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論古代漢中軍事地理環境

2014-11-10 16:45張峰
黑龍江史志 2014年15期
關鍵詞:漢水秦嶺

張峰

[摘 要]漢中,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古楚國得漢中而稱雄;秦國得漢中而凌楚;劉邦得漢中而得天下;韓信從漢中出發,“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襲取三秦;諸葛亮屯兵八年,六伐曹魏,始于漢中;蒙古鐵騎兩次穿越漢中,滅掉南宋。是什么原因讓漢中一再成為南北分裂的前線,是什么成就了漢中在戰亂時期的富足和相對安定?本文將主要根據漢中的軍事地理環境對此問題作以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軍事地理環境;秦嶺;大巴山;漢水

一、漢中演繹

漢中,得名于漢水。

漢中的歷史就如同漢水一般,從云霧繚繞的遠方,從高山之端源源不斷地流淌出來,流過漢中的山川,也流過數千年的漫長歲月。早在烽火不斷的春秋戰國時期,漢中就是秦、楚兩國相爭之地。秦惠文王時,秦國戰勝楚國,楚國不得不賣地媾和,于是秦“取地六百余里,置漢中郡”,據文獻記載:“郡臨漢水之陽,南面漢山,故名”?!皾h中”這個名字被首次載入史冊。

劉邦被西楚霸王項羽貶封到漢中去做王的時候,心里面是一百個不樂意,謀士蕭何安慰他說:“語曰天漢,其稱甚美”。意思是說別的先不說,漢中這名字就很不錯,天漢,就是銀河,那稱為銀河的地方還能不美?劉邦進入漢中后,養精蓄銳,操練士兵,很快轉守為攻,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北定秦川,接著對項羽窮追猛打,最終奪得江山,做了皇帝,建立了漢王朝,這“漢”王朝就是為了紀念其發跡之地漢中。劉邦將國號定為“漢”,自己也就順理成章成了漢高祖。由此,漢中也成為了漢民族稱謂的源頭。

東漢末年,道教首領張魯治轄漢中,與朝廷分庭抗禮長達25年之久。赤壁之戰后劉備奪得西川,進而兵發漢中,戰勝曹操奪取漢中,漢中又即刻成了蜀漢的一部分。劉備死后,諸葛亮屯兵漢中,講兵習武,運籌帷幄,以漢中為根據地六出祁山,北伐曹魏,直至病死岐山五丈原,身葬勉縣定軍山。魏國最終滅了蜀國,也就奪取了漢中。

三國之后的漢中,相對要平靜許多,經常是四周民眾逃避饑謹,躲避戰亂的風水寶地。宋時因為各地戰亂流民的遷入,經濟居然排行全國三甲(與開封、成都齊名),各地商賈你來我往,喧鬧一時。

二、漢中的自然環境

漢中地處陜西秦嶺南部偏西,行政區劃上南接四川,西臨甘肅,東臨陜西安康。地理位置上南臥巴山,北臥秦嶺,懷抱漢江,為盆地地貌。有漢江、嘉陵江兩大水系,屬長江流域漢水和嘉陵江上游。水能資源蘊藏豐富,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動物植物種類繁多。食以魚鴨、稻米為主食,秦有陜西“小江南”、“秦巴明珠”美稱。面積27246平方公里,其中盆地占6%,淺山丘陵占36%,中高山區占58%。地理學名秦巴山地,俗稱漢中盆地。其地勢北高南低,中部為波狀丘陵,南部為漢中盆地,系沖積平原。屬亞熱帶氣候,年降水量自北至南800-1200mm。

漢中是“地球上同緯度自然條件最好的地方”。既有北國的豪放和豁達,也有南方的細膩和清秀。其生物資源種類繁多,被專家論證為水稻“最佳生長區”、有“生物資源寶庫”、“天然物種基因庫”和“天然藥庫”的美稱。漢中共有各類野生動物535種,尤以大熊貓、金絲猴、朱鹮、羚羊、羚牛等世界級珍禽異獸著名。漢中生態植被良好,森林覆蓋率達60.12%。

漢中作為南北雙方的一個中間地帶,它夾在關中平原與成都平原之間。關中為北方地區的上游,秦嶺為關中的南面屏障;四川為南方地區的上游,大巴山脈為四川的北面屏障。漢中盆地就夾在秦嶺和大巴山之間。兩列山脈平行聳立,東西橫亙,將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截斷成差異明顯的南北兩部分。秦嶺西抵隴山,東連熊耳山、伏牛山;大巴山延綿于川、陜、鄂邊境,與武當山、荊山、巫山等山相連。秦嶺高峻險拔,足以為關中南面屏障;大巴山渾厚綿長,足以為四川北面屏障。幾條谷道穿越山嶺,成為南北通行的孔道。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由西向東穿過,褒水由北向南注入漢江。兩山一水將漢中隔離為和平時代的世外桃源,也注定了她在戰亂時代無法獨享安寧。

三、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地理環境是圍繞人類的自然界,既包括自然條件,也涵蓋地理位置,他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自然基礎、社會物質生活的必要條件。尤其在古代,環境的力量更是巨大,是主導一切事物發展的首要力量。對優越地理環境的爭奪構成了古代戰爭的主要原因,漢中無疑擁有這種優越性。

我們首先來看看漢中的北面屏障——秦嶺。秦嶺古稱“南山”,《詩經》有“節彼南山”,《禹貢》稱“終南惇物”,《山海經》亦稱“南山”,等等。根據歷史載籍,南山之名由來已久。秦嶺之名,大概為后起,始建于《史記》,謂“秦嶺天下之大阻也”(《山海經·西山經》)。南山亦稱終南山,左傳有“終南九州之險也”。東方朔有“南山天下之險也”。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責說:“蓋終南脈起昆侖,尾銜嵩岳”。到了清同治年間,更有毛鳳枝著《南山谷口考》,“東起潼關,西至寶雞,凡南山谷口北向者,得一百五十”,正是陜南秦嶺的山地。秦嶺山地是古老的褶皺斷層山地,秦嶺北部早在4億年前就已上升為陸地,遭受剝蝕;秦嶺南部卻淹于海水之中,接受了古生代時期的沉積。后來在喜馬拉雅山運動的強烈改造下,經大幅度的塊斷式垂直升降運動而最終形成了現今秦嶺的地貌格局。

秦嶺一般山峰高度在2000米左右,寬度400公里,由于其為褶皺斷層山地,北部抬升劇烈,所以北坡最為陡急,南坡較緩。由于沒有切穿秦嶺之河流,古人開拓了多條道路,其中從關中越秦嶺入漢中的交通主要有四條。分別為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和子午道,守住秦嶺諸谷道,拒其出口,漢中無憂矣!

漢中南面同樣有一道屏障--大巴山。大巴山是嘉陵江和漢江的分水嶺,四川盆地和漢中盆地的地理界線。狹義大巴山僅指川、陜、鄂3省接壤地帶的米倉山和大巴山,東西綿延500多公里,故稱千里巴山。簡稱巴山。廣義大巴山為川、甘、陜、鄂4省邊境山地的總稱,包括米倉山西延的摩天嶺,大巴山東伸的神農架山在內。大巴山介于北部的秦嶺地槽和南部的四川臺向斜之間,由于南北兩大構造線的控制,山體呈一系列規則的背斜和向斜組成的平行褶皺帶,但東、西兩部略偏北,中部稍偏南,故或稱大巴山弧形褶皺帶。地層古老,以石灰巖、白云巖、變質巖、砂巖為主,局部有花崗巖分布。前二者多峰叢、溶洞、暗河等喀斯特地貌,著名者有廣元龍洞、旺蒼黃洋洞、通江中峰洞等。山脊由堅硬的結晶灰巖組成,經上升剝蝕后渾厚雄偉,海拔約2000米,巫溪太平山2797米,最高的湖北神農架3105.4米。從漢中穿越大巴山南下四川主要有三條通道,分別為劍閣道、米倉道、洋巴道。

這一南一北兩道屏障天然地筑起了兩道難以逾越的防線,李白有詩為證:“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四、結語

這兩座山橫亙在漢中南北,固然艱險易守,但僅憑此,應該還不足以取得其在歷史上的地位。這就不得不提到漢江。漢江發源于陜西省寧強縣境內,一個個小泉眼流出的山泉匯成溪流,然后一路向東流去,沖破秦嶺巴山的阻隔,奔流了3000多里,最后在湖北武漢三鎮的漢口匯入長江。漢江是由三條河流匯聚而成,中源故鄉人稱之為“大河”,南源為“玉帶河”或“南河”,北源為“沮水”或“黑河”。三條河流齊匯漢江從亂石間蕩過,一脈相承,最終形成了荊楚的一片汪洋。漢中盆地便是這三條河流共同的杰作,沖積而成的盆地肥沃富饒,不僅容納了各個朝代更迭,戰亂災荒造成的流民,還養育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盛世王朝——漢。

歷經千年,如今的漢江仍是中國大陸的一條未被污染的河流,她清潔的水流可以讓人直接飲用,她躲在陜西、四川、河南、湖北這些人口密集省份的夾縫里,維系著中國內陸僅存的“田園”,作為中國重要的糧油基地、茶葉產地和水源地而存在。雖然她的交通使命已經終結,但她還在主宰著所流經的各個城市的生活,同時也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主水源。

可以這么說,秦嶺、大巴山、漢江共同成就了漢中獨特的軍事地理環境,使其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軍事重鎮。如果沒有秦嶺、大巴山,漢中依然可以在漢江的澆灌下繼續它的肥沃與富饒,但無險可依,只能“泯然眾人矣”;同樣,如果沒有漢江,僅憑兩山之險,又何來沃土去哺育劉邦諸葛之華章。

然而這一切都是不可以假設的,兩山一水之間的漢中南控巴蜀,北扼關中,西通甘隴,東接豫鄂,這種特殊的軍事地理環境注定其天生就是亂世爭奪的焦點,盛世恬適的桃源。

參考文獻:

[1]湯卓煒.環境考古學.科學出版社,2004年,294-298.

[2]楊東晨.群雄逐鹿話漢中.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年第2期,63-65.

[3]李孝聰.中國區域歷史地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87-94.

[4]臺灣三軍大學編.中國歷代戰爭史·第三冊.軍事譯文出版社,1983年,50-64.

[5]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中國國家地理陜西專輯(下),2005年第6期,27-31.

猜你喜歡
漢水秦嶺
《秦嶺記》后記
科學家發現秦嶺金絲猴過冬秘笈
金色河
秋思
春來漢上
立春日抗疫有感
大秦嶺 東方的阿爾卑斯山
秦嶺書(組詩)
秦嶺作證
欺負新人系列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