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公文保密有方

2014-11-07 16:53劉典
閱讀 2014年11期
關鍵詞:奏章竹簡文書

劉典

秦朝時的保密措施是給文書“封泥”,一本奏章就是一捆竹簡,上奏的官員必須仔細捆好竹簡,并在上面糊上泥團,在泥上印上自己的璽印,然后放在火上燒烤,讓泥變得干硬。

古代的辦公文件以官府公文居多,多和國家事務緊密相連,內容涉及機密,因此公文的保密工作歷來受到各個朝代的重視。

“想方設法”保秘密

我國古代對于公文的保密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據史書記載,太史令將“圖法”(即國家的重要典志、檔案)“宮藏”;商朝時,設立了守藏史這一官職,專門負責保管政府公務文書和典冊;周朝繼承了商朝的傳統,將文書正本收藏于天府——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中央檔案機構,有《周禮》記載:“天府掌祖廟之守藏與禁令?!?/p>

到了秦朝時,在文書上璽印封緘,在傳遞過程中使用“封泥”已是普遍的一種做法。一本奏章就是一捆竹簡,上奏的官員必須仔細捆好竹簡,并在上面糊上泥團,在泥上印上自己的璽印,然后放在火上燒烤,讓泥變得干硬。隨后,奏章被送到章臺,由身邊侍衛呈送秦始皇親自驗查,如果看見封泥完好,就表示奏章沒有被人私自偷拆閱覽,方可敲掉泥封殼御覽。對此,東漢學者衛宏也在《舊漢儀》中有“天子信璽皆以武都紫泥封”之說。

到了東漢時期,辦公文件保密用的“封泥”竟然成為把守關隘的比喻詞。在《后漢書·隗囂傳》中有一段話:“元(王元)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函谷關,此萬世一時也?!闭f明守關如封泥,應小心翼翼,不得有一絲疏漏。

泄密要受重罰

無論古時還是現代,秘密的泄露都會引得許多“有心人”趁虛而入,或兜售官府信息牟取私利,或結黨謀私趁機作亂。漢明帝劉莊就曾對尚書官員說過“機事不密則成害”的話。所以,古代人不僅注重保密措施的細節嚴密,同時對待泄密之人,無論他是有意還是無意,都要給予極其嚴厲的懲罰。

比如唐德宗時的宰相竇參,他十分喜愛自己的侄子竇申,經常與竇申一起商量官員的任命決定。貪婪的竇申便暗地把消息泄露給被任命的人,以謀求錢財。

時間長了,竇申的行為被德宗知曉。德宗大怒,將竇參和竇申二人貶官。竇參的無意泄密和竇申的故意泄密,都使他們得到了悲慘的下場。正所謂“有可言,有可不言”,深知此理,才得長久。

由保密看為人

漢成帝即位后,孔光以其卓越的才能被任命為尚書,隨著皇帝逐漸開始重用身邊近臣,尚書成為掌管機要的重要部門??坠狻笆胤ǘ?,修故事,上有所問,據經法以心所安而對,不希指茍合”,對于凡是涉及與皇帝之間對話內容的草稿一律銷毀,如果想推薦某人做官,也不會讓其知道是自己舉薦的,以防結黨營私。

家人知道孔光的嘴非常嚴,也不去找那個無趣,但出于對皇宮的好奇,有一天向孔光詢問:“長樂宮溫室殿前種的都是些什么樹???”他聽罷,皺了皺眉頭,先是沉默不語,繼而顧左右而言他,完全答非所問,真是自覺遵守“莫談國事”的原則!

孔光的榜樣精神感染了后世許多保密工作者,如梁武帝時的周舍。與他人談話時,周舍經常滔滔不絕而且玩笑不斷,但令人驚嘆的是,他的談話內容竟無一字涉及國家機密。還有唐太宗時的楊師道,常以答非所問的方式回絕親朋好友出于好奇的詢問。也因此,這些謹慎認真的人都受到了皇帝頗為長久的重用。

(摘自《人民文摘》)

猜你喜歡
奏章竹簡文書
戳中皇帝的笑穴
黑水城遺址出土F20:W63a文書研究
韋編三絕
韋編三絕
我的小天地
除了合理、最強、高效“3+1文書寫作法”的代名詞還有什么?
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
新版民事訴訟文書樣式將投入使用
韋編三絕
沉文乏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