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歲幼兒家庭祖輩教養現狀調查及思考——以汪清縣第三幼兒園為例

2014-11-03 15:16閆洪波
延邊教育學院學報 2014年4期
關鍵詞:隔代祖輩教養

閆洪波

(汪清縣第三幼兒園,吉林 汪清 133200)

近年來我國幼兒祖輩教養現象越來越普遍,其原因一方面受中國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祖輩家長普遍把隔代撫養當成家族傳宗接代的責任;另一方面父母由于就業、求學、經商等原因外出無暇照顧、教育子女,于是祖輩就順理成章地承擔起教育孫輩的責任。

目前專家學者對祖輩教養的利弊、家庭教育在祖輩教養狀況下應采取的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較多,而很少涉及到幼兒園、家庭、社會相關機構幾方面積極配合提升祖輩教育的層面上。本文通過調查負責教養孩子的“祖輩家長基本情況” 、“教育觀念”和“具體做法”,以便了解祖輩家長的教育現狀,并提出提高祖輩教養能力的相關建議。

一、相關概念界定

在《現代漢語詞典》里,祖輩是指祖宗、祖先,在本文中則指父母的上一輩,即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教養是指教育培養。祖輩教養是相對親子教養而言的,其又稱隔代教育,嚴格意義上是指由祖輩直接擔當起對孫輩教育、撫養的責任,在本文中則是指家庭中的教養人以祖輩為主,由他們來主要或全部完成教育、撫育孫輩的任務。

二、調查結果及分析

以吉林省汪清縣第三幼兒園3-6歲兒童家庭中負責教養的祖輩家長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156份,收回有效問卷137份,回收率87.8%。

(一)祖輩教養者的特點

1.雙方老人參與教養孩子的情況(詳見表)

調查表明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的成家立業,孫輩不在局限于祖父母來教養,外祖父母也參與其中,比例高達40.9%,雖然不及祖父母的人數但已接近,這說明現在老人已不再在意是“內孫”還是“外孫”,只要具備條件和能力,就為兒女分憂,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應了社會的進步。調查還發現女性老人教養孩子的比例占 38%,而男性只占2.2%,這說明孩子年齡小,多數家庭認為女性照顧更細致更適合。同時從表中可以看出,兩位老人共同照顧孩子的比例高達 59.8%,這無論是對老人身體、精力,還是孩子的性格培養都很有益處。

表1 雙方老人參與教養孩子的情況

2.祖輩家長的年齡及身體情況(詳見表2、表3)

從調查表中可以看出,祖輩家長年齡段主要集中在56-60歲,占43.8%;65歲以下的老人,總計占94.2%,81%的老人自我評價認為身體比較健康。據資料顯示當前社會人們的平均壽命在75周歲左右,所以極大多數老人在身體方面完全具備教養孫輩的能力。

表2 祖輩家長的年齡情況

表3 祖輩家長的身體情況

3.祖輩家長負責教養的原因(詳見表4)

在問及祖輩幫助子女帶孩子的原因時,因“喜歡”的祖輩只占12.4%,而孩子父母“工作忙”或“外出打工”迫不得已帶孩子的占79.5%。由此可見,多數老人并不是處于自愿,因當前社會競爭激烈,為解除子女的后顧之憂不得不承擔起教養孫輩的老人居多。

表4 祖輩家長負責教養的原因

4.祖輩家長的文化程度(詳見表5)

祖輩家長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高中以上學歷達43.8%,這對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科學的教養孫輩提供了文化基礎。而初中以下文化水平較低的祖輩家長達 51.1%,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教養孫輩的質量,特別引起關注的是文盲型祖輩對孫輩的教養問題。

表5 祖輩家長的文化程度

(二)祖輩教養者的教育觀念

1.教育的責任問題

認為教育主要由幼兒園負責,12.4%;主要由家長負責,7.3%;家園協調共同配合,80.3%。多數祖輩家長觀念正確,這對家園合作共同提高祖輩的教養能力提供了保障,同時還有 19.7%的祖輩家長的觀念需要轉變。

2.提高教養能力的迫切程度

在問及祖輩家長在提高教養能力的心情時,非常迫切,75.1%;迫切,23.4%;不迫切,0%;無所謂,1.5%。這充分說明,祖輩在教養孫輩時感到知識匱乏、方法單一,他們帶好孫輩的愿望很強烈,急需獲取相關知識。

3.祖輩教養者的教育內容(詳見表6)

祖輩家長對孫輩的教育關注哪方面,重視程度怎樣,是他們教育觀念的具體體現,直接影響到孩子將來的發展。通過調查發現,祖輩家長的育兒知識和做法缺乏理論依據和指導,更多是感性的。符合教育規律、科學合理的一部分,應繼續傳承,也有陳舊落后、違背規律的部分,應及時糾正。

表6 祖輩教養者對孫輩各項教育內容的重視程度順序

從表6中可以看出:在對孩子發展目標重視程度的排序表中,位于前兩位的是安全和健康,把安全排在第一位或第二位的總計占 75.8%,把健康排在第一位或第二位的總計占 64.3%。這充分說明祖輩家長對孩子安全和健康的高度重視,懂得安全和健康是孩子生存的生命之本。

表6中祖輩將學習知識放在第一位或第二位的總計占 37.9%,僅次于健康和安全之后。由此可見祖輩對孩子的期望程度以及在當下知識競爭、人才競爭的社會給予人們的壓力,他們害怕孩子落后于人,迫切希望孩子早學知識、多學知識。這與表中游戲的排位相吻合,沒有祖輩家長將游戲排在第一或第二位,而將其排在最后一位的卻占 56.2%,這鮮明的顯示出祖輩認為玩耍是最不重要的,甚至是時間上的浪費,也間接印證了我國幼兒園為迎合家長需求,長期以來呈現出嚴重小學化傾向的問題。

4.教育孫輩的方式

祖輩在日常教養孫輩過程中,經常采用講道理,78%;做榜樣,46%;表揚,38%;批評,24%;講條件誘惑,39%;發脾氣威脅,12%;打或者罵,6%。由此可見,祖輩在日常教育中主要運用表揚、做榜樣、講道理等正面教育,而少部分祖輩主要采用負面教育,他們認為孩子小道理講不通,打不得罵不得,講條件誘惑是最佳的辦法,這極不利于幼兒辨別是非能力的培養和良好性格的形成。

5.祖輩教養孫輩方法的獲得途徑

在問及“教養孫輩方法的獲得途徑”時,自己的育兒經驗,83.2%;向幼兒園求教,62.8%;向親屬朋友求教,53.3%;看書獲得,38%;參加講座、培訓,3.6%;從廣播、電視、電腦等媒體獲得,34.3%。從調查中可看出,祖輩家長能夠努力多渠道獲取教養孫輩的知識,通過訪談進一步了解,有些祖輩很想通過閱讀教育書籍的方式更多獲取知識和方法,但認為有的育兒書籍專業性很強,操作性較差,而有的可操作性較強卻又缺乏專業依據,因此面對具體問題時選擇向幼兒園或親屬朋友求教更實際。

6.與幼兒園的溝通形式

當問及祖輩常采用哪些方式與幼兒園溝通時,采用家長會,86.9%;電話,83.9%;面談或約談,35.8%;電子郵件,2.2%;短信,3.6%;家長園地,32.1%。通過訪談進一步了解,大部分祖輩喜歡電話、面談或約談的形式,因為這幾種方式都可以互動、直接交流意見,而且針對性強;而家長園地由于接送孩子時走廊人多擁擠,不便長時間停留;特別是電子郵件、短信等形式,絕大多數祖輩對此一竅不通。

三、相關思考及建議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薄凹彝ナ怯變簣@重要的合作伙伴。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筆者通過上述調查,針對目前祖輩教養現狀,認為幼兒園、祖輩家長、社會相關機構幾方面應積極配合,提升祖輩教養水平,故提出以下建議:

(一)幼兒園指導祖輩家長在家庭中有針對性地教育幼兒。

從調查中可知,祖輩家長對孩子在家庭中的教育有偏頗,除重視安全、健康、知識外,其余各方面不夠重視,嚴重忽視了游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導致祖輩教養的孩子往往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較差,對學習興趣不濃。

1.鼓勵祖輩家長主動獲取育兒知識

“要培養一個成功的孩子,首先要有一個成功的家長;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家長,首先要學習各種教養孩子的知識”。所以祖輩家長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更新舊觀念,使其教育理念緊跟時代步伐。幼兒園引導祖輩根據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特點選擇適宜的學習方式。對文化程度高的祖輩,可多閱讀一些教育類書刊雜志,如:《幼兒教育》、《幼教博覽》、《早期教育》、《學前教育》等;對文化水平低的祖輩,則可側重看電視中教育類節目、多聽育兒廣播、聽講座等;對精通電腦的祖輩還可在網絡中瀏覽相關的教育內容。

2.利用周邊有利因素對幼兒進行社會交往教育

引導祖輩家長定期帶孩子走親訪友,多帶孩子到廣場、公園、兒童樂園等與同伴游戲,多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如:超市、書店、銀行、花店、藥店等,有意識地創造與不同人打交道的機會,擴展孩子的接觸范圍,從而提高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

3、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進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

祖輩往往過分溺愛孩子,凡事愿包辦代替,總認為孩子大了自然就會了,從而助長了幼兒懶惰的惡習。幼兒園要引導祖輩家長在家里多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吃飯、穿衣、收拾整理玩具等。同時鼓勵孩子為家人服務,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擦桌、拾碗、擇菜、倒垃圾等。要激發孩子愛勞動的熱情,絕不能將勞動作為有償服務,獎勵錢物,或將勞動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

4.利用家居資源,創造與孩子游戲的機會

玩是孩子的天性,祖輩家長要明確游戲是孩子學習的基本手段。如:在洗水果時,讓孩子從口袋中幫忙拿出5個,無形中練習了5的點數,分給家人,又練習了5的分解組成;在收拾玩具時,可提出將塑料和木質的玩具分別裝到兩個收納箱里,學習物品分類;在認識“高”字時,請孩子比比家中的物品,說說哪個比桌子高、那個 關系,并能創編游戲將知識融入其中,孩子才會在游戲中快樂地學習。

(二)幼兒園通過組織各種活動提升祖輩家長的教養能力。

1.開辦祖輩家長學校

據王極盛在數萬人中所做的一項調查表明,95%以上的家長沒有學習過如何教育子女這門學問,其中隔代家長可占的比例幾乎達到100%。因此幼兒園要長期組織祖輩家長學習科學的育兒知識和教育方法。如:理論講座、經驗交流、專題討論等。

2.開設祖輩家長聊天室

聊天室每天在祖輩家長早晨送完孩子后開放一小時,祖輩們可在聊天室交流一下育兒心得,互通有無。園方還可在此投放育兒書刊、報紙、雜志供祖輩閱覽,投放光盤、電腦供祖輩觀看。

3.開展祖輩來園日活動

每月向祖輩家長開放2-3天,祖輩們到幼兒園觀摩教師如何組織孩子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從而保持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4.開設祖孫班

新生入園初期,為保證孩子順利從家庭生活過渡到幼兒園生活,也為家長們能與幼兒園協調一致地教育好孩子,可分別開設親子班和祖孫班,祖孫班讓祖輩們與孩子一同學習、游戲,從而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

5.邀請祖輩家長開展豐富的教育活動

結合節日或季節等開展“六一祖孫運動會”、“九九重陽聯歡會”、“祖孫遠足”活動等。結合祖輩的特長開展“祖輩家長助教活動”,如教孩子種植、制作面點、學習魔術等。結合祖輩的優勢開展“祖輩志愿者服務隊”,早晚在幼兒園門前執比桌子矮……,祖輩只有正確理解游戲與學習的勤、幫助幼兒園制作頭飾、協助園方管理種植區、養殖角等。這些活動不僅對幼兒園教學進行了補充,還調動了祖輩的積極性。

(三)整合社會各方面力量。

1.依托社區資源

依靠社區,因地制宜地運用社區中蘊含的豐富教育資源,拓寬孩子學習的空間,提高教育效果。如:開設社區隔代教育咨詢室、祖孫健康游樂區、參觀社區內的公務機關、書店、餐廳、賓館、超市、敬老院等,使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社區生活緊密結合,形成一體化的育人機制。

2.依托醫療衛生機構

醫院、婦幼保健院的工作人員定期為祖輩家長講解疾病預防、外傷簡單處理、營養膳食等方面的知識,使祖輩家長掌握科學的健康觀和育兒觀。

3.依托新聞出版機構

各級各類文化宣傳部門組織人力、物力編寫出版操作性強的祖輩家長讀物,制作隔代教育的廣播、電視節目等,使祖輩獲取的育兒知識更加豐富。

4.依托老年大學、老年協會等群團組織

鑒于老年人之間具有易于溝通、交流的特點,老年大學等老協組織在開展日常工作中,有針對性地傳授有關教養第三代的知識,他們也可聘請育兒專家集中學習,相互之間傳遞隔代教養的經驗,使其逐步提高教養的能力水平。

面對幼兒家庭祖輩教養問題筆者進行了調查并提出相關建議,只有發揮祖輩們自身的優勢,揚長避短,并不斷為其注入科學的教育思想,使其掌握可操作的教育方法,必然能使祖輩教養的質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1]劉燕.隔代教育如何揚長避短[J].中國家教,2005(12).

[2]李生蘭.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合作共同共育的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吳學安.隔代教育:欲說還休好困惑[J].長壽,2004(11).

[4]李洪曾.祖輩主要教養人的特點與隔代教育[J].中國家庭教育,2005(1).

[5]李晴霞.試論幼兒教育中的隔代教養問題[J].學前教育研究,2001(3).

猜你喜歡
隔代祖輩教養
“隔代親”與文化傳承
父輩和祖輩的情感故事,分外美麗
祖輩學堂:幼兒園隔代開展家庭教育的實踐建構
教養方程式
調查
使人高貴的是根植于內心的教養
助教帶動“夕陽”之愛
你把孩子的教育失敗歸咎于“隔代教育”,爺爺奶奶不背這個鍋!
十二位果敢媽媽不同尋常的教養筆記
隔代教育為何總“兩頭不討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