地參考工程實體的質量和水平,技術和工程都注重應用部門、用戶和市場評價。

企業在創新過程中,應增進認知、分類管理、統籌推進,確定科學、技術與工程在創新活動中的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大力發展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積極促進技術、工程與經濟社會緊密結合,發揮技術創新在支撐當前經濟轉型和持續發展中的核心作用。

企業應做好創新戰略的頂層設計,需要解決 3 個突出問題:一是在理念上理清科學、技術、工程的概念與作用;二是企業作為創新的主體,但也只能根據自身的技術儲備、人力物力資源進行己所能及的創新活動;三是在科技項目方面,應解決創新鏈各環節相互脫節、各自為戰、無序發展的問題。

2.3 尋求需求導向與技術驅動的平衡

企業在開發產品的時以需求為導向,還是以技術為驅動,多年來業內對此話題爭論不已。需求導向策略就是跟著市場走,從產品體系、結構、布局、品種、數量、品質、價格、服務等方面滿足不同層次、維度的需求,例如吸濕排汗的服裝可以滿足運動員等特定人群的需求。技術驅動策略就是跟著技術走,能創造新的消費領域和消費市場,甚至推動產業革新及消費趨勢變革。例如,海爾推出的洗土豆的洗衣機就是這樣的案例。

可見,二者同樣重要,只不過在消費品制造業,多數企業的口號均是以客戶為中心,滿足客戶需求。因此,需求導向成為形式上的主流。然而,對于一些有實力的大企業來說可以創造需求,其實際效果應該甚至超出需求導向的作用??梢赃@樣說,優秀的公司滿足需求,偉大的公司創造需求,從優秀到偉大的過程就是需求導向加技術驅動協調發展、靈活變化的過程,并不是非黑即白、非彼即此的事情。

同時也要看到,先進技術只有培育出有效市場需求之后,才能成為真正實用的技術。最適宜的技術,不一定是最先進的技術,但一定是市場最需要的技術。技術可以創造需求,但并不能盲目發展技術,特別是可能被市場束之高閣的技術,而是注重技術創新定位的重要性,即與市場需求的契合與平衡。

2.4 引入“四位一體”的創新模式

紡織技術創新,應因地制宜地采用“源創新”、“流創新”、“集成創新”和“原始創新”,為當前和未來提供多方面的技術保障。

“源創新”挖掘新型市場,運用技術為消費者創造新的需求、引導新的消費方式、創造新的市場。例如,現有技術可以將老年人的脈搏、呼吸頻次等生理指標的測量技術附著在服裝上,并通過手機通訊,將老人或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理信號實時顯示給家屬,可在超限時自動報警。源創新就是技術驅動型的創新,是利用需求為消費者創造新技術。

“流創新”需持續保持。流創新在原有生產體系中挖潛改造,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穩定質量、創造產品的差異化來迎合細分市場的需求的措施。此類技術創新會連續性地增加價值,但不可能產生經濟效益飛躍和升級,其帶來的優勢都不能持久,要維持競爭優勢,需要持續進行“流創新”。

“集成創新”促產業速升級。集成創新運用已有技術特別是外專業的技術,通過對市場信息的了解分析,針對某一特定的市場需求,進行產品功能創新、性能組合互補,創造出新的商品和市場需求。從超出紡織行業的范圍找出成熟技術,并與紡織原有技術相結合,將是在短期內實現創新的有效方法,也是快速推動紡織經濟升級的有效手段。

“原始創新”要大力支持。原始創新是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學發現、技術發明、原理性主導技術等創新成果。其往往是在基礎理論和高技術方面有獨到的發現或發明,具有科學創新層面上的意義。中國紡織產業在原創性研究方面與國際差距尚大,建設紡織強國需要大量的原始創新來支撐,而原創性研究的開展離不開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

2.5 完善企業內部創新體系

信息技術為企業競爭戰略提供了必要條件:移動互聯網帶來人的高度協同;物聯網也會帶來物的高度協同;銀行業供應鏈金融服務方興未艾?;ヂ摼W將人聯網、物聯網、金聯網三網合一,進入信息化普惠工業企業、制造業的時代。

在新產業格局下,企業應完善內部技術創新體系,包括:信息資源收集、跟蹤研究;技術人才引進與培養;科技創新獎勵機制;知識產權保護;科研項目申報與執行;企業技術資質申請與管理等。在完備的體系保障下,進而打造企業強大的設計力、技術力和管理力。

3 下一步的技術創新方向

技術創新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戰略核心之一。目前,全行業已形成共識:科技強國是紡織強國建設的首要戰略目標,科技貢獻是產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紡織行業轉型升級的成效與質量取決于把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速度與程度,以智能技術提升勞動生產力、突破纖維資源瓶頸、節能減排和提高資源循環利用水平、強化基礎研究、技術向生產環節之外的消費環節延伸,是科技創新過程中必須考慮的均衡性、包容性問題。

3.1 提升勞動生產率是首要問題

勞動生產率提升是紡織工業從傳統產業向現代先進制造業轉型的首要目標,智能技術的應用是重要標志。新型紡紗、織造、印染、針織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越來越以高效、自動化、智能化裝備的應用作為標志。在線監控、數字化設計、RFID射頻識別等信息化技術在化纖、棉紡、印染、服裝和家紡等行業的廣泛應用,將大大推動紡織工業勞動生產力的提升。

3.2 突破纖維資源瓶頸是根本任務

保障纖維原料供給是產業安全有序發展的根本。纖維材料產業已確立重點推進差別化纖維、高技術纖維、生物質纖維技術及其產業化,即一方面解決量大面廣的纖維資源,另一方面是高技術纖維的開發與產業化。如提升化學纖維差別化率的在線添加技術、連續聚合技術、納米改性技術、原液著色技術等關鍵共性技術,新溶劑法纖維素纖維、PTT、PLA、PHA等生物質合成纖維等關鍵技術突破,仿棉纖維的研發等。碳纖維、芳綸、聚苯硫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酰亞胺、連續玄武巖等纖維基礎創新能力的進一步提升,這些代表紡織工業技術水平的標志性產品,產業化進程有待加快。

3.3 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是存續保障

節能減排和資源循環利用水平提高是紡織工業贏得社會和政策認同、獲取可持續發展空間的重要保障。節能降耗減排技術在全行業獲得廣泛推廣應用具有戰略意義,包括無PVA環保漿料、膜技術處理廢舊聚酯瓶片清洗廢水回用技術、粘膠行業廢水廢氣的治理和回收技術、印染行業高效短流程前處理、少水及無水印染加工技術、廢水深度處理及回用、廢水分質分流及處理回用技術、太陽能板集熱系統、空壓機熱能回收技術等。

3.4 基礎研究軟硬兼顧是必要手段

支撐產業發展的紡織基礎研究需要軟硬兼顧。以產業需求、消費需求和技術變革為牽引,及時融入新技術的元素,才能有效支撐行業的轉型升級和矛盾的化解。特別是軟技術,如標準的完善、技術導向與市場需求相結合的流行趨勢研究、供應鏈管理技術、物流技術等。

3.5 創造需求、引導需求是更高目標

紡織行業亟需引發新的、更高層次消費需求的紡織技術。以數字化和綠色化為主線,紡織服裝產業與IT產業、時尚產業的交叉融合,注定要在引領新的生活方式、營銷方式方面做出表率。如人體工學技術(三維測量和試穿技術)、設計和裁剪技術、體現健康和功能性理念的智能可穿戴技術等。

參考文獻

[1] 白春禮.當今世界科技呈現新的發展態勢和特征[J].中國科技產業,2013(7):12.

[2] 王飛躍.“數據礦藏”對于“知業革命”的意義[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06-19.

[3] 萬建民.商業3.0時代[J].中國企業家,2014(13):3.

[4] 張茉楠.全球制造業變局 中國如何突圍[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14-08-11.

[5] 趙大偉.互聯網思維“獨孤九劍”[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

[6] 白春禮.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靠什么支撐?[N].光明日報,2014-

05-15.

[7] 施楣梧.技術創新是產業升級首要推動力[J].紡織服裝周刊,

2013(24):8.

猜你喜歡
產品開發紡織工業技術創新
“紡織之光”2018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
高支高密織物的品種及其生產技術
成都市體育旅游資源的SWOT分析與產品開發
成都市體育旅游資源的SWOT分析與產品開發
論述中小型房地產企業項目開發成本控制問題
技術創新路徑下的產業結構調整機制研究
研學旅行產品開發研究
37個紡織機械類項目入選中紡聯2015項目計劃
綠色環保型紡織纖維的開發與應用
月度報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