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代畫像石所反映的孝道文化

2014-11-10 17:17張程
黑龍江史志 2014年15期

張程

[摘 要]漢代畫像石盛行于兩漢時期,是漢代孝道文化的重要載體。這些畫像石內容豐富,直接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精神信仰和理想追求,為研究漢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思想、社會風俗、書法以及雕刻藝術等方面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根據筆者的理解,本文通過厚葬文化和神學化兩個角度來分別闡述,漢代畫像石所反映的孝道文化。

[關鍵詞]漢代畫像石;孝道文化;厚葬文化;神學化

漢代畫像石是流行于我國兩漢時期一種特殊的喪葬形式,它作為墓葬附屬的石刻藝術,具有相當高的寫實性。著名歷史學家剪伯贊先生認為漢代石刻畫像“幾乎可以成為一部繡像的漢代史”,“當然是一種最具體、最真確的史料體”[1]。古代工匠以刀代筆在石頭上刻畫,多采用墨線亦或彩色的顏料加以修飾,主要用于墓室、墓闕以及墓祠等墓葬建筑的裝飾。其所表現的題材、內容極其豐富,幾乎涉及到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漢代畫像石在我國只短暫的留存了300余年,但是它作為漢代獨具特點的喪葬風俗,成為當時孝道文化的重要載體。本文通過從兩個方面來分別論述,漢代畫像所石反映的孝道文化。

一、厚葬的孝道文化

雖然我國早已有厚葬的習俗,但是厚葬文化在漢代盛極一時,其在漢代的發展程度更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從我國大量出土的漢代畫像石墓就能發現。我國漢墓的考古工作始于20世紀20年代,絕大部分是50年代以后進行的。據不完全統計,已經累積發掘的各種大、中、小型的漢墓數量約在萬座以上。漢代墓葬多以磚石結構為主,在所有磚石類墓葬中,已發現和發掘的漢代畫像石墓超過200座,出土的畫像石總數已超過10000塊[2]。其在我國境內分布范圍上也相當廣泛,向東至江蘇、浙江沿海地區,西達四川、甘肅一帶,向北至陜西、山西、北京一帶,南至貴州、云南地區等14個省市都有出土。

漢代孝道的社會倫理觀念嚴重,其形成受漢代推行“以孝治天下”的政策所決定。在這種理念影響下,漢代的孝道理論有了很大的發展,突破了傳統局限,延伸了孝道的內容,并提出了許多孝道觀念,逐漸成為一種帶有濃厚社會倫理觀念的孝道。漢代畫像石所表達的含義不僅具有驅鬼辟邪的宗教意義,而且還是作為評價死者后人,是否為孝子的標準之一。漢代人通過對先人的厚葬獲取外界的褒獎成為孝子,甚至能夠因此而入仕做官。就像我國著名學者蔣英炬所說,從本質上看,墳墓藝術存在的根據還是在于生人的需求。山東嘉祥縣武氏祠中所存東漢時期的“石闕銘”就體現了這一點,該闕碑內容提到了武氏父子因孝道而被選舉為孝廉的經過[3]。正是因為厚葬的行為,能夠受到了政府的褒獎和認同,從而促使社會其他各個階層逐漸形成崇尚厚葬之風。

厚葬的盛行還與當時統治階級上行下效的風氣有關。在西漢武帝以前,由于國力強盛,國家有足夠的財力來修建大型墓地。歷任皇帝先后建造了大量的陵寢、墓宮。比如以漢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為代表的“漢五陵”。這些陵寢不僅宏偉壯麗,而且極具奢華,另外在其附近還設置有專門的陵邑以供伺奉。由此引發了地方諸侯的競相效仿。雖然其所建規模遠次于帝陵,但也較為豪華。其中以西漢時期的滿城中山王墓、徐州楚王墓、永城梁王墓、長清濟北王墓等諸侯王墓為代表。而廣大平民百姓也在統治階級崇尚厚葬的影響下,紛紛摹效,形成一時風氣,有的人為了體現孝道而厚葬其先祖亦或父母,不惜大肆舉債,甚至傾家蕩產。據《后漢書·崔骃列傳》記載,東漢時期著名文學家崔寔在其父去世后,為厚葬盡孝,“剽賣田宅,起冢塋,立碑頌。葬訖,資產竭盡,因窮困,以酤釀販鬻為業。時人多以此譏之,寔終不改”[4]。由此可見漢代厚葬之風上行下效極為普遍。后來,東漢明帝因民間厚葬奢靡浪費,而導致的“田荒不耕”深感憂慮,隨下詔“申明科禁”,并“宣下郡國”[5],明令禁止百姓厚葬之風。

二、神學化的孝道文化

漢代的《孝經》是漢代孝道神化的主要著作之一,《孝經》的內容闡述了以孝道治理天下的作用。在《孝經》中寫道:如果將孝道作為帝王治理天下的依據,不僅可以實現天下太平的目的,還可以防止自然災害和禍亂的發生?!缎⒔洝返某霈F使漢代孝道的發展朝著神學化的方向發展,并在西漢中期神學化的孝道文化得到進一步發展。西漢董仲舒為了適應統治者的需求,將孝道進行了一定的神學化[6]。董仲舒將“五行”融入到孝道中,并從陰陽理論中推衍出“三綱”理論,并形成一系列的具有宗教神秘色彩的孝道。到西漢末期,具有宗教神秘色彩的孝道進一步和當時主流的迷信思想結合,形成了具有較為濃重神學化的新的孝道文化,這一特點可以從漢代畫像石的內容題材上有所反映。

例如在西漢的洛陽卜千秋墓,卜千秋墓是當前發現年代較早的壁畫墓,其選取的題材是傳統的西漢墓畫題材,表現了傳統宗教思想中的飛升以及守衛陵墓的思想。在主墓室繪有傳統伏羲、日月等我國傳統神話形象,以及龍、虎、朱雀、梟羊等神異。再如東漢晚期的河北望都二號墓中的畫像石,在每個墓室的頂部都繪有各種神話人物或者神異動物,這種具有神話色彩的畫像石內容,直接反映了當時統治者所宣揚的具有神化色彩的孝道文化。

三、結語

漢代畫像石作為我國兩漢時期喪葬制度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不僅代表了漢代所盛行的孝道文化,還蘊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對于厚葬理念的理解與體現。其產生和發展為我國孝道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對于研究漢代的審美藝術也有著廣泛的借鑒價值。因此對漢代畫像石的研究和梳理十分必要且意義重大,這些珍貴的具有漢代鮮明特色的實物遺存,越來越為考古工作者所重視,對研究漢代的社會經濟、物質文化和喪葬制度,都有著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剪伯贊.秦漢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

[2]劉太祥.漢代畫像石研究綜述[J].南都學壇(人文社會科學學刊),2002,03(22):8-9

[3]嚴可均.全后漢文[M].商務印書館,1991.

[4]范曄.后漢書·崔骃列傳[M].中華書局,198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